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麻醉复苏室陪同模式联合风险管理对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军医院98例全麻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麻醉复苏室陪同模式联合风险管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躁动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行为改变发生情况的变化。结果干预后, 观察组躁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有效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行为改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全麻手术患儿苏醒期实施麻醉复苏室陪同模式联合风险管理, 可有效减轻其躁动程度,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进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患儿预后, 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腹腔镜手术麻醉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腹腔镜手术麻醉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躁动发生率、躁动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苏醒期观察组患者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降低腹腔镜手术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3.
王钦 《当代护士》2017,(12):120-122
目的研究分析全身麻醉前心理护理干预对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中,选取符合本组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预后、心率、血压、躁动评分、满意度的变化。结果麻醉前及苏醒期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患者发生明显变化,苏醒期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0级比例90.00%,高于对照组的68.00%,苏醒期躁动1级比例6.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实施麻醉前心理护理,有利于稳定患者苏醒期血压和心率,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可在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赵旭芸  彭爱红  周桂兰 《全科护理》2013,11(14):1287-1288
[目的]探讨父母角色转换技能训练对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儿及80名父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40名)。对照组患儿予常规手术护理,术毕让父母进行陪伴复苏,观察组患儿在常规父母陪伴复苏的同时,对父母角色转换进行技能训练。[结果]两组患儿均安全度过苏醒期,观察组患儿躁动率低于对照组、父母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讨论]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对父母进行角色技能训练,可降低全身麻醉患儿苏醒躁动率、缓解父母的焦虑。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腭裂修复术35例术后全麻苏醒期抚触护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抚触护理对婴幼儿腭裂修复术后全麻苏醒期躁动、哭闹的影响.方法:将气管插管下全麻手术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在患儿全麻苏醒期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儿行抚触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在拔管后躁动的持续时间、麻醉苏醒后哭闹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拔管后躁动持续时间、麻醉苏醒后哭闹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护理有利患儿安全度过全麻苏醒期,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赖江萍 《全科护理》2014,(18):1654-1655
[目的]探讨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98例全身麻醉手术患儿,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全身麻醉苏醒期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儿躁动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护理后躁动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患儿中轻度1例,中度2例,重度2例,躁动总发生率为10.20%;对照组患儿中轻度6例,中度4例,重度4例,躁动总发生率为28.57%;两组结果比较研究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全身麻醉手术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因此手术中分析其躁动发生的原因,并在苏醒期给予患儿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儿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室安全隐患自查结合循证护理对围术期病人护理质量及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6月在医院进行手术的病人1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安全隐患自查结合循证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室环境、设备管理、器械及急救药品的准备、手术流程、护理配合度及护理操作技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患关系、护理责任、护理态度及护理舒适度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安全隐患自查结合循证护理的干预模式明显降低了手术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有效提高了围术期护理质量及手术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腹部手术患者实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生命体征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比较两组术前与苏醒期心率与血压、苏醒期躁动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前与苏醒期心率与血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苏醒期心率与血压均较术前高,且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应用于腹部手术患者可有效避免生命体征出现较大波动,减少躁动发生,促进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父母陪伴对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患儿术后躁动、术后疼痛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11例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113例实施传统常规护理,干预组98例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介入父母陪伴,比较2组Riker镇静-躁动指标、表情-肢体-行为-哭闹-可安慰(FLACC)疼痛指标以及Steward苏醒指标。结果 2组全身麻醉术后患儿的基本临床信息与人口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全身麻醉术后患儿的Riker镇静-躁动评分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以及二者的交互效应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全身麻醉术后患儿的FLACC疼痛指标评分在时间主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对照组,干预组患儿在苏醒程度总分以及气道顺畅评分上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之于传统的术后护理,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患儿进行父母陪伴护理,虽然不能缓解患儿的术后疼痛,但能够有效减轻患儿术后躁动,提高患儿的苏醒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采用循证护理模式改善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2月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的普外科手术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术前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躁动程度和拔管躁动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全身麻醉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程度和拔管躁动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可缩短全身麻醉患者术后的苏醒时间,减轻躁动程度,提高全身麻醉患者的苏醒质量及拔管过程中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地佐辛预防七氟醚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于手术结束前30 min地佐辛组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 ml。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地佐辛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能有效预防七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妇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护理中应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以中山市博爱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93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开展回顾性研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麻醉护理模式,观察组行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比较2组的复苏进程、并发症,复苏3min及复苏30min后的生命体征情况,苏醒时及出复苏室前的苏醒评分,以及疼痛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复苏30min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均<0.05),心率均明显减慢(P均<0.05);观察组在出复苏室前的Steward苏醒评分明显较高,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较低(P均<0.05);观察组的睁眼时间、自由呼吸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妇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护理中应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可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苏醒状况,加快其苏醒,减轻术后疼痛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吸入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行择期扁桃体切除术、腺样体消融术、单侧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的患儿10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围术期接受基于常规气管内麻醉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气管内麻醉方案治疗。在患儿苏醒期采用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量化评分表,评估患儿在气管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气管内麻醉苏醒期躁动比例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气管内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右美托咪定方案在小儿气管内麻醉苏醒期,能有效降低患儿躁动的发生率及躁动发生程度,整个苏醒期更加安静平稳,利于医护人员的观察治疗,减少因患儿躁动导致家属产生不良情绪,有益于改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降低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行全麻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给予预防及针对性的护理。比较2组患者麻醉苏醒期的躁动程度、心率及血压值。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苏醒躁动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期的心率及血压较基础值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能够显著降低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后麻醉苏醒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患儿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麻醉苏醒期的躁动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的前瞻性、及时性和准备性对降低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后麻醉苏醒期躁动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于院内接受手术麻醉治疗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63例。护理组采取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Steward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平均交接时间和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麻醉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有利于提高Steward评分及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的多元化护理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麻醉的患者186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常规麻醉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的多元化护理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苏醒时间、Steward评分、躁动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多元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Stewar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躁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的多元化护理应用于麻醉恢复室中,能有效缩短麻醉患者的苏醒时间,减少并发症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有利于提升患者的Steward评分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建立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模式对降低苏醒期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6例入住麻醉恢复室的患者按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建立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模式加强麻醉恢复室控制管理,比较2组患者的苏醒时间,麻醉苏醒期并发症,躁动发生次数、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全身麻醉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症、高血压、苏醒延迟、寒颤、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和躁动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苏醒期并发症,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效果的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的普外科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在此基础上术前采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躁动程度和拔管躁动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全身麻醉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程度和拔管躁动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可缩短全身麻醉患者术后的苏醒时间,减轻躁动程度,提高了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及拔管过程中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梓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4):41-4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A组)与护理干预组(B组)各90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评分、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术后镇痛剂使用率.结果:术前、术后24 h两组患者焦虑测评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A组(P<0.01);B组术后镇痛剂使用率低于A组(P<0.05).结论: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安全度与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