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血液净化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导管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行血液净化CVC置管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51例。常规组开展常规置管护理,试验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舒适度、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导管不良事件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情况、置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干预后舒适度、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导管不良事件及CRBSI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穿刺成功、导管留置、住院时长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CVC置管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预防CRBSI的发生,血液净化患者舒适度、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及满意度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护理质量及感染预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感染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穿刺点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脱出、堵管、血栓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天数和住院天数均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降低和预防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感染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缩短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小儿外科营养支持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儿中的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25例PICC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113)及对照组(n=112),对照组置管期间应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置管期间应用集束化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儿护理期间意外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依从性、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成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PICC导管滑脱率、导管堵塞、护理纠纷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堵塞、导管断裂、血栓、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肢体肿胀缓解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小儿外科营养PICC导管置管安全性,降低PICC置管风险,提高患儿置管依从性,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提高患儿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血栓预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2016年8月~2017年8月选取本院血液中心收治的150例行CVC置管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5),对照组置管期间行血液科常规性护理管理,观察组置管期间行集束化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后凝血指标变化及穿刺点肿胀率、肢体疼痛率、血栓发生率、患者治疗依从率及患者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D-二聚体(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导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穿刺点肿胀率、肢体疼痛率、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患者治疗依从率及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肾病血液透析行CVC置管患者血栓发生率,延长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5.
练慧萍  刁淑华  谢乙明 《全科护理》2016,(29):3057-3059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留置PICC的病人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实施集束化护理,对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静脉穿刺次数、制动时间及PICC置管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D-二聚体(DD)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血栓(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ICC置管病人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管理能够减少VT发生,延长PICC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6.
全程护理干预对人工肝支持患者留置股静脉导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人工肝治疗患者留置单针双腔股静脉导管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人工肝治疗留置单针双腔股静脉导管患者74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 例.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置管护理.并观察两组导管留置时间、首次穿刺时间、置管率及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留置单针双腔股静脉导管首次穿刺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期间置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置管期间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人工肝治疗股静脉置管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股静脉置管的耐受性,增加患者对留置导管的依从性,降低治疗期间股静脉穿刺次数,减少股静脉置管期间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操作的150例重症医学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CRBSI发生率、病原菌分布情况、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及CRBSI持续时间。结果: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RBSI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BSI持续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CVC置管患者中,可显著降低CRBSI发生率,促进机体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降低置管后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从而改进导管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方法对ICU、肿瘤科2012年7—12月359例干预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患者实施循证理论支持下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对2011年7—12月347例对照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置管置管后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集束化护理干预组实施集束化管理策略后,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感染、堵管、导管脱出、血栓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中心静脉导管带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可降低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早产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定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PICC置管早产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穿刺置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ICC定位准确率、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属满意率等情况,并比较两组早产儿置管成功后应激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点出血、机械静脉炎、导管异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成功后,观察组患儿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早产儿PICC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集束干预策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2~11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未实施集束干预策略的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2~11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实施集束干预策略的1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中CRBSI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置管情况。结果实施集束干预策略后的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SD发生率由8.33‰下降至1.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BSI发生时间由(7.27±2.21)d延长至(12.85±1.88)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率从38.33%上升至68.33%,股静脉置管率从46.11%下降至17.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集束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集束干预策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效果。方法将实施集束干预策略之前(2011年1~10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18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实施集束干预策略之后(2012年1~10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193例患者设为集束组。比较实施集束干预措施前后两组患者CRBSI发生率及时间,置管情况。结果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后CRBSI发生率由实施前8.31‰下降至1.67‰,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RBSI发生时间由(7.47±2.44)d延长至(13.75±1.92)d,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率从39.78%上升至71.50%,股静脉置管率从45.70%下降至18.65%,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集束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血液透析病人深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方法]将98例血液透析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动静脉内瘘血栓发生情况和插管留置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CRBSI、动静脉内瘘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在提高血液透析病人满意度、降低导管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延长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方面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采用集束干预策略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实施集束干预策略后ICU 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病人197例为观察组,选取2011年同期实施常规护理的ICU 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病人178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发生时间、不同部位置管率、病人住院时间及院内花费情况.[结果]观察组股静脉置管率低于对照组,锁骨下静脉置管率高于对照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感染发生时间迟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院内花费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ICU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延迟感染的发生,缩短病人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52例行脐静脉置管术(UVC)的危重新生儿,2016年6月—2016年11月收治的74例患儿设为对照组,采用UVC常规护理。2016年12月—2017年5月收治的78例患儿设为观察组,采用依据UVC常见并发症的循证护理证据总结出的最佳集束化护理策略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体重增加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儿导管留置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20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27.0%。观察组患儿12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15.4%。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体重增加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UVC,可以减少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有助于患儿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采用集束干预策略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实施集束干预策略后ICU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病人197例为观察组,选取2011年同期实施常规护理的ICU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病人178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发生时间、不同部位置管率、病人住院时间及院内花费情况。[结果]观察组股静脉置管率低于对照组,锁骨下静脉置管率高于对照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感染发生时间迟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院内花费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延迟感染的发生,缩短病人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孕周≤34周早产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流感染(CLAB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新生儿科收治的孕周≤34周的PICC早产儿8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1—12月实施常规护理的42例患儿作为对照组,2022年1—12月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的46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比护理干预实施前后两组患儿CLABS、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两组患儿PICC留置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观察组患儿CLABS、血栓等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PICC留置时间、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则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缩短孕周≤34周早产儿PICC置管时间,继而有效降低CLABS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康复进程,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联合核查表干预在防控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6月583例留置中心静脉置管(CVC)的病人作为观察组,实施集束化管理联合核查表干预的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留置CVC导管的502例病人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CLABSI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CLABS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掌握CLABSI相关理论知识合格率、手卫生依从性、置管时最大无菌屏障执行率、每日评估导管留置必要性的执行率、导管使用和维护操作的合格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集束化管理联合核查表干预能有效降低CLAB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应用脐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探讨对脐静脉置管患儿实施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月在本院NICU应用脐静脉置管救治的1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5)、观察组(集束化护理,n=5),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40.00%)(P0.05),导管感染、技术操作者失误、患儿过度哭闹、导管移位等为导致相关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护理后,观察组导管留置、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体重增加速度大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明确引发并发症主要原因,给予脐静脉置管患儿集束化护理,可获得更理想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集束化置管维护方案对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脐静脉导管(UV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UVC集束化管道维护方案及相关流程,构建UVC医护管理团队。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30名患儿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置管维护方案,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8例患儿设为观察组,采取集束化置管维护方案。比较两组患儿UV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CRBSI发生率为0.176%,低于对照组的0.740%(P0.05);观察组患儿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发生率和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置管维护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UV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减少管道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使用间歇期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门诊行PICC间歇期导管维护的病人162例次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在门诊行PICC间歇期导管维护的病人144例次为集束化组。观察两组病人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集束化组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集束化护理方法应用于门诊PICC间歇期导管维护,规范了PICC导管维护流程,减少了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