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对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及32例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为肾外肿块,肾脏呈受压改变,钙化发生率高;肾母细胞瘤为肾内肿块,“边缘征”较具特征。结论 CT是诊断与鉴别诊断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为术前定性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CT表现。方法5例肾母细胞瘤均做了CT平扫,2例做了增强扫描,其中1例做了三维重建以区别肿块来自肾上腺或肾脏。结果5例平扫肿瘤密度显著低于正常肾实质,且密度不均匀,偶有钙化、出血,增强后肿块表现为低一中度强化,与相邻正常肾实质密度差异更大,明确了肿瘤的病变范围及远处转移情况。结论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另外薄层扫描加矢状面重建能与神经母细胞瘤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如形态、密度及周围结构变化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为肾外体积较大肿块,肿瘤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钙化22例,囊变坏死20例,出血2例,越过中线5例,包绕腹膜后大血管4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7例,肾脏向后外侧移位6例。注射造影剂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结论:CT检查可准确显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范围以及转移情况,对肿瘤分期、制定治疗方案、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4年10月~2008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如形态,密度及周围结构变化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为肾外体积较大肿块,其中不规则肿块6例,规则2例,钙化7例,囊变坏死1例,出血2例,越过中线5例,包绕腹膜后大血管4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7例,肾脏向后外侧移位6例。注射造影剂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结论根据CT典型特点,并结合临床症状,对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5.
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萌  钟发英  薛向阳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726-3727
目的:探讨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结果: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主要表现有大的不规则肿块25例,密度较均匀18例,钙化12例,囊变或坏死8例,出血4例,越过中线22例,包绕腹膜后大血管20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8例,2例肝转移,8例腹腔积液,2例盆腔转移。肿块不均匀强化,肾脏向后外侧移位24例,肾脏轮廓完整。结论:根据典型CT表现,并结合临床特点,可高度提示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小儿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松  尹传高  胡俊  李旭 《安徽医学》2010,31(11):1296-1298
目的探讨CT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儿肾母细胞瘤20例,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肾母细胞瘤发生于左肾9例,右肾9例,双肾2例,22个病灶表现为实质性肿块20个,囊实性肿块2个,未见完全囊性肿块。出现坏死液化20例,斑点状、条状钙化3例,片状出血2例。肿块直径5~16cm,15个病例直径〉10cm。肿块呈类圆形15例,分叶状5例,包膜完整或大部分完整18例,包膜不清2例。结论儿童肾母细胞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定性诊断、鉴别诊断、病变分期以及临床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对儿童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21例肾母细胞瘤位于单侧肾脏,位于上极14例,下极7例,表现为强化不明显的实质性肿块,瘤内常见坏死,出血与囊性病变,极少钙化,典型表现为残存肾实质呈“新月形”强化。结论:CT检查可清晰显示原发肿瘤及其侵犯,主时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对肾原发肿瘤与腹膜后肾外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患儿的CT表现。结果  34例均为单侧发病 ,肿物多为圆形或类圆形 ,边界清楚 ,最大者可达 12 .1cm× 12 .3cm× 12cm ,CT值普遍低于周围正常组织 ,病灶内可见大小不一斑片状更低密度区及钙化 ,部分患儿可见腹膜后及 /或肾门淋巴结肿大 ,增强扫描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且可清除显示受压变形的肾盂、肾盏。结论 CT可充分显示病变的起源大小、范围及毗邻关系 ,可明确有无淋巴结转移与神经母细胞瘤鉴别。儿童腹部包块伴 /不伴血尿 ,CT表现肾实质较大低密度肿块 ,肿块内有更低密度区或钙化 ,应首先考虑肾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在小儿肾母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肾母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7例,女15例,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肾母细胞瘤单侧多见,双侧少见。起源于肾脏一侧,上极多于下极,常表现为不明显的强化实质性肿瘤伴坏死与出血。压迫后残存肾实质呈“新月型”强化。结论肿瘤与残肾交界面的“锯齿”、“蟹足”或“怀抱”征以及残余肾的“新月形”强化是肾母细胞瘤CT最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借此可与肾周围非肾源性肿瘤相鉴别,非常有助于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联合MRI对小儿胰母细胞瘤与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诊断为胰母细胞瘤或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56例患儿的病历资料,患儿病理检查前均实施CT和MRI检查。以患儿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CT联合MRI对小儿胰母细胞瘤与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CT鉴别小儿胰母细胞瘤与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6.67%、90.24%、89.29%、0.885;MRI鉴别小儿胰母细胞瘤与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AUC分别为80.00%、92.68%、89.29%、0.863;CT联合MRI鉴别小儿胰母细胞瘤与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AUC分别为100.00%、90.24%、92.86%、0.951。CT联合MRI鉴别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略高于单一检查诊断,特异度与单一检查诊断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AUC均高于单一检查诊断。结论 CT、MRI均对小儿胰母细胞瘤与腹膜...  相似文献   

11.
动态脑电图对儿童癫痫与非癫痫发作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动态脑电图对小儿癫痫及非癫痫发作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对 10 3例临床确诊为癫痫及 47例可疑癫痫儿童进行 2 4h动态脑电监测。结果 :15 0例中脑电图总异常率为 6 8.6 %。癫痫组脑电异常率 77.7% ,痫样放电检出率 70 .9% ,可疑癫痫组脑电异常率为 40 .4% ,痫样放电检出率 19.1%。两组之间的异常率及痫样放电检出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动态脑电图对小儿癫痫及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莫党生  何德沛  轩若亮 《重庆医学》2007,36(7):593-594,596
目的 探讨肺栓塞(PE)的易患因素和诊断、治疗中的若干问题.方法回顾总结1995年3月~2005年10月期间23例PE诊治过程与原发和伴发病症相关情况的临床经验.结果 本组23例PE患者中伴有下肢静脉血栓和心房纤颤的发生率分别是30.4%和21.7%.螺旋CT诊断有8例被选择性肺动脉造影证实;13例PE静脉溶栓治疗,存活9例,死亡4例;手术治疗8例死亡3例.结论 下肢静脉血栓和心房纤颤为PE的高易患因素;螺旋CT对PE有较高诊断价值;外科治疗PE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CT在良恶性胸腺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5年9月24例恶性胸腺瘤患者和35例良性胸腺瘤患者临床病历资料,观察良恶性胸腺瘤患者CT征象,探讨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T对良恶性胸腺瘤的检出率均为100%,35例良性肿瘤均有完整包膜,边缘光滑,3例发生胸膜增厚。24例恶性胸腺瘤患者包膜均不完整,边缘粗糙,16例发生胸膜增厚和胸腔积液。低危组、高危组及胸腺癌组肿瘤大小、形态、纵隔脂肪层及密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对良恶性肿瘤诊断灵敏度好,准确率高,在良恶性肿瘤及其亚型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不孕症患者行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msalpingography,HSG)、选择性输卵管造影(Selective Salpingography,SSG)和再通术(Fallopian Tube Recanalization,FTR),并进行随访评判其疗效。方法:采用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机(DSA),对38例不孕患者行HSG并记录图像。27例有输卵管狭窄或阻塞的患者在透视下将4F导管和0.032英寸的导丝送入子宫内,然后在导丝帮助下将导管选择性插至子宫角部或输卵管间质部,行SSG和FTR。术后随访。结果:38例HSG示:74条输卵管中(2例宫外孕患者分别作一侧输卵管手术切除)有45条输卵管(18例双侧、7例单侧和2例宫外孕术后残留一侧输卵管)僵硬、狭窄或阻塞,其中有11例输卵管远端积液。HSG的阳性率为71%。对27例行SSG和FTR后随访已有15人怀孕(其中11例行复通术后才怀孕),怀孕率占HSG的39%,占SSG和FTR的56%。结论:SSG和FTR是目前确定输卵管阻塞的最准确、安全、简便而经济的方法,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尤其适用于间质部和峡部阻塞的治疗,并可重复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对化脓性脊椎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化脓性脊椎炎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SE序列T1WI、T2WI扫描和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扫描,2例同时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12例共累及27个椎体,14个椎间盘。9例发生在腰椎,1例胸腰椎,2例腰骶椎。6例12个椎体为相邻椎体终板下局限长T1、长T2信号改变;另6例15个椎体为全椎弥漫性长T1、长T2信号改变,椎体未见明显塌陷。14个受累椎间盘也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9例椎间隙变窄。12例均有不同程度椎旁软组织肿胀、增厚,5例累及硬膜外间隙。2例Gd-DTPA增强扫描病变椎体、椎间盘、椎旁软组织明显异常强化。结论:MRI对全面显示化脓性脊椎炎的椎体、椎间盘的破坏程度、范围,周围软组织肿胀及椎管内累及的敏感性、准确性较高,具有明显优势,可作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早期胃癌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是越来越普及,近年来内镜下黏膜下层切开-剥离术(ESD)的出现使其适应症越来越广泛。对其适应证的选择上要求正确的内镜下浸润深度的肉眼诊断。方法日本国立癌中心中央病院过去3年(2001~2003年)在该院施行的外科方法胃切除或内镜下胃黏膜切除(EMR)的1846例(早期胃癌1258例,进展期胃癌588例)单发胃癌病例为对象,首先把胃癌浸润深度的确诊率用内镜下临床诊断(c)和切除后病理学诊断(p)两者比较来探讨;再次对早期胃癌的误诊病例,从肉眼分型、溃疡(UL)有无、部位、肿瘤大小、组织类型角度进行了误诊倾向的探讨。结果(1)内镜在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鉴别上,术后早期胃癌(p)和术后进展期胃癌(p)确诊率分别为95%(1199/1258)、86%(504/588)其中5%的早期胃癌被误诊为进展期,14%的浸润癌被误诊为早期胃癌;(2)对术后早期胃癌1258例探讨中对术后粘膜层癌(pM)在术前内镜下诊断为粘膜层癌(cM)、粘膜下层癌(cSM)、侵及肌层以上癌(cMP-)的病例,分别是85%(714)、14%(112)、1%(10)也就是说粘膜层癌(pM)的准确诊断率为85%...  相似文献   

17.
垂体腺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垂体腺瘤的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对所有患者行自旋回波(SE)序列横轴、矢状及冠状面的T_1加权及T_2加权像,对怀疑微腺瘤者再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垂体大腺瘤26例,微腺瘤6例,MRI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6%,85%(27/32)的大腺瘤在T_1 WI上为中、低信号,80%(26/32)在T_2WI呈高信号。微腺瘤信号变化及形态学改变均不明显,但行Gd-DTPA增强扫描后均可确诊。结论:MRI检查定位准确,诊断正确率高,是检查诊断垂体瘤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18.
心肌肌钙蛋白T检测及其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T(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复习近年国内外有关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文献,作一总结。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cTnT检测,可提供心肌细胞损伤的证据,无论特异性、敏感性均明显优于常规的心肌酶谱测定,并且对病毒性心肌炎治疗转归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cTnT是有助于及早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既敏感又特异的指标,也是病毒性心肌炎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睾丸扭转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总结睾丸扭转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22例临床初诊为睾丸扭转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DU)检查,均行手术探查、睾丸切除或睾丸复位固定术.结果22例患者均经CDU确诊为睾丸扭转.6例行睾丸固定术,16例行患侧睾丸切除和对侧睾丸固定术.6例手术复位者随访1~8年,睾丸萎缩2例.结论CDU诊断睾丸扭转正确率高.早期手术探查对提高睾丸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微量荧光法定量苯丙氨酸在苯丙酮尿症 (PKU)诊治中的应用。方法 :对芬兰 L absystem s公司生产的新生儿苯丙氨酸定量试剂盒及设备进行方法学鉴定 ,并测定 194 7例新生儿和 2 8例经典苯丙酮尿症患儿及 8例持续性高苯丙氨酸血症患儿末梢血中苯丙氨酸 (Phe)水平观察其实用性。结果 :经实验方法学鉴定 ,本法高、中、低各浓度批内平均变异系数 (CV)为0 .0 36 ,0 .0 6 9,0 .0 6 8,批间平均变异系数 (CV)为 0 .12 4 ;最低检测极限为 31μmol/ L ;平均重现率为 98.4 %。新生儿血苯丙氨酸水平正常参考范围 :31~ 12 0 μmol/ L。 2 8例经典苯丙酮尿症和 8例持续性高苯丙氨酸血症患儿血苯丙氨酸平均含量分别为 186 7μmol/ L(s=4 0 9.8)和 76 9μmol/ L(s=2 2 6 .2 ) ,三者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1。患儿治疗前后苯丙氨酸平均含量有明显差异 P<0 .0 0 1。结论 :微量荧光法定量准确操作简便适于 PKU诊治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