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头肌功能在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41例,按球形度分为两组,第一组球形度基本正常,第二组球形度增大。评价二尖瓣反流程度及左室、二尖瓣装置重构情况及与乳头肌收缩功能的关系。结果第二组较第一组左室和二尖瓣装置重构的程度更大,后乳头肌面积变化率和全组患者的反流程度不相关但却和第二组相关,存在乳头肌功能越好,反流越重的趋势,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后乳头肌面积变化率不是反流的主要决定因素。结论乳头肌功能障碍并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是主要原因,在某些情况其反而可能会减轻反流。  相似文献   

2.
心肌梗死部位对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部位和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关系。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正常人前壁及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二尖瓣反流程度及左室、二尖瓣装置重构情况。结果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反流发生率高,程度重;左室和二尖瓣装置重构方面,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收缩功能更低,收缩末期容积指数更大;二尖瓣瓣叶闭合面积、瓣环面积、后乳头肌与二尖瓣前瓣环的距离的增加更为明显。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反流主要决定因素也不同。结论下壁心肌梗死较前壁心肌梗死反流更严重,其原因主要在于左室、二尖瓣装置重构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二尖瓣形态学改变与二尖瓣反流程度相关性的研究来探讨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发生机制。方法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31例和20例正常对照。超声心动图观察指标:二尖瓣关闭点心尖方向、前后方向位移,前后叶的关闭角度和活动度及二尖瓣反流量。结果二尖瓣关闭点心尖方向、后向位移增加和前叶受牵拉增强是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独立决定因素。结论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是由于二尖瓣前后叶同时受到增强牵拉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正常人和功能性反流者的二尖瓣闭合线形态进行对比,探讨功能性反流状态下二尖瓣闭合线形态的变化规律.方法 二维超声筛选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成年患者20例,随后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二尖瓣数据导入TomTec三维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并与20例正常人二尖瓣闭合线数据进行对照,对照指标包括:闭合线两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投影平面上的闭合线曲线长度,闭合线高度(h),α和β角,并计算|α-β|.结果 显著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闭合线形态不规则且不对称,与正常人比较,功能性反流二尖瓣闭合线直线距离、α角、β角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线长度、高度(h)及计算所得的|α-β|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显著功能性反流二尖瓣闭合线相对正常状态下有显著差异,这种改变与功能性反流时瓣环形状改变和瓣下牵拉状态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5.
二尖瓣反流束的彩色三维超声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二尖瓣反流定量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彩色三维多普勒超声对 3 1例二尖瓣反流患者进行反流束的三维重建 ,选择反流束最大时的图像 ,手动勾画反流束外边界。以VRML及Excel表格两种模式输出报告 ,分别显示所勾画的反流束形态及容积。结果  3 1例患者中轻度反流 10例 ,反流束容积 <10ml ,皆为小火焰状。中度反流 11例 ,反流束容积 <3 0ml,皆呈火焰状或短棒状。重度反流 10例 ,反流束容积 >3 0ml,其中偏心型反流 7例 ,断面呈不规则半月形 ,反流束顶部常因血流折返而形成“分支”现象 ,其背面也可因反流束进入肺静脉而出现“出芽”现象 ;中央型反流 3例 ,呈棍棒状。结论 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提供了一个从空间立体的角度评价瓣膜反流的新方法 ,将超声对反流的定量提高到一个新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彩色超声心动图(RT-3DCE)定量评价二尖瓣偏心反流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实时三维彩色超声心动图和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测量10例二尖瓣偏心反流患者的二尖瓣偏心反流容积、左心房容积及二者比值,评价二尖瓣偏心反流的程度。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RT-3DCE和2DE图像,前者具有明显优越性;RT-3DCE的左心房体积测值明显高于2DE,RT-3DCE与2DE的反流束体积测值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结论RT-3DCE评价二尖瓣偏心反流束体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缺血性心肌病发生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择143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根据有无IMR将其分为IMR+组(n=68)及IMR-组(n=75);另以5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组间一般资料、左心室常规超声参数、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参数及二尖瓣结构功能参数,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IMR的危险因素。结果 IMR+组与IMR-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扭转角度峰值(Twist)、帐篷容积(VTent)及小叶总面积(TLA)/瓣环面积(A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LS减小、Twist降低及VTent增大均为缺血性心肌病发生IMR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GLS减小、Twist降低及VTent增大为缺血性心肌病发生IMR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小儿二尖瓣反流瓣环三维超声形态及运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三维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环的形态及瓣环在心动周期中的运动进行定量分析,探讨二尖瓣环异常与反流程度的关系。方法使用与上海交通大学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所合作研发的二尖瓣运动分析软件(CARDIO 4D VIEW),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分析所采集的二尖瓣瓣环的三维图像,以标记二尖瓣瓣膜根部附着点为特征点的方式,重建二尖瓣瓣环的三维超声形态。选取二尖瓣瓣环最高点至最低点的距离(Dh-l)、两个最高点的距离(Dh-h)以及两个最低点的距离(Dl-l)为参数,以腹主动脉直径作为标化参数,分别对18例二尖瓣轻度反流患儿、29例中度反流患儿、7例重度反流患儿及21例正常儿童进行测量,并对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两个时相的参数结果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儿童组21例和不同程度二尖瓣反流组54例患儿,二尖瓣环均呈马鞍形态,并在整个心动周期中始终保持此形态。收缩末期Dh-l值较舒张末期增大(P0.01),Dh-h值及Dl-l值较舒张末期减小(P0.01)。中度反流组、重度反流组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Dh-h、DI-I测值比正常组大(P0.01),而Dh-I测值则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反流组和正常组3项参数(Dh-h、DI-l、Dh-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定量评估二尖瓣瓣环形态及运动以及患儿二尖瓣环异常及反流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食管超声心动图探测收缩期肺静脉反应血流(PVFRs)以及结合二尖瓣彩色反应参数测定评价二尖瓣反流(MR)程度的价值。方法:选择单纯MR患者62例,经X线左室造影证实Ⅰ-Ⅱ级(轻/中主)MR15例,Ⅲ-Ⅳ级(重度)MR47例,经食管多普勒超声分别探测肺静脉血流和MR彩色血流图形。结果:使用各参数估价重度MR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以收缩期PVFRs分别为87%、93%、98%和70%,以二尖瓣反流面积≥8.0cm^2为74%、100%,100%和50%;以反流束长度≥50mm为78%,83%,95%和48%,以出现PVFRs或反流面积≥8.0cm^2分别为96%、93%、98%和88%.结论:PVFRs和二尖瓣反流面积是评价严重MR有价值的指标,尤其当两者结合应用时可明显改善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0.
二尖瓣反流(MR)是临床常见的瓣膜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不断上升。超声心动图是评估MR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无创、无辐射、操作便捷、价格低廉等优势。近年来,人工智能(AI)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临床诊断、临床决策、临床治疗及健康管理等方面。AI辅助MR精准诊疗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服务。本文就AI在MR诊断、治疗及预后随访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RT 3D-TEE)技术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分析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二尖瓣几何形态学参数在静息及负荷状态时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MVQ技术对25例缺血性心二尖瓣反流组患者及20名正常对照者组进行检查,应用MVQ软件测量并分析对照组及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组患者在静息及使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后二尖瓣环及瓣叶几何形态学参数变化特点。结果正常对照组二尖瓣环及瓣叶结构相对稳定,并不随小剂量多巴酚丁胺的使用而发生明显变化;对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组患者使用多巴酚丁胺,二尖瓣环及瓣叶空间结构变化主要体现在瓣环结构的构型变化及由其产生的二尖瓣瓣叶对合参数的变化;小剂量多巴酚丁胺的使用后二尖瓣环构型相对朝向正常"鞍状"结构的回归。结论小剂量负荷时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程度的减少依赖于左心功能相对增加后二尖瓣环构型相对朝向正常"鞍状"结构的回归,二尖瓣的帆状穹窿构型变化在保证二尖瓣环及瓣叶结构稳定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 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评价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的左室(left ventricle,LV)重构。方法选取30例IMR患者(IMR组),30例单纯冠心病(coronary arteray disease,CAD)患者(CAD组)及36例正常人(对照组),采集RT-3DE全容积图像,下线分析LV整体和17节段的容积及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测量LV舒张末期球形指数(sphericity index,SI),三组间比较并分析IMR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对照组、CAD组和IMR组的LV整体容积,基底段、中间段和下后壁容积均依次增大;IMR组SI增大;IMR组的下后壁EF低于CAD组。LV舒张末期容积、下后壁容积和SI是IMR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RT-3DE可有效评价LV重构。IMR的LV整体重构和局部重构更加严重,形态趋于球形,并伴下后壁的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功能性二尖瓣返流(FMR)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42例扩张性心肌病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依据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力衰竭分级标准分级(NYHA分级),并于入院第2天测定患者SUA、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心脏射血分数及二尖瓣幕状区面积,计算SUA与二尖瓣幕状区面积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42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中,随着NYHA评级增高,患者血BNP、SUA水平逐渐升高,二尖瓣幕状区面积逐渐增大,而心脏EF值逐渐降低,其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重度FMR患者SUA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FMR患者;SUA与二尖瓣幕状区面积显著正相关(r=0.33,P〈0.01)。结论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功能性二尖瓣返流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对比分析不同部位缺血致中度及以上二尖瓣反流时二尖瓣瓣环形态及功能的变化规律,为外科成形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前壁或下后壁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伴中度及以上二尖瓣反流患者各11例(前壁病变组/下后壁病变组)和阵发性房颤患者20例(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RT-3D-TEE检查,获取完整心动周期内的实时三维超声图像,并使用Qlab软件后处理分析计算二尖瓣瓣环最大投影面积A-max、二尖瓣瓣环投影面积变化率A-change、二尖瓣瓣环最大面积出现于R-R间期的时间点AR-R%、二尖瓣瓣环最大周长C-max、二尖瓣瓣环周长变化率C-change、二尖瓣瓣环最大高度H-max、二尖瓣瓣环高度变化率H-change、二尖瓣瓣环在长轴方向最大位移D、二尖瓣瓣环最大前后径DAP、二尖瓣瓣环最大左右径DAIPm及上述两种径线比值DAIPm/DAP.结果 对照组A-change、AR-R%、C-change、D分别为(22.5±5.7)%、(54.6±5.0)%、(13.9±4.2)%、(15.1±1.8)mm,前壁病变组分别为(18.4±4.1)%、(58.8±5.8)%、(12.5±2.9)%、(11.2±1.6)mm;下后壁病变组分别为(16.0±4.1)%、(62.8±7.1)%、(8.0±2.6)%、(11.1±2.3)mm,3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780、7.245、9.827、22.346,P<0.05).前壁病变组、下后壁病变组A-change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32;t=-3.53,P=0.001),但前壁病变组与下后壁病变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P=0.258).对照组、前壁病变组、下后壁病变组的AR-R%均出现在舒张期,下后壁病变组AR-R%出现的时相较其他各组明显延迟.前壁病变组、下后壁病变组AR-R%均高于对照组,且下后壁病变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P=0.001),但前壁病变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P=0.063);同时下后壁病变组AR-R%也高于前壁病变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P=0.113).前壁病变组、下后壁病变组C-change均低于对照组,且下后壁病变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P=0.000),但前壁病变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P=0.318);同时下后壁病变组C-change也明显低于前壁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P=0.005).前壁病变组、下后壁病变组的D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3,P=0.000;t=-5.57,P=0.000),但前壁病变组与下后壁病变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P=0.903).对照组、前壁病变组、下后壁病变组A-max、C-max、H-max、H-change、DAIPm、DAP、DAIPm/DA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340、1.440、0.391、1.421、0.046、0.926、1.107,P均>0.05).结论 采用RT-3D-TEE定量评价不同部位缺血致二尖瓣反流时二尖瓣瓣环形态及运动变化规律是可行的.下后壁缺血性心肌病致中度及以上二尖瓣反流患者二尖瓣瓣环运动受损相对更明显,外科可进行针对性二尖瓣成形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评价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 IMR)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左室收缩功能及二尖瓣反流容积变化,探索IMR发生机制,预测IMR发展,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运用超声技术分析41例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左室应变,并评估二尖瓣反流容积。根据二尖瓣反流变化情况将患者分为非恶化组(Ⅰ组)和恶化组(Ⅱ组)。结果:I组:患者术后纵向和径向应变均较术前改善,其中,术后径向应变及左室射血分数与术前相比显著提高(P<0.05);Ⅱ组:患者术后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提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有增大趋势。结论:超声技术可以较敏感的评价左室心肌功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通过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可以减少IMR。  相似文献   

17.
The accuracy of duplex pulsed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d-PDE) for detecting mitral regurgitation was evaluated in 35 patients undergoing d-PDE, cardiac auscultation, and left ventriculography. With three transducer positions, the overall d-PDE sensitivity was 95%, specificity was 100%,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100%,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94%,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was 97% compared with ventriculography. This technique was superior to auscultation (sensitivity 74%, specificity 94%,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93%,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75%, diagnostic accuracy 83%). No false-positive d-PDE results occurred, but discordant false-negative results occurred frequently among the three transducer positions. If discordant negative results are considered to be false negative, then d-PDE is both sensitive and specific when mitral regurgitation is defined as systolic spectral broadening in any one transducer pos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