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构建复合手术切除颅内动静脉畸形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模型,通过2轮专家函询确立复合手术切除颅内动静脉畸形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结果:2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均为0.921,2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3.33%和100.00%。2轮函询的结构、过程和结果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连续2轮的专家函询,最终形成的复合手术切除颅内动静脉畸形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42个三级指标,所有指标的重要性均>4.0分、变异系数均<0.25。结论:构建的复合手术切除颅内动静脉畸形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是一套科学、可靠、全面、系统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为医院职能部门及管理者对专科医疗护理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医疗机构专科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优化和持续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海燕  李艳鑫 《护理研究》2023,(13):2340-2346
目的:构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医疗机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围术期的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框架,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德尔菲函询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结果:2轮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91和0.901,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63和0.231。经过2轮函询,最终确定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54个三级指标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构建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外科护理服务质量,优化医护、护患关系,也可为专科医疗护理质量的优化和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手术室围术期低体温预防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2022年2月,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框架,参考相关文献拟定手术室围术期低体温预防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对来自手术室护理管理、院内感染、麻醉领域的23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采用优序图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0%和95.7%,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46和0.934,各项指标变异系数(CV)均<0.25,Kendall’s W值分别为0.419和0.359(均P<0.001),最终构建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53项三级指标的手术室围术期低体温预防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结论基于Delphi法构建手术室围术期低体温预防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手术室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有利于临床开展科学、规范、统一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型,构建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护理指标体系,旨在为临床护理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依据,采用文献回顾、现况调查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指标及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5%、100%。2轮函询专家熟悉程度系数Cs分别为0. 86、0. 88,判断依据系数Ca分别为0. 89、0. 89,权威系数Cr分别为0. 88、0. 89。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3个(结构指标,过程指标,结果指标),二级指标15个(胃反流护理、营养、疼痛、病情评估等),三级指标37个(气道通畅、预防误吸、生命体征、及时与医生沟通反馈、临床技能培训等)。结论专家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各级条目的咨询意见较一致,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高,为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患者的标准化护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任定珺  丁密 《护理研究》2023,(18):3314-3319
目的:构建3D胸腔镜肺段切除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方法: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基础框架,通过文献检索、半结构化访谈、院内专家会议、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3D胸腔镜肺段切除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结果:2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函询专家权威系数为0.884,2轮函询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专家意见肯德尔协调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2轮专家函询,最终构建的3D胸腔镜肺段切除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其中,过程指标的权重值最大(0.575),所有指标的变异系数均<0.25。结论:构建的3D胸腔镜肺段切除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靠性,其涉及内容较全面,可为3D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欣 《全科护理》2021,19(29):4134-4136
目的:基于循证构建儿童肝移植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方法:以儿童肝移植围术期护理安全为构建目标,在"结构-过程-结果"模式的理论框架下,经严密的文献检索、评定后初步设计儿童肝移植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内涵,通过文献回顾、专家提案得出围术期护理敏感问题,同时经Delphi专家函询论证/检验、SPSS 20.0软件分析后筛选指标,最终构建儿童肝移植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结果:儿童肝移植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包含了移植肝功能检测、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等19项内容.经两轮专家函询后积极系数均>60%,分别为89.66%、92.60%,且各项指标重要及合理性变异系数分别为0.06~0.29与0.00~0.21.结论:本研究最终构建了19项儿童肝移植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并确立了资料收集方式、计算公式与指标内涵,专家函询的变异系数、积极系数等结果证明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及代表性,可有效评价儿童肝移植围术期护理质量,有利于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马倩  毛辰蓉  蒋玲 《护理研究》2023,(22):4009-4014
目的:构建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理念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病人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方法:基于DRGs理念,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指导,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函询构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病人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构建的基于DRGs理念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病人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包括3项一级指标(结构指标、过程指标、结果指标)、10项二级指标、40项三级指标,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和0.89,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3和0.15。一级指标中,结果指标权重最高(33.99%),过程指标次之(33.65%),结构指标权重最低(32.36%)。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基于DRGs理念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病人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符合科学性、实用性原则,对量化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病人围术期护理质量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理论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构建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2月—2021年2月,以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理论为依据,通过查阅文献、德尔菲(Delphi)等方法,建立围术期ERAS评价指标。结果函询专家权威系数为0.89,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410。两轮专家函询后,确定围术期ERAS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54个。结论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理论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构建在ERAS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具有较高实用性和科学性,可为围术期ERAS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德尔菲法构建乳腺癌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方法:检索中英文文献,结合护理临床实践经验,以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型为参考,通过小组讨论,拟定乳腺癌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条目池。经过2轮专家函询,确定乳腺癌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意见提出率分别为71.43%和50.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75;肯德尔协调系数均P<0.05。最终形成包括3项一级指标(结构指标、过程指标、结果指标)、5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的乳腺癌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结论:乳腺癌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具有乳腺专科特色,可用于临床上乳腺癌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住院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住院患者术前与术后护理质量提供客观、量化的依据,提升手术患者护理质量。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型为理论框架,检索国内外文献,整合临床实践和患者个体需求,分析本院3年内护理质量情况,形成指标条目池。应用德尔菲法对36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确定各指标内容及重要性,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问卷咨询回收率均为100.00%,权威系数为0.907和0.904,判断系数为0.964和0.969,熟悉系数为0.850和0.839,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10和0.300。最终构建的住院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即结构、过程和结果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82个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住院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靠性、全面性和实用性,可为住院患者的术前与术后护理质量监测与护理质量持续改善提供客观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德尔菲法构建食管癌放化疗病人营养护理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回顾既往研究成果,经小组交流、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筛选评价指标,据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第1轮函询专家积极性系数、权威度系数分别为1.000、0.838,第2轮函询专家积极性系数、权威度系数分别为1.000、0.920;研究构建的食管癌放化疗病人营养护理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29个;两轮专家函询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68~0.420、0.384~0.510,指标变异系数(CV)为0.05~0.14,均小于0.25,评价指标总体一致性检验(CR)为0.088,均小于0.1。结论:研究构建的食管癌放化疗病人营养护理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完整,可靠性、科学性强,能实现对食管癌放化疗病人营养护理管理质量的全面、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方法以手术患者入院到出院为主轴,以围手术期护理安全为构建目标,通过文献回顾、专家提案得出围手术期护理敏感问题,并通过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法,筛选指标并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的护理敏感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函询中,问卷有效率分别为90%、95%,权威系数分别为0.796、0.816,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325、0.351,P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建立了一级护理指标4项、二级护理指标16项、三级护理指标62项,共同构筑成围手术期的护理敏感指标体系。结论本项目研究围绕整个围手术期护理关键环节的内容,同时结合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需求问题,构建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将患者导向以安全和高质量为目标的护理结局。  相似文献   

13.
黄小玉 《全科护理》2021,19(27):3745-3748
目的:基于Donabedian三维质量管理模式构建乳腺癌手术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乳腺癌手术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Donabedian三维质量管理模式"结构-过程-结果"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检索法提取相关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指标,形成乳腺癌手术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质量指标体系;以德尔菲(Delphi)法为指导,采用专家函询法通过2轮函询明确乳腺癌手术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内容及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6和0.965,熟悉系数为0.856和0.923,判断系数为0.912和0.987,专家协调系数为0.116和0.129(P<0.05).最终形成的乳腺癌手术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乳腺癌手术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乳腺癌手术病人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评价,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不断改进,为乳腺癌手术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择期PCI术后患者Ⅰ期心脏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为评价心脏康复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要素-环节-终末"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理论框架, 通过文献分析拟订择期PCI术后患者Ⅰ期心脏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稿, 于2022年6—8月选取16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 确定指标内容。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0.88;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62、0.211(P<0.01)。最终构建的择期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7项和三级指标41项。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择期PCI术后患者Ⅰ期心脏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为评价心脏康复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适用于精神科专科的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为精神科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科护理质量监测及评价提供标准、可量化的依据。方法 :成立研究小组,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基础,结合文献分析法分析结果和研究小组成员讨论结果初步拟定指标,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确立精神科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结果 :最终构建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的精神科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积极系数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05、0.918,专家协调系数在0.112~0.148(P0.05)。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精神科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科学、可信、实用,有利于精神科专科护理质量的管理和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6.
冯澳  周丹  林辉  周莹皓  张丙良  宫羽菲  赵林 《护理研究》2023,(21):3799-3807
目的:基于护理结局分类系统构建成人肝移植受者围术期护理方案,为临床肝移植围术期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循证方法学总结成人肝移植围术期护理的最佳证据,以护理结局分类系统为理论基础,经过专家小组讨论形成成人肝移植受者围术期护理方案初稿,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根据专家意见结合临床实践,对方案进行修改。结果:共16名专家全程参与了2轮函询,2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8.9%、1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4,0.928。第2轮函询各指标重要性均数为4.25~5.00分,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17(P<0.001),最终构建的成人肝移植受者围术期护理方案包括功能健康、生理健康、健康知识和行为、心理社会健康、家庭健康5个一级指标(领域)、21个二级指标(类别)、51个三级指标(护理措施)。结论:基于护理结局分类系统构建的成人肝移植受者围术期护理方案科学、可靠、全面,紧密结合临床,有助于提升肝移植护理质量,改善肝移植受者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肺移植围术期护理质量指标体系,以提高肺移植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结构-过程-结果”理论为依托,拟定肺移植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形成专家咨询表,应用德尔菲法对15名护理管理、肺移植专科医师、重症监护室护士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结果 两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平均权威系数分别为0.87、0.89,专家对所有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在0.135-0.247之间,P值均小于0.001,表示两轮专家对各指标的意见一致,协调程度较好,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在0.16以内。所构建的肺移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Ⅰ级指标3项,Ⅱ级指标8项,Ⅲ级指标27项。结论 本研究所构建的肺移植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具有专科特异性的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规范化的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建立评价指标框架,应用Delphi法对17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并对函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1、0.862,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9.47%、100.00%,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312、0.506(P0.01),专家对所有指标的意见集中程度高,最终确立了由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36项三级指标构成的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基于Delphi法构建的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专家一致性程度高,结果可信度强,可促进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基于Donabedian模型的ICU病人俯卧位通气护理敏感性指标体系,为俯卧位通气的护理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Donabedian模型指导,采用文献检索法,经过课题组分析,初步形成ICU病人俯卧位通气护理敏感性指标条目,应用德尔菲法对31名专家进行专家咨询,最终构建ICU病人俯卧位通气护理敏感性指标体系。[结果]2轮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0.32%、96.77%,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5,0.89,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352,0.354(P0.01)。构建的ICU病人俯卧位通气护理敏感性指标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79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ICU病人俯卧位通气护理敏感性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以为ICU俯卧位通气护理质量的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儿童支气管镜围术期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为儿童呼吸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焦点访谈、文献回顾及德尔菲法(Delphi)构建儿童支气管镜围术期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结果 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为100%、94%,权威系数为0.880、0.910,指标重要性协调系数0.151、0.203(P<0.01),指标可行性协调系数0.222、0.232(P<0.01)。最终构建的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包含1个结构指标、6个过程指标和12个结果指标。结论 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理论基础和Delphi法构建的儿童支气管镜围术期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可以为儿童呼吸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