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伏诺拉生联合大剂量阿莫西林二联方案根除首诊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2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首诊的162例Hp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二联组:伏诺拉生+大剂量阿莫西林组,三联组:伏诺拉生+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组,四联组: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患者Hp根除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三组间按意向性分析(ITT)根除率、按方案分析(PP)根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组、三联组ITT根除率与PP根除率均高于四联组(P<0.05);二联组与三联组间ITT根除率、PP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组与三联组、三联组与四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组与四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伏诺拉生联合大剂量阿莫西林治疗首诊Hp根除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富马酸伏诺拉生片与质子泵抑制剂对反流性食管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2年3月某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给予富马酸伏诺拉生片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比较两组食管24 h pH值监测参数、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4 h反流次数、pH值<4总时间百分比及最长反流时间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血清胃泌素及胃动素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血清IL-6、CRP、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  相似文献   

3.
殷久勇 《江西医药》2021,56(10):1735-1738
目的 观察比较序贯疗法与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序贯组与四联组(各50例),序贯组采取10d序贯疗法,四联组采取四联疗法,治疗1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四联组溃疡愈合总有效率(94.00%)高于序贯组(80.00%)(P<0.05);四联组Hp根除率(84.00%)高于序贯组(66.00%)(P<0.05);四联组治疗后腹痛、腹胀、喛气及反酸症状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序贯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炎性因子IL-2、hs-CRP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2、hs-CRP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四联组各项指标水平低于序贯组(P<0.01);四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低于序贯组(26.00%)(P<0.05).结论 采用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性胃溃疡较序贯疗法更有利于提高溃疡愈合效果及Hp根除率,并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且药物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临床治疗Hp性胃溃疡的常用方案.  相似文献   

4.
林琪山 《黑龙江医药》2023,(5):1108-1110
目的:探析富马酸伏诺拉生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Hp根除率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9月—202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胃食管反流病伴Hp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凭借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PPI抑酸四联疗法,观察组应用富马酸伏诺拉生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血清炎症因子改善情况,Hp根除及复发情况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组间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口苦、口臭、口干、胸骨后疼痛、烧心、反酸)积分对比,观察组更低(P<0.05);组间Hp根除率对比,观察组更高(P<0.05);组间复发率对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水平对比,观察组更低(P<0.05);组间治疗安全性对比(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伴Hp感染患者接受富马酸伏诺拉生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获得较佳的治疗效果,胸骨后疼痛等症状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改善、Hp根除率增加,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益生菌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老年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福清市第五医院收治的老年Hp阳性胃溃疡患者7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联组与加用益生菌组,各37例。四联组采用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加用益生菌组在四联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治疗,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结束后4周Hp转阴率,治疗前及治疗2、4、6周后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胃肠功能指标[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泌素-17(G-17)],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结束后4周,加用益生菌组Hp转阴率为97.30%,高于四联组的78.38%(χ2=4.554,P=0.033)。治疗2、4、6周后,2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且加用益生菌组低于四联组(P<0.05或P<0.01)。治疗6周后,2组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低于治疗前,且加用益生菌组低于四联组(P<0.01)。加用益生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11%,低于四联组的27.03%(χ2=4.573,P=0.032)。结论 益生菌联合...  相似文献   

6.
吴春华  曾凡海 《抗感染药学》2019,16(6):1096-1098
目的:评价阿莫西林、替硝唑、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和Hp清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间收治的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10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和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硝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Hp清除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Hp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利于促进炎症的改善,明显提高了其对Hp的清除率。  相似文献   

7.
李小冬 《淮海医药》2021,39(6):636-639
目的:探讨益生菌辅助三联标准方案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确诊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50)和观察组(n=150).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观察组采用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2周.评估2组患儿治疗的临床有效率、Hp根除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和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变化.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6个月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和Hp根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和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治疗6个月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辅助三联标准方案能有效提高Hp根除率,降低患儿的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李玉伶  陈珊珊 《河北医药》2012,34(19):2897-2899
目的观察常规血液透析(HD)、高通量血液透析(HFD)、血液灌流(HP)对终末期肾病(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清除的疗效。方法选择透析龄3个月以上稳定的MHD患者60例,随机分为HD组、HFD组、HD+HP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分别在首次治疗前后及治疗3个月后透析前,测定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含量,同时测定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CRP、IL-6、TNF-α、β2-MG血清含量。结果 MHD患者治疗前的CRP、IL-6、TNF-α、β2-M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透析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首次治疗后及治疗3个月后CRP、IL-6、β2-MG及TNF-α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D组合首次治疗后CRP、IL-6、β2-MG及TNF-α均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CRP、IL-6、β2-MG及TNF-α下降(P<0.05)。HD+HP组首次治疗后及治疗3个月后CRP、IL-6、β2-MG及TNF-α均下降(P<0.05)。治疗3个月后,HD+HP组的CRP、IL-6、β2-MG及TNF-α值低于HFD组(P<0.05),HD+HP组下降百分比高于HFD组(P<0.01)。结论 MHD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HFD和HP可以降低CRP、IL-6、β2-MG及TNF-ɑ水平,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HP可能优于HFD。  相似文献   

9.
《抗感染药学》2017,(8):1594-1597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与阿莫西林联用对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诊治的急性支气管炎患者236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8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如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61%高于对照组为88.98%(P<0.05),体温、咳嗽和肺部啰音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RP、IL-8、TNF-α测得值经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IL-8、TNF-α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P、IL-8、TNF-α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与阿莫西林联用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临床症状和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柳氮磺吡啶、益生菌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安陆市普爱医院收治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68例。2组入院后均行常规营养支持。甲组予以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乙组在甲组基础上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2组均连续给药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Mayo分级、炎性因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乙组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甲组的88.24%(χ2=3.886,P=0.049)。治疗1个月后,2组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Mayo分级优于治疗前,且乙组优于甲组(P<0.05或P<0.01)。治疗1个月后,2组血清TNF-α、IL-8、CRP、MDA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清SOD水平高于治疗前,且乙组降低或升高幅度大于甲组(P<0.01)。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就诊于抚州市立医院的RA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托法替布治疗,2组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17、IL-1β]水平、关节运动功能指标(步行20 m时间、晨僵时间、双手握力)、骨代谢指标[骨钙素、骨特异碱性磷酸酶、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75.76%(χ2=4.632,P=0.031)。治疗3个月后,2组VAS评分及血清CRP、TNF-α、IL-6、IL-17、IL-1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步行20 m时间、晨僵时间短于治疗前,双手握力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短/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伏诺拉生与阿莫西林二联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溃疡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0例Hp感染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3例)及对照组(47例)。研究组接受伏诺拉生与阿莫西林二联治疗,对照组接受标准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11%,高于对照组的85.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258,P=0.0167<0.05)。研究组患者的Hp根除率为94.34%,高于对照组的78.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711,P=0.0205<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6%,与对照组的4.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35,P=0.7476>0.05)。结论伏诺拉生与阿莫西林二联治疗Hp感染胃溃疡的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良好,值得在临床中借鉴并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含伏诺拉生的四联14 d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Hp阳性患者,将其按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伏诺拉生20 mg+枸橼酸铋钾2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呋喃唑酮100 mg;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枸橼酸铋钾220 mg+呋喃唑酮100 mg,均每日2次,共14 d。患者均在疗程结束后4~6周内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分别观察2组Hp根除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纳入的120例患者中,男性57例,女性63例,年龄20~69岁,平均(37.9±5.4)岁,Hp根除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97%vs. 80%,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 含伏诺拉生的四联14 d疗法治疗Hp感染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根除Hp治疗方法,可作为一线及二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其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安陆市普爱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8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5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2组均治疗30 d。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指标(D-乳酸、二胺氧化酶、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症状体征复常及缓解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30 d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4%,高于对照组的78.18%(χ2=5.892,P=0.015)。治疗30 d后,2组血清IL-6、IL-10、CRP、TNF-α、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及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淀粉酶复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并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宁德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一组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2周后临床效果,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降钙素原(PCT)],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酸碱度(pH)],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单一组的84.00%(χ2=5.983,P=0.014);治疗2周后,2组血清TNF-α、HMGB-1、CRP、IL-6、PC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清IL-8...  相似文献   

16.
《抗感染药学》2017,(9):1746-1748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联用对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患者96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手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硝唑预防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和用药后术后3 d血清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术后3 d两组患者的血清IL-8、TNF-α、CRP水平测得值均低于用药前(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术后血清IL-8、TNF-α、CRP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联用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2月—2023年4月贵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ACI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注射液,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血塞通注射液,治疗10 d。比较2组临床疗效,用药前与治疗10 d后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平均血流速度(Vm)]、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35%vs. 81.40%,χ2=4.074,P=0.044)。治疗10 d后,2组血清IL-6、CRP、TNF-α水平较用药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大脑中动脉PI、RI较用药前降低,大脑中动脉Vm较用药前升高,且试验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BI、S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岑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达拉奉组70例和加用丁苯酞组68例。依达拉奉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加用丁苯酞组患者在依达拉奉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加用丁苯酞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依达拉奉组(88.24%vs. 68.57%,χ2=7.839,P=0.005)。治疗2周后,2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ADL、FMA评分高于治疗前,且加用丁苯酞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依达拉奉组(P<0.01);2组血清IL-6、CRP、IL-8、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加用丁苯酞组低于依达...  相似文献   

19.
郎晓林  吴立海  贾春辉 《河北医药》2013,(13):1984-1985
目的观察阿德夫韦酯联合肝络欣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7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阿夫韦酯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阿夫韦酯治疗的同时联合肝络欣丸治疗,疗程为24周。测定HBVDNA水平和肝功能常规指标,同时测定血清TNF-、IL-6和IL-10水平。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BVDNA水平和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患者下降更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下降,IL-10水平明显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下降、IL-10水平上升更明显(P<0.05)。结论阿夫韦酯联合肝络欣丸治疗CHB疗效优于阿夫韦酯单独治疗,提升机体抗感染能力和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清除病毒的能力,可能是其疗效更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止嗽散加减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6月漳州市第二中医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82例,按照抛硬币法分为常规西药组与止咳散组,各41例。常规西药组予以复方甘草片联合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止嗽散组予以止嗽散加减治疗,2组均持续用药1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用药前、用药1周后咳嗽症状评分、伴随症状评分、痰液炎性指标[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物质(SP)、分泌型甲种免疫球蛋白(sIgA)],不良反应。结果 止嗽散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西药组(95.12%vs. 80.49%,χ2=4.100,P=0.043)。用药1周后,2组日间咳嗽症状评分、夜间咳嗽症状评分及总分较用药前降低,且止嗽散组低于常规西药组(P<0.01);2组咽痒、咯痰、气促评分及总分较用药前降低,且止嗽散组低于常规西药组(P<0.01);2组痰液IL-8、TNF-α、SP水平较用药前降低,痰液sIgA水平较用药前升高,且止嗽散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常规西药组(P<0.01)。止嗽散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