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001-2003年四川省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方法 对四川省 2 0 0 1- 2 0 0 3年麻疹的发病情况、麻疹暴发疫情、麻疹疫苗接种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四川省麻疹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发病以小年龄组和学龄儿童为主 ,1~ 14岁占 80 %以上 ;发病地域广泛 ,以春季高发 ;暴发病例占总病例的 10 4 4% ;10 73%的报告病例无免疫史 ,5 4 2 5 %免疫史不详。 2 0 0 2年对 8~ 30月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 ,根据出生队列分析 ,除 2岁组 (该年龄组全体儿童进行强化免疫 )发病率下降了 31 4 9%外 ,其余各年龄组发病率均较 2 0 0 2年有所上升。未开展麻疹强化免疫的各年龄组发病率上升幅度大于开展部分儿童强化免疫的 1岁和 3岁组发病率。结论 在麻疹常规接种率较低情况下 ,要在短时间内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 ,应尽快对 14岁以下儿童进行麻疹强化免疫 ,以减少暴发 ,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控制麻疹的暴发和流行 ,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根据卫生部《加速麻疹控制规划指南》和《呼伦贝尔市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实施方案》中的实施步骤 ,1998年在呼伦贝尔市范围内对 1~ 15岁儿童开展了麻疹疫苗的初始强化免疫 ,2 0 0 2年对 5岁以下儿童开展了麻疹疫苗的后续强化免疫活动。1 对象与方法1 1 免疫对象  1998年 5月在呼伦贝尔市范围内对1~ 15岁儿童进行麻疹疫苗的初始强化免疫 ,2 0 0 2年4~ 5月对 1~ 5岁儿童进行麻疹疫苗的后续强化免疫 ,1年内曾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儿童除外。1 2 方法 初始强化免疫在半月内完成 ,后续强化…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部分地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血清学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有效控制麻疹 ,甘肃省于 1999年 12月~ 2 0 0 0年 1月首次在天水、定西地区 7个县对 8月龄~ 14岁儿童开展了麻疹疫苗 (MV)初始强化免疫。为评价强化免疫血清学效果 ,对部分儿童在免疫前后采集双份血清标本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表明 :MV强化免疫前 <15岁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平均仅为6 0 5 6 % ,几何平均倒数滴度 (GMRT)为 5 0 2 6 2 ;MV强化免疫后抗体阳性率为 91 5 8% ,GMRT为 16 0 9 90 ,抗体阳转或≥ 4倍增长率为 6 8 6 5 % ,高抗体 (≥ 1:32 0 0 )比例由 9 91%上升到 4 6 0 4 %。本次MV强化免疫的开展 ,有效地减少了易感儿童 ,对控制麻疹爆发或流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达州市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对麻疹发病的影响与效果,为消除麻疹提供策略措施依据。方法2007-09对全市所有8月龄~14岁儿童在1周内集中完成MV接种1剂,3年后利用2007年MV SIAs接种资料和免疫前后麻疹发病疫情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疹发病特征并评价控制麻疹效果。结果麻疹减毒活疫苗应种儿童1 179 782人,实种儿童1 163 999人,接种率为98.66%。2007-10起麻疹发病率迅速大幅度下降,2008-2010年分别降低为0.56/10万、0.23/10万和0.54/10万,比2007年(10.41/10万)下降了94.60%以上;目标人群各年龄队列发病率2008年下降80.87%~100%且2009年继续下降,〈8月龄和〉14岁的非目标人群同时下降95.12%和86.28%~100%;削平了03/07月的发病季节高峰,分别削平和削弱了4~9岁和0~3岁的发病年龄峰值,但低水平上0~3岁发病率仍相对较高于其他年龄人群,应给予重视。结论实施8月龄~14岁儿童麻疹减毒活疫苗能快速建立整体人群免疫屏障,大幅度减少全人群麻疹发病,是消除麻疹的重要策略,麻疹减毒活疫苗3~4年内继续开展8月龄~4岁儿童后续强化免疫活动,有助于消除麻疹目标按时实现。  相似文献   

5.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济宁市 8月龄~ 14岁儿童共 46 2 35 2人 ,其中无免疫史 3495 4人 ,有免疫史 42 7398人。1.2 方法(1)在规定时间内对本市 8月龄~ 14岁儿童进行麻疹疫苗的初始强化免疫 ,注射方法为上臂三角肌下缘皮下接种疫苗 0 .2 ml,并按多阶段分层随机方法 ,分别于强化免疫前和免疫后 4~ 6周采集 8月龄~ 14岁儿童血清 16 80份 (男82 7、女 85 3)和 172 6份 (男 914、女 812 ) ,由济宁市卫生防疫站统一检测。(2 )标本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检测麻疹 Ig G抗体 ,效价≥ 1∶ 2 0 0为阳性 ,试剂由山东省卫生防疫…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活动效果评价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为了评价安徽省麻疹疫苗 (MV)初始强化免疫活动的效果 ,于 1997、1998、1999年在所辖 17个地区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麻疹血清学监测和费用 -效益分析等 ,对MV初始强化免疫活动进行了评价。安徽省麻疹年平均报告发病率在强化免疫前为 7 94/10万 ,对 1~ 6岁儿童开展MV强化免疫后 ,1999年麻疹发病率为 1 36 /10万 ,降低了 82 87% ;1~ 6岁儿童麻疹发病构成 ,强化免疫前为 39 89% ,强化免疫后为 2 5 90 % ,大大减少了 5岁以下儿童的麻疹发病 ;强化免疫后 ,1~ 6岁儿童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10 0 % ,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MT)从强化免疫前的 1:16 45增长到强化免疫后的 1:44 92 ,抗体≥ 4倍以上增长率为 36 33%。开展MV强化免疫费用 -效益比值为 1:3 36~ 1:4 70。开展MV初始化强化免疫是加速麻疹控制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曲靖市2000-2006年麻疹病例年龄分布及免疫史,为全市控制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麻疹病例年龄构成及免疫史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0-2006年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占83.69%-92.56%;总病例数分析:〈8月龄占10.62%、8月龄-1岁占27.55%、2-6岁占27.85%、7-14岁占20.71%、15-19岁占4.44%、20岁以上占8.82%;2006年8-11月龄婴儿麻疹病例占20.67%,1-3岁儿童麻疹病例占28.35%;麻疹病例中,未免疫占34.16%、免疫1次占26.06%、免疫2次及以上占6.47%、免疫史不详3占3.31%;8月龄-7岁儿童未免疫占28.93%、免疫1次占33.48%、免疫2次及以上占4.82%、免疫史不详占32.77%。结论全市2000年、2004-2006年麻疹为地区性暴发流行;0-14岁儿童是麻疹发病高危人群;麻疹的发病年龄提前;接种MV后少部分儿童依然可能发病;0-岁婴儿发病牢最高,应重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加强麻疹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提高MV8月龄基础免疫的同时,应注重1.5岁、7岁2剂加强免疫接种;对8月龄-14岁儿童,至少每隔3年进行一次全市范围大规模的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8.
目的 加速控制麻疹,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西昌市2008-02/04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活动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此次强化免疫8月龄~14岁摸底登记儿童153 072人,其中流出儿童1 344人,应种儿童151 728人,实种149 748人,报告接种率为98.69%.结论 强化免疫活动适龄儿童接种率超过了95%的目标要求,增强了该市儿童麻疹免疫力,建立了稳固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9.
安庆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庆市于 1997年 12月 5~ 15日开展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并随后开展了全市麻疹监测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麻疹IgM抗体 ,微量血凝抑制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1.强化免疫接种情况 :本次对市辖7县 1市 3区 1~ 6岁 5 15 6 0 5名儿童实施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其中常住人口应种对象为 5 2 16 5 1人 ,实际接种5 0 9987人 ,接种率为 97.76 % ;非常住人口应种对象为 5 90 1人 ,实际接种 5 6 18人 ,接种率为 95 .2 0 %。2 .血清学监测结果 :本次强化免疫我们在接种麻疹疫苗前和接种后 1个作者单位 :2 460 0 1安徽省安庆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莆田市麻疹发病状况,分析评估疫情控制效果.方法 综合分析2005-2010年的监测数据、强化免疫和人群抗体水平.结果 莆田市2005-2010年累计报告麻疹384例,年均发病率2.21/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9年对8月龄至14岁儿童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488 493人;2010年9月对全市8月龄至4岁儿童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接种158 010人;2009年秀屿区麻疹强化免疫成功率监测强化免疫后阳性率100%.结论 加强麻疹监测,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活动是控制乃至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998~ 1999年枣庄市连续两年局部地区出现麻疹流行 ,年发病率分别达到 9.10 / 10万和 8.88/ 10万。自 1999年起 ,于每年 3~ 4月份对满 8个月龄至 7周岁儿童开展一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麻疹发病得到有效控制。为了解枣庄市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以便为今后调整麻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于 2 0 0 1年对本市部分健康人进行了麻疹血凝抑制 (HI)抗体检测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选择近两年无麻疹流行的峄城、薛城区 ,按 2~ 4、5~ 7、8~ 10、11~ 14、15~ 19和 2 0~ 4 0岁 6个年龄组 ,每组采血 4 0人进行 HI抗…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部分地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结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为有效地控制麻疹爆发或流行 ,进一步降低麻疹发病率 ,甘肃省于 1999年 12月~ 2 0 0 0年 1月首次在天水、定西两地的 7个县 (区 ) ,对 8月龄~ 14岁儿童开展了一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结果显示 :实际接种儿童 72 1731人 ,报告接种率 94 80 % ,除 8~ 11月龄儿童接种率较低外 ,其余各年龄组儿童接种率均 >90 %。用省统计局人口资料推算 ,估算接种率为 87 6 9% ,各县 (区 )均 >80 %。此次强化免疫覆盖了很大一部分“零”剂次免疫及未进行复种的儿童 ,有效地减少了易感儿童的积累。强化免疫的顺利实施对今后甘肃省控制麻疹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陕西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评价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对麻疹发病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陕西省 2 0 0 3年麻疹流行模式为爆发和散发并存 ,局部地区麻疹爆发影响着全省麻疹发病水平 ,发病年龄和免疫史状况说明 8月龄~ 7岁为高发年龄段 ,该年龄段病例麻疹疫苗 (MV)接种率为 4 3%。 4、5月为麻疹高发月 ,病例数占全年病例总数的 6 0 %。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显示 :2 0 0 3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倒数 (GMRT)较 2 0 0 1年上升明显 ,处于较高水平。 2~ 4岁麻疹抗体GMRT较低。提示MV初种和复种均必须加强 ,有效接种率有待提高。应对 1 5~ 2岁儿童增加 1次MV免疫 ,8月龄~ 14岁儿童开展MV的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控制麻疹疫情 ,根据山东省卫生厅的统一部署 ,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 ,临沂市于 1999年 4月对 8月龄至 14岁儿童进行了一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现对这次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效果进行评价。1 对象与方法1 1 疫苗接种 临沂市 9县 3区所有 8月龄至 14岁儿童 ,不论既往接种史如何 ,一律于 1999年 4月 ,常规方法 1次接种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减毒麻疹活疫苗 0 2ml。1 2 血清学监测 对麻疹疑似病例于发病 3日内采集血清 ,由临沂市卫生防疫站按照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制定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麻疹IgM、风疹IgM抗体 ;强化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郑州市流动人口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 ,寻求降低其发病的有效措施 ,利用 2 0 0 0~ 2 0 0 2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并经实验室确诊的流动人口麻疹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麻疹病人中 8月龄~ 6岁儿童占 6 5 14 %~74 73% ;发病季节高峰为 3~ 7月 ,呈散发和爆发并存 ;病例多集中在郊区城乡结合部 ,免疫史明确病例麻疹疫苗(MV)接种率为 2 1 0 0 %~ 35 4 8% ,未免疫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加强对流动儿童常规免疫管理 ,减少漏管漏种 ;结合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强化免疫活动 ,盘查登记 8月龄~ 6岁流动儿童并进行MV强化免疫 ;扩大宣传 ,提高流动人口防病意识 ;加大考核力度 ,增强基层人员责任心 ,改善服务等是降低麻疹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资料、麻疹疫情及疫情监测资料 ,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中牟县麻疹监测资料、疫情资料及MV初始强化免疫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县 1 4岁以下儿童MV初始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达90 1 % ,实际接种 1 5 0 1 70人 ,抽样调查接种率为 98 1 3% ,用县统计局公布人数评估接种率为 86 %。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大幅下降 ,2 0 0 2年只发生 2例麻疹病人 ,比 2 0 0 1年发病下降 96 6 1 % ,比 2 0 0 0年下降 94 87%。结论 MV初始强化免疫活动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是控制麻疹流行乃至发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枣庄市是山东省麻疹高发地区之一 ,近两年来通过实施消除麻疹策略后 ,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但学龄儿童发病比例仍然较高。为加速麻疹控制进程 ,按照山东省卫生防疫站的安排 ,2 0 0 1年秋季对枣庄市中小学学生开展了一次麻疹疫苗 (MV)强化免疫活动。1 资料与方法1 1 接种时间与对象  2 0 0 1年 9月 10~ 14日为MV强化免疫接种时间 ,9月 15~ 2 0日进行查漏补种。凡居住在本市范围内的 7~ 14岁儿童均为强化免疫对象。1 2 接种方法 所用MV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每人皮下接种 0 2ml。…  相似文献   

18.
贵阳市常住人口 32 15 0 2 2人 ,流动人口约 30万。为提高人群麻疹免疫水平 ,控制麻疹发病 ,贵阳市于2 0 0 0年 3月对全市 7岁以下流动儿童进行了麻疹疫苗 (MV)强化免疫。1 对象与方法2 0 0 0年 3月 2 0~ 2 5日 ,在开展第 1轮消灭脊灰“扫荡”式接种的同时 ,对贵阳市户籍为外地的 8月龄至 6岁流动儿童均接种 1针麻疹疫苗 (MV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在有效期内使用 ) 0 2ml。各区 (县 )按照统一报表逐级汇总上报。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 ,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2 1 流动儿童地区分布  8月龄至 6岁的流动儿童2 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我市麻疹流行状况 ,以达到控制乃至消灭麻疹的目标 ,方法 利用我市 2 0 0 0 - 2 0 0 3年的麻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资料来源于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及麻疹专报系统 ,结果 四年常规疫情报告系统共报告麻疹 712例 ,专报系统共报告麻疹 6 73例 ,实验室确诊 115例 ,病例主要集中在 15岁以下儿童 ,其中 2 0 0 0年学龄前儿童为主 ,占 6 7% ,2 0 0 1- 2 0 0 3年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尤其是四岁儿童居多 ,分别占 77.1%、79.92 %、82 .73%。结论 麻疹的发病主要与免疫失败有关 ,今后要着重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的及时性和接种质量 ,适时开展大年龄儿童的强化免疫工作 ,进一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20.
惠州市人群麻疹免疫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惠州市人群麻疹免疫状况 ,探讨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选择本地人口 398人进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监测对象分为 6个年龄组 ,男女比例接近 1∶1;选择 8~ 12月龄婴儿开展麻疹疫苗(MV)免疫成功率及母传麻疹抗体水平监测 ,同时调查 4岁儿童麻疹疫苗再免成功率。结果  2~ 4 1岁人群抗体阳性率 92 7% ,几何平均滴度 (GMT)为 1∶996 8,不同年龄组人群GMT水平、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婴儿母传抗体阳性率和GMT分别为 2 0 0 %和 1∶5 12 ;麻疹疫苗初免成功率和再免成功率分别为 88 0 %和 78 5 %。结论 为加快惠州市的麻疹控制步伐 ,建议提高MV常规免疫接种覆盖率 ,减少免疫空白人群 ,开展 1~ 14岁人群的MV强化免疫活动及育龄期妇女MV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