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5岁及以上人群心房颤动加权患病率为0.71%,随年龄增长患病率明显增高,房颤人群的脑卒中风险明显高于非房颤人群,房颤的疾病负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抗凝治疗能够降低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达比加群酯作为新型口服抗凝药目前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其口服后经胃肠吸收,在体内转化为有抗凝活性的达比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期间并发心房颤动(房颤)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比较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首次并发房颤者(房颤组)与不并发房颤者(非房颤组)的临床特征及其他并发症以及住院天数、远期病死率.结果 房颤组较非房颤组发病年龄大、左室射血分数值高、泵衰竭发生率高、住院天数增加,远期病死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房颤泵衰竭发生率高、住院天数多,远期病死率高,对该类患者应采取更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陈洋 《医疗装备》2021,(8):63-64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天津市红桥医院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态分为正常组(38例)和异常组(22例),比较两组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病变血管数、血脂水平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异常组的左房内径明...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不采用其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22%、0.00%,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7.78%、13.3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糖尿病已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被列为冠心病等危症。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近期和远期病死率非常高,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非瓣膜性房颤(NVAf)、静脉血栓栓塞(VTE)等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面主要应用华法林,华法林的疗效已经得到了众多临床实验的循证学支持,其抗凝治疗使脑卒中的平均危险度降低了68%,在女性中减少了84%[1].但由于其治疗窗较窄、半衰期较长,疗效易受食物和其它药物影响,需频繁检测凝血功能,并需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反复调整用量;以及起效慢,紧急情况下需要与其它抗凝药物重叠使用等诸多不利因素限制了华法林的临床应用[2].希美加群是一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该药是口服抗凝药,半衰期短,疗效很少受到食物和其它药物的影响,不需要检测凝血功能,出血发生率与华法林相近[3].由于希美加群具有上述优点,最初被认为是取代华法林的理想药物,但在后期的临床试验中发现,1例患者服用该药后出现了严重的肝损害,定期检测肝功能,肝功能损害的风险并不能减轻,因此提前终止了该药的临床研究,希美加群也从此撤出了市场[4].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在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疾病中应用达比加群酯与利伐沙班的临床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闵行区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108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应用利伐沙班治疗患者共有57例,应用达比加群酯治疗共有51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栓塞事件和临床相关出血事件.结果 利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在非瓣膜性房颤病症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接受治疗的14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依照用药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至对照、观察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胺碘酮及其华法林药物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令其服用达比加群酯+阿司匹林联合用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对照、观察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8.45%和94.52%,差异显著,同时,两组治疗前后各抗凝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而组间相比观察组患者抗凝指标提高更为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采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30.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27%,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各抗凝指标,而且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16年8月~2018年4月收治的349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175例)采用达比加群(110 mg/次,bid)治疗,对照组(174例)采用利伐沙班(20 mg/次,qd)治疗,治疗6个月后开始随访,持续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栓塞事件、出血事件、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2例患者中途退出研究。其余患者无死亡发生,卒中、下肢静脉栓塞、肺栓塞及心肌梗死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发生,非严重临床相关出血和轻微出血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肌酐、尿素氮、总胆红素和转氨酶水平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有患者发生头晕头痛、消化道症状、皮疹和失眠等不良反应,但各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时疗效和安全性相近。  相似文献   

11.
黄炎 《现代医院》2008,8(7):36-38
目的围手术期进行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ANIH)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患者分为2组,20例ANIH组围手术期进行ANIH,2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为常规处理。检测所有患者稀释前、稀释后1h和术后24h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如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在1min、5min时聚集力PAG(1)、PAG(5)和最大聚集力PAG(M)及聚集力达到最大值的时间T(M),凝血活酶时问(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等。结果①ANIH组术前,术中与术后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功能与凝血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②ANIH组与对照组患者稀释后1h或术后24h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功能与凝血功能各项指标(除PT外)与术前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③ANIH组稀释后1h相对对照组,血小板数量,PAG(5),PAG(M),T(M),FIB显著减少(p<0.05),APTT显著延长(p<0.05),PT,PAG(1)影响不大(p>0.05)。而术后24h,ANIH患者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功能与凝血功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已不显著(p>0.05)。结论围手术期进行ANIH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较小,是一种安全的减少异体输血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凝血功能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 78例AP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轻症组(32例)和重症组(46例),采用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进行凝血功能的相关检测,并与同期行体检的5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最后比较各组间的结果差异。结果轻型组及重型组在主要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如PT、D-dimmer、FIB水平、APTT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P0.05,P0.01),且轻型组与重型组之间主要凝血功能检测指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AP患者行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监测有利病情的确诊,同时能够较好的反映AP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状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接诊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口服其他降脂药。结果对照组在阵发性房颤再发生率和缺血性发生率上面都大大高于研究组,研究组的血脂指数治疗后明显改善。结论使用阿托伐他汀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对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二所三甲医院心内科收治的461例慢性心衰患者,根据住院期间心脏基础节律分为窦性节律组(窦律组)和房颤组,进行为期3年的电话随访;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衰加重再住院.结果 房颤组中高龄、女性及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患者占有较高比例;与窦律组比较房颤组的病因主要为瓣膜性疾病,而窦律组则为冠心病;随访结果显示房颤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窦律组(P <0.01);Cox回归分析对其它因素校正后发现,房颤(RR =1.311,95% CI:1.002-1.715,P<0.05)、年龄(RR=1.014,95% CI:1.004-1.024,P<0.01)是影响慢性心衰患者3年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房颤及高龄是慢性心衰患者远期不良预后加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赵琳 《现代保健》2012,(21):130-13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入院即刻化验血糖,根据血糖水平分为正常组(〈6.1mmol/L)、轻中度升高组(6.1~11.0mmol/L)、高度升高组(〉11.0mmol/L),三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第7、30d时的全因性死亡、心源性休克、再梗死,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轻中度血糖升高组与正常组7、30d死亡、心源性休克、再梗死,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与正常组7、30d死亡、心源性休克、再梗死/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血糖升高组及高血糖组7、30d联合终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血糖水平越高,不良b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于血脂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对住院期间病死率、左室射血分数及平均住院天数、炎症标记物等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血清TC与LDLC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33例随机分为大剂量他汀组(83例)和常规剂量组(69例),观察早期他汀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期间病死率、左室射血分数和住院天数的影响。结果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大剂量他汀组的住院病死率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增加,住院天数缩短。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大剂量他汀,可有效降低住院病死率、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和缩短住院天数等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于血脂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对住院期间病死率,左室射血分数及平均住院天数、炎症标记物等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血清TC与LDLC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33例随机分为大剂量他汀组(83倒)和常规剂量组(69例),观察早期他汀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期问病死率、左室射血分数和住院天数的影响。结果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大剂量他汀组的住院病死率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增加,住院天数缩短。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大剂量他汀,可有效降低住院病死率,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和缩短住院天数等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颅内压和预后情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LT水平低于对照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占比高于对照组,残疾率和死亡率小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李志君 《现代保健》2009,(28):19-20
目的探讨影响急件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3-2008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医院41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03-2008年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41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抢救无效死亡19例,病死率为4.53%。高龄、心肌梗死面积大、未及时溶栓、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是影响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62、3.205、2.390、2.401、2.133和1.650。结论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原因很多,及时给予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浓度,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ST段回落时间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00例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进行心电图相应导联定期测定,分析研究住院治疗期间患者的心电图ST回落时间对预后及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并进行跟踪随访。结果心电图ST段回落时间在(3.4±0.3)小时的,住院治疗1周内发生死亡的病例为2例(2.0%);ST段回落时间在(6.7±0.6)小时的,住院治疗1周内发生死亡的病例为12例(12.0%)。根据ST段回落时间与死亡病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跟踪随访发现,ST回落时间越早的患者,预后及远期生活质量越高。结论 ST段回落时间的早晚,意味着心脏储备功能的强弱,决定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及远期生活质量,临床治疗过程中可通过缩短患者ST段回落时间,进一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