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北京协和医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SADR)的药品种类、发生机制、危险因素、防治措施,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根据《常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确定SADR,并对怀疑药品、SADR类型、 发生时间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报药品不良反应共585例,按照ADR 报告评价标准确定64例为SADR,包括过敏性休克、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DRESS综合征、StevensJonhson综合征、窦性停搏、维甲酸分化综合征等。涉及男性35例,女性29例,年龄>65岁老年患者20例 (31.25%)。20例既往有食物或药物过敏史,54例停药或对症治疗后好转,8例停药或未停药未好转,1 例转归不详,1例死亡。药品种类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抗肿瘤药(20例,31.25%)、抗感染药物(14例, 21.88%)、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12例,18.75%)、免疫抑制药(5例,7.81%)、诊断用药物(4例, 6.25%)。累及系统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全身症状(23例,35.94%)、血液系统(9例,14.06%)、心血管系统(9例,14.06%)、皮肤及其附件(8例,12.50%)、消化系统(8例,12.50%)。结论:需要加强特殊人群、特定药品的用药前评估筛查、皮试、预处理和抢救准备措施,及时更新先进的救治技术, 规范救治流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提高救治率。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对不良反应管理作用, 减少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原因,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29例严重ADR病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严重ADR涉及的药品种类较多,其中以抗感染药物居首位,临床表现以过敏性休克为主,给药途径以静脉方式占多数。结论临床应加强用药监护,重视ADR监测工作,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杨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3,(26):154-156+160
目的 分析临床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了解ADR发生特点,为保障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和保障。方法 收集2019—2020年邵武市立医院上报至药学部的ADR作为案例数据,从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等方面统计分析。结果 ADR与患者性别关系不明显;≥60岁患者ADR发生率最高;静脉滴注给药是最易引起ADR的给药途径;引起ADR药物品种以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为主;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皮肤及其附件是发生ADR后最易累及的器官/系统。结论 医护人员要重视ADR相关情况,加强ADR监测评价,提高对ADR的警惕性,减少和预防严重ADR的发生,为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武威市中医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236例,回顾性分析报告类型、患者性别及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转归、上报人职业。结果 236例药品不良反应中,严重28例(11.86%),新的34例(14.41%),一般174例(73.73%);男93例(39.41%),女143例(60.59%);年龄≥50岁占比最高(143例,占60.59%);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中抗微生物药占比最高(77例,占32.63%),其次为心血管系统药(29例,占12.29%);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176例,占74.58%);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01例次,占42.80%),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56例次,占23.73%);患者经适当处理后,痊愈183例(77.54%),好转53例(22.46%),对原患疾病均无影响;上报人职业为临床药师53例(22.46%),护士144例(61.02%),医师39例(16.52%),护士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居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医院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6-2019年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报的496例新的和严重的ADR报告,对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96例ADR报告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 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 检索山东省日照市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系统已完成评价,且已确定为新的和严重ADR报告,采用Excel软件对966例报告中患者性别和年龄,给药途径,药品分类,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转归,上报人员职业等项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上报ADR 4 545例,其中新的和严重ADR 966例(21.25%)。女性多于男性(55.80%比44.20%),> 60岁老年患者(49.90%)最多;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58.28%);ADR共涉及424种药品,主要由抗感染药物(26.50%)、抗肿瘤药物(19.67%)和中药制剂(17.08%)引发,分别涉及药品75种(17.69%)、47种(11.08%)、111种(26.18%);临床表现主要累及消化系统(24.12%)、全身性损坏(20.44%)、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7.60%)和血液系统(14.10%);转归主要为好转(55.07%)或痊愈(40.48%);上报人员以医师为主(92.86%)。结论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临床用药ADR的监测和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院2014年上报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家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2014年我院上报的63例严重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严重ADR类别、预后情况、给药途径、ADR发生时间等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63例严重ADR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34.92%,抗微生物药物占32.61%,全身性损害占41.22%,静脉给药占60.87%。结论:应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及抗肿瘤药物,重点关注老年人的用药安全,慎重选用静脉给药的用药途径,在静脉给药后30min内,应高度警惕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2009年至2011年70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良反应涉及药品6大类38种,以抗肿瘤药物为主,其次是抗微生物药物;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80%;不良反应表现主要以白细胞减少为主。结论增强合理用药意识,避免严重ADR发生,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了解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13~2017年上报的219例新的和严重的ADR报告,从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品种类、剂型,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9例ADR中,新的ADR 191例,严重的ADR 20例,新的严重的ADR 8例。关联性评价结果:1.83%为肯定,75.34%为很可能,22.83%为可能。ADR患者男女比例为0.84 ∶〖KG-*2〗1,50~80岁所占比例为61.19%。药物剂型以口服药为主,占57.99%,而严重的ADR涉及药品以注射剂为主。引起新的ADR的药品以中成药(含中药注射剂)为主,共60例(31.41%);引起严重的ADR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物为主,共9例(32.14%)。严重的ADR主要临床表现为循环系统反应(39.29%),以过敏性休克为主。95.89%的患者发生ADR后痊愈或好转。结论:应注重对于50~80岁人群进行ADR监测,并加强中成药(含中药注射剂)、抗微生物药物和抗肿瘤药物尤其是奥沙利铂的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山东省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ADR报告,筛选出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新的和严重的ADR病例报告,并对其性别、年龄及用药原因、过敏史情况,给药方式、合并用药、ADR转归等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彝良县人民医院2010—2012年219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累及器官和(或)系统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219例ADR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多,为99例(占45.21%),其次为中药制剂的27例(占12.33%);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为146例,占66.67%;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为109例,占48.86%;ADR多发于60岁以上人群。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巩汇  杨怡侠  岳海 《北方药学》2021,(1):181-184
目的:过对459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资料来源于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上报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459例ADR报告,分析ADR的相关特点和规律.结果:459例ADR报告病例中,女性患者293例.女性患者(64.3%)ADR发生率高于男性(35.7%...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2014年上报的80例ADR报告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涉及药品共43种,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共27例,占32.15%,其次为中成药和中枢系统用药,分别占25.00%及22.62%;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占98.75%;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反应最为常见,占35.09%。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各相关单位应积极配合,加强ADR的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减少ADR。  相似文献   

14.
李锐  唐志勇  刘福  杨明 《中国药业》2023,(14):26-29
目的 减少新的及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获取2019年至2021年四川省南充市医疗机构新的及严重的ADR数据,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的类型、累及器官/系统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按《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 4.0)》等评价标准判定ADR;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ADR关联性评价标准进行关联性评价。结果 共上报新的及严重ADR 5 928例,患者中男2 659例,女3 269例。老年(年龄≥65岁)患者发生ADR较多(2 526例、42.61%)。关联性评价为“可能”(3 307例、55.79%)最多。类型以新的一般ADR较多(3 501例、59.06%),严重ADR和新的严重ADR分别为1 771例(29.88%)和656例(11.07%);抗感染药物ADR占比较高(1 283例、21.64%),以β-内酰胺类药物为主(765例、12.90%),其次为中药制剂(918例、15.49%);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1 856例、27.72%),其次为消化系统(1 421例、21.22%);发...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19,(1):115-119
目的:分析山东省新的/严重的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其规律,促进儿童临床安全用药。方法:对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山东省ADR数据库中已回报确定的新的/严重的儿童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信息包括患儿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既往史或家族ADR史,药品的剂型和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超药品说明书使用情况、药物联用情况、发生时间、对患儿原患疾病的影响及转归等。结果:在2016-2017年山东省ADR数据库中,儿童ADR共计发生44 742例,其中男性27 060例、女性17 664例、性别不详18例,530例被确定为新的/严重的儿童不良反应,其中男性334例、女性196例,男女比例为1.70∶1;≥1~3岁儿童新的/严重的ADR报告比例最高(158例,29.81%);原患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190例,25.85%),既往有ADR史的患儿10例(1.89%),有家族ADR史患儿2例(0.38%);药品剂型以注射液为主(358例,67.5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431例,81.32%);引起ADR的药品共包括20类162种,主要为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调节药(8种药品引起148例,27.92%)、抗菌药物(33种药品引起89例,16.79%)、中药及其提取物(24种药品引起80例,15.09%);在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中,以全身性损害为主(201例,37.92%,主要临床表现为寒战、发热等),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99例,18.68%,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等),再次为呼吸系统(76例,14.34%,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等);41例(7.74%)存在超说明书用药,包括药品说明书中提示药物使用安全性尚不明确20例(3.77%)、药物未进行儿童用药试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13例(2.45%)、药品说明书禁止儿童使用2例(0.38%);106例(20.00%)存在药物联用,包括两药、三药、四药联用(分别为62、36、8例);ADR主要发生在用药0~5 min内(140例,26.42%);在530例患儿中,ADR对原患疾病转归影响不明显的有457例(86.23%),导致病程延长的有57例(10.75%);278例(52.45%)痊愈,243例(45.85%)好转。结论:临床应加强儿童用药监测,相关部门应加紧制订儿童合理用药的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完善药品使用说明书,提高医务人员对儿童ADR的认知,加强儿童安全用药相关知识的教育与宣传,促进儿童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6.
对该院2011~2013年收集上报的216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216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ADR的发生率最高(33.79%);有33例ADR由药师直接上报;静脉滴注(93.7%)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所占比例最高,为54例(24.32%),其次为中药制剂和营养药;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32.22%)。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利用网站检索功能和Excel对我院2006年上报的11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115例报告涉及142个药品。抗微生物药、注射剂、输液给药方法和中药注射剂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4个主要因素。不良反应损害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59.02%)和全身性损害(20.49%)。结论: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不良反应监测水平,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漯河市中医院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增长趋势,发掘警戒信号,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上报至河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91例新的/严重的ADR病例,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科室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60岁患者ADR发生率较高(57例,占62.64%);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66例,占72.53%);中药制剂的ADR报告例数居第1位(29例,31.87%);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5例次,占总计131例次的41.98%);新的ADR为87例(占95.60%),严重的ADR为4例(占4.40%),主要出现在内科。结论:要加强引发新的/严重的ADR药物品种的监测工作,重视其信号作用;在使用相关药品时,做到密切巡视观察,及时处理应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安康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20年上报的2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上报者职业、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ADR转归等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经分析发现,在256例ADR中,男127例,女129例,男女比例约为0.98:1;>40岁患者发生ADR占比较大,占78.91%;ADR大多由医师上报,上报率达64.06%,护士和药师的上报率相当;抗感染药的ADR发生率28.13%显著高于其他药物,静脉给药ADR发生率65.63%显著高于其他给药方式;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消化系统损害为主,占37.27%,其次为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损害,占23.99%。结论 ADR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医院ADR监测工作,为临床及时发现、控制药品安全风险,可有效减少和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