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谢祥成  王鸣  费晓 《中国医师杂志》2007,9(12):1705-1706
目的探讨低钾血症患者血清肌酸肌酶改变及其与低血钾的关系。方法116例低钾血症患者,分为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opp)组和非Hopp组,观察其血清肌酸肌酶改变与血钾降低程度的关系。结果116例低钾患者中31例肌酸激酶升高,占26.7%,32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组中有23例肌酶升高(占71.9%),其肌酸激酶与血钾水平呈负相关(P〈0.01),而非Hopp组患者肌酸激酶升高程度与血钾水平而无关(P〉0.05)。结论肌酸激酶是反映低钾患者病情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 对54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观察组)及48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清晨血清心肌酶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中42例患儿有心肌酶异常(77.78%),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PK-MB)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肠炎合并脱水酸中毒患儿CPK-MB、CPK、AST升高较单纯肠炎患儿更明显(P<0.01或<0.05).结论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常伴有心肌损害,且病情越重,心肌酶异常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3.
詹海涛  陈钢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6):1178-1179
[目的]了解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的改变及其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临术资料,探讨其血清肌酸激酶改变及其规律.[结果]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增高占71.43%,血清肌酸激酶改变呈现一定规律,肌酶升高的时间稍迟于血钾的降低,恢复亦迟于血钾的恢复.[结论]血清肌酸激酶增高是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伴肌酶学改变的低血钾麻痹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伴肌酶学改变的低血钾麻痹的发病机制。方法整理分析23例伴有肌酶学改变的低血钾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肌电图改变、肌酶学检测值。结果23例低血钾麻痹患者均伴有肌酶学改变,为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及同工酶的升高,部分肌电图动作电位的波幅降低和传导速度减慢。补K+后,临床症状完全改善,CPK基本恢复正常。结论伴肌酶学改变的低血钾麻痹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一种或多种因素有关。肌酶学改变可表现为CPK及同工酶的升高。肌电图为动作电位的波幅降低和传导速度的减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检测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及心肌酶谱在急性期与恢复期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MPP患儿在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sICAM-1及心肌酶谱的水平,同时与60例健康体检儿的相应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MPP患儿急性期血清sICAM-1、心肌酶谱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②MPP患儿恢复期血清sICAM-1、心肌酶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60例MPP患儿急性期出现心肌酶异常(生化指标1项以上升高)48例,占80.00%。其中乳酸脱氢酶增高29例,占48.33%;磷酸肌酸激酶增高21例,占35.00%;门冬氨酸转氨酶增高17例,占28.33%;肌酸激酶同工酶增高12例,占20.00%;④急性期心肌酶异常的48例MPP患儿血清sICAM-1水平均高于心肌酶正常的12例MPP患儿(P<0.01)。结论:MPP患儿急性期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损害,急性期存在心肌损害的MPP患儿血清sICAM-1水平明显增高,故急性期联合检测血清sICAM-1及心肌酶谱的水平有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MPP患儿的心肌损害,及时加用营养心肌的药物,以免引起心肌的永久性损害。  相似文献   

6.
伴肌酶学改变的低血钾麻痹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伴肌酶学改变的低血钾麻痹的发病机制。方法整理分析23例伴有肌酶学改变的低血钾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肌电图改变、肌酶学检测值。结果23例低血钾麻痹患者均伴有肌酶学改变,为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及同工酶的升高,部分肌电图动作电位的波幅降低和传导速度减慢。补K^+后,临床症状完全改善,CPK基本恢复正常。结论伴肌酶学改变的低血钾麻痹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一种或多种因索有关。肌酶学改变可表现为CPK及同工酶的升高。肌电图为动作电位的波幅降低和传导速度的减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血生化检验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发生原因.方法:以血生化检验的1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计算检测结果中血清胆固醇异常升高及异常降低患者的所占比例与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血清胆固醇异常的产生原因.结果:1500例血生化检验患者中血清胆固醇水平异常者共356例,占患者数量比例的23.7%.而356例血清胆固醇水平异常者中,血清胆固醇水平异常升高者282例(79.2%)、血清胆固醇水平异常降低者74例(26.2%),两者比例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282例血清胆固醇水平异常升高患者中原发性异常者35例(12.4%)、继发性异常者247例(87.6%),两者比例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74例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者中原发性异常者34例(45.9%)、继发性异常者40例(54.1%),两者比例对比未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生化检验中血清胆固醇水平异常升高、降低的原因多种多样,医院应及时检查并做好各项疾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清肌钙蛋白(cTnI)和心肌酶谱的水平,探讨cTnI和心肌酶谱对小儿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806例感染性疾病患儿的血清cTnI、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进行检测。结果:806例中cTnI升高者180例,占22.33%;CK升高者170例,占21.09%;CK-MB升高者338例,占41.94%;LDH升高者630例,占78.16%;α-HBDH升高者727例,占90.20%。806例患儿确诊心肌炎24例,发病率为2.98%;24例心肌炎中18例cTnI升高,占心肌炎总数的75.00%,占cTnI升高总数的10.00%;12例CK-MB升高,占心肌炎总数的50.00%,占CK-MB升高总数的3.55%。cTnI与CK-MB对小儿心肌炎诊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感染性疾病易伴有心肌酶谱和cTnI升高;cTnI检测比CK-MB检测对诊断心肌炎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毒鼠强(TEM)中毒时心肌酶变化的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动态观察67例急性TEM中毒患者及67例对照人群的心肌酶活力及心电图(ECG)变化.结果急性TEM中毒患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力,在中毒1 d内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中毒组患者5种心肌酶活力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中、重度中毒患者各时点心肌酶活力对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情越重,酶活力越高,ECG异常率也越高.CPK活力升高最早,升降幅度最大,升高持续时间最长;心肌酶活力改变早于ECG的改变.在中毒第3天,中毒组患者的AST、CPK、CK-MB、LDH、α-HBDH活力异常率分别为86.6%、98.5%、94.0%、89.6%、79.1%,ECG异常率为49.3%.结论 急性TEM中毒可致心肌损害;CPK表现典型,可考虑作为临床上重要监测指标之一;TEM对心肌的损害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0.
心肌挫伤的诊治体会(附4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肌挫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 999年1月~2 0 0 4年3月收治的4 7例心肌挫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结果 全组心肌挫伤病例4 7例,占同期胸部闭合性损伤的1 3. 9%(47/338例) ,其中心电图异常35例(74 . 5 %) ,血清心肌酶学检查(CK及CKMB)升高4 2例(89. 4%)。4 7例心肌挫伤病例中治愈4 4例(93 .6 %) ,死亡3例(6 . 4%)。结论 心电图及血清心肌酶检查能够可靠诊断心肌挫伤,心肌挫伤的早期诊治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林德华 《中国保健》2007,15(15):8-9
目的探讨重症病毒性脑炎(VE)患儿血清心肌酶异常与病情发展及轻重的关系.方法对2002年7月~2004年10月住院39例重症VE患儿进行血清心肌酶检测,并以26例轻症VE患儿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重症VE患儿易于发生血清心肌酶升高.血清心肌酶升高与VE患儿病情轻重、存活关系密切.结论血清心肌酶释放水平高低,对危重症的VE的危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心肌酶释放水平越高,病情则越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心肌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Ⅰ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2003年11月~2004年12月吉林大学第四医院儿科20例感染性腹泻住院患儿进行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及心肌酶CK-MB检测.结果:12例心肌酶CK-MB有明显升高占60%,8例正常.心肌肌钙蛋白Ⅰ升高5例占25%,正常高限值2例,正常13例.结论:心肌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Ⅰ升高均不同程度反映感染性腹泻患儿易合并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SA)含量对检测早期无症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5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分为2组,无明显症状组31例,明显症状组24例,对患者血清SA水平进行检测,对不同组之间的血清SA水平进行分析;同时检测受试者心肌酶谱,将心肌酶谱结果与血清唾液酸的结果作对照。结果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S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症状组患者血清SA水平与无明显症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A作为检测指标检出率比心肌酶谱的检出率高。结论检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血清SA含量对风湿性心脏病的早期检测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乙型肝炎引起心肌的损害,并对临床的症状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收治的303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日本NEC3300同步12导心电图机常规检查心电图,同时检测心肌酶谱,检测采用OLYMPUS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心电图异常、CPK升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PK正常者,尤其是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合并ST_T改变及窦性心动过速合并低电压时,CPK升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PK正常者(P<0.01或P<0.05)。结论本组对303例患者合并心电图异常的占43.2%,仅有20%的患者感到不同程度的心慌、胸闷或心前区不适,心电图异常以窦性心动过速最为多见,病情进展越快,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发生率越高,特别是窦性心动过速是反映病情危重的重要指标,它的出现往往提示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医院心外科术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对心肌酶影响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对2010年4月-2014年4月诊治的心外科手术患者1 2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感染组患者284例、未感染组患者916例,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80名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析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缺氧诱导因子ɑ(HIFɑ)及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并检测血清中心肌酶水平;采用WHONE5.5和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28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01株占35.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G型溶血性链球菌、酿脓链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83株占64.4%,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患者术后血清心肌酶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血清心肌酶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血清EGF、HIFɑ及TNFɑ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血清上述分子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外科手术后患者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感染后患者心肌酶水平异常可能与感染引起的EGF、HIFɑ及TNFɑ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与脑卒中性质、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125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根据脑卒中性质分为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有意识障碍组与无意识障碍组,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第2天抽血测定血清心肌酶谱水平,比较各组心肌酶谱异常情况.结果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异常发生率分别为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7.20%(9/125)、肌酸激酶(CK)24.00%(30/125)、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14.40%(18/125)、乳酸脱氢酶(LDH)27.20%(34/125)和α-羟丁酸脱氢酶(HBDH)21.60%(27/125);脑梗死组血清心肌酶谱异常发生率与脑出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意识障碍组血清心肌酶谱异常发生率高于无意识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异常发生率较高,其异常发生率与脑卒中性质无关,与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有意识障碍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意识障碍患者.  相似文献   

17.
急性砷化氢中毒对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砷化氢中毒对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采用组间比较方法,将35例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分为轻、中、重组,另设健康对照组,用心电图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受试者的心电图和心肌酶.结果 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的心电图异常29人,占82.85%.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T改变;血清心肌酶谱普遍明显升高.心电图异常和心肌酶谱升高均与中毒程度呈正相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中毒者中正常心电图组与异常心电图组的心肌酶谱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随着病情好转,心电图异常和升高的心肌酶逐渐下降恢复正常.结论 心电图与心肌酶可作为急性砷化氢中毒心脏损害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探讨婴幼儿肺炎血清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方法以临床诊断为肺炎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比较重症肺炎组(42例)、普通肺炎组(30例)心肌酶变化情况,并研究重症肺炎患儿中动脉氧分压[Pa(O2)]与心肌酶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婴幼儿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I存在异常增高,尤以重症肺炎为著(P0.05)。随缺氧严重程度的加深,心肌酶、cTnI均出现升高。表明重症肺炎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与心肌酶谱、cTnI均呈负相关。结论婴幼儿重症肺炎应重视监测心肌酶谱及cTnI水平。  相似文献   

19.
徐兴伟 《中国保健》2007,15(18):129
目的了解急性胸痛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心脏事件的相关性.方法测定45例急性胸痛患者的血清c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根据cTnI的结果分为两组,分析cTnI与心脏事件的相关因素及他们的关系.结果45例患者中有24例cTnI阳性,占53.3%;16例CK-MB升高,占35.6%;24例cTnI阳性患者中有6例(25%)发生心脏事件,21例cTnI阴性患者中仅1例(4.8%)发生心脏事件,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cTnI是诊断心肌细胞损伤最特异、最敏感的血清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分析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合并横纹肌溶解综合症(Rhabdomyolysis,RM)的临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DM合并RM患者52例,收集患者的基线人口统计学资料并检测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PK)、乳酸脱氢酶(Actic dehydrogenase,LDH)、血肌红蛋白(Haemoglobin,MB)、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 Cr)和血电解质水平,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lo 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出现急性肾衰(Acute renal failure,AKI)的患者采取综合治疗的同时进行床旁滤过治疗,并记录和随访预后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DM合并RM患者,感染最为常见,占63.5%,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占44.2%,高渗(Hyperosmolar hyperglycemic state,HHS)占15.4%,乳酸酸中毒(Diabetic lactic acidosis,DLA)占3.8%,部分患者可同时存在两种以上的病因;AKI组感染、DLA患者比率高于非AKI组(P0.05);AKI组患者的CPK、LDH、MB、BUN、s Cr水平均高于非AKI组(均P0.05),而GFR水平低于非AKI组(P0.05);预后方面,AKI组患者中,5例死亡(占35.7%),且5例死亡患者均合并感染,2例合并DLA;非AKI组中,无死亡患者。存活患者随访半年,除6例原有糖尿病肾病患者恢复至原肌酐水平外,其余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CPK及MB水平也恢复正常。结论 DM合并RM以感染最为常见,一旦出现AKI病情重,病因为感染或乳酸酸中毒时,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