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晓燕 《妇幼护理》2022,2(16):3810-3812
目的 探讨结构化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我院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的34例患者,将其设为对照组.2021年1月至12月我院实施结构化沟通模式的3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交接班质量、满意度和护理投诉率.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人员交接班工作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12%,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7.65%(P<0.05).观察组的护理投诉率为0.00%,对照组的护理投诉率为17.65%(P<0.05).结论 急诊抢救室交接班工作中引入结构化沟通模式,可提升交接班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投诉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危重患者床边交接班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收治的90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沟通模式,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比较两组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完整率、病情掌握评分、护理交接班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完整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般资料、病情诊断、主要病情、治疗、专科护理、整体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促进有效沟通、确保高效沟通、识别患者病情变化、预防患者的安全隐患、提高交接班中团队协作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危重患者床边交接班,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琳  张亚铮  袁媛 《护士进修杂志》2022,37(10):938-942
目的 探讨改良SBAR床旁交接班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6月监护室24名护士交接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床旁交接模式;选取2019年7-12月相同护士交接的120例患者为观察组,基于SBAR沟通模式设计床旁交接班核查单,应用改良SBAR床旁交接班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床旁交接班时间、护士交接班漏项情况、因漏项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士交接班质量,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患者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床旁交接班时间短于对照组,护士交接班漏项率、因漏项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交接班评价量表各条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SBAR的改良床旁交接班模式可有效缩短护士的床旁交接班时间、减少交接班时的信息遗漏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护士的交接班质量及临床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患者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改进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4.
乔文清 《妇幼护理》2024,4(7):1601-1603
目的 探索 SBAR 沟通模式联合规范护理实施于新生儿科护理床头交接班的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2 月 在我院的新生儿科室收治的 70 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5 例。对照组采 取规范性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 SBAR 沟通模式联合规范护理的模式。分析比较两组的床头交接班满意度、患儿不良症状的发 生率、并发症出现概率观察指标及临床观察指标 。结果 实验组患儿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 验组护理人员在患儿六项基础信息提供、护理人员负责评分、患者配合度评分、交班质量效率评分和患者安全评分明显高于对 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日增长体质量、日增长奶量大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科护理的床 头交接班环节实施 SBAR 沟通模式联合规范护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杨柳  陈劲光  李素明  王静 《妇幼护理》2022,2(11):2605-2608
目的 探讨基于 ISBAR 标准沟通模式的儿科重症监护室床旁护理交接班表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儿科重症监护室工作的 23 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将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6 月期间按照传统的 PICU 儿科重症 监护室流程进行交接的护士纳入对照组,2021 年 7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实施采用基于 ISBAR 标准沟通模式的儿科重症监护 室床旁护理交接班表进行交接的护士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护士儿科重症监护室交接班书写记录时间和床旁交接班时间、交接 班质量、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掌握情况、护士对交接班方式的认可度以及患者对护士交接班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护士床边 交接班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书面交接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对交接班方式认可度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交接班质量、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掌握情况以及患者对交接班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 组(P<0.05)。结论 基于 ISBAR 标准沟通模式的儿科重症监护室床旁护理交接班表能有效降低护士交接工作量,提高交床旁 护理交接质量,协助责任护士更好的掌握患者的病情,并获得了护士及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ituation-back 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n,SBAR)模式交接班管理策略对神经外科ICU护士病情理解以及应对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2月1000名患者以及30名护士纳入研究,其中2021年1—6月期间收治的50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床旁交接班模式进行患者交接班工作;2021年7—12月收治的500名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SBAR模式进行床旁交接班。30名护士中男1例,女29例;年龄25~39岁,平均年龄32.19±3.29岁。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交接班模式后其交接班执行率情况、患者对于疾病知晓率、护士对患者病情理解程度与应对能力情况。结果 干预后护士对于患者病情理解程度评分与应对能力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现状情况、交接班背景、交接班评估、交接班建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情知晓情况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整体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患者信息单的反交班模式在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将2015年3~5月收治的8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传统交接班模式进行交接班;6~8月收治的81例作为观察组,按照基于患者信息单的反交班模式进行交接班。比较两组交接班时间、患者病情知晓度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情知晓度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基于患者信息单的反式交接班可明显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度,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床边交接班工作管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1~4月收治的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按传统口头交接班模式,观察组采用床边交接班工作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护理到位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交接班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情掌握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宣教、环境、态度等护理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边交接班工作管理可强化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减少交接班时间,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SBAR沟通模式对老年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3月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42例为对照组,另选取2019年4~6月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4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交接班管理中采用传统沟通模式,观察组患者在交接班管理中采用SBAR沟通模式。对比两组交接班管理护理质量、患者家属满意度和护士对交接班效果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内容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危重症患者护理服务中采用SBAR沟通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服务剧本交接班护理干预在呼吸科难治性气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4例呼吸科收治难治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分组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7例,干预组实施服务剧本交接班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交接班流程、交接班质量及患者和护士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对接流程、询问流程、记录流程、时间流程评分、交接班质量优良率、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将服务剧本交接班护理干预在呼吸科难治性气胸患者中应用,能有效提高交接班流程和质量,提高患者和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血液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9月收治的2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血液科常规交接班模式进行交接班;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4月收治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照SBAR沟通模式进行交接班。比较两组患者、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及护士对自身评判性思维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文版患者床边交接班满意度量表(PVNC-BR)中除保护健康隐私条目外其他条目评分高于均对照组(P 0. 05,P 0. 01);研究组护士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NASR)中预防患者安全隐患、促进患者参加、交班时团队协作很好、增加护士责任感、增加监督、了解患者教育需要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P 0. 01);研究组护士对自身评判性思维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P 0. 01)。结论:在血液科护理交接班中实施SBAR沟通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及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利于提高护士自身评判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SBAR沟通模式在妇产科病房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11月在该中心肿瘤妇科乳腺外科治疗的患者61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用ISBAR交接班模式分为ISBAR组和对照组。观察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情况,医生、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士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情况,患者住院期间责任护士发生的不良事件,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责任护士的交接班时间。结果ISBAR组患者的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诊断、首要护理问题、简要病情、异常化验结果、本班关注点评分、对患者病情掌握总分,责任医生、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及护士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SBAR组患者责任护士在患者护理期间的调查报告、科室报告、投诉(院级)及不良事件总情况的发生率、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责任护士交接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ISBAR沟通模式可提高交接班护士的信息传递效率和准确率,可有效提高医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责任制护理的床边交接班在心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40名心内科实习护士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带教模式;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39名心内科实习护士为观察组,实施基于责任制护理的床边交接班教学模式。比较两组病例汇报考核成绩,并对观察组进行该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的病例汇报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97.4%的实习护士认为基于责任制护理的床边交接班有利于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94.9%实习护士认为基于责任制护理的床边交接班有利于掌握心内科专科知识。结论在心内科护理临床教学中实施基于责任制护理的床边交接班教学模式,提高了实习护士对患者病情的了解、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增加了专科知识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ICU床边交接班核查单在老年ICU床边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ICU住院的危重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住老年ICU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对照组采用传统床边交接班模式进行交接班,实验组采用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ICU床边交接班核查单进行床边交接班,并通过患者信息传达遗漏或错误发生率、接班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情况、交接班质量、床边护理质量合格率来评价床边交接班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信息传达遗漏或错误发生率更低,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更全面,护理交接班质量更高,患者床边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ICU床边交接班核查单的设计与应用,规范了护士交接班流程,有助于护士快速掌握护理工作重点,降低了患者重要信息传达发生遗漏和错误,提高了护理交接班质量和床边护理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张珊珊  马夏云  陆燕英 《妇幼护理》2022,2(8):1899-1901
目的 分析 SBAR 沟通模式应用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 50 例患儿及 10 例护理人员为参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床旁交接班。选取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3 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 50 例患儿及 10 例护理人员为观察组,实施 SBAR 沟通模式的护理床旁交接班。分析对比两组护理 人员对病情的掌握情况、交接班评分、交接班时间以及患儿临床不良时间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 员对病情掌握评分均比参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比参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交接班 评分及交接班时间均比参照组优(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护理满意度及依从率均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 SBAR 沟通模 式应用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床旁交接班中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提高交接班工作的质量,保证患儿治疗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及 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肺癌术后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1月80例肺癌术后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交接班模式。选取2016年1月—11月103例肺癌术后患者为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交接班。观察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2组护理人员对交接班的满意度以及对患者病情"九知道"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抽查的103例和80例次,观察组次交接班满意度(100.0%vs.51.3%)和病情"九知道"知晓率(100.0%vs.46.3%)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肺癌术后交接班中采用SBAR沟通模式,有助于护理人员充分掌握患者病情,确保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SBAR沟通模式对老年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老年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择2019年4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老年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在患者交接班管理中实行传统沟通模式,观察组在患者交接班管理中实行SBAR沟通模式。对比两组交接班管理护理质量、患者家属和护士对交接班效果的评价。结果 实施后两组护理质量各项内容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实施前,且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内容和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38%)略低于对照组(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7.62%)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表(NAER)评分(72.56±3.47)分较对照组(65.17±5.12)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危重症患者护理服务中实施SBAR沟通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且可同时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建立多媒体可视标准化管理流程结合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交接班指引表在手术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采取常规交接模式期间于本院行择期手术的患者56例及同期护理人员38名作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采取多媒体可视标准化管理流程结合SBAR交接班指引表交接期间于本院行择期手术的患者56例及同期护理人员38名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交接时间、交接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交接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交接时间短于对照组,交接质量中信息全面性、交接班重点、交接效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交接满意度中交接班认可度、保证患者安全、确保高效沟通和预防安全隐患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媒体可视标准化管理流程结合SBAR交接班指引表能够有效缩短手术交接时间,提高交接质量,减少不良事件,促进护理人员满意度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量化评估交接班模式对急诊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急诊科收治的ICU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和研究组各50例。传统组患者使用传统交接班模式,研究组患者采用量化评估交接班模式。检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各项护理质量评价评分。统计患者或家属满意情况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干预后APACHEⅡ评分低于传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仪器设备执行准确性、护理安全度评分高于传统组(P<0.01)。研究组患者家属总满意率高于传统组(92.00%vs 64.00%,χ2=11.422,P<0.01)。研究组患者人工气道意外脱出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其他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量化评估交接班模式在急诊ICU护理中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APACHEⅡ评分,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一定程度利于降低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王璇  王颖 《天津护理》2023,(4):443-446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I期临床试验病房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1日—2021年10月31日I期临床试验病房就诊受试者为对照组,2021年11月1日—2022年5月31日I期临床试验病房就诊受试者为观察组,符合纳排标准的12名临床护士为实施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交接班模式交班,观察组采用SBAR交班模式交班,对比两组交接班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交接班时间短于对照组,交接班质量优于对照组,方案偏离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规范了I期临床试验受试者交接班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提高临床试验安全性,降低护理问题发生率,保障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