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各生化指标动态监测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早期预警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和产科检查正常孕妇各50例进行生化指标动态监测。结果:ALT、AST、ALP、GGT、BIL等指标在早、中、晚各孕期两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P和ALB整个孕周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T-BIL、D-BIL在正常孕妇组早、中、晚孕期无差别(P>0.05),但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D-BIL/T-BIL在孕中期的诊断敏感性已经达到53%。结论:血清BIL水平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意义不大,但D-BIL/T-BIL比值>0.35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重要特征之一,可以作为临床早期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肝功能指标改变,围产儿结局.方法对该院2001年1月~2003年12月间54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P孕妇血清转氨酶(ALT、AST)及胆汁酸(TBA)水平升高,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ICP早产、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升高.结论ICP孕产妇预后良好,围产儿危险增加,必须高度重视,加强胎儿监护及药物治疗,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将明显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8月-2010年11月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ICP合并HBV感染的孕妇48例作为研究组,102例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ICP孕妇作为对照组,对2组孕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临床表现以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孕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率明显提高,达到3.9%,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时间明显提前,且分娩时间明显提前,早产率、剖宫产率以及产后出血的比率均明显提高,分别可达到64.6%、87.5%和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孕妇,在采取相应治疗阻滞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外,对孕妇进行密切的监测,以防止早产的发生,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产后出血,以确保母婴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肝功能指标改变,围产儿结局。方法:对该院2001年1月~2003年12月间54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P孕妇血清转氨酶(ALT、AST)及胆汁酸(TBA)水平升高,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ICP早产、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升高。结论:ICP孕产妇预后良好,围产儿危险增加,必须高度重视,加强胎儿监护及药物治疗,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将明显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胆汁酸和肝酶水平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取我院5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根据孕妇肝酶水平、胆汁盐水平将其分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三组,再选取15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收取时间为2014年1月-2017年1月,分析四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中度组、轻度组、重度组、对照组四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具有显著差异,而三组低体重、早产、小于胎龄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中度组、轻度组、重度组、对照组四组孕妇分娩方式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胆汁酸、肝酶水平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妊娠结局易产生较大影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为重度、中度时,其妊娠结局以及分娩方式较差,应提高对该疾病的关注度,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早产发生风险的关系及其对早产发生风险的交互作用。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4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围产医学中心建卡就诊并随访到分娩结局的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孕妇外周血乙型肝炎表面病毒抗原(HBs Ag)及总胆汁酸水平。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HBV感染及ICP对早产的发生风险,并用相乘与相加模型分析其交互作用。结果与正常孕妇相比,妊娠期感染HBV不增加早产的发生风险,妊娠期患有ICP使早产的发生风险增加了1. 78倍(OR=1. 78,95%CI:1. 47~2. 16),适度早产的发生风险增加1. 97倍(OR=1. 97,95%CI:1. 63~2. 39),自发性早产的发生风险增加了2. 13倍(OR=2. 13,95%CI:1. 73~2. 63)。妊娠期HBV感染合并ICP孕妇,其子代发生早产、适度早产及自发性早产的风险增加2倍以上(OR=2. 34,95%CI:1. 85~2. 96; OR=2. 45,95%CI:1. 93~3. 11; OR=2. 64,95%CI:2. 07~3. 38)。HBV感染与ICP对早产、适度早产及自发性早产存在相乘与相加的交互作用。结论妊娠期HBV感染合并ICP显著增加了早产的发生风险,怀孕后积极防治HBV感染与ICP可降低适度早产与自发性早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状态对新生儿结局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基于该院2010-2011年的出生队列,选取孕前无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且无其他感染性疾病和内科并发症的孕妇6 070例为非HBV携带组,单纯乙肝HBsAg携带孕妇277例为HBV携带组,将两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新生儿结局包括早产(PTB)、低出生体重(LBW)、巨大儿、大于胎龄儿(LGA)、小于胎龄儿(SGA)、死胎和出生缺陷。孕妇妊娠结局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膜早破(PROM)、孕期贫血、羊水过多、羊水过少、产后出血和前置胎盘。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BV携带组孕妇发生自发性早产、SGA、死胎、出生缺陷的风险性较非HBV携带组孕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与非HBV携带组孕妇相比,HBV携带组孕妇罹患ICP的危险性是非HBV携带孕妇的2. 01倍。尽管HBV携带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PROM、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非HBV携带组孕妇,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HBV携带状态是ICP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对此类病人更多的关注,而孕妇携带HBV并不增加其他新生儿或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孕妇的分娩方法与结局。方法分析我院住院分娩的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观察分娩情况、血小板计数与产后出血率。结果 200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中,阴道分娩80例,剖宫产120例;比较2种分娩方式者入院时的血小板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阴道分娩中产后出血8例,剖宫产组产后出血12例,2组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孕妇多采用剖宫产,血小板计数可作为判断分娩的重要指标,对于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62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围产儿的预后。结果:孕妇瘙痒评分增加,出现黄疸、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病死率增加,有黄疸的ICP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可能性较大。结论:动态观测ICP孕妇瘙痒程度、有无黄疸,及时发现羊水胎粪污染,可以了解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帮助预测妊娠结局,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改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发生各种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大小。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建卡就诊并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以孕期是否感染HBV及患有ICP为研究因素,依次分别以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孕期贫血、产后出血、胎儿窘迫、胎膜早破为病例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依次分析HBV感染及ICP孕妇发生各种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结果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HBV并患有ICP孕妇发生产后出血的风险增加41%(OR=1. 41,95%CI:1. 04~1. 90),发生胎膜早破的风险增加35%(OR=1. 35,95%CI:1. 06~1. 71),发生妊娠合并症的风险增加了77%(OR=1. 77,95%CI:1. 37~2. 29)。妊娠期HBV感染与ICP对产后出血(OR=2. 89,95%CI:1. 18~7. 13)及妊娠合并症(OR=5. 21,95%CI:2. 40~11. 29)存在相乘的交互作用(P0. 05),且与妊娠合并症的发生存在剂量反应关系(χ~2=94. 27,P趋势0. 001)。结论妊娠期感染HBV并伴有ICP孕妇发生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及妊娠合并症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及时防治妊娠期HBV及ICP可降低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姜金华  杨朋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5419-5420
目的:总结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患者的诊疗体会。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0年8月期间不同孕周的诊断单纯患有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无其他基础疾病及妊娠期并发症)的130例孕妇进行入院宣教、心理指导、孕期监护、分娩及分娩后的监护,总结ICP的治疗护理时间及严重度的不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该130例ICP孕妇,共分娩胎儿127例,其中早产11例,围生儿死亡1例,胎儿分娩率为97.7%,胎儿存活率为96.9%,产妇术后大出血3例。结论:对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患者的早期诊断、评估及治疗、严密监测及全面护理是孕妇成功分娩、提高围生儿存活率及降低孕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早产的关系。方法:对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357例ICP孕妇的一般资料及各项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P早产与非早产孕妇的ALT、AST和TB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孕妇的TB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36周后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致早产原因复杂,对怀疑有胎儿宫内窘迫或肝功能指标进行性升高的ICP患者进行干预性早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前监测指标与围产儿预后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收治的88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及其围产儿(研究组)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收治的正常妊娠妇女100例及其围产儿为对照组,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前监测指标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及其围产儿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研究组围产儿羊水粪源性感染、新生儿窒息、早产儿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围产儿不良组孕妇甘胆酸(CG)、ALT、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总胆汁酸(TBA)水平均明显比良好组孕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G、ALT、AST、TBIL和TBA与围产儿预后不良有明显关系。围产儿疾病中以羊水粪源性感染为最多(33.3%),其次为早产儿(28.6%)、胎儿宫内窘迫(20.6%)、新生儿窒息(15.9%)和死胎(1.6%)。结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围产儿预后不良发生率较高,其中以羊水粪源性感染为最多,产前CG、ALT、AST、TBIL和TBA水平监测可作为预测围产儿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朱媛媛  丁丽云  陆玮 《实用预防医学》2021,28(10):1258-1260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如皋市人民医院住院孕妇3 702例为样本,采集孕妇基线资料,以及孕妇受精方式、孕周及妊娠期合并症发生情况和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特征孕妇ICP发病情况以及ICP发病影响因素。 结果 3 702例孕妇中确诊为ICP者158例(4.27%)。不同孕妇年龄、妊娠时间、居住地其ICP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发生ICP和未发生ICP两组孕妇受教育年限、ICP家族史、孕激素应用、多胎妊娠、自身免疫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压等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孕周、受教育年限、ICP家族史、多胎妊娠及自身免疫疾病均为ICP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孕妇高龄、妊娠晚期、受教育程度低、ICP家族史、多胎妊娠以及自身免疫疾病均为影响ICP发病的危险因素,孕期需加强监测和筛查工作,以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孕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影响,为临床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改善妊娠结局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医院产科产检并分娩的孕妇1 200例,根据是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将其分为两组,HBV感染组112例和非HBV感染组1 088例;对比分析两组的ICP发生率和肝功能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C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孕妇瘙痒出现时间、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等。结果 1 200例孕妇中HBV感染112例,感染率为9.3%,发生ICP 54例,发生率为4.5%;HBV感染组的孕妇发生ICP 13例,发生率为11.61%,非HBV感染组的孕妇发生ICP 36例,发生率为3.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合并发生ICP的孕妇肝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非HBV感染的ICP孕妇;HBV感染合并ICP的孕妇皮肤瘙痒出现时间、早产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HBV感染的ICP孕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参与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过程,因此要加强对HBV感染孕妇的围生期监护,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而且对于HBV合并ICP的孕妇,积极治疗的同时要预防早产和产后出血的发生,以确保能得到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凝血时间变化的特点和意义.方法 收集2005年11月-2008年3月间妊娠晚期ICP孕妇253例(ICP组)和正常孕妇54例(对照组),测定其凝血时间的各项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ICP组凝血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P孕妇较正常孕妇在凝血时间方面有显著变化,提示ICP时血液处于高凝、易栓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 (ICP)孕妇血清甘胆酸 (CG)、胆红素、转氨酶等指标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 ,分析了 3 3 5例患I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 ,血清CG值越高者皮肤瘙痒出现越早 ,早产率、羊水粪染率及剖宫产率显著增高 (P <0 .0 1) ;血清胆红素或转氨酶水平升高者 ,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也增加(P <0 .0 1)。研究提示 ,可根据皮肤瘙痒出现时间、血清CG、胆红素、转氨酶值的测定结果 ,综合判断病情的轻重程度 ,重度ICP孕妇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可大大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群组孕期保健管理模式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2月在该院诊断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孕妇71例为对照组,2019年3-8月在该院诊断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并开展群组孕期保健管理模式的孕妇7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管理后,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评分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饮食健康生活、适当运动、分娩知识、积极心态的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管理后,两组患者的SCHFI、HPLP评分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患者SCHFI、HPL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生活依从性、治疗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早产率、剖宫产率、自然分娩率、胎儿窘迫率、低体质量儿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率、健康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群组孕期保健管理模式干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可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自身健康行为能力,改善患者对管理的依从性,进而改善母婴结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胆汁酸水平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9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血清及胎儿脐血胆汁酸水平及围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血清及胎儿脐血胆汁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胎儿脐血胆汁酸水平与孕妇血清胆汁酸水平呈正相关(r=0.982,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较低,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及早产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孕妇血清及胎儿脐血胆汁酸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为评估围生儿结局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血清胆汁酸对围产儿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1):1373-1374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 孕妇血清胆汁酸对围产儿的危害。方法: 将285例ICP孕妇的血清胆汁酸水平分为两组。结果: 分析两组在早产、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死胎、羊水污染等方面的差异。结论: 血清胆汁酸水平是预测ICP孕妇胎儿宫内情况及其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当血清胆汁酸≥40μmol/L时, 其围产儿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