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缬沙坦干预老年人阵发性房颤发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南林 《中国医药指南》2005,3(9):1061-1062
目的探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与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达隆干预老年人阵发性房颤的作用.方法选择门诊积累的老年人阵发性房颤患者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可达隆复律的基础上,加用ARB缬沙坦80mg/天;对照组仅可达隆复律后,继续维持治疗.结果一年中,治疗组10例的未发生房颤.对照组中,6例仍发生阵发性房颤(占60%);另2例未坚持可达隆维持治疗而转为持续性房颤,以控制心室率治疗.结论ARB缬沙坦与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达隆联合应用,对控制老年人阵发性房颤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预防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预防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方城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稳心颗粒,连续治疗8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观察期间阵发性房颤首次复发时间、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阵发性房颤首次复发时间晚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可有效预防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房颤复发,延迟首次复发时间,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盐酸胺碘酮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发作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规范治疗原发病及有效抗凝治疗基础上单用盐酸胺碘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贝那普利治疗。2组均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9%,高于对照组的76.6%,且治疗后左心房内径小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胺碘酮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房颤,对预防房颤的复发和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疗效显著,并能缩短左心房内径,延缓左心房扩大,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盐酸胺碘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阵发性房颤心房纤颤恢复窦性心律后抑制复发的作用,了解其对左房内径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胺碘酮,治疗组在胺碘酮基础上加用缬沙坦,研究终点为房颤发作,观察两组治疗后6、12、18和24个月的房颤的复发率和治疗前、治疗后6、12、18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12个月间左心房内径无差别,18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对照组的左心房内径为(38.88±1.33)mm,治疗组为(36.71±1.32)mm;治疗后第6、9个月,对照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低于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12个月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对照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61.22%,治疗组为82.35%。结论:缬沙坦能延缓左心房的扩大,有效抑制房颤的复发,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6.
孟蕊 《中国实用医药》2008,3(10):156-156
盐酸胺碘酮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目前多用于急诊控制房颤,房扑的心室率和利多卡因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本文采用盐酸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生产企业:Sanofi Winthrop Indnstrie)观察其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对阵发性孤立性房颤患者房颤发作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50例阵发性孤立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普伐他汀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随访12个月,记录房颤发作次数,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普伐他汀治疗12个月后阵发性孤立性房颤患者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17.5±5.5次/年vs26.1±6.0次/年,P〈0.05),血清中TNF—α,CRP和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61.78±10.50ng/L vs85.60±10.35ng/L;7.36±4.95mg/Lvs16.75±5.07mg/L;72.18±9.95ng/L vs110.20±10.05ng/L;P〈0.05),对照组各指标无明显改变(均P〉0.05)。结论普伐他汀长期治疗能减少阵发性孤立性房颤患者房颤发作次数,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一种难治性心律失常,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Framingham研究提示:心房颤动人群发病率为0.5%左右,60岁以上人群中,其发病率可高达6%以上,该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可致残、致死.AF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乙醇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肺疾病及心胸术后.阵发性房...  相似文献   

9.
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选择心房颤动患者71例,在常规治疗原发病基础上,静脉注射胺碘酮负荷量150 mg,再以1 mg/min静点48 h,初次负荷量效果不满意者30 min后再静注150 mg,24 h总量<1 200 mg。同时给予口服胺碘酮0.2 g,3次/d。5~7 d后改为0.2 g,2次/d。5~7 d后改为0.2 g,1次/d维持。对房颤持续时间<48 h者,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1 mg/kg,每12 h 1次,应用3~7 d。房颤持续时间>48 h者,同时另外增加华法令抗凝。结果本组患者显效65例(91.5%),有效5例(7%),无效1例。静脉注射胺碘酮过程中,出现注射部位局部皮肤红肿7例,血压下降4例,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3例。随访期间出现窦缓和慢房颤8例,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2例出现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结论心电、血压监测下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益气养血通脉法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西药(琥珀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医益气养血通脉法治疗, 3个月(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动态心电图改善效果,治疗前后P波离散度(Pd)及左房内径(LAd)。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动态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d及L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d、LAd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Pd(34.41±3.74)ms、LAd(37.00±3.25)mm低于对照组的(38.39±4.32)ms、(41.00±3.7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养血通脉法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确切,在改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症状及预防复发方面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奎尼丁转复房颤18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奎尼丁是将心房颤动转成窦性心律的有效药物,其应用于临床已70多年,在电击除颤时代,奎尼丁除颤可以和电击除颤相比拟,只要谨慎使用严密观察,尚是一个相对安全的药物,奎尼丁除颤应作为与电击除颤相互补充的一种方法,两者不应偏废其一。  相似文献   

12.
缬沙坦、胺碘酮联合预防阵发性房颤63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胺碘酮预防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性及对左房内径的影响。方法:选取阵发性房颤患者13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沙坦加胺碘酮合用),对照组65例(胺碘酮单用),随访12个月,观察记录两组治疗随访期间阵发性房颤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及左心房内径变化。结果:12个月内治疗组有2例退出,完成63例;对照组退出1例,完成64例。治疗组房颤总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房内径在治疗后6个月内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12个月后左房内径治疗组的(35.35±1.6)m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7.09±1.5)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能有效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维持窦性心律;并有延缓左心房扩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叶丹  蒋文平 《江苏医药》1998,24(4):235-236
应用经典玻璃微电极方法研究地高辛与经丁及二氢奎尼丁协同对豚鼠乳头肌动作电位复极30%,复极50%,复极90%的影响。实施证明:100μmol/L奎尼丁及二氢奎尼丁均使APD30,APD50,APD90明显延长,加入6.4×10^-4μ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阵发性房颤(PAF)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对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并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356例PAF患者的资料,按年龄分为3组,比较其临床特点。结果 PAF的诱因以疲劳为主,随年龄增大,其转为慢性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明显升高,80岁以上患者PAF发作时45.59%无症状。结论对PAF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降低其转为慢性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观察步长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胺碘酮及常规治疗加用步长稳心颗粒,对照组采用胺碘酮及常规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67%;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44%。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步长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熊苓  徐金山 《中国药房》2013,(48):4569-457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9例老年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3例)和治疗组(7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1次/晚。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年。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心输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房内径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房颤和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G、TC和左心房内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O、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阵发性房颤复发率、转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发生率、缺血性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本院3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联用缬沙坦每天80mg,对照组只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89.5%和84.2%;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7%和73.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能够降低房颤、房早、房速的发生率,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18.
应用经典玻璃微电极方法研究地高辛与奎尼丁及二氢奎尼丁协同对豚鼠乳头肌动作电位复极30%(APD30)、复极50%(APD50)、复极90%(APD90)的影响。实验证明:10μmol/L,奎尼丁及二氢奎尼丁均使APD30、APD50、APD90明显延长(P<0.05),加入6.4×10-4μmol/L地高辛后,均使延长的动作电位时程明显缩短,有正常化趋势(P<0.05)。  相似文献   

19.
19例经西地兰、地高辛、心律平、异搏定等药物治疗未能复律的房颤患者,口服长效二氢奎尼丁300mg/q12h,3天,根据房颤持续时间分为阵发性与持续性二组观察,结果:阵发性房颤者11例中9例在48小时内转复为窦性心律,有效率为81.8%;持续性者8例中4例在3天内转复,有效率为50%。无严重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48例阵发性房颤进行了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者17例(占35.4%),非器质性心脏病者12例(占25%),原因不明者19例(占39.6%)。提出:发生于非器质性心脏病和原因不明者可属良性心律失常,预后良好,并有自愈倾向,不一定给予积极的抗心律失常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