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影响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变化的相关因素,探讨川崎病患儿血小板水平升高的机制。方法:将川崎病患儿36例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同时纳入正常儿童23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患儿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RDW)、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白介素-1β(IL-1β)及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水平,分析比较不同分组患儿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川崎病患儿急性期组PLT水平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组PLT升高更明显,与急性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MPV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恢复期组患儿MPV下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恢复期组PDW均无显著变化(P>0.05)。急性期组患儿血清TPO、IL-1β和TSP-1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组TPO、IL-1β、TSP-1水平均与急性期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TPO和TSP-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β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恢复期PLT增多可能与急性期血清细胞因子TPO、IL-1β及TSP-1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IL-8与川崎病患儿并发冠脉损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38例川崎病患儿及40例健康儿童血清CRP、IL-8的水平,观察上述指标在两组中的差异,并观察其在川崎病并发冠脉损害患儿中是否存在差异性升高.结果 川崎病患儿血清CRP和IL-8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并发冠脉损害的患者中,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未并发冠脉损害组患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血清IL-8在有无并发冠脉损害两组中不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 CRP和IL-8参与川崎病的发展,血清CRP与患儿并发冠脉损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rain natriuretie peptide,NT-proBNP)水平,探讨NT-proBNP在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收集的58例KD患儿分为两组,其中典型KD组45例,不完全KD组13例,另选择18例年龄匹配的发热患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K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以及对照组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 KD组(包括典型KD组和不完全KD组)急性期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典型KD组和不完全KD组急性期血浆NT-proBN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KD患儿恢复期血浆NT-proBNP水平较急性期显著下降(P<0.05)。冠脉损伤组急性期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无冠脉损伤组(P<0.05)。结论 KD(包括不典型KD)患儿急性期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尤其当存在冠状动脉损伤时升高更明显。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对KD的诊断,尤其是不典型KD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血浆NT-proBNP水平异常升高对预测冠脉损伤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川崎病(K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水平变化与KD患者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和血沉,IgA,冠状动脉扩张程度的相关性。探讨IL-21水平与KD的发病的关系,研究KD的发病机制,为KD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从而加强对川崎病心血管及靶器官的保护。方法选取符合2002年修订的KD诊断标准KD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IL-21水平,同时行心脏超声及其他免疫指标检测,并与其他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KD患者血清IL-21明显高于正常患儿,特别急性期及冠状动脉损伤组更为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KD患儿血清IL-21水平与ESR及IgA,冠状动脉扩张程度存在明显正相关(r=0.621,P<0.05;r=0.502,P<0.05;r=0.583,P<0.05)。结论 KD患儿血清IL-2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急性期血清IL-21水平与ESR、IgA、冠状动脉扩张程度之间均存在正相关,说明血清IL-21水平与川崎病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川崎病的发生发展,且在川崎病冠状动脉变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川崎病(K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水平变化与KD患者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和血沉、IgA、冠状动脉扩张程度的相关性。探讨IL-21水平与KD的发病的关系,研究KD的发病机制,为KD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从而加强对川崎病心血管及靶器官的保护。方法选取符合2002年修订的KD诊断标准KD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IL-21水平,同时行心脏超声及其他免疫指标检测,并与其他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KD患者血清IL-21明显高于正常患儿,特别急性期及冠脉损伤组更为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KD患儿血清IL-21水平与ESR及IgA,冠状动脉扩张程度存在明显正相关(r=0.621,P<0.05;r=0.502,P<0.05;r=0.583,P<0.05)。结论 KD患儿血清IL-2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急性期血清IL-21水平与ESR、IgA、冠状动脉扩张程度之间均存在正相关,说明血清IL-21水平与川崎病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川崎病的发生发展,且在川崎病冠状动脉变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 目的:通过检测61例川崎病住院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l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血浆 D-二聚体(D-D)的浓度水平,探讨其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CAL)的相关性。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儿科收治的61例临床诊断为川崎病的患儿,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冠脉损伤(CAL)组(10例)与非冠脉损伤组(51例);同时选取同期发热3-5天的肺炎住院患儿为对照组(50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电化学发光法、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谱、PCT、血浆D-D的浓度水平。结果 : 1.川崎病CAL组治疗前血清IL -6、IL-8 、IL-10、TNF-α、PCT及血浆D-D的浓度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冠脉损伤组及肺炎对照组;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川崎病无CAL组治疗前各检测指标浓度水平均大于肺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后IL -6、IL-8 、TNF-α、PCT、D-D的浓度水平比较差异显著 (P<0.05); 4.IL-10在无CAL组治疗前浓度 (25.43±1.43) ng.L-1、高于治疗后(21.13±1.29) ng.L-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P=0.115> 0.05), 5.ROC曲线分析血浆 D-D在诊断川崎病的准确性最高。结论 早期检测且动态追踪血清IL -6、IL-8 、IL-10、TNF-α、PCT、血浆D-D的浓度水平,可预测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为临床及时治疗、减少冠脉损伤、降低川崎病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血栓前体蛋白(TPP)水平在川崎病(KD)患儿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2008年3月至9月山西省儿童医院心内科收治并确诊为KD的住院患儿40例,根据超声心动图显示分为冠状动脉损伤(CAL)组(16例),非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24例);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另以20名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TPP水平。结果KD组患儿急性期血浆TPP含量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急性期和恢复期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恢复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急性期CAL组TPP含量与NCAL组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恢复期CAL组TPP含量与NCAL组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组患儿急性期TPP含量与冠状动脉扩张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和P值分别为r=0.825,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浆中TPP浓度升高可能反映了KD患儿血液存在血栓前高凝状态,其含量变化可能与冠状动脉的损伤及其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动态变化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编为病例组。另抽取60例正常儿童,编为对照组。对比检测病例组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两组间相比,病例组患儿急性期的生化指标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恢复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的IL-6、IL-8和TNF-α水平在急性期增高,在恢复期下降,接近正常,表明IL-6、IL-8和TNF-α与患儿病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抗体夹心法测定15例HFM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同期10例健康体检儿童血清TNF-α、IL-6和IL-10的含量,用SPSS软件对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FMD患儿急性期TNF-α、IL-6和IL-10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恢复期IL-6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NF-α和IL-10水平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HFMD患儿急性期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和TNF-α水平升高持续到恢复期。  相似文献   

10.
徐琨  段炤 《江西医药》2013,(12):1133-1134
目的:探讨急性川崎病患儿血清中IL-21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川崎病患儿,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血清中的IL-21水平。选取40例正常同年龄小儿对照。结果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清IL-2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伴有冠状动脉病变的川崎病患儿IL-21水平较无冠状动脉病变患儿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清IL-21水平与冠状动脉扩张程度存在明显正相关(r=0.497,P<0.05)。结论 IL-21可能参与了川崎病的发生发展,在川崎病冠状动脉变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川崎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是否易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1.
刘芳  李晓春 《安徽医药》2018,22(8):1499-1502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谱、降钙素原(PCT)、血浆D-二聚体(D-D)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CAL)的相关性.方法 61例川崎病患儿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CAL组(10例)与无CAL组(51例);同时选取同期发热3~5d的肺炎住院患儿为对照组(50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电化学发光法、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谱、PCT、血浆D-D的浓度水平,同时对相关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川崎病CAL组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l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CT及血浆D-D的浓度水平均显著高于无CAL组及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川崎病无CAL组治疗前各检测指标浓度水平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川崎病CAL组和无CAL组治疗前后IL-6、IL-8、TNF-α、PCT、D-D的浓度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无CAL组IL-10治疗前(25.43±1.43) ng· L-1与治疗后(21.13±1.29) ng·L-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P=0.115);(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0、TNF-α、D-D是川崎病合并冠脉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 早期检测且动态追踪血清IL-6、IL-8、IL-10、TNF-α、PCT、血浆D-D的浓度水平,可在病程早期辅助诊断川崎病并预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从而为临床及时治疗、减少冠脉损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姚毅  邹洪 《中国医药指南》2012,(35):557-558
目的探讨川崎病合并冠脉损伤的患儿中C反应蛋白(CRP)和心肌酶学变化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40例川崎病患儿及同期健康体检的45例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将川崎病患者分为冠脉损伤组和无损伤组,测定三组血清中的CRP水平和心肌酶学的变化。川崎病患儿均给予静脉丙球治疗,测定治疗前后的CPR水平和心肌酶学的变化。结果川崎病组患儿的CR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冠脉损伤组患儿的CRP、CK、CK-MB、AST显著高于无损伤组(P<0.05)。川崎病患儿治疗后CRP和心肌酶学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逐步恢复正常。CRP与心肌酶学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 CRP与心肌酶学指标与川崎病炎性反应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反应患儿冠脉损伤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郭艳梅  李晓春 《安徽医药》2017,21(5):900-903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急性期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的浓度水平变化在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诊治中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肺炎患儿127例,将其中64例支原体肺炎(MPP)作为研究组,63例非支原体肺炎(NMPP)患儿作为对照组;并将研究组分为重症组和轻症组,同时又可将重症组MPP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各组急性期血清CRP、PCT、IL-1β、IL-6、IL-8、IL-10、TNF-α的浓度变化及重症MPP组恢复期各炎症指标浓度水平.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血清IL-1β浓度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急性期血清IL-6、IL-8、TNF-α、CRP、PCT的浓度水平均高于轻症组、对照组和重症组恢复期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IL-10在重症组、轻症组和对照组的浓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血清IL-6检测在诊断MPP上特异性较高.结论 血清IL-6、IL-8、TNF-α、CRP、PCT等炎症指标对早期诊治重症MPP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川崎病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8例川崎病患儿(观察组)和38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IL-6、IL-10和IL-1水平,观察两组差异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IL-6、IL-10和IL-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10.3877、15.1010、15.1243,均P<0.05),观察组急性期IL-6、IL-10、IL-1等水平明显高于亚急性期患儿(t=9.7594、11.6486、11.6622,均P<0.05)及对照组(t=11.7032、11.7718、11.8267,均P<0.05).对照组48 h内细胞凋亡率为(2.8±0.8)%,明显低于川崎病患儿的(38.3±7.9)%(t=38.59,P<0.01).血小板升高[(464.0±110.2)×109/L]的川崎病患儿IL-1水平(663±94) ng/L,明显高于无血小板升高[(307.0±104.9)×109/L]的患儿(492±92) ng/L(t =13.1044,P<0.05).结论 检测川崎病患儿血清IL-6、IL-10和IL-1水平,有助于临床判断的病情、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科学》2020,(1):147-149
目的分析血清IL-6、TNF-α在早期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100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病例,回顾性分析其病例资料,根据感染不同时期将患儿分成感染急性期和感染恢复期,其中急性期组(n=50)和恢复期组(n=50),同时选取同期5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三组受检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进行测定,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探讨炎性因子与感染症状之间的关联。结果对照组受检者TNF-α、IL-6均明显低于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P <0.05);急性期组患儿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组患儿(P <0.05);100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病例中,急性期死亡5例。结论对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儿来说,急性期病情严重,体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高于恢复期和正常新生儿,提示临床发生感染症状后,患儿炎性因子将呈现高表达状态,不同时期炎性因子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急性期患儿炎性因子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药实践》2017,(4):253-255
目的:探究川崎病(KD)患儿血浆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含量变化与其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3月心血管内科住院的KD患儿2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观察组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IDO含量以及对照组血浆IDO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KD患儿急性期IDO含量明显增高,与对照组及恢复期IDO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恢复期IDO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男女不同性别之间血浆IDO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IDO在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含量增高,可能参与了KD患儿急性期免疫性炎症反应。IDO的表达水平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78例作为川崎病组,同期在我院儿科住院的非川崎病患儿82例作为非川崎病组,同期在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7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儿童的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指标,其中川崎病组患儿分别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各检测一次,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川崎病组患儿急性期CRP、IL-1β、IL-6、IL-8、TNF-α水平明显升高,亚急性期开始降低,但仍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亚急性期CRP、IL-1β、IL-6、IL-8、TNF-α水平与非川崎病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性期CD3+、CD8+、NK细胞水平明显降低,亚急性期开始升高,但仍均低于对照组和非川崎病组(P均<0.05);急性期CD4+、CD4+/CD8+、IgG、IgA、IgM水平明显升高,亚急性期开始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和非川崎病组(P均<0.05)。结论:川崎病患儿存在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指标异常,CD3+、CD8+、NK细胞、CD4+、CD4+/CD8+、IgG、IgA、IgM可以作为诊断川崎病的实验室指标,而CRP、IL-1β、IL-6、IL-8、TNF-α仅可考虑作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65例脑梗死患者和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和对照组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比较三组间差异。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654、5.382和3.386,均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明显升高,随着病情的恢复呈逐渐下降趋势,有助于判断病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细胞因子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 MPP) 发病中的作用及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4 年1 月至2017 年1 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MPP 急性患儿166 例设为MPP 组急性期;选取同期处于MPP 恢复期患儿90 例设为MPP 组恢复期;选择同期有发热、咳嗽症状的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支气管肺炎患儿90 例设为病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在我院儿科门诊体检为健康的儿童90 例设为健康对照组。观察比较4 组儿童血清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血清CysLTs 水平,MPP 组急性期>MPP 组恢复期>病例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130.780,P<0.05);血清IL-10 水平,健康对照组>MPP 组恢复期>病例对照组>MPP 组急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79.245,P<0.05);4 组血清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1.644,P>0.05)。结论:CysLTs、IL-10 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异常表达,免疫学治疗以细胞因子为靶点,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65例脑梗死患者和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和对照组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比较三组间差异。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654、5.382和3.386,均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明显升高,随着病情的恢复呈逐渐下降趋势,有助于判断病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