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氧化铁纳米粒子(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IONPs)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 nHA)对大鼠下颌牙周骨缺损组织再生的促进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SPF级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HA组、IONPs/nHA组,每组各10只。3组大鼠均于下颌牙周骨以牙科手机钻1个大小为3 mm×2 mm的骨缺损模型,模型组不给予材料植入,nHA组缺损区植入nHA,IONPs/nHA组缺损区植入IONPs复合nHA。术后6周,3组大鼠取下颌牙周骨,肉眼观察骨组织缺损情况,应用钼靶摄影机检测下颌牙周骨缺损区骨密度,行组织病理检查HE染色观察下颌牙周骨缺损区组织形态学变化,拍照计算缺损区新生骨面积百分比,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缺损区骨组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骨钙素(osteocalcin, OCN)、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 Col-Ⅰ)相对表达量。结果 术后6周,模型组可见下颌牙周骨标本缺损区有明显凹陷,HE染色可见有成骨细胞聚集及骨基质,新生组织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_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3,TGF-β3)联合体外培养的兔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对兔骨缺损处成骨细胞TGF-β_3表达的影响。方法 37只新西兰大白兔,取其中1只兔牙髓组织采用酶解组织块法分离培养获得DPSCs,体外培养,光镜下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将DPSCs传代至第3代,冷冻储存待用。余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PBS组、DPSCs组、TGF-β_3+DPSCs组,每组12只。在兔下颌前牙及磨牙区颊侧随机人工制备约8mm×2mm×3mm骨缺损区域,PBS组植入Bio-Oss粗颗粒骨粉0.30g+PBS 20μL,DPSCs组植入Bio-Oss粗颗粒骨粉0.30g+1×108/L DPSCs 20μL,TGF-β3+DPSCs组植入Bio-Oss粗颗粒骨粉0.30g+1×108/L DPSCs20μL+80ng/L TGF-β320μL。术后第4、8周3组分别处死6只兔,在骨缺损处行锥形束CT检查观察牙槽骨长度、宽度和高度丧失情况,采用茜素红染色观察骨缺损处骨愈合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种植体骨缺损处成骨细胞TGF-β_3表达水平。结果原代培养的兔DPSCs呈集落生长,多呈梭形,少数呈多角形或纺锤形;术后4周TGF-β_3+DPSCs组茜素红染色较PBS组、DPSCs组出现更多红色钙化结节,术后8周钙化结节进一步增多;术后4、8周,TGF-β_3+DPSCs组牙槽骨长度、宽度和高度丧失均少于DPSCs组和PBS组,DPSCs组少于PBS组(P0.05);术后4周,TGF-β_3+DPSCs组成骨细胞TGF-β_3表达水平(0.33±0.02)明显高于DPSCs组(0.15±0.01)和PBS组(0.09±0.03)(P0.05),DPSCs组与PB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TGF-β_3+DPSCs组成骨细胞TGF-β_3表达水平(0.46±0.01)明显高于PBS组(0.29±0.02)(P0.05),与DPSCs组(0.38±0.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SCs组与PB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SCs具有高度增殖的生物学特性,并具有成骨向分化潜能;外源性TGF-β_3联合DPSCs可增强内源性TGF-β_3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4.
背景:研究表明糖尿病可以增加牙周病的发病风险,糖尿病可以引起骨代谢的紊乱并导致骨质疏松症,但其具体机制尚未阐明.目的:通过对大鼠牙槽骨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表达及根尖区骨密度变化的测定,探究2型糖尿病促进牙周病变的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喂养、小剂量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注射及正畸结扎丝结扎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伴牙周病SD大鼠模型.应用RT-PCR技术检测实验大鼠牙槽骨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表达,并对大鼠牙槽骨进行骨密度测量及病理切片光镜观察.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牙周病组比较,2型糖尿病伴牙周病组大鼠牙槽骨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表达最高,骨密度值最低(P<0.01).2型糖尿病伴牙周病组大鼠牙槽骨有骨质疏松倾向.结果提示2型糖尿病可能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过表达来促进牙槽骨骨质疏松,进而说明2型糖尿病可能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过表达来促进牙周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irc_0005276靶向miR-557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RA-FLS)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RT-qPCR检测circ_0005276和miR-557在CIA大鼠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将si-circ_0005276、si-NC、pcDNA、pcDNA-circ_0005276、miR-NC、miR-557模拟物、si-circ_0005276+anti-miR-NC、si-circ_0005276+anti-miR-557分别转染RA-FLS,CCK-8、划痕愈合、Transwell实验用于检测RA-FLS的活力、划痕愈合率以及侵袭数。双荧光素酶报告验证circ_0005276和miR-557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正常组滑膜组织比较,CIA大鼠滑膜组织中circ_0005276表达上调(P <0.05),miR-557表达下调(P <0.05)。干扰circ_0005276后RA-FLS的光密度(OD)值、划痕愈合率、侵袭数显著降低(P <0.05),miR-557表达升高(P <0.05)。过表达circ_0005276后RA-F...  相似文献   

6.
背景:基因修饰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可提高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目的:构建含有骨保护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后的表达.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胫骨和股骨行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分为载体组、空载体组、对照组.空载体组转染plRES2-EGFP载体,载体组转染plRES2-EGFP-OPG.结果与结论:转染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见骨髓基质干细胞内绿色荧光蛋白表达;RT-PCR检测结果可见质粒载体组在1 200 bp有明显条带,空载体组及对照组未见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骨髓基质干细胞内骨保护素蛋白呈阳性;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力无明显改变(P > 0.05).证实应用plRES2-EGFP-骨保护素质粒转染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可获得外源性骨保护素的基因及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筛选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探讨circ_0011721在RA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22年1—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早期RA患者30例为RA组,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circRNA芯片检测2组外周血差异表达circRNA,选择表达上调倍数最高的circ_0011721进行验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组外周血circ_0011721相对表达量;采用ELISA法检测2组外周血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及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RA患者外周血circ_0011721与上述血液指标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估外周血circ_0011721诊断早期RA的效能。结果 (1)早期RA患者外周血共筛选出405个差异表达circRNA,与对照组比较表达上调102个,表达下调303个,其中circ_0011721表达上调倍数最高。(2)RA组外周血circ_0011721相对表达量(5.592±3.013)及类风湿因子[...  相似文献   

8.
背景:基因修饰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可提高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目的:构建含有骨保护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后的表达。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胫骨和股骨行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分为载体组、空载体组、对照组。空载体组转染plRES2-EGFP载体,载体组转染plRES2-EGFP-OPG。结果与结论:转染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见骨髓基质干细胞内绿色荧光蛋白表达;RT-PCR检测结果可见质粒载体组在1200bp有明显条带,空载体组及对照组未见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骨髓基质干细胞内骨保护素蛋白呈阳性;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力无明显改变(P〉0.05)。证实应用plRES2-EGFP-骨保护素质粒转染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可获得外源性骨保护素的基因及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和鉴定源于大鼠磨牙牙骨质的成牙骨质细胞(Cementoblast,CMB)的可行性,观察培养状态下CMB的形态与功能,就其是否能分泌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hatseactive-ity,ALP)、骨钙素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以期建立能排除牙周其他细胞干扰的CMB体外实验模型。方法:使用组织块结合酶消化的二步法,分别培养来自牙骨质的CMB,来自牙槽骨的成骨细胞和来自牙周韧带的成纤维细胞。然后对所培养的细胞分别进行骨钙素免疫组化染色和ALP活力测定,并利用茜素红S,检测在条件培养基下细胞形成矿化结节的情况。结果:3种牙周细胞都可从约12周大鼠第一磨牙根周获得进行原代培养。骨钙素在体外培养的CMB和成骨细胞中被强烈表达,在牙周韧带成纤维细胞中几乎不表达。成骨细胞ALP活性最强,在成纤维细胞中适中,在CMB中几乎无活性。CMB形成矿化结节茜素红S染色阳性。结论:CMB可以在体外成功培养,并可与牙槽骨成骨细胞、牙周韧带的成纤维细胞相区别。  相似文献   

10.
张斌  李岩峰  黄汉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4):2636-2638,F008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和鉴定源于大鼠磨牙牙骨质的成牙骨质细胞(Cementoblast,CMB)的可行性,观察培养状态下CMB的形态与功能,就其是否能分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hatse active-ity。ALP)、骨钙素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以期建立能排除牙周其他细胞干扰的CMB体外实验模型。方法:使用组织块结合酶消化的二步法,分别培养来自牙骨质的CMB,来自牙槽骨的成骨细胞和来自牙周韧带的成纤维细胞。然后对所培养的细胞分别进行骨钙素免疫组化染色和ALP活力测定,并利用茜素红S,检测在条件培养基下细胞形成矿化结节的情况。结果:3种牙周细胞都可从约12周大鼠第一磨牙根周获得进行原代培养。骨钙素在体外培养的CMB和成骨细胞中被强烈表达,在牙周韧带成纤维细胞中几乎不表达。成骨细胞ALP活性最强,在成纤维细胞中适中,在CMB中几乎无活性。CMB形成矿化结节茜素红S染色阳性。结论:CMB可以在体外成功培养,并可与牙槽骨成骨细胞、牙周韧带的成纤维细胞相区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骨形态蛋白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修复牙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颗牙周骨缺损患牙,其中骨形态蛋白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10颗(BMP组),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10颗(GTR组),常规牙周翻辨术治疗10颗(OFD组)作为对照组。术后12周、24周分别观察各组的牙周探诊深度(PPD)、临床牙周附着丧失(CAL)和龈沟出血指数(SBI)等临床指标变化。用SPSS10.0软件包对相关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术后PPD、CAL和SBI均有明显减少,BMP 组、GTR组与OFD组相比较,减少更为明显,有显著差异(P<0.05),BMP组与GTR组相比,PPD和CAL减少更为明显,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SBI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与术后X线比较,BMP组牙槽骨密度增加更为明显。结论:骨形态蛋白联合GTR技术与传统的GTR术和牙周翻辨术相比,更能有效减轻牙周炎症、减少牙周袋深度、增加临床牙周附着水平和促进缺损处骨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miR-133b基因转染对人胃癌细胞株AGS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取对数期生长AGS细胞株,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c DNA3. 1-pri-miR-133b质粒、pc DNA3. 1空载质粒转染至AGS细胞,分别设为过表达组和空载组,另取不做处理为空白组,每组设置5个复孔。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转染后miR-133b基因表达情况; MTT法检测并对比各组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划痕试验及Transwell试验检测并对比各组细胞迁移及侵袭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并对比各组纤维生长因子受体1(FGFR1)、钠氯依赖γ-氨基丁酸转运体(SLC6A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过表达组和空载组质粒转染效率均大于80%;过表达组miR-133b相对表达量与空白组和空载组相比显著较高(P 0. 05),空白组和空载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过表达组与空白组和空载组不同时刻MTT实验OD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过表达组低于空白组和空载组,空白组与空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MTT实验OD值均随时间延长呈显著升高趋势(P 0. 05);过表达组与空白组和空载组迁移率、穿膜细胞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过表达组低于空白组和空载组,空白组与空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过表达组与空白组和空载组FGFR1、SLC6A1、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过表达组高于空白组和空载组,空白组与空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miR-133b过表达可显著抑制人胃癌细胞株AGS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可能与下调FGFR1、SLC6A1、HIF-1α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背景:采用夹板式固定义齿修复牙周炎致牙周骨缺损伴牙列缺损可增加根周骨质骨密度,但并未增加骨高度,因此,仅运用单纯的夹板式固定修复牙周炎致牙周骨缺损伴牙列缺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目的:对比牙周植骨联合夹板式烤瓷联冠与单纯夹板式烤瓷联冠修复牙周病致牙周骨缺损患者基牙的牙周变化。
  方法:选择牙周炎伴KennedyⅢ类牙列缺损、远中牙牙槽骨角形吸收拟行烤瓷冠修复患者20例,抽签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例。试验组采用牙周植骨联合夹板式烤瓷联冠修复,对照组采用单纯夹板式烤瓷联冠修复,夹板戴入后0,3,6个月采集两组待测基牙龈沟液,检测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并复查和记录探诊深度与临床附着丧失。
  结果与结论:两组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均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下降(P <0.05),且不同时间点试验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基牙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均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下降,不同时间点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 <0.05),且试验组组内不同时间点各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果表明牙周植骨联合夹板式烤瓷联冠较单纯夹板式烤瓷联冠修复方法更利于维持和促进牙周骨缺损患者基牙的健康,并可获得较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背景:糖尿病牙周炎大鼠与单纯慢性牙周炎大鼠以及正常对照组大鼠在不同时间段内体质量、血糖、牙周组织的变化对牙槽骨丧失程度的影响不同。
  目的:建立糖尿病牙周炎模型大鼠和慢性牙周炎模型大鼠,观察糖尿病加重牙周炎大鼠槽骨吸收的破坏程度。方法:选用8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52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牙周炎组、慢性牙周炎组以及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牙周炎组大鼠按采用注射链脲佐菌素+牙周结扎的方法建立糖尿病牙周炎模型大鼠。慢性牙周炎组大鼠采用牙周结扎并不断加压的方法建立慢性牙周炎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正常喂养。各组大鼠分别于结扎后1,2,3,4周,观察各组大鼠牙周组织变化,取上颌骨牙槽骨标本,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牙槽骨丧失值程度。
  结果与结论:钢丝结扎后1,2,3,4周大鼠牙槽骨丧失程度:糖尿病牙周炎组>慢性牙周炎组>正常对照组(P<0.05)。结果证实,实验成功建立糖尿病牙周炎和慢性牙周炎动物模型,糖尿病可加重牙周炎牙周组织破坏,牙槽骨丧失增加。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牙周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异种骨移植与人工骨替代材料植入等,然而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目的:比较煅烧骨、冻干骨和Bio-oss骨各自单独使用修复牙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4组,制备单侧牙周骨缺损模型,其中3组于骨缺损处分别植入煅烧骨、冻干骨和Bio-oss骨,以未植入任何材料者作为空白对照。术后4,8,l2周处死动物,获取完整标本,进行大体、X射线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煅烧骨组、冻干骨组、Bio-oss骨组术后4,8,12周的骨密度、新生牙骨质高度、新生牙槽骨高度及新生牙周膜高度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且缺损处骨组织逐渐连续,牙根面可见新生牙周组织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熟、增多。煅烧骨组术后4周新生牙槽骨高度高于冻干骨组(P<0.05);冻干骨组术后12周新生牙周膜高度明显高于煅烧骨组、Bio-oss骨组(P<0.05)。结果表明煅烧骨的成骨诱导能力优于Bio-oss骨与冻干骨,冻干骨促进牙周膜再生的能力优于煅烧骨、Bio-oss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Bio-Oss结合猪小肠黏膜下层(SIS)修复牙槽骨缺损,探讨SIS能否增强修复牙槽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将经手术处理后显露牙槽骨嵴,两壁骨缺损的雌雄各半的骨缺损模型新西兰大白兔60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均为15只。A组缺损处给予Bio-Oss骨粉+SIS填充;B组缺损处给予Bio-Oss骨粉填充;C组缺损处给予SIS填充;D组大白兔作为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处旷置。填充完毕后,将四组大白兔龈瓣复位并缝合。于术后4、8、12周进行X线片观察植骨区的骨密度变化;并进行CT检查,以邻牙为参照测量植骨区的吸收值,比较四组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 A组大白兔的行为及组织学改善情况均优于B、C、D组;采用Bio-Oss骨粉+SIS联合治疗的A组疗效显著优于B组和C组,骨缺损区有新骨生成,骨密度显著增高,其中骨密度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Bio-Oss骨粉结合SIS修复牙槽骨缺损能有效促进牙槽骨组织再生,重建效果较好,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BCL-6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株(HA-VSMCs)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空载组和BCL-6组。对照组不进行转染,空载组转染空载体pcDNA3. 1 2μg,BCL-6组转染pcDNA3. 1-BCL-6 2μg。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二氯荧光素双醋酸盐法检测活性氧(ROS)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BCL-6及α-SMA蛋白表达。结果转染后24 h与48 h,BCL-6组的细胞增殖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空载组(P 0. 05),BCL-6组的ROS水平均显著对照组与空载组(P 0. 05)。转染后48h,BCL-6组的GO/G1期比率、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与空载组(P 0. 05),S期比率、BCL-6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空载组(P 0. 05)。对照组与空载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BCL-6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α-SMA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周期由G2期向M期转变,激活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8.
背景:植骨材料是影响植骨效果最主要的因素。目的:评价不同骨移植材料修复牙周牙槽骨缺损时诱导活性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存在牙周牙槽骨缺损患者的个体与治疗资料,均随访6个月以上,对比分析分别采用自体骨、Bio-oss骨粉及二者联合修复牙周牙槽骨缺损患者的情况,观察患者的牙周X射线片新生骨量及形态。结果与结论:仅1例Bio-oss骨粉患者无效,无效率4%。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牙齿松动度减轻,为无松动~Ⅱ度松动(P<0.05)。X射线观察联合材料组骨充盈高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提示以自体骨与Bio-oss骨粉联合应用能够互相弥补不足,起到移植效果的加成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型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在大鼠股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SD大鼠左侧股骨制备1个5 mm缺损,在手术后1周、2周、4周、8周后对大鼠进行X线照射,然后处死所有动物,收获新生骨组织和缺损两端的组织,做苏木素-伊红(HE)染色以及BMP-2和VEGF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X线检测和HE染色均表明8周时骨缺损在对照组没有愈合,存在骨不连现象;BMP-2和VEGF在手术后第4周时表达达到高峰,并且在骨缺损断端和周围区域表达较缺损中心多。结论持续添加外源性BMP-2和VEGF因子有助于骨缺损的修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并观察其在烫伤大鼠皮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实验于2003-07/12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热带卫生学系实验室完成。利用原核表达质粒pUChIGF-I,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扩增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取20只Wistar大鼠,全麻后背部浸入95℃水浴锅中,烫伤12s,造成30%Ⅲ度烫伤,烫伤后随机分为两组(n=10),即cDNA3.1/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组及pcDNA3.1组。①pcDNA3.1/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组:烫伤后当天及第1,2,3,4周后于大鼠左后背部创面边缘(距创面边缘0.5cm)皮下注射脂质体和重组质粒的混合物192μL眼3.6μgpcDNA3.1/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穴2μL雪 10μL脂质体 180μL生理盐水演。②pcDNA3.1组:注射时间和方法同前,脂质体和质粒混合物为3.0μgpcDNA3.1穴2μL雪 10μL脂质体 180μL生理盐水。伤后5周断头处死大鼠,取注射点附近皮肤,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2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大鼠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与预期结果一致,DNA测序结果表明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已分别正确插入到pcDNA3.1质粒,提示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②pcDNA3.1/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组大鼠皮肤组织中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呈现强阳性表达,pcDNA3.1组大鼠呈表达缺失或弱阳性表达。结论:应用分子克隆技术可以成功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烫伤大鼠皮肤中呈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