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解剖学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取32侧成人下肢标本进行解剖,对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观测。临床应用皮瓣修复小腿和足部软组织缺损26例,皮瓣最大面积8cm×13cm。结果吻合型腓肠神经占53.1%;非吻合型占46.9%。神经的营养血管为腓肠浅动脉和穿动脉、腓肠浅动脉于腓骨头上方(5.0±1.5)cm的位置由胭动脉发出,起始处外径为(0.8±0.3)mm。伴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肠神经下行,与踝关节附近的皮动脉进行吻合;穿动脉则来源于胫后动脉肌皮支和腓动脉肌间隔皮支,其外径分别为(0.8±0.4)mm和(0.8±0.3)mm。这些皮动脉除与腓肠浅动脉构成链式吻合外,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形成广泛的筋膜皮血管网。临床应用26例,皮瓣全部成活。结论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动脉为蒂设计筋膜皮瓣,可转位修复小腿中下部、踝关节周围及足部等软组织缺损并获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保留腓肠神经的血管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用保留腓肠神经、吻合小隐静脉的逆行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改善皮瓣术后足外侧皮肤感觉麻木及静脉回流障碍的缺陷。[方法]切取皮瓣时,近端不切断腓肠神经,沿神经外膜游离出腓肠神经,保护其伴行血管不受损。同时向皮瓣近端切取小隐静脉适当长度,皮瓣翻转后,与小隐静脉或大隐静脉端侧或端端吻合。[结果]4例皮瓣成活。术后2例皮肤主客观感觉正常。1例皮肤的刺痛小范围轻微减退,1例外踝皮肤感觉消失,经6~16个月随访,皮肤主客观刺痛觉接近正常。[结论]保留腓肠神经、吻合小隐静脉的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可以改善皮瓣的静脉回流障碍及神经相应支配区的皮肤感觉障碍。  相似文献   

3.
带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2  
目的 为带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在32 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进 行解剖, 对腓肠神经及其 营养血管进行详细观 测。 结果  吻合型腓 肠神经占531 % ;非吻合型占469 % 。该神经的营养血管为腓肠浅动脉和穿动脉, 腓肠浅动脉于腓骨头上方(50 ±15)c m 由腘动脉发出,起始处外径为(08 ±03 ) m m ,伴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肠神经下行, 与踝关节附近的皮动脉进行吻合;穿动脉则来源于胫后动脉肌皮支和腓动脉肌间隔皮支, 其外径分别为(08 ±04) m m 和(08 ±03) m m 。这些皮动脉除与腓肠浅动脉构成链式吻合外,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形成广泛的筋膜皮血管网。 结论 可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动脉为蒂设计筋膜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中下部、踝关节周围等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4.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冀航  王肃生  梁刚  张志华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2):143-144,i0003
目的:探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共13例患者,其中胫前中、下段5例,踝周、足背及足跟部8例,外伤创面及肉芽创面6例,慢性溃疡创面4例,Ⅱ型糖尿病合并足跟糖尿病性溃疡创面3例。皮瓣面积最大25cm×12cm,最小10cm×6cm。结果:13例中12例生长良好,1例皮瓣末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随访3个月~2年,皮瓣质地良好,并有部分感觉恢复。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一种可供选择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蒂逆行皮瓣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介绍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蒂逆行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取5具新鲜尸体(10侧下肢)分别沿髂外动脉插管,加压注入红色乳胶,观测小腿后外侧不同阶段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滋养血管的来源及对相应部位皮肤的血供。临床设计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蒂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踝部及足跟创面9例。结果 小腿后外侧上、中、下1/3段分别由腓肠浅动脉、胫后动脉肌皮穿支、腓动脉肌间隙穿支所发出的血管滋养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形成了以神经、血管为中心的串状动脉网,与深筋膜层血管网及皮下血管网相互吻合。临床应用9个皮瓣(9例),完全成活,足跟及足外侧缘无感觉丧失区。结论 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蒂逆行皮瓣血运丰富、成活可靠,是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0,自引:13,他引:77  
目的报道改进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方法在原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设计的基础上,将皮瓣设计为水滴形,并结扎蒂部的小隐静脉,用于修复足跟及踝部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8例,皮瓣最大为10 cm×14cm,术后皮瓣静脉回流通畅,完全成活. 结论结扎小隐静脉不影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的血运,并可改善皮瓣静脉回流,减轻术后皮瓣水肿.  相似文献   

7.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小隐静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3,自引:8,他引:25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以外踝尖为观测指标点,在其上10cm范围内,显微解剖观测远端蒂中的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分布与皮肤血管的关系,以及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结果由远及近,远端蒂部的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于跟外侧动脉穿支、外踝后动脉穿支和腓动脉肌间隔穿支。上述动脉穿支2~5支,外径0.6~1.0mm,发深筋膜支、神经静脉营养支和皮支,形成深浅筋膜血管网、腓肠神经干血管链、小隐静脉旁血管链以及静脉壁血管网。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1~2支,外径1.7±0.5mm,距外踝尖上3.4±0.9cm,汇入腓静脉。结论远端蒂的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及皮肤的营养血管同源。外踝尖上3~4cm处存在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远端蒂皮瓣旋转点设计于此处,有助于改善皮瓣静脉回流。  相似文献   

8.
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为蒂的腓骨皮瓣移植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为蒂的腓骨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方法在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与周围组织血供关系进行解剖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为蒂的腓骨皮瓣,并临床应用1例。结果以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为蒂的腓骨皮瓣成活,经随访观察皮瓣外观、质地及功能良好。骨折愈合情况正在随访中。结论腓肠神经-隐静脉的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这是构成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为蒂的腓骨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对严重外伤造成的骨不连、骨缺损和大的死腔,以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为蒂的腓骨皮瓣移植是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2002--2007年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19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远端蒂部结扎小隐静脉改善静脉回流的解剖学基础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17具成人尸体34条小腿标本小隐静脉解剖研究,对11例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于外踝尖上2.5cm、外踝后缘1.5cm处结扎小隐静脉(组2),与早期40例未在远端蒂部结扎小隐静脉(组1),就皮瓣瘀血肿胀及成活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小隐静脉于外踝尖上(2.5±0.4)cm、外踝后缘(1.4±0.2)cm汇合成小隐静脉干;于外踝尖上(3.5±0.5)cm发出一浅深静脉交通支。临床40例未在远端蒂部结扎小隐静脉(组1),15例(37.5%)出现明显的静脉瘀血和肿胀,5例(12.5%)有张力性水疱发生;而11例结扎小隐静脉(组2),2例(18.2%)出现一定程度瘀血和肿胀,无水疱出现。结论外踝尖上2.5cm、外踝后缘1.5cm结扎小隐静脉,能有效改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肿胀及成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血供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位移植后的血流变化,证实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1996年~2001年对56例小腿下段、踝关节周围、足跟部皮肤缺损的病例,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5 cm×9 cm,最小6cm×4cm.选取其中20例于术前和术后10 d分别用彩色多普勒影像仪测量皮瓣内腓肠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的外径和血流速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56例中50例皮瓣完全成活,4例皮缘远端发生小部分坏死,2例皮瓣完全坏死,成活的皮瓣外观和功能良好.皮瓣移植后皮瓣内腓肠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的外径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血流速度较术前增快(P<0.05).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位移植后,皮瓣内血流速度增快,弥补了皮瓣切取后血供血管的减少,使皮瓣有充足的血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位移植是修复小腿下段、踝关节周围、足跟部创面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小腿后侧设计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10例小腿下段及足跟周围皮肤缺损病例;皮瓣面积最大11.0cm×8.0cm,最小4.0cm×5.0cm.结果 10例皮瓣全部存活,无皮瓣坏死及血管危象的发生.结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血供可靠、充分,操作安全、简便,可以修复小腿下段踝部及足跟周围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3.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2,他引:30  
目的 报道远端蒂及近端蒂小隐静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 采用近端蒂及远端蒂、带腓肠神经或不带腓肠神经的小隐静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修复 2 5例小腿胫前近、中、远段和踝周、足背及足跟皮肤缺损 ,皮瓣最小面积为 5cm× 4cm ,最大面积为10cm× 15cm。 结果  2 5例中远端蒂皮瓣 2 2例 ,近端蒂 3例 ,不带腓肠神经的皮瓣 3例 ,皮瓣全部成活 ,皮瓣质地优良 ,外观及功能满意。 结论 该皮瓣可行近、远端蒂转移 ,皮瓣可带或不带腓肠神经 ,均有足够的血运。本皮瓣成活率高 ,操作简便 ,不牺牲主干血管 ,是修复小腿胫前、踝周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4.
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72,自引:0,他引:72  
目的探讨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的最大切取面积,并比较皮神经蒂皮瓣与静脉皮瓣、筋膜皮瓣、传统带蒂皮瓣在成活面积之间的差异性。方法取4侧新鲜成人尸体小腿,从小隐静脉逆行灌注美蓝并观察其蓝染面积的范围。另采用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股部皮神经蒂皮瓣及上述3种皮瓣的模型,术后6天测量各组皮瓣成活面积。结果小腿后外侧皮肤出现蓝染面积在12cm×17cm范围内。大鼠皮瓣成活面积以传统带蒂皮瓣、皮神经蒂皮瓣为佳,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筋膜皮瓣次之,静脉皮瓣最差。结论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的最大切取面积不宜超过12cm×17cm。术时保留皮瓣内浅静脉和蒂部的部分深筋膜可提高皮神经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及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与经验。方法2007年3月—2014年3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合并肌腱和(或)骨外露的足部皮肤与软组织缺损108例,皮瓣面积:8.0 cm×15.0 cm~16.0 cm×27.0 cm。供区直接缝合27例,其余采用游离植皮修复。结果108例皮瓣移植104例全部成活,4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2例经扩创换药后直接愈合,2例经再次植皮修复创面愈合。经3~18个月随访,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无因皮瓣导致的足部功能障碍。结论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手术操作简单,不损伤主干血管,是恢复足部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逆行筋膜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瓣联合全厚皮片移植修复小腿远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在小腿后侧设计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的筋膜瓣联合全厚皮片移植治疗小腿远段及足踝部单纯软组织缺损12例,软组织缺损伴胫骨骨髓炎3例、跟骨骨髓炎2例,皮肤缺损范围3cm×5 cm~9 cm×13 cm,切取筋膜瓣最大13 cm×18 ca.供筋膜瓣区保留皮肤及髂腹股沟取皮区皮肤均直接缝合. 结果 术后17例筋膜瓣联合全厚植皮均完全成活,成功治愈软组织缺损及骨髓炎,筋膜瓣供区、受区以及髂腹股沟取皮区均一期愈合,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个月,外形平整美观,供区保留皮肤感觉正常. 结论 带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瓣联合全厚皮片移植既能充分治愈小腿远段及足踝区软组织缺损以及骨髓炎,同时也能最大程度保护患肢功能及整体外观.  相似文献   

17.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10例下肢软组织缺损,男6例,女4例;年龄16~55岁,平均32岁。其中足部软组织缺损6例,骨折术后骨外露2例,小腿慢性溃疡2例。对腓肠神经血管逆行皮瓣通过显微技术吻合及结扎小隐静脉,将皮瓣近侧腓肠神经断端与患处附近的神经行端侧吻合,根据皮瓣外观、血运、质地、弹性及皮肤两点辨别觉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术后患者伤口愈合,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皮瓣外观、血运、质地、弹性佳,皮肤两点辨别觉为9~12mm2PD。结论:此皮瓣切取方便,血供丰富且不牺牲主要动脉,静脉血回流通畅,成活可靠,术后恢复保留了皮瓣的感觉功能,足跟及足外侧缘无感觉丧失区,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儿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移植1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儿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及移植特点,比较小隐静脉结扎与否对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11例儿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其中3例术中结扎小隐静脉。皮瓣均成水滴状设计,开放外踝后方皮肤通道。结果 11例皮瓣均成活,5例术后皮瓣远端部分皮下组织液化。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是治疗儿童足跟部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结扎小隐静脉对皮瓣成活无明显影响。切取皮瓣上界不超过小腿后部中上1/3处,两侧不超过侧中线;皮瓣成水滴状设计,开放外踝后方皮肤通道,及细致的显微外科操作,均是保证皮瓣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道应用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骨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骨感染软组织缺损创面11例,创面面积最大12cm×18cm,最小8cm×10cm,切取皮瓣面积最大14cm×20cm.最小8cm×10cm。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面周围大隐静脉属支吻合。结果11例皮瓣术后均无明显肿胀、瘀血等现象。其中10例顺利成活,1例皮瓣因创面感染未控制致部分坏死,清创游离植皮后治愈。其中10例获4~36个月随访,平均18.4个月,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系统踝一后足评分系统(总分100分)进行评分,最高得分97分,最低84分,平均93.5分,皮瓣外形、色泽及足踝部功能满意。结论应用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骨感染所致的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皮瓣成活率高,抗感染能力强,有利于骨感染创面的愈合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