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脊髓损伤(SCI)发病率,每百万人口从荷兰的12.1到葡萄牙的57.8,美国估计其SCI患者约25.3万,我国SCI患者约30万[1].澳大利亚随着针对车祸伤和跌落伤的社会健康措施的实施,使与这两者有关的脊髓损伤发病率有所下降[2].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 :观察脊髓损伤 (SCI)患者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疗效。方法 :76例SCI伴神经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施以间歇性导尿、Crede手压法、Valsalva屏气法、激发排尿技术等膀胱功能训练及康复护理等 ,治疗前后检测膀胱容量和残余尿。结果 :76例患者治疗 1~ 6个月 ,膀胱容量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残余尿治疗后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康复护理结合膀胱功能训练能显著提高患者排尿功能 ,降低并发症 ,缩短康复期 ,免除了因长期留置导尿管所造成的忧郁心理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1年2月始,采用腹直肌膀胱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本组7例中,男6例,女1例,年龄17~35岁,均为脊髓损伤后的膀胱功能障碍。其中挤压排尿者4例,尿失禁者3例,7例中均有反复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SCI)后泌尿系统并发症是SCI病人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对SCI病人膀胱功能障碍的分类、治疗方法以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脊髓损伤病人膀胱功能障碍的治疗与护理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损伤(SCI)后泌尿系统并发症是SCI病人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对SCI病人膀胱功能障碍的分类、治疗方法以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影响膀胱尿道功能神经递质及其药理作用,从4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中枢神经系统,交感,副交感神经节,外周传出纤维和传入神经。对目前常用的神经药物,从影响膀胱贮尿和排尿功能两方面进行了讨论,并介绍了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腹胀、便秘和大便失禁,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负面影响。肛门灌洗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干预手段,目前已在国外有较广泛的应用。临床应用结果显示,肛门灌洗既可改善患者肠道功能,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概述、肛门灌洗概述、干预策略、并发症及延续护理5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膀胱尿道功能神经递质及其药理作用 ,从4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中枢神经系统 ,交感、副交感神经节 ,外周传出纤维和传入神经。对目前常用的神经药物 ,从影响膀胱贮尿和排尿功能两方面进行了讨论 ,并介绍了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10.
脊髓损伤后,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伴同发生并随之而产生一系列泌尿系统并发症.最终可固泌尿系统感染、梗阻、肾积水尿毒症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据国外资料40年代二次世界大战、50年代朝鲜战争和60年代越南战争有关脊髓损伤15年后的报道,因肾功能衰竭死亡分别为17%、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配合中医穴位按摩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对脊髓损伤导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23例,进行综合康复护理配合中医穴位按摩。结果23例患者中完全拔除尿管自行排尿者22例占95.65%,住院期间未出现尿路感染症状者20例占86.96%。结论综合康复护理配合中医穴位按摩可以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2.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量表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介绍一种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评定量表,该量表根据患不同的膀胱功能状态和不同的膀胱排空方式,将膀胱功能分为5个等级,能体现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改善的细胞微变化,内容科学,简便实用,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病人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142例脊髓损伤合并截瘫伴膀胱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2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膀胱引流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膀胱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病人留置尿管时间缩短,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尿路感染率降低(P均<0.05);康复组总有效率为84.78%,对照组为18.00%,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显著提高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病人伴膀胱功能障碍的排尿功能,降低尿路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患者实行联合训练法对其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科SCI患者52例,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联合训练法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间歇开放尿管引流方法。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Barthel指数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但试验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训练法对于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显著,并且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和标准化一个骶髓上完全脊髓横断损伤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的大鼠模型。方法:在16只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脊髓T9—T11处进行椎板切除,造成完全脊髓横断。采用术后每天手动按摩膀胱排尿的尿量变化和脊髓损伤大鼠与健康大鼠的两组膀胱内压图比较来进行评价。6只鼠作为健康对照。结果:通过术后护理降低并发症。术后每天进行按摩排尿,尿量不断上升,1周左右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对健康大鼠和脊髓损伤大鼠的膀胱以相同灌注速度持续灌注生理盐水,正常大鼠的膀胱呈现稳定的周期性排尿收缩活动,而脊髓损伤大鼠在膀胱内压持续升高后产生重复性强烈的排尿收缩。结论:在脊髓休克期结束之后的脊髓恢复期内,所有脊髓损伤模型的大鼠膀胱都呈现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症状。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了大鼠完全性脊髓损伤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的模型,此模型简单经济,为进一步研究脊髓损伤下膀胱功能障碍的电刺激调节和康复提供了有价值的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一种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评定量表 ,该量表根据患者不同的膀胱功能状态和不同的膀胱排空方式 ,将膀胱功能分为5个等级 ,能体现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改善的细微变化 ,内容科学、简便实用 ,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及精心护理方法.方法 收集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52例入住我院的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用间歇性导尿(IC)、Crede手法按摩及电针刺激等康复训练及护理手段,对照组只采用常规的护理、间歇性导尿及留置导尿术.康复训练期间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及中段尿培养,比较2组患者尿路感染率发生情况;监测残余尿量及膀胱容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日排尿频率降低,膀胱容量有所增加,残余尿量减少,排尿困难情况均有明显改善,2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LUT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护理可有效促进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痊愈.降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脊髓损伤(SCI)是指脊柱及脊髓受伤,导致病人受伤部位以下的脊髓神经功能丧失,所支配的身体部位出现感觉及运动障碍.这是一种严重致残性损伤,常造成截瘫和四肢瘫的后果.全世界范围内脊髓损伤后遗症的发病率为20/100万~40/100万.脊髓损伤不仅造成损伤平面及以下的肢体瘫痪,而且也引起内脏功能障碍,尤其以脊髓终末支配的盆底排泄器官功能障碍对病人影响最大.这类病人的膀胱内高压状态可逆向损伤肾脏功能,排尿功能失去大脑控制,骶髓或其以下损伤,则排尿功能失去中枢神经控制,统称为神经性膀胱[1].其排尿功能紊乱或丧失.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的综合训练及康复护理,以此使病人生存质量得到改善.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就诊,经诊断为脊柱脊髓受损伴膀胱功能障碍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合理的分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间歇性导尿和留置导尿术,实验组采取综合训练以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