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对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及32例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为肾外肿块,肾脏呈受压改变,钙化发生率高;肾母细胞瘤为肾内肿块,“边缘征”较具特征。结论 CT是诊断与鉴别诊断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为术前定性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报告8例经手术、病检证实的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除3例2cm左右小肿瘤密度均匀外,其余均为囊性和实性混杂肿块;增强扫描均有不同程度强化,而囊性坏死区无强化;肿瘤内均可见钙化,多而散在,以斑点或点片状为主。CT显示肿瘤与大血管关系非常清晰。有肿瘤包绕大血管者,手术治疗受到限制;较大肿瘤可能与畸胎瘤、肾胚瘤混淆,本文讨论了其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如形态、密度及周围结构变化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为肾外体积较大肿块,肿瘤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钙化22例,囊变坏死20例,出血2例,越过中线5例,包绕腹膜后大血管4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7例,肾脏向后外侧移位6例。注射造影剂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结论:CT检查可准确显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范围以及转移情况,对肿瘤分期、制定治疗方案、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结果: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主要表现有大的不规则肿块25例,密度较均匀18例,钙化12例,囊变或坏死8例,出血4例,越过中线22例,包绕腹膜后大血管20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8例,2例肝转移,8例腹腔积液,2例盆腔转移。肿块不均匀强化,肾脏向后外侧移位24例,肾脏轮廓完整。结论:根据典型CT表现,并结合临床特点,可高度提示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6.
报告8例经手术,病检证实的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除3例2cm左右小肿瘤密度均匀外,其余均有整性和滓性混杂肿块;增强扫描均有不同和中化,而囊笥坏死区无强化;肿瘤内均可见钲化,多而散在,以斑点或点片状为主。CT显示肿瘤与大血管关系非常清晰。有肿瘤包绕大血管者,手术治疗受到限制;较大肿瘤可能与畸胎 瘤、肾胚瘤混淆,本文讨论了其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4年10月~2008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如形态,密度及周围结构变化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为肾外体积较大肿块,其中不规则肿块6例,规则2例,钙化7例,囊变坏死1例,出血2例,越过中线5例,包绕腹膜后大血管4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7例,肾脏向后外侧移位6例。注射造影剂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结论根据CT典型特点,并结合临床症状,对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CT对于儿童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31例均为单侧发病,肿瘤较大,20例均为实性(64.5%),囊实混合性11例(35.5%),8例可见钙化,除1例未见明显强化外,其余均可见不均匀强化。残存受压的肾实质在增强CT扫描上呈新月形改变。肿瘤可侵犯肾包膜,腹膜后、膈脚后淋巴结转移常见。结论CT检查能发现肿瘤的部位、浸润范围、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血管受侵等情况,有助于手术方案的选择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儿童肾脏的恶性肿瘤 90 %以上为肾母细胞瘤 (又名肾胚胎瘤 ,Wilms瘤 ) [1] 。作者回顾性分析 5 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 ,结合文献探讨CT对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 2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年龄 1~ 4岁 ,平均 2 .8岁。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发热、血尿。病变发生于左肾 2 3例 ,右肾 2 4例 ,双侧肾脏 5例。初诊时发现有脑转移 1例 ,胸膜转移 1例 ,肺转移 1例。1.2 方法 使用PickerSeleSp螺旋CT扫描仪 ,扫描范围从膈面至髂嵴水平 ,层厚 11.1mm ,层间距 10 .0mm ,扫描前 30… 相似文献
10.
CT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和随访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CT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和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总结32例经病理证实、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的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CT表现。结果 32例患儿中检出34个原发肿瘤,其中神经母细胞瘤33个,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1个。肿瘤原发于’肾上腺23例,腹部、盆腔交感神经链8例,纵隔1例;31个肿瘤可见钙化,腹膜后肿瘤跨越中线19例,肿瘤包埋血管12例,侵犯肾脏4例,腰大肌或髂腰肌受侵2例,侵入椎管2例,胰腺、膀胱受侵各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0例,纵隔淋巴结转移3例,骨转移8例,肝转移5例,肺转移1例:31例术前作出正确诊断,术前CT诊断正确率为96.9%;24例行1~4次随访复查。结论 CT对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及随访有重要价值,可作为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和随访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特征,探讨鉴别依据.方法搜集从1995年至今的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和随访证实的3例肺癌并双侧肾上腺转移瘤,分析其大小、边缘、形态、密度及强化特征.结果皮质醇腺瘤中等大小,中等密度的均质块影,增强后中度强化;醛固酮腺瘤小且密度低,近半数成负值,强化不明显;无功能性腺瘤常生长较大,呈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多数病灶密度均匀,呈略低密度,增强后亦呈轻度强化;嗜铬细胞瘤较大,密度不均匀,强化明显;髓质脂肪瘤显示为低密度的脂肪密度区,内有网状结构并中度强化为其特征性表现;肾上腺囊肿为边缘光滑、均质水样的囊性占位,增强无明显强化;肾上腺皮质腺癌表现为不规则、分叶状、密度不均匀、环状强化的块影:肾上腺转移瘤肿块较大,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较明显.结论 CT是目前最常用的肾上腺肿块定位和定性的检查方法.高分辨率CT不但可以清楚的显示肿瘤对邻近器官的局部侵害或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还能准确区别腺瘤与增生及良、恶性的内部细节. 相似文献
12.
13.
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探讨(附6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主要探讨CT对儿童肾母细胞瘤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66例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并与手术和病理进行观察.结果:66例均起自于肾皮质,呈膨胀性生长.肾上极43例,肾体部14例,下极9例.实质性45例(68%),囊实性16例(24%),囊性5例(8%).58例呈球形或椭圆形,其中56例包膜完整,边界清楚,2例不同程度的包膜破坏,8例形态不规则.均有不同程度突破肾包膜,肿瘤边界不清.结论:CT是目前诊断肾母细胞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它对肿瘤的定位、定性均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对肾上腺腺瘤和非腺瘤的鉴别价值,以供临床医师参考使用。方法对安康市中医医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41例肾上腺腺瘤患者和37例肾上腺非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CT表现,分析CT对两种疾病的鉴别价值。结果肾上腺腺瘤患者CT多表现为圆形或者类圆形,其包膜完整,密度均匀、边界清晰。非腺瘤中,良性多为类圆形,边界清晰,密度不定,而恶性则形态十分不规则,且密度不均匀,有囊变和坏死,侵袭周围组织。结论采用CT能够较好地鉴别肾上腺腺瘤和非腺瘤,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在小儿肾母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肾母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7例,女15例,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肾母细胞瘤单侧多见,双侧少见。起源于肾脏一侧,上极多于下极,常表现为不明显的强化实质性肿瘤伴坏死与出血。压迫后残存肾实质呈“新月型”强化。结论肿瘤与残肾交界面的“锯齿”、“蟹足”或“怀抱”征以及残余肾的“新月形”强化是肾母细胞瘤CT最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借此可与肾周围非肾源性肿瘤相鉴别,非常有助于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肾上腺转移瘤的CT特征及CT在肾上腺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4 2例病人作CT扫描 ,其中 37例作增强扫描。结果 单侧肾上腺肿块 2 8例 (6 6 7% ) ,双侧 2 2例 (33 3% )。肿块直径大小范围 1 5cm~ 12cm ,分别呈圆形、卵圆形和分叶状不规则形。密度为实性、囊性或囊实性 ,增强后实性肿块及囊壁有强化。结论 CT是发现肾上腺肿瘤可靠、有效的检查方法。肾上腺转移瘤的诊断是综合性的 ,包括原发癌史、恶性征等。肾上腺肿块的恶性征为肿块直径 >5cm ,常呈分叶或不规则外形 ,密度不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肾母细胞瘤的MSCT表现特点,以期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患儿资料,男23例,女22例,最小年儿童肾母细胞瘤多见于4岁以下儿童,最小年龄为3个月,最大年龄为11岁,平均2.9岁;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16,先予平扫,再使用2ml/kg造影剂欧乃派克静脉团注后立即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结果全部为密度不均匀肿块,单侧多见,上极多于下极,肿瘤不均匀强化,常伴坏死、出血,少数有钙化;残存肾呈新月形强化为典型CT表现,肿块可跨过中线,但不包绕腹膜后大血管;腹膜后、膈脚后淋巴结转移最多见。MPR、MIP重建可清晰显示血管受累情况。结论儿童肾母细胞瘤多见于4岁以下儿童,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肿瘤呈不均匀强化,残存肾呈新月形强化为其典型表现,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儿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经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小儿患者68例,所有病例均行CT平行扫加增强扫描,分析小儿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并分析CT征象与手术病理特征关系。结果患儿病灶大小为74mm×73mm×98mm-146mm×142mm×117mm,分布主要以单侧多见,多发于上极,病灶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平扫显示密度不均匀肿块,在行增强扫描后病灶部位呈现轻度至中度的不均匀延迟强化,残存的受推压的肾实质呈"新月形"或"环形"强化;CT诊断邻近组织结构侵犯准确率为90.91%,CT诊断有淋巴结转移准确度为87.50%。结论肾母细胞瘤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经CT诊断能准确的显示出肾母细胞瘤的大小、形态、分布、密度以及侵犯与转移情况,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肿瘤分期、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闫海波 《中国CT和MRI杂志》2020,(2):106-108,112
目的探究双源CT鉴别诊断肾上腺乏脂肪腺瘤、小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65例肾上腺结节患者为对象,均接受双源CT检查。分析双源CT诊断以及确诊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肿瘤病灶扫描时CT值、能谱曲线类型、增强扫描时肿瘤病灶碘浓度值及标准化碘浓度值。结果 65例患者使用双源CT检查显示共有68个肾上腺结节,乏脂肪腺瘤27例有29个结节,小转移瘤38例共39个结节,分别归为乏脂肪腺瘤组和小转移瘤组;影像学图像显示乏脂肪腺瘤形状主要为椭圆形或者圆形,与正常健康肾上腺腺体之间界线清楚,增强扫描可观察到患者强化均匀分布;小转移瘤部分瘤体与正常健康肾上腺之间界线模糊,增强扫描图像可见病灶内部出现囊变坏形状高度密影;乏脂肪腺瘤组虚拟平扫时静脉期CT值显著高于小转移瘤组(P<0.05),而两组之间虚拟平扫动脉期CT值和平扫时CT值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乏脂肪腺瘤组患者能谱曲线快速下降型比例显著低于小转移瘤组(P<0.05),两组平直下降型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上升型比例显著高于小转移瘤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增强扫描时动脉期碘浓度值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乏脂肪腺瘤组静脉期碘浓度值,动脉和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值显著低于小转移瘤组(P<0.05)。结论双源CT能谱曲线类型和强化扫描时碘浓度值定量可以有效鉴别乏脂肪腺瘤以及小转移瘤,为两者鉴别提供更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