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干预模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氧合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1日~2018年7月31日收治的40例NRDS患儿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仰卧位机械通气干预护理;将2018年8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的40例NRDS患儿作为观察组,实施俯卧位机械通气干预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机械通气前、6 h后氧合指标[包括血氧张力(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变化,预后相关指标(包括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包括胃潴留、呼吸暂停、鼻黏膜糜烂、压力性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机械通气6 h后PaCO2、PaO2、OI均优于通气前(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胃潴留、呼吸暂停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联合俯卧位通气对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8月收治的60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俯卧位通气联合开放式吸痰,观察组给予俯卧位通气联合密闭式吸痰。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参数、住院期间总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28 d全因病死率。结果治疗后第1天观察组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7天观察组PO 2,PO 2/FiO 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总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28 d全因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联合俯卧位通气可有效改善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肺通气、氧合状态,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A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46例NA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俯卧位为主,交替侧卧位)的20例患儿纳入俯卧位组,将采用常规仰卧位通气治疗的26例患儿纳入仰卧位组。比较2组患儿机械通气治疗开始时和机械通气治疗4、24、48、72 h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吸入氧分数(FiO2)比值(P/F)、氧合指数(OI),观察2组治疗过程中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次数和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并比较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 机械通气治疗4、24、48、72 h后,俯卧位组患儿pa(O2)、P/F均高于仰卧位组,OI值低于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治疗72 h后,俯卧位组患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组总用氧时间为...  相似文献   

4.
成冬梅 《全科护理》2023,(19):2678-2681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病人护理中行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干预对氧合指数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医院重症医学科接收的82例ARDS重症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干预,比较两组病人血气指标与氧合指数、呼吸功能、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康复进程。结果:干预后14 d观察组病人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4 d观察组病人气道峰压(PIP)、平均气道压(Paw)、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32%,低于对照组的24.39%(P<0.05);观察组病人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拔除、入住ICU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ARDS重症病人护理中行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干预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及氧合指数,提升呼吸功能,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进一步加快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定压呼吸模式机械通气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行小儿手术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通气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均行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联合容量控制通气,观察组联合定压呼吸模式机械通气,比较两组呼吸参数、血气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时点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及T3时点动态肺顺应性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气道平台压和气道峰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2时点阻力指数(R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及T3三个不同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氧合指数(OI)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T2时点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5),且T3时点R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围术期感染、肺不张、低氧血症、呼吸衰竭及血压升高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高侧卧位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伴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RF)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70例SP伴RF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平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高侧卧位(45°侧卧位)机械通气治疗;于上机前、上机后2h、6 h,比较两组呼吸频率(HR)、氧合指数、血气分析指标;并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上机2 h、上机6 h,两组HR、PaCO2不断下降,氧合指数、PaO2不断升高,且观察组HR、PaCO2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P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侧卧位机械通气治疗SP伴RF患者,可提高氧合指数,改善血气,缩短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发生谵妄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监护室收治的106名重症肺炎伴低氧血症患者,分为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 PPV)组(n=54)和对照组(采用常规仰卧位,n=52),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基础情况、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行俯卧位通气3 d与7 d后,PPV组的谵妄发生率以及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质-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等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PPV组氧合指数呈上升趋势,炎症因子总体呈下降趋势,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俯卧位通气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和改善氧合情况,来降低重症肺炎患者的谵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贾雪  李慧  曹晶  王娟 《全科护理》2022,20(7):955-958
目的:观察舒适化浅镇静(eCASH)策略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病人的影响。方法:将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在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50例病人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5例,入住ICU后对照组给予常规镇静镇痛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eCASH策略护理干预,干预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镇痛镇静药物用量、氧化应激反应及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唤醒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谵妄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17.33%(P<0.05),意外拔管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4.67%(P<0.05);观察组镇痛镇静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科率为98.67%,高于对照组的90.67%(P<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应用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2019年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伴不同程度ARDS患者,按照通气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接受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相关指标。结果 通气前两组患者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通气后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通气前后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通气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伴ARDS患者可改善患者氧合指数,充分引流气道分泌物,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张嵘  王艳红  刘晶  卫晶  李晓艳 《护理研究》2023,(13):2428-2431
目的:分析早舒及浅镇静理念(eCASH)结合进阶式肺康复训练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病人脱机情况和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综合护理和常规肺康复训练,研究组实施基于eCASH理念的进阶式肺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内病人的浅快呼吸指数、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治疗时间、R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脱机成功率及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谵妄、ICU获得性衰弱、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病人浅快呼吸指数和氧合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R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CASH结合进阶式肺康复护理可有效增强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病人的肺氧合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预警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市隆福医院ICU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取同科室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的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早期预警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观察组护理后7 d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表II(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CHE II)评分、Murray肺损伤评分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VAP、肺不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早期预警护理能进一步改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病理生理状况,减少并发症,缩短机械通气和入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12.
陈艳 《全科护理》2021,19(23):3225-3227
目的:观察气道分级管理在重症监护室(IC U)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选取医院IC U收治的机械通气病人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8例,两组病人均行呼吸机辅助治疗,对照组治疗期间行呼吸道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气道分级评分表评估气道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气血指标[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功能[肺顺应性(TC)、气道阻力(R)、潮气量(Vt)]、预后情况[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次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OI、PaO2、PaCO2、TC、R、Vt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病人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道分级管理能有效改善ICU机械通气病人血气及呼吸动力学指标,提高病人机械通气治疗中氧合状态,减少病人机械通气并发症,有利于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12月选取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指导,观察组实施重症早期预警护理干预策略。比较两组干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急性病理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而血氧分压(PO2)、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P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能有效减少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儿治疗不良事件,改善患儿血氧指标,提高患儿家属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目标导向康复方案对预防机械通气病人ICU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 PICS)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山东省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机械通气病人80例为研究对象,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康复方案,观察组采取早期目标导向康复方案,在干预前、干预1周后、出ICU、出ICU 1周后评估病人的肌力、活动等级、日常生活能力及谵妄、焦虑抑郁发生率,比较两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干预1周后、出ICU时、出ICU 1周后观察组病人肌力、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出ICU时观察组病人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出ICU时、出ICU 1周后观察组病人焦虑、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目标导向康复方案能提高ICU机械通气病人肌力与生活自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人认知,减少谵妄的发生,缓解焦虑、抑郁情绪,缩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肺康复训练在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51例机械通气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干预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护理,干预组采用超声引导肺康复训练方案,比较两组病人干预第1天、第3天、第5天及第7天肺部感染评分、氧合指数及第2天、第5天及第7天自主咳痰能力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和再次插管例数。结果:两组病人肺部感染评分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时间点氧合指数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第7天自主咳痰有效率低于干预组(P<0.05);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为(8.08±5.00)d,干预组为(5.58±3.5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再次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病人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肺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肺部感染情况,提高自主咳痰能力及氧合指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速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6.
阴雪 《全科护理》2021,19(8):1073-1075
目的:探讨差异化胸部物理治疗在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病人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翻身、体位引流、叩背、吸痰等常规胸部物理治疗,观察组则基于气道分级管理予以差异化胸部物理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7 d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功能指标,并记录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干预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均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观察指标均优于同时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胸部物理治疗模式,差异化胸部物理治疗在老年重症肺炎病人机械通气治疗中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患者呼吸力学、氧合参数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ARDS患者,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通气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俯卧位通气,n=62)和对照组(仰卧位通气,n=38)。对比2组治疗前后呼吸力学指标(肺顺应性、气道平均压、气道平台压)、通气前(T0)及通气12 h(T1)时氧合参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氧合指数(PaO2/FiO2)]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分析2组预后指标[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气道平均压和气道平台压较对照组更低,肺顺应性、PaO2及PaO2...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实施肺保护通气策略的应用,并探讨其优越性。方法 60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SV组和PSIMV组,均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的变化。结果通气24小时后,ASV组较PSIMV组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24小时后Pa02、氧合指数、静态肺顺应性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于ARDS患者在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时,ASV和PSIMV通气模式均可改善氧合,ASV模式更有效减低PIP、Pplat。适应性支持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具备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指导新生儿呼吸衰竭时的机械通气,为最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5至2006年收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5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者,分为对照组(使用传统机械通气)和观察组(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呼吸机参数设置、血气分析、肺功能监测、并发症及死亡率等对照分析.结果 观察组呼吸机参数吸气峰压(PIP)、平均气道压(MAP)、吸气时间(T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气分析仅PaCO2高于对照组(P<0.01),而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脑室内出血(IVH)的发生率、呼吸机应用天数、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指导呼吸衰竭患儿呼吸机治疗,降低呼吸机相应性肺损伤发生率;适当降低PIP,采用低潮气量和缩短Ti,使MAP下降,应用适当的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呼吸衰竭患儿,并不影响氧合;PaCO2轻度增高,不增加IVH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振动排痰治疗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8月湖南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166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纳入研究,按其入ICU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3例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前联合振动排痰治疗,对照组83例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指标、呼吸功能指标、疗效及预后指标。结果 1生命体征:两组患者治疗前10 min、治疗中10 min、治疗后30 min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呼吸功能:观察组氧合指数(Pa O2/Fi O2)、动态顺应性(Cydn)水平高于对照组、呼吸做功(WOB)水平低于于对照组(P≤0.05);3疗效及预后指标: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监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联合震动排痰比单纯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更安全有效,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监护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