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临床中药运用多元性的分析,发现临床中药运用有辨症用药、辨病用药、辨证用药、辨体用药、辨痼疾用药、辨期用药、辨时用药、辨地域用药、辨中药药理作用用药9种常用方法。对9种中药运用方法各自的概念、内涵、特点以及这9种用药方法之间的区别进行了系统论述。并通过对中医用药多元统一性———现代中医临床组方用药思想的论述,揭示临床中药运用多元性的内在联系,并将为临床中药运用方法的创新提供思路,为中药新药研发思路的创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缓解期患者多无典型的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等症状,导致在诊疗过程中出现无证可辨的困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临床诊治工作。“五辨”思维是一种融合辨病、辨症、辨证、辨机和辨人为一体的辨证论治体系。通过辨病掌握疾病特点,以实现辨病论治,提倡使用专病专方;通过辨症剖析病理表现,以制定用药原则;通过辨人推断缓解期病机,以实现因人施治;通过辨机明确缓解期内在机理,以指导临床用药;通过辨证了解缓解期动态性质,以随证治之。“五辨”之间相辅相成,临床治疗UC缓解期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疗效确切。本文旨在以“五辨”思维为基础,全方面、多角度地阐释UC缓解期疾病状态及治疗策略,希望能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方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如何配方用药对提高方药的疗效意义重大。在中医临床,配方用药方法主要有如下五种:辨证用药,辨病用药,辨症用药,辨体质用药,单方验方的应用。在临床实践中,这五种配方用药方法常常相互配合使用。文章结合医案对这五种配方用药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体系的核心,但临床中还包括"辨病论治"和"对症治疗",辨证、辨病和辨症历来是互为补充的完整理论体系,文章指出中医临证完整的诊疗体系应是辨证、辨病与辨症的有机融合,应准确运用三辨诊疗体系——"辨病为先,辨证为主,参合症状,立法制方"。  相似文献   

5.
<伤寒杂病论>之所以为历代临床医家所重视,是因为其开创了辨证论治体系,其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内涵是辨病、辨证与辨症的有机结合.仲景于<伤寒杂病论>中是如何辨病、辨证、辨症的?又是如何将辨病、辨证与辨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辩证关系又是如何?于此试将拙识略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在"辨病-辨证-辨症"三位一体的诊疗模式中,如何灵活有机的结合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其中,辨病以早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三者为例;辨证从八纲辨证中的虚实辨证、病因辨证中的六淫辨证以及微观辨证三个角度进行论述;辨症则着重介绍了应用药对、处方增减两大核心内容。在该诊疗模式中结合活血化瘀之法,能够显著增强临床疗效,有效缓解患者病情,为在临床中应用活血化瘀之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论症证病结合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论述辨症、辨证、辨病论治的必要性,整理了以往中医学中对病、证、症进行治疗的认识,提出当前对辨症、辨证、辨病应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仝小林 《中医杂志》2013,54(2):93-95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在古代医学诊断技术不甚发达的情况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辨证论治并不是中医唯一的辨治方法,也无法解决所有的临床问题.过度强调和追求辨证论治往往容易造成辨治思维的局限.完整的辨治方法应包括辨证论治、辨症论治、辨病论治和审因论治.分别阐述了辨证、辨病、审因、辨症的内容及其在临床中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中医临床有以辨证论治统治一切病证的趋势。实际上中医临床有多种辨治方法,除辨证论治外,还有辨病论治、辨症论治等。辨证论治虽是中医的特色和辨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但不能替代辨病与辨症论治方法。三种辨治方法各有自己的产生背景、应用对象和治疗作用,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相互替代。分清三种辨治方法的特点并适当选择或结合应用,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三种辨治方法的特点及相互关系辨症论治是根据症状特点用药,不管其证与病如何,只要其症状特点与用药经验相符合,用之必效,如川芎治头痛、葛根治项强、五味子止咳、当归…  相似文献   

10.
"五辨"就是辨症、辨证、辨机、辨人和辨病,本文从中医临床思维的角度,探讨辨症论治、辨证论治、辨病论治、辨机论治、辨人论治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应用,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安雨协 《河南中医》2011,31(8):885-88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医辨治思路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辨病指的是西医的"病",运用现代医学的诊疗检查手段,确定TIA的临床诊断以及存在相关的危险因素,然后依据TIA的基本病机特征,运用中医的辨证思路和方法,做出初步的用药指导.微观辨证是通过对现代医学各项试验或辅助检查结果的分析,利用中西医结合研究...  相似文献   

12.
"五辨"立足于中医原创思维,包括辨机、辨人、辨证、辨病、辨症,强调整体、动态地认识疾病,能够帮助防治疾病和指导处方用药。胆石症防治中运用"五辨"思维,辨机有利于掌握胆石症的内在机理,把握疾病的本质,帮助确立相应防治原则;辨人有利于判断胆石症的发展趋势,建立风险预警,根据不同个体特点"因人制宜";辨证有利于识别胆石症特定阶段的病理状态,分辨主次矛盾,判断病情发展变化,鉴别真假病证;辨病有利于把握胆石症的变化规律,帮助确立基本的治则治法;辨症有利于分析胆石症的矛盾特点,着重解决疾病的突出矛盾。"五辨"思维灵活运用于胆石症的防治,可以为临床分析疾病、确立治则治法和指导处方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对于医者防治胆石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付  杨志强 《中医药学刊》2004,22(5):808-809
《伤寒杂病论》之所以为历代临床医家所重视,是因为其开创了辨证论治体系,其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内涵是辨病、辨证与辨症的有机结合。仲景于《伤寒杂病论》中是如何辨病、辨证、辨症的?又是如何将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中药本身的特点以及独特的理论体系,其合理用药规范与西药有所不同.临床应用中药时应辨证使用、辨病使用或辨病辨证结合,以发挥中药的最佳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应用中药,发挥其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5.
辨证论治最大的局限性就在于没有针对不同疾病的特殊本质;辨病论治针对患者个体差异性不够,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可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辨症论治不仅不是违反辨证论治原则的方法,而且是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的有益补充。中医的诊断和治疗体系,应是辨证论治、辨病论治和辨症论治三种方法的结合,以辨病为先导,以辨证为主题,以辨症为补充。  相似文献   

16.
黄世佐 《光明中医》2013,(11):2242-2244
中医临床用药肇始于辨病用药,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问世后辨证论治成为临床用药的主流,但辨病用药仍然存在,在医学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采用辨证用方、辨病用药的新方法切合疾病产生的病理基础和中药发挥作用的本真,方法形似朴拙,但切合科学实质,因而必将是今后中医临床用药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微观辨证"、"辨病论治"及"病证结合观",泛指"无病从证,无证从病模式"。如高血压病、高血脂、转氨酶增高等的中医治疗,可直接采用降血压、降血脂、降低转氨酶的中药组方,不必再借助"辨证论治"。中成药临床应用,西医不通过辨证用药,临床也取得一定疗效。青蒿素的发明,是从4万多种化合物及草药中筛选而来,而没有引用中医学理论。很多专病民间单方、验方亦均非经过很深的中医学理论而获得成功。种种迹象表明,不采用"辨证论治"组方也可治病。考虑原因与中药和西药治病的机理一致性有关:中药治愈或缓解病症是中药具有的现代药理学作用所产生的结果,通过改善病因、病机从而缓解病症。针对组成中药方剂能否直接引用具有现代药理学作用的中药,笔者提出"微观中药西用"的观点。"微观中药西用",即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各种辅助科室检查阳性结果(统称为微观辨症指标)中,寻找和选用相对有效的现代药理作用的中药进行组方医病。由于省去中医复杂而神秘莫测的辨证,将会有更多的西医师运用其治疗疾病,以促进中药的广泛使用及普及,这样也必将扩大中西医结合的队伍,提高西医对中药使用的兴趣,有利于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药对是中医药治疗肿瘤重要特色之一,以其组成精巧、加减灵活为著,同时可作为独立方药的运用,突显了中医专病专方的应用思维。“先辨病、再辨证、佐以辨症,三位一体”是李杰教授的诊治特点,在病症结合的基础上,依据个体化病症的不同,善用药对治疗常见肿瘤,临床疗效显著。现对李杰教授治疗肿瘤的常用药对进行总结概述,以期提高临床诊疗效果及指导临床应用,且药对的经验性应用与凝练,对中药新药研发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文例结合、图文相辅地阐述张西俭关于辨病机结构论治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辨析病机,其根本是展现其清晰的结构,以使医者找出导致疾病所以然和标本缓急的病机及方证对应体系,有利于治疗方案准确全面、合理的安排。辨病、辨证和辨症是三个不同诊断层次上的中医诊断概念,辨症论治和辨病论治属于经验模式,而病机结构辨治是中医临床模式的高级理性模式,也是中医临床学术的精髓,辨证过程中辨明病机结构对于正确认识疾病、分析病机进而逐步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符合中医临床思维的本质,经得起临床验证,具有实效易学的特点,值得临床大力提倡运用。  相似文献   

20.
慢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治疗与辨病治疗相互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选加辨病治疗中药,使辨证用药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