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IL-2和SIL-2R活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学奎  赵珍品 《广东医学》2002,23(4):392-393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18例MDS(观察组)及20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清IL-2和SIL-2R活性水平。结果 MDS患者和对照组比较,其血清IL-2活性明显降低,SIL-2R活性明显升高(P<0.01);RAEB/RAEB-t组患者和RA/RAS组比较,其血清IL-2活性明显降低,SIL-2R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 血清IL-2和SIL-2R活性可以作为判断M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胃癌术后病人白介素-2(IL-2)治疗过程中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血清白介素-2受体(SIL-2R)和血清白介素-12(IL-12)水平的变化,对胃癌术后患者的免疫机能的影响进行评价。方法:胃癌术后患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给予IL-2,另一组为对照组。用药前、后分别行IL-12和SIL-2R测定以及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淋巴细胞的表型。结果:用药后血清IL-12及CD4^ 、CD8^ 、CD56^ 比用药前明显升高(P<0.05)。而SIL-2R明显下降(P<0.05)。结论:应用IL-2治疗胃癌术后患者,其细胞免疫机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紫癜23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急性期及恢复期过敏性紫癜23例血清SIL-2R水平,结果显示急性期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SIL-2R水平比恢复期明显升高(P<0.01),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亦显著升高(P<0.01)。提示在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理中,血清SIL-2R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骆俊明  林晨萍  陈松德  季峰 《浙江医学》2001,23(8):455-456,459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T细胞亚群变化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肝硬化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6及IL-8水平含量,应用MTT法检测血清IL-2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肝硬化B级和C级患者IL-2,CD8^ T淋巴细胞,CD4^ /CD8^ 及C级IL-8,CD4^ T淋巴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和0.05),肝硬化B级患者IL-2,IL-6及IL-8高于A级患者,C级患者高于B级患者(P<0.01和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着免疫功能紊乱及低,下,肝功能损伤程度可能与血清IL-2,IL-6IL-8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IE患者血清sIL-2R、IL-6变化对SLE发病机制和病情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SLE患者血清中sIL-2R、IL-6的水平。结果:活动期SLE患者血清sIL-2R、IL-6的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活动期SLE患者(P均<0.01)。结论:检测血清sIL-2R的水平对于判断SLE患者的病情是一非创伤性指标;sIL-2R、IL-6的检测有助于监测狼疮活动。  相似文献   

6.
肺癌患者血清白介素—2和肿瘤坏死因子—α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宏思  黄卫彤 《广西医学》2001,23(4):769-770
目的:探讨白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肺癌者的关系。方法:以放免法分别测定76例肺癌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IL-2和TNF-α水平,并以32例健康者作对照组,结果:肺癌组血清IL-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001),且其水平的降低与病情密切相关,而TNF-α水平则较这对照组明显升高,肿瘤越到晚期,其水平升高越显著(P<0.00001)。结论:肺癌患者血清IL-2水平降低,而TNF-α水平升高,提示IL-2和TNF-α水平的检测中作为判断肺癌者及其病情变化与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了血浆皮质醇(F)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含量的测定,并同步检测了动脉血气。结果表明,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皮质醇及血清SIL-2R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P<0.01),且血清SIL-2R与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有明显1/K相关(P<0.01~0.05)。提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且处于一种急性或慢性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动态了解吸烟大鼠肺泡灌洗液白细胞介素-2水平,探讨吸烟大鼠存在细胞免疫受损状况。方法:定量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连续被动吸烟1月及2月的SD大鼠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内白细胞介素-2(IL-2)的水平。结果:A组内吸烟1月大鼠的BALF 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B中相应时点大鼠(P<0.05),A组内吸烟2月大鼠的BALF IL-2水平亦明显低于对照组B中相应时点大鼠(P<0.01)。且B组内,吸烟2月的大鼠较吸烟1月大鼠IL-2水平下降得更低(P<0.05)。结论:吸烟组大鼠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状态,且随着吸烟时间的延长表现得更为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时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5例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和30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中IL-2、IL-6和IL-8的含量,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感染性疾病组血清IL-2显著低于非感染性疾病组(P<0.001),败血症组IL-2值显著低于肺炎组或脐炎组(P<0.05)。感染性疾病血清IL-6和IL-8显著高于是感染性疾病组(P<0.001),败血症组IL-6和IL-8值显著高于肺炎组或脐炎组(P<0.05)。结论:新生儿患染性疾病时存在白细胞介素失调,其中IL-2、IL-6、IL-8在其炎症反应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提示白细胞介素水平的高低可反映疾病的严重,并可作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一项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0.
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IL-2及SIL-2R指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突发性耳聋(SD)与血液流变学(HRI)、白细胞介素2(IL-2)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间的关系,探讨SD的病因。方法:将60例SD患者与60例健康者的疗效作对比,并检测患者TUVISB治疗前后及健康者HRI,IL-2,SIL-2R指标水平,结果显示,SD患者存在HRI、IL-2及SIL-2R异常改变(P<0.01)。结论:SD患者HRI、IL-2、SIL-2关系密切存在血流循环及免疫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水平。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了34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血清中白介素-2(IL-2)及其可溶性受体(sIL-2R)、白介素-6(IL-6)、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结果:患者血清IL-2及IL-6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sIL-2R,sICAM-1和sVCAM-1明显高于对照(P<0.05);发作期与缓解期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缺陷和血清粘附分子水平,可能与本病反复发作以及发生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研究腺苷、白介素(IL)-1、茶碱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表达A2a及A2b腺苷受体(A2aAR及A2bAR)mRNA的影响,探讨A2aAR及A2bAR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使用茶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1例正常人及哮喘患者PBMCs经Ficoll液分离,分对照组,腺苷组、腺苷+IL-1组及腺苷+茶碱4组,体外培养18小时,收集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图象分析半定量法检测A2aAR及A2bAR mRNA表达。结果 正常人及哮喘患者各组PBMCs表达A2aARmRNA无明显差异(P>0.05)。哮喘患者PBMCsA2bAR mRNA表达较正常人增加(P<0.01),腺苷、IL-1促进哮喘患者(P<0.01)。腺苷及IL-1对哮喘患者PBMCsA2bAR mRNA表达的影响与血清TIgE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FEV1%呈负相关P<0.05)。结论 PBMCs A2bARmRNA表达的影响与血清TIgE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FEV1%呈负相关P<0.05)。结论 哮喘患者PBMCs表达A2bmRNA增加,腺苷及IL-1促进其表达,且与患者机体过敏状态及气道阻塞程度相关,茶碱能抑制A2bAR mRNA表达;腺苷、IL-1及茶碱对PBMCs表达A2aAR mRNA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不同发展阶段肺结核患者血清中sIL—2R、TNF—α含量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发展阶段肺结核患者血清中sIL-2R、TNF-α含量对疾病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3例不同发展阶段的肺结核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sIL-2R、TNF-α的含量。结果:对照组与结核病活动期组、结核病活动期与恢复期组血清中sIL-2R、TNF-α含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与恢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活动期结核病患者血中sIL-2R、TNF-α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增加。结论:肺结核患者血清中sIL-2R、TNF-α浓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检测肺结核患者血清中sIL-2R、TNF-α浓度可判断结核病进展程度,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魏明  刘军 《铁道医学》2001,29(5):312-314
目的:了解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10、γ-干扰素(IFN-γ)水平与IgE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哮喘患者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0和IFN-γ的含量以及血浆中IL-10、IFN-γ和IgE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哮喘组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0与IFN-γ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0.01)。哮喘组血浆中IL-10、IFN-γ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0.05),血浆Ig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哮喘组患者血浆中IL-10、IFN-γ含量和IgE浓度呈负相关(r1=-0.31,r2=-0.50)。结论:IL-10、IFN-γ在哮喘患者IgE的产生过程中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朝霞  梁敏坚  罗敏琪  陈忠城 《广东医学》2002,23(11):1157-1158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例对照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2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均<0.01),且患病期其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P<0.05和P<0.01),另外,精神分裂症患者IL-2和IL-6瓣高低与其性别、病程、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家族史有关(P均<0.01),但患者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其患病期细胞因子水平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遗传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平哮合剂治疗寒性哮喘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组(平哮合剂)、氨茶碱组治疗前后患肺通气功能,临床症状改善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变化,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各组患的血清SIL-2R水平。结果:平哮合剂在改善肺功能,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比氨茶碱明显(P<0.05,或P<0.01),中药组血清SIL-2R水平比氨茶碱组明显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在重型肝炎(SH)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分别采用Griess比色法及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了45例SH并发腹水患者血清及腹水中NO、TNF-α、IL-6和IL-12含量,其中腹水感染30例,腹水非感染组15例,结果显示SH并发SBP血清和腹水NO、TNF-α、IL-6和IL-12水平均明显高于腹水非感染组(P<0.05),其升高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SB)、凝血酶原时间(PT)呈正相关,与血清胆固醇呈负相关(P<0.01),感染控制后血清和腹水NO、TNF-α、IL-6、IL-12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汉能降至非感染组水平。表明:NO、TNF-α、IL-6和IL-12参与SH及SBP形成腹水的发生、发展过程,其联合检测对SH并发SBP的早期诊断、病情轻重及强后的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IL-2R与喉鳞癌的关系,评价血清SIL-2R水平检测对喉鳞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单克隆、多克隆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了35例喉鳞癌患者的血清SIL-2R水平,对患者远期生存情况进行了随访和统计分析。结果:喉癌患者血清SIL-2R水平较良性组或正常人显著高升(P<0.001),与喉癌临床分期、T分级呈显著正相关,与临床分型及淋巴结转移亦密切相关;血清SIL-2R水平升高者(>304.9kU/L)预后显著差于未升高者(<304.9kU/L)。结论:血清SIL-2R水平不仅与喉癌的临床进程及生物学行为(如淋巴转移等)有密切关系,还可作为喉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9.
王耕  唐卉  黄春明  陈悦  李慕军 《广西医学》2002,24(5):635-63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在诊断胎膜早破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8例胎膜早破组及4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血清和羊水中IL-6,IL-8水平,同时,行胎膜病检。结果:胎膜早破孕母血清和羊水中IL-6,IL-8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尤其是以羊水中IL-6,IL-8水平升高更为敏感(P<0.05,P<0.01)。随着破膜时间延长母血和羊水中IL-6,IL-8有增加趋势,胎膜早破时间长短与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呈正比,其中破膜时间超过24小时,其母血,羊水和IL-6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破膜时间在12小时内的患(P<0.05);绒毛膜羊膜炎患32例,其母血,羊水中IL-6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患(P<0.01,P<0.05)。结论:测定胎膜早破孕妇羊水,血中IL-6和IL-8水平对识别绒毛膜羊膜炎起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L-4和IL-12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中所起的作用。方法:①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APAAP)检测出30例RSV抗原阳性患儿;②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患儿和正常儿童血清中IL-4、IL-12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治疗前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IL-4水平显著升高,IL-12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病情好转患儿的IL-4水平下降IL-12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别(P>0.05)。③血清IL-4、IL-12之间有显著负相关关系(r=-0.432,P<0.05)。结论:RSV下呼吸道感染存在Th1/Th2功能紊乱,主要表现Th2细胞功能亢进,IL-4、IL-12参与了RSV下呼吸道感染时的免疫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