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CSP)妊娠囊及子宫的MRI表现,并评估:MRI在切口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10~2013年临床或B超怀疑切口妊娠,并取得手术及病理结果的16例病例,总结其MR影像特征、临床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16例病人中,2例排除CSP诊断,14例确诊为CSP,妊娠物均位于子宫下段峡部疤痕周围;14例CSP病人中8例病人妊娠物内部信号均匀,呈T_1WI低、T_2WI高信号,包膜呈T_2WI略高、T_1WI等信号,增强扫描仅有包膜轻度强化,另外6例病人妊娠物内部信号不均匀,T_2WI呈高低混杂信号,T_1WI可见高信号影,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4例向官腔内生长为主,10例向肌层内生长为主;14例CSP,患者,6例为超声监测下高危负吸术,8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高危负吸术,另外2例排除CSP的患者,分别行高危负吸术和药流术。结论 MRI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瘢痕妊娠的MRI特点及MRI对其诊治指导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MRI特点及MRI对其临床诊治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0年4月MRI确诊或怀疑CSP术后证实为CSP患者33例MRI特点及临床治疗过程,并对手术术式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①妊娠囊特点:22例妊娠囊包膜完整,表现为等T1或稍长T1、长T2环形信号影;囊内容物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囊壁强化明显、均匀,内容物强化不明显。12例妊娠囊包膜不完整,表现为T1WI图像等T1或稍长T1信号,T2WI图像稍长T2、等T2、稍短T2信号;囊内容物为稍长T1长T2、长T1长T2、长T1等T2、等T1等T2混杂信号。②妊娠囊与瘢痕、宫腔、宫颈管及邻近子宫壁关系:18例妊娠囊种植于瘢痕上,植入子宫壁较浅,与瘢痕及相邻子肌层分界较清晰。子宫壁最薄处约3~10mm。15例妊娠囊位于瘢痕深部,向子宫肌层生长或向子宫肌层及宫腔同时生长,子宫壁最薄处约2~4mm,其中4例压迫膀胱。③临床治疗过程:33例中3例采取超声检测下行刮宫术;3例行开腹病灶切除术,其中1例由宫腔镜探查后改行开腹病灶切除术;3例行阴式病灶切除术;1例行阴式剖宫取胎术,术中出血不止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16例行超声检测下宫腔镜CSP病灶切除术。结论:CSP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征象,结合临床能很好的指导临床诊治,对手术术式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MRI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SP)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证实为CSP患者的MRI资料,观察平扫及增强扫描特征。结果 29例患者MRI均清楚显示孕囊位于子宫前下段峡部瘢痕后方,20例呈囊状,增强扫描囊壁均匀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9例呈不规则包块,增强扫描包块边缘呈不规则强化。23例孕囊向子宫肌层浸润的同时又向宫腔内生长;6例不同程度向子宫肌层浸润。子宫瘢痕均表现为条状等T1、短T2异常信号。结论 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可明确诊断CS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联合经阴道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诊治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2018年32例经手术或及病理证实的CSP患者的MRI和经阴道超声的影像学特征并综合判断,并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分析。结果:32例患者术前MRI和阴道超声正确诊断为CSP分别为30例(准确率90.6%)和27例(84.3%)。①MRI和阴道超声检查均清楚显示妊娠囊位于子宫腔下段剖宫产瘢痕处,可分为单纯妊娠囊型23例(切口处孕囊完全和切口处及宫腔下段部分植入型分别7例、16例)和混合团块型9例,单纯妊娠囊型超声表现为孕囊回声,部分呈"双环征"或"鸟嘴样"改变;MRI表现为孕囊包膜T1WI稍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囊内容物T1WI、T2WI分别为低信号、T2WI高/高低混合信号,增强扫描显示囊壁部位出现均匀强化,囊腔不强化或部分为不均强化。混合团块型超声表现为杂乱中、低回声,MRI表现为T1WI等、稍低或稍高混杂信号,T2WI不均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为明显不均强化。②妊娠囊向子宫肌层内种植生长MRI和阴道超声分别诊断15例、10例;根据切口处妊娠物生长方式及邻近肌层血供判断种植程度:切口处肌层及妊娠物的血供MRI表现为强化程度和方式不同,超声CDFI示血流信号丰富程度不同;宫腔内积血MRI通常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混杂信号,超声表现为不均质出血回声。③临床治疗方式:32例中7例采取药物+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术,16例行腹式子宫瘢痕妊娠物切除术+子宫修补术,其中5例行药流后清宫术后出血不止行腹式子宫瘢痕妊娠物切除术;9例行超声引导下宫腔镜瘢痕妊娠物切除术。结论:MRI和经阴道超声正确诊断CSP的准确率均较高。CSP的阴道超声和MRI表现均具有各自影像学特点,联合二者诊断将为临床快速诊断CSP提供更全面详细的信息,并对临床治疗方式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妇科急腹症应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影像学表现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医院收治的135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行CT与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以手术及病检结果为对照,评价CT与MRI对妇科急腹症的诊断价值。结果:盆腔炎:CT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粘连,病灶边缘模糊不清,少数有多囊性病灶;MRI显示界限不清的囊性肿块,T1W1上被膜最内层可见环状高信号带,T2W1囊性病灶背侧可见低信号。异位妊娠:CT显示为密度不均匀的混合型肿块,以实性包块为主;MRI显示为囊实性的混杂信号。卵子宫内膜异位症:CT显示以多囊性病变为主,囊内密度不均,单囊病变密度较高;MIR显示囊内信号不一,囊壁厚度不均。巢肿瘤蒂扭转:CT显示以囊实性肿块为主,多数边界光滑,实性肿块为条索状或片状;MRI显示囊性部分信号较薄弱,T1W1低信号,T2W1高信号。卵巢黄体破裂:CT与MRI均显示附件囊性病变,多数囊内密度不均匀;MRI囊内积液及腹腔积液者可见T2W1高信号。CT与MRI对急性盆腔炎、异位妊娠和卵巢黄体破裂的诊断符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MR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肿瘤蒂扭转的诊断符合率以及总体诊断符合率高于CT(P0.05)。结论:急性盆腔炎、异位妊娠等妇科急腹症的CT与MRI表现均有一定的特征,可为妇科急腹症的诊断提客观的依据,MIR的诊断价值优于CT。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妊娠性绒毛膜癌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妊娠性绒毛膜癌患者MRI影像资料.结果 7例盆腔MRI均提示子宫妊娠性绒毛膜癌,其中6例子宫体积增大,5例见点状出血灶,6例结合带不连续或增宽模糊,6例盆腔子宫血管增多、扩张;T1WI呈混杂信号4例,低等信号3例;T2WI呈混杂信号4例,高信号2例,等信号1例;7例增强后病灶实质部分及血管增强扫描早期呈较明显强化,增强扫描晚期与明显强化的子宫相比呈相对低信号,坏死囊性部分未强化.1例子宫无原发病灶者盆腔MRI扫描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MRI扫描可显示妊娠性绒毛膜癌的病理特征、侵犯范围、程度,为早期诊断、术前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是一种异位妊娠,指受精卵着床在既往剖宫产时子宫瘢痕处,可导致子宫破裂、子宫大出血、胎盘植入等,严重可导致孕妇死亡,是剖宫产术后潜在的远期严重并发症[1]。CSP发病原因主要与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有关[2]。经阴道B超检查可见子宫峡部或子宫下段不均匀回声区的妊娠囊,周边可见丰富血流信号,部分患者囊内可见胚芽,附件区未探及包块[3]。CSP的治疗多根据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淋巴瘤的MRI特点,以提高对其认识及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子宫淋巴瘤的MRI表现并作文献复习。3例患者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行平扫,行横断面SE T1WI、FSE T2WI以及矢状面、冠状面FSE T2WI。增强病例均行DWI扫描。结果5例患者病理结果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其中肿瘤位于宫颈2例,宫体2例,1例宫体宫颈均受累,最大者16cm×12cm,最小者直径3cm。MRI表现T1WI均呈等低信号(以肌肉信号为参照),信号均匀,无明显出血信号改变,T2WI呈稍高信号,其中4例肿瘤内均可见多个形态不规则结节灶,且之间可见条索状低信号带分隔,未见明显囊变及坏死信号,1例呈均匀高信号,无结节灶及条索状分隔。增强扫描1例呈轻度均匀强化,边界清晰,2例可见肿瘤内结节灶轻度强化,而结节间条状分隔线强化程度略高于结节灶。4例T2WI肿瘤内可见子宫内膜线或宫颈黏膜线完整存在于肿瘤内。3例DWI呈显著高信号。结论子宫淋巴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该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MRI对异位妊娠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产为异位妊娠的MRI资料,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4例异位妊娠均发生在输卵管,MRI检查时,2例未破裂,T1WI呈类圆形稍低信号内见更低信号改变,T2WI呈高信号改变,但胚囊壁的信号较囊内容信号更高。2例已破裂者表现为T1WI呈团块状低、等信号内散在成斑片状高信号影。T2WI呈斑片状高、等混杂信号改变。T2WI/IR压脂序列,原T1WI、T2WI均为高信号的区域仍然呈高信号。破裂的异位妊娠包块较大,且盆腔内可见积血的异常信号影。结论:MRI对异位妊娠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征象,结合临床表现可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的MRI表现及MRI在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58例不同部位异位妊娠病例的MRI、超声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分别计算MRI与超声的诊断准确率,初步总结其MRI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58例异位妊娠病例,MRI诊断53例,准确率为91.38%,准确率高于超声检查(45例,77.59%)(P0.05)。56例异位妊娠病例在MRI图像上显示完整孕囊,影像表现为囊性、囊实性或不均质性团块影,孕囊包块MRI图像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与周围组织分界多较清晰,平扫T1WI呈等、低信号,内夹杂片状、线状略高或高信号,其中高信号与孕囊内出血有关;2例孕囊破裂,影像表现为不规则包块影,T1WI及T2WI信号都不均匀,T1WI呈低、等信号为主,T2WI呈均匀程度不同的高、等混杂信号改变,其内可见散在或斑片状出血信号,T1WI呈高信号,T2WI呈稍高信,孕囊出血及盆腔积血为其特征性表现。结论:MRI检查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全面观察胚囊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明确定位,清晰显示孕囊位置及植入情况,对于超声难以确诊的异位妊娠病例可进一步行MRI检查,对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案选择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在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5例瘢痕妊娠患者MRI表现。结果:35例均清楚显示孕囊,孕囊附着于子宫前下壁峡部剖宫产瘢痕部位,病灶内及其周围见多发血管信号,T2WI表现为迂曲流空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13例孕囊胎盘完全植入肌层,子宫前下壁菲薄膨出;22例孕囊胎盘向子宫肌层浸润同时又向宫腔内生长,子宫前下壁不同程度变薄。孕囊呈圆形或卵圆形25例,形态不规则10例,在TWI上以等低信号为主,部分孕囊内夹杂斑片高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周围可见低信号包膜,其中22例包膜完整,13例不完整。手术瘢痕MRI表现为子宫肌层信号连续性中断,局部肌层信号变薄或凹陷,呈条状长T1、短T2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论:子宫瘢痕妊娠具有独特的MRI影像学表现,可为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2.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切口妊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子宫切口妊娠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热辐照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子宫切口妊娠提供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方法 10例经临床确诊并自愿接受HIFU治疗的子宫切口妊娠(CSP)患者用HIFU对妊娠囊进行热辐照2~3次,1次/d,同时彩超观察孕囊大小、周边血流、阻力指数及心管搏动等变化,治疗前、治疗后每周测血清β-HCG值直到正常.结果 10例CSP患者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治疗后7d病灶周边血流明显减少,阻力指数增加,病灶内可见液化区,妊娠囊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血β-HCG值以50%~70%/周的速度逐渐下降.其中7例治疗前可见明显心管搏动者治疗后心管搏动即刻消失,4~5周后恢复正常月经周期,并伴坏死的妊娠囊组织脱落排出,3例5周后恢复正常月经周期.结论 用HIFU热辐照治疗CSP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脊髓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脊髓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髓星形细胞瘤的MR影像资料。结果 在T1WI肿瘤多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在T2WI多表现为高信号。25例肿瘤有瘤内囊变;22例在肿瘤一端或两端有脊髓继发囊腔形成。增强扫描后,33例肿瘤边界不清,17例边界清楚。30例肿瘤轻度强化,14例明显强化,6例未强化。44例肿瘤强化不均匀,其中22例呈散在斑片状强化,15例呈结节状或闭块状强化,7例呈大片状强化。结论 MRI增强扫描对于脊髓星形细胞瘤的诊断非常重要,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好发于颈胸段脊髓;多呈偏心性生长,脊髓背侧较常见;肿瘤边界多不清。增强扫描后多呈散在斑片状不均匀轻度强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1)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恶性骨肿瘤前后的MRI变化特征;(2)探讨MRI作为HIFU治疗恶性骨肿瘤后的近期疗效评价手段.方法总结35例恶性骨肿瘤HIFU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MRI变化,分析治疗前后平扫T1W1、T2WI及Gd-DTPA增强后T1WI各序列的信号变化特征.结果HIFU治疗后MRI检查,肿瘤治疗区T1、T2变短,增强后病灶不强化,治疗边界清楚,边缘锐利,周边可见线状的强化带.结论HIFU治疗前后MRI信号变化较明显,治疗后2周MRI检查,T1、T2较治疗前缩短,Gd-DTPA增强后不强化,且治疗区边界清楚,边缘呈线状强化,信号变为较均匀一致,MRI可作为HIFU治疗后的一种近期无创性的疗效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5.
CT及MRI诊断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的CT和MRI影像表现.结果 术前确诊1例,2例误诊.2例CT平扫表现为高密度影,其中1例病灶中心可见团片状钙化灶.3例MRI平扫2例12EWI、T1WI呈不均匀性等、高信号,1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例周围脑实质见异常流空血管影;2例MRI增强扫描,1例环形强化,1例周围脑实质内见点状异常强化血管影.术后病理证实1例血肿包膜壁见异常微小血管,2例术中周围脑质见小畸形血管.结论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在CT和MRI上有一定特征性表现,MRI周围脑质或囊壁见到点状或迂曲的流空信号是其影像学特征.本病需与囊性胶质瘤、肿瘤卒中及脑脓肿鉴别,确诊有赖于手术病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0 T MRI对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9例确诊为瘢痕妊娠的临床资料、病理结果及3.0 T MRI图像。结果 49例病变病理结果显示均含有绒毛和(或)蜕膜组织,其中有3例肿块型瘢痕妊娠病理结果显示含有绒毛间质水肿,诊断为部分性葡萄胎。3.0 T MRI对49例患者的病灶及周围组织结构显示清晰。病变均位于子宫前壁下段及峡部前壁,MRI表现为31例囊性病灶(其中内生型17例,外生型14例)和18例混杂信号病灶(肿块型)。48例行腔镜下妊娠物清除术,其中7例术前行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3例术中行腹腔镜下盆腔粘连松解术,3例病理考虑为部分性葡萄胎术后又行化疗;1例行经腹疤痕妊娠物切除术加子宫修补术。结论 3.0 T MRI可以清晰显示瘢痕妊娠囊、滋养细胞植入肌层情况、瘢痕及周围结构关系等,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的MRI表现,总结其MRI特点。结果:65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MRI均清楚显示孕囊,位于子宫峡部前壁切口瘢痕处,其中1例绒毛与子宫肌层有粘连。47例为内生型,15例为外生型。孕囊为圆形或椭圆形,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囊壁光滑。3例呈肿块样改变,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T1WI、T2WI呈混杂信号,其中1例穿透子宫肌层,肿块周围见血管流空信号。DWI囊壁及胚芽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囊壁呈环形强化。结论:子宫切口瘢痕妊娠MRI能准确显示孕囊部位、生长方式和信号特征,为临床早期明确诊断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血管肉瘤(PHA)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HA患者的MRI、CT、病理及临床资料。结果 6例PHA中,肿块型4例,肿块结节混合型1例,弥漫多结节型1例。CT:平扫均为低密度,4例密度不均匀,1例中心见片状略高密度;增强后1例动脉期呈边缘环状、中心网格状明显强化,周缘见晕环,静脉期延迟填充强化,2例动脉期呈多中心结节样明显强化,静脉期呈延迟填充强化,1例动脉期病灶中心明显点状强化,静脉期中心强化呈絮状及不规则斑片状,2例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呈中心结节样或偏心性不规则斑片状轻度强化,延迟期呈不均匀低密度。MRI:平扫4例 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1例动脉期呈边缘花环状、中心结节样明显强化,周围见高信号晕环,静脉期呈延迟填充强化,2例动脉期呈多中心结节样明显强化,静脉期呈延迟填充强化,1例动脉期呈明显中心点状强化,静脉期呈絮状及不规则斑片状强化。结论 PHA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纤维卵泡膜细胞瘤的磁共振成像影像学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追踪随访14例MRI诊断为纤维卵泡膜细胞瘤的病理结果,并做分析比较。结果 14例MRI拟诊为纤维卵泡膜细胞瘤患者,与病理结果比较,MRI诊断正确者10例,肿块大小为1.6cm×1.8cm×1.9cm~11.7cm×13.2cm×15.7cm,呈圆形或椭圆形4例,呈分叶状6例,10例边界均清晰。T1WI呈等信号5例,呈低信号5例;T2WI低信号2例,T2WI低信号为主伴囊变2例,T2WI等信号伴斑片状及条索状高信号4例,T2稍高信号混杂斑片状更高信号2例。增强后均呈延迟轻度强化。误诊4例,其中3例病理为平滑肌瘤,1例为硬化性间质瘤。结论仔细观察肿瘤的信号及其强化方式,有助于纤维卵泡膜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F)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DF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其CT或/和MRI特征。结果 17例均为单发病变,其中腹壁外型10例,腹壁型5例,腹内型(肠系膜)2例,共进行了10次CT、10次MRI检查,其中3例均行CT和MRI检查。CT检查10例,9例平扫呈等密度,密度均匀,1例腹内型DF平扫局部呈稍高密度;增强扫描5例,其中4例为轻度强化,另1例腹内型DF增强呈环形明显强化;2例延迟扫描呈渐进性强化。MRI检查有10例,T_1WI均为等信号,9例T_2WI、SPIR序列为高信号,内部信号欠均;1例腹内型DF内部见斑片状短T2低信号,SPIR呈低信号。6例DF行增强扫描,病灶呈中度、明显不均匀强化,内部可见点状、条索状、片状无强化区。结论 DF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更能反映病灶内组织学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