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胰腺癌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前 ,胰腺癌等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的主要方法有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导向治疗、细胞因子治疗和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人树突状细胞 (denderiticcell,DC)是人体内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细胞 ;同时 ,它通过提供双信号刺激、细胞辅助作用、细胞因子等直接或间接地启动特异性细胞免疫及辅助B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 ,介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在细胞免疫应答、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双特异性抗体(bsAb)是在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得到的人工抗体,能同时特异性结合2个不同的抗原或抗原表位,并阻断其介导的生物学功能或使表达2种抗原的细胞相互接近而增强两者间相互作用.在招募免疫细胞、抗细菌或病毒感染、阿尔茨海默病和再生医学等方面,bsAb已经显示出单克隆抗体乃至单克隆抗体组合疗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近年,淋巴瘤的治疗有了革命性的进展,除常规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进展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方面是淋巴瘤靶向治疗,主要是单克隆抗体和放射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治疗单克隆抗体的靶向治疗至关重要的环节是抗原的选择。理想的靶抗原应为肿瘤特异性抗原,仅在肿瘤细胞中表达,而正常细胞不表达或很少表达,并且靶抗原应在肿瘤细胞中表达稳定均一,不产生分泌型抗原,避免抗体与血循环中的抗原结合并清除;理想的靶抗原应参与细胞凋亡或细胞生长信号的调节,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能阻断肿瘤细胞生长,诱导凋亡,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或其他治疗的敏感性。抗体选…  相似文献   

4.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通常采用的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虽然有一定疗效,但长期使用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而且都只能减缓病情的发展,并不能根治疾病。近10余年来,单克隆抗体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已成为研究热点。这些单克隆抗体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作用,包括结合可溶性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调节受体和受体信号,以及通过抗体介导的细胞依赖的细胞毒作用、抗体介导的细胞吞噬作用、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耗竭异常的免疫细胞及介导细胞信号等。研制更高效、更安全、给药更方便的抗体药物是未来抗体药物的发展趋势。通过改造IgG的氨基酸序列或者对其蛋白质进行一些修饰,以及以多个不同的信号途径或者致病介质为靶标的双特异性抗体,是新型单克隆抗体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就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十年中,单克隆抗体已经实现临床应用并且成为肿瘤治疗的主要药物。抗体能够瞄准和杀死肿瘤细胞,同时通过补体级联或者抗体依赖细胞的细胞毒性激活免疫效应分子最终杀死肿瘤细胞。本文就目前针对肿瘤治疗的单克隆抗体的靶点和临床应用情况做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6.
朱贵东  傅阳心 《药学学报》2013,(7):1053-1070
化疗依然是包括手术、放疗、以及靶向疗法在内的最重要的抗癌手段之一。尽管高效细胞毒素很多,但癌细胞和健康细胞之间微小的差别限制了这些抗癌化合物因为毒副作用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鉴于抗肿瘤单克隆抗体对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特异性,抗体药物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标准疗法,但单独使用时疗效经常不尽人意。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ADC)把单克隆抗体和高效细胞毒素完美地结合到一起,充分利用了前者靶向、选择性强,后者活性高,同时又消除了前者疗效偏低和后者副作用偏大等缺陷。其中抗体是ADC的制导系统,能够靶向性地把效应分子输送到肿瘤细胞,有效地提高了抗体本身对癌细胞的杀伤力。ADC包括抗体、接头(linker)和细胞毒素(也经常称为效应分子)三个组成部分。通过靶向特定抗原,ADC有效地渗透到肿瘤组织,并被肿瘤细胞吞噬进入酶溶体,释放效应分子。尽管ADC新药的开发已经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技术上仍然有待进一步优化,其中包括被肿瘤细胞吞噬的效率、细胞毒素的活性以及效应分子的释放等。本文简单介绍ADC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试图从抗体、接头和效应分子三个方面,讨论提高ADC分子在循环系统的稳定性等一系列优化ADC分子特征的策略。对当前ADC领域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公司进入这个领域要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出一些积极的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7.
个体化精准医疗是肿瘤免疫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新生抗原是一类特异的存在于肿瘤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上的抗原表位肽,经由突变的体细胞基因编码、转录和翻译而成的具有特异性氨基酸序列变异的抗原肽。肿瘤细胞的突变"千人千面",根据新生抗原设计治疗方案,就会造成"一人一药"的"定制化"局面。基于新生抗原的个体化肿瘤疫苗疗法是对以PD-1/PD-L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药物疗法和以CAR-T为代表的免疫细胞疗法的发展。本文从新生抗原的发现过程、新生抗原疫苗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临床试验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肿瘤免疫疗法旨在利用免疫系统建立针对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激活肿瘤免疫细胞是免疫疗法的关键点.过继性细胞疗法是通过体外改造、扩增免疫细胞提高免疫功能,再回输患者体内以发挥抗肿瘤效应.除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近年来T细胞受体-T细胞疗法、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疗法、嵌合抗原受体-自然杀伤细胞疗法、嵌合抗原受...  相似文献   

9.
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载体因其出色的基因传递能力和安全性已经成为基因治疗领域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将AAV载体用于癌症免疫治疗已成为一个新的热点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于AAV载体的新型肿瘤疫苗的开发,通过AAV载体表达肿瘤相关抗原,激活机体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二是AAV载体介导的免疫细胞修饰,通过AAV载体对免疫细胞进行编辑并用于过继性细胞治疗;三是AAV载体介导的细胞因子的传递,通过AAV载体持续表达抑制肿瘤生长的细胞因子,调节肿瘤微环境和免疫平衡。这些策略均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如免疫消除、转导效率低等问题。文章将对近年来基于AAV载体的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总结研究中存在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对这一拥有广泛前景的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单克隆抗体类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化疗药物、放射性物质以及生物毒素等 与单克隆抗体偶联就得到单克隆类药物。由于抗原 抗体结合的特异性,这些偶联的药物被单克隆抗体 导向表达相应抗原的细胞并发挥抗肿瘤效应。单克 隆抗体类抗肿瘤药物有效地降低了传统肿瘤药物治 疗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治疗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1.
靶向单克隆抗体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领域不断获得进展,并显示出较好的前景。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杀灭肿瘤细胞是众多学者共同关注的方向。T细胞应答是控制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的最重要免疫应答,因此怎样激活T细胞发挥杀灭肿瘤细胞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现有的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够在自身表面表达一种称为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蛋白,这种蛋白能够与机体T细胞上PD-1蛋白质结合,这种结合能够抑制T细胞发现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2.
CD(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40分子是表达于细胞表面的白细胞分化抗原.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CD40分子最初于1985年通过单克隆抗体与膀胱肿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发生反应而被识别,1989年被完全克隆。CD40分子介导了免疫细胞的成熟及免疫效应的发挥,在肿瘤免疫、移植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动脉硬化等病理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现就CD40分子与泌尿系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BsMcAb)可介导肿瘤效应物(化学药、细胞因子和细胞毒细胞)至肿瘤部位,杂交-杂交瘤BsMcAb可克服化学交联法对抗体和药物的损害,并且性质稳定、不易脱落、还有浓集效应,并可诱导、增强细胞毒细胞的杀伤性,导向作用和治疗作用强,副作用较小,是肿瘤导向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近20年,针对程序性死亡分子1和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等抑制性受体的抗体药物一直是研究热点.抑制性受体通路(免疫检查点)在正常情况下维持免疫内稳态,防止免疫细胞过度激活,但肿瘤可以通过抑制性受体通路来逃避免疫细胞杀伤.抗体药物可阻断抑制性信号通路,进而活化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此文对抗抑制性受体抗体药物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针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细胞上特异性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越来越多应用于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R/RMM)。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ies, BsAb)与肿瘤细胞抗原和T细胞上的CD3结合, 激活T细胞并靶向杀伤肿瘤细胞, 有针对B细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 BCMA)靶点和非BCMA靶点如GPRC5D和FcRH5的多种BsAb, 显示各自的药代动力特点以及相关疗效和不良反应, 多项临床试验研究已证实其在R/RMM患者中具有可喜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疾病的形成通常是涉及多个关键介质的复杂过程,因此针对单一成分的抗体药物有时并不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多抗原靶向性治疗策略有望提高对一些复杂疾病的治疗效果,它们包括抗体的联合使用、多克隆抗体或混合抗体以及双特异性抗体等。近年来,双重或多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出现为多抗原靶向性治疗提供了新策略和方法,此文对多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CD22抗原是表达于B细胞的一种跨膜唾液酸糖蛋白,对B细胞的生长、发育及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CD22抗原还可高表达于异常活化的B细胞及B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细胞表面.Epratuzumab是人源化抗CD22单克隆抗体,与CD22结合,通过诱导靶细胞调亡、启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以及抑制靶细胞的增殖等机制,来治疗自身免疫病及恶性B细胞肿瘤.因为具有高效、低毒、半衰期长等特点,Epratuzumab将在未来的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BsMcAb)可介导肿瘤效应物至肿瘤部位、杂交-杂交瘤BsMcAb可克服化学交联法对抗体和药物的损害,并且性质稳定、不易脱落、还有浓集效应,并可诱导、增强细胞毒细胞的杀伤性,导向作用和治疗作用强,副作用较小,是肿瘤导向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肿瘤疫苗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3):309-309
肿瘤疫苗是应用特异性的、具有免疫原性的肿瘤抗原,激活、恢复或加强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反应,清除残存的和转移的肿瘤细胞。肿瘤疫苗包括很多肿瘤抗原制剂,从整体肿瘤、肿瘤细胞的裂解物,纯化或合成的肿瘤多肽、肿瘤抗原的cDNA密码,或抗个体型抗体。肿瘤疫苗目前尚未用于健康人的肿瘤预防,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目前可将肿瘤疫苗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是一种工程化的非自然抗体。由于大多数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的抗病毒活性有限,而双特异性抗体通过结构的修饰,可以同时作用于病毒和宿主细胞不同的抗原表位,在免疫治疗中具有更高的特异性以及更大广度及效力,在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研究领域中双特异性抗体的研究已成为一大热点,现就抗HIV双特异性抗体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