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产生喂养不耐受的因素,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NICU 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住院的37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18例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占31.9%。喂养不耐受与出生体质量、胎龄、开奶时间、氨茶碱应用相关(P<0.01),与呼吸暂停无明显相关性;出生体质量越小、胎龄越小、开奶越晚及使用氨茶碱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越大。结论出生体质量、胎龄、开奶时间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保护性因素;尽早建立早产儿肠道喂养,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引起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的高危因素,为正确预防和早期发现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316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FI组、非FI组患儿的一般状况、孕母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查找引起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结果发生FI者97例,未发生者219例,发生率30.7%。胎龄和出生体质量是FI的保护因素,而宫内窘迫、生时窒息、应用氨茶碱、使用呼吸机则是早产儿发生FI的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包括胎龄小、体质量低、宫内窘迫、生时窒息、应用氨茶碱和使用呼吸机,应对有上述因素的早产儿重点关注,尽早干预,预防FI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8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作为观察组;70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胎龄、出生体质量、围产因素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胎龄与出生体质量均少于对照组;宫内窘迫、窒息、宫内感染及呼吸机使用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胎龄、出生体质量及围产相关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的影响因素,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方法对132例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找出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32例早产儿中65例出现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49.2%。分析显示出生体重、胎龄、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宫内窘迫、开奶时间、围生期感染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众多,通过提高出生体重及胎龄、预防宫内窘迫、减少围生期感染、尽早开奶等措施可有效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在新生儿病房住院的1606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足月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6.99%、早产儿为27.63%,且出生时胎龄、体质量越小,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越高。呕吐、腹胀、胃潴留和排便不畅开始发生时间多在肠道喂养后第1周内。出生时胎龄、体质量较小者发生喂养不耐受时以腹胀、胃潴留和排便不畅多见,而胎龄、体质量较大者以呕吐多见。窒息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增高。结论出生时胎龄、体质量是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保护因素,窒息是危险因素。在开始肠道喂养后的1周内容易发生喂养不耐受,应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6.
卢晓燕  谭玮 《江西医药》2013,48(7):610-612
目的探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4月我院出生并入NICU住院的NEC早产儿(观察组,54例)及非NEC患儿(对照组,57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胎膜早破、出生时窒息、呼吸衰竭、肺炎、败血症、有无应用益生菌等14个项目,应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胎龄和出生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产时呼吸衰竭、肺炎、败血症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口服益生菌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微量喂养(OR=0.069)和非营养性吸吮(OR=0.226)为新生儿NEC的保护因素,肺炎(OR=4.027)、败血症(OR=14.663)、呼吸衰竭(OR=17.520)为危险因素。结论肺炎、败血症、呼吸衰竭是新生儿NEC发病的危险因素,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是新生儿NEC发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75例患儿按出生胎龄分为足月儿和早产儿组,回顾性分析研究两组患儿的围产期因素及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儿的发病与母亲围产期相关因素以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发生率较高。新生儿以在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窒息缺氧、感染、喂养不当均为NEC的危险因素。结论重视围产期保健,减少早产儿发生率,防止窒息及控制感染,合理喂养是预防NEC的关键;对可疑NEC或确诊NEC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定期监测实验室指标,监控疾病的发展,对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积极干预,必要时予外科手术治疗,出院后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胃肠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探讨有利于喂养成熟的要点。方法对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并痊愈出院的48例婴儿进行喂养相关因素和体重增长情况调查。分为喂养不耐受或耐受两组,分析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56%(27/48)。喂养耐受和不耐受两组的胎龄、出生体重、开奶日龄、达足量喂养日龄及住院天数差异有显著意义。胎龄小、脐插管、应用氨茶碱及开始胃肠喂养日龄晚是喂养不耐受的显著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如果VLBWI的生命体征平稳,在出生6d内应尽可能早地开始胃肠道喂养或非营养性吸吮。早期微量喂养、缓慢加奶、谨慎禁食、促进排便,有利于促进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0例处于追赶性生长时期的EUGR早产儿(EUGR组)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50例正常早产儿作为对照组。EUGR组进一步分为高危组(79例,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000 g,且出生后体重增长缓慢)和低危组(21例,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000 g,且无早期严重合并症)。比较各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早产儿追赶性生长时期EUGR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高危组和低危组早产儿的Z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UGR组胎龄小、出生体重低、母亲孕期有妊娠合并症比例及宫内发育迟缓比例高(P<0.05)。EUGR组与对照组喂养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与低危组早产儿胎龄、母亲孕期有妊娠合并症比例、宫内发育迟缓比例、出生体重和喂养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小、出生体重低、母亲孕期有妊娠合并症、宫内发育迟缓和人工喂养方式均为早产儿追赶性生长时期EUGR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低危组和高危组早产儿体重纠正1个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手术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4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NEC(≥ⅡA期)早产儿,分为手术治疗NEC组(sNEC)和内科治疗NEC组(mNEC),收集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应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需要外科手术治疗NE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130名早产儿NEC纳入研究,其中sNEC组42例,mNEC组88例,2组在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多胎、剖宫产、小于胎龄儿、胎膜早破、羊水污染、动脉导管未闭、输血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在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 CRP水平、低钠血症、酸中毒、腹腔积液、肠壁积气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OR=1.141,95%CI=1.043~1.247,P=0.004)、CRP水平(OR=6.932, 95%CI=2.683~13.011,P=...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NEC患儿82例,统计其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出生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发病日龄、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出生窒息、羊水污染、合并症或并发症、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方式、预后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NEC患儿转归与是否早产、出生体重与胎龄的关系、NEC分期等有关,早产儿、小于胎龄儿、NEC分期高患儿病死率较高.NEC患儿多合并败血症、腹膜炎、酸中毒、呼吸衰竭、休克、肺炎、肺透明膜病、窒息、黄疸、肾功能衰竭等.结论 对有围产期室息、严重感染、肺透明膜病、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等高危因素新生儿,在治疗基础疾病时应密切注意NEC的发生,监测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将有助于改善NEC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65例早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生体质量越轻,胎龄越小,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越高,有无窒息史二者喂养不耐受比较有显着性差异。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胎龄、体质量密切相关,生后缺氧窒息等情况会使得喂养出现不耐受情况的发生。所以需要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因素进行充分的认识。尽早干预,将有利于改善早产儿的胃肠道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自2010年成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以来,低出生体重儿(LBWI)、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体重<2500 g)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2年1月—201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NICU收治LBWI、VLBWI共计2291例患儿,根据NEC诊断标准将这些新生儿分为NEC组和非NEC组,收集两组患儿及其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之后按照相近胎龄和体重1∶1配对NEC组和非NEC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NEC组中低胎龄,低出生体重,RDS,肺炎,PDA,布洛芬治疗PDA比例明显高于非NE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NEC组产妇产前使用抗生素治疗明显高于非NE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S(OR=4.32,95%CI:2.41~16.24),肺炎(OR=7.54,95%CI:3.74~24.41),PDA(OR=2.94,95%CI:1.87~6.23)是LBWI、VLBWI发生NEC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胎龄,低出生体重,肺炎,RDS,PDA,布洛芬治疗PDA,产妇产前使用抗生素治疗,这些因素对LBWI、VLBWI诱发NEC起到重要的作用,增加了LBWI、VLBWI发生NEC的风险,其中RDS,肺炎,PDA是发生NEC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19例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119例早产儿喂养情况的资料。结果喂养不耐受组胎龄、出生体质量均明显低于喂养耐受组及开奶日龄迟于喂养耐受组(均P〈0.01);35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呕吐22例(62.8%),发生时间(1.5±0.5)d,腹胀13例(37.2%),发生时间(3.5±1.1)d。结论通过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相关因素的分析和相关临床症状的观察,提示应对早产儿喂养进行严密的临床监测,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科学》2016,(15):221-223
目的观察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ePHF)联合酪酸梭菌对早产儿早期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7月1日~2016年3月31日期间生后24h内入住本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28周≤胎龄≤34周且1000g≤出生体重≤2000g)90例按照不同喂养方式随机分配进入A组(ePHF联合酪酸梭菌喂养组)、B组(ePHF喂养组)及C组(早产儿配方奶组)。比较三组早产儿早期喂养后患儿喂养相关指标及体格发育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不耐受时间低于B组、C组,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短于B、C组(P0.05);最低体重下降比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三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ePHF)联合酪酸梭菌对早产儿早期喂养能够较早建立全胃肠道营养,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在改善早产儿早期胃肠功能上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对策。方法将51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设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非喂养不耐受早产儿52例作为对照组,对上述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早产儿在出生体重、胎龄大小、开奶时间、宫内窘迫、是否使用氨茶碱及胃出血等方面有差异(P〈0.05),表明喂养不耐受与上述因素相关。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多种因素相关,及早开奶、早期微量喂养、缓慢增加喂奶量、注意喂奶方式和途径、刺激排便、及时处理腹胀、进行相应的药物干预以及应用微生态制剂,有利于改善早产儿胃肠道喂养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eHF)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生长发育的疗效,与标准早产儿配方奶(SPF)及母乳喂养比较是否存在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发生喂养不耐受且胎龄<34周的早产儿81例,随机分成三组: eHF组29例,予eHF喂养达全胃肠内营养后改SPF喂养;SPF组26例,予SPF喂养至出院;母乳组26例,坚持母乳喂养至出院,其中有9例因无法提供母乳退出该组,实际入组17例。记录患儿临床资料,比较三组之间喂养耐受性、宫外发育迟缓(EUGR)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情况。结果: eHF组与母乳组的胃残留次数、胃残留比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SPF组均明显减少(P<0.05); eHF组与母乳组的肠内营养达基础热卡时间、达全胃肠道营养时间均明显短于SPF组(P<0.05),但eHF组与母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F组EUGR及NEC发生率与母乳组、SP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充足母乳供应时,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予eHF喂养较SPF喂养耐受性更好,能更快达到全胃肠内喂养,且不会增加EUGR及NEC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冯琼 《安徽医药》2015,19(10):2020-2021
目的:探讨培菲康、金双歧、妈咪爱、宝乐安及亿活等几种常见不同类型益生菌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防治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2年8月于该科住院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培菲康治疗组、金双歧治疗组、妈咪爱治疗组、宝乐安治疗组及亿活治疗组6组。观察患儿住院期间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者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所需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平均住院时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发生情况。并利用统计软件 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所需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但在 NEC 发生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培菲康及金双歧治疗组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妈咪爱、宝乐安及亿活治疗组明显减低。各治疗组间在喂养不耐受及 NEC 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早产儿应用益生菌可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培菲康及金双歧等原籍菌制剂在降低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方面较妈咪爱、宝乐安及亿活等非原籍菌制剂疗效显著,但在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方面各种益生菌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产儿发生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接受肠外营养(PN)支持的24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胆汁淤积症,将其分为胆汁淤积症组和未发生胆汁淤积症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再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早产儿PNAC多因素分析。结果240例早产儿中共发生PNAC35例,占14.58%。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两组胎龄、出生体重、感染、喂养不耐受、PN持续时间、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氨基酸累积用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上述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胎龄、出生体重、PN持续时间、感染与PNAC发生有关,其中PN持续时间是PNAC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轻,PN持续时间越长,发生PNAC的危险性越大,因此做好围生期的监测和保健,降低早产儿的出生率,尽早肠内喂养,缩短PiN时间,是降低早产儿PNAC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早产儿制定更为合理的营养支持策略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0月本院出生在NICU住院的早产儿162例,分别在出生时及出院时监测体重、身长、头围,分别计算EUGR的发生率;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EUGR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62例早产儿出院时以体重、身长、头围为指标的EUGR发生率分别为43.83%、33.33%、10.49%。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与EUGR有关的高危因素包括:低出生体重(OR=25.15)、宫内生长受限(OR=2.87)、喂养不耐受(OR=2.42)及生后并发症(OR=4.12)、胎膜早破(OR=3.17)、母妊高症(OR=3.23)。结论 NICU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儿EUGR发生率很高,应引起新生儿科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EUGR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有低出生体重、宫内生长受限、喂养不耐受、胎膜早破、母妊高症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应做好妊期保健,尽量减少孕期并发症,减少过低胎龄及低体重的发生,预防IUGR发生;生后应尽早给予足量的静脉营养,保证足够的热卡,及时治疗生后出现的并发症,以减少EUGR发生,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