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构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非计划性下机的预测模型,并探究非计划性下机的预防方法。方法纳入江苏省如东县人民医院于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83例行CRRT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相关因素。使用R软件建立非计划性下机预测模型,从83例患者中选取80例,使用简单随机法分别纳入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探讨2组基于预测模型开展干预的效果。结果83例患者共接受632例次CRRT,其中有537例次发生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为84.97%。年龄≥60岁、使用血制品、机械通气、凝血酶原时间(PT)<13 s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7 s均为行CRRT治疗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危险因素(P均<0.05),血流速度>200 mL/min为保护性因素(P<0.05)。观察组的非计划性下机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基于CRRT非计划性下机的预测模型开展强化护理干预,对于降低患者的非计划性下机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非计划性下机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在血液透析室进行治疗的3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其非计划性下机的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血液透析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影响因素。结果 352例血液透析患者中有59例患者(16.76%)为非计划性下机,293例患者(83.24%)为计划性下机。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是否饮水过量、是否合并其他慢性病为血液透析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男性、年龄较大、饮水过量、合并其他慢性病的血液透析患者,加强健康宣教和护士人力配置,减少非计划性下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知识图谱的知信行模式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个性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患者应用基于知识图谱的知信行模式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时间为2个月。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疾病认知、自我感受负担、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疾病认知高于对照组、自我感受负担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与意义。结论 基于知识图谱的知信行模式可以提高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个性化护理的效果,促进患者的疾病认知和依从性,减轻自我感受负担,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科行HD的1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非计划性结束HD进行分组,将非计划性下机的患者纳入观察组(22例),将计划性结束HD的患者分为对照组(150例),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D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影响因素。结果172例患者中,有22例非计划性下机的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发生率为12.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在性别、年龄、服用降压药、无肝素透析、自理能力以及上机前接受健康宣教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服用抗高血压药和无肝素透析均为HD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而上机前接受健康宣教是其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HD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发生率较高,其中男性、服用抗高血压药和无肝素透析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延续性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降低带尿管出院的宫颈癌病人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行宫颈癌根治术的病人46例为对照组;抽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行宫颈癌根治术的病人111例为干预组,行回顾性队列分析。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院内集束化护理,院外继续给予云随访等延续性干预措施,并统计术后3、5、7、10、14、20 d病人导尿管总感染率、平均留置导尿时间、其他导尿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长作为干预评价指标。结果:干预组宫颈癌病人平均住院日缩短;术后尿路总感染率、平均留置导尿时间、其他导尿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下降,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集束化护理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带尿管出院病人的尿路总感染率、减少平均留置尿管时间、降低导尿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模式在重症监护室(ICU)连续性血液净化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500例连续性血液净化病人为对照组,2016年7月—2017年6月593例连续性血液净化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医护合作一体化工作模式。比较两组病人非计划性下机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医护人员在实践医护合作一体化前后对当前医护合作关系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施医护合作一体化工作模式的医护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连续性血液净化病人中应用医护合作一体化工作模式可降低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对医护关系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程序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非计划性下机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重症监护室(ICU)实施CRRT的473例病人作为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护理程序,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ICU实施CRRT的209例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病人CRRT非计划性下机率和医生对CRRT病人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CRRT非计划性下机率低于对照组(χ2=22.85,P0.00);观察组医生对CRRT病人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10.521,P0.001)。[结论]采用标准化护理程序可降低CRRT非计划性下机率,提高CRRT病人的护理质量,提高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溯源预控护理模式对新生儿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方法 选择溯源预控护理模式实施前(2020年1月-8月为对照组100例)和实施后(2020年9月-2021年4月为试验组100例)我院收治并行胃管留置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按常规模式行胃管非计划性拔管预防护理,试验组接受针对胃管非计划拔性管事件成因的溯源预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全喉切除术后病人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7例全喉切除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和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全喉切除术后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老年肾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给予延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率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临床加强老年肾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延续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采用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 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不同分出对照组(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和试验组(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每组各6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比较急诊急救指标、急救成功率、不良心理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左心射血分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首次心电图时间、疾病确诊时间、整体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2.
牛润花  张俊  于银梅  郭素红  吕晓春 《全科护理》2023,(19):2682-2684+2736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时选择区域穿刺法(zone insertion method, ZIM)绿区穿刺置管联合置管后5F维护原则对降低PICC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省汾阳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进行PICC置管术及导管维护的520例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置管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56例(2021年1月—2021年6月)和观察组264例(2021年7月—2022年1月)。对照组采用常规区域穿刺联合常规维护原则,观察组采用ZIM绿区穿刺置管联合5F维护原则,比较两组病人PICC置管后1周、置管后4周、置管后12周、计划性拔管时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病人对PICC护理专项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置管后不同时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01);PICC护理专项满意度评价中服务态度、服务技能、服务质量、服务效果得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ZIM绿区穿刺置管联合5F维护原则可降低PICC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PICC护理专项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王慧  姚苗苗  王金环  张文博 《护理研究》2022,(13):2433-2435
目的:探讨关卡前移在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一体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2月—2021年12月进入慢性肾脏病3期的7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给予关卡前移一体化管理方法,比较两组病人动静脉内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86%);观察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为3.1%,低于对照组(21.2%);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卡前移应用于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一体化管理中,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清单管理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医院综合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实施ECMO辅助PCI治疗的66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对照研究设计,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33例病人设为对照组,2021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使用清单管理的33例病人设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临床一般资料、PCI转运用时、围术期护理不良事件和围术期并发症。结果:观察组PCI转运途中用时、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7)。结论:在ECMO辅助PCI治疗围术期应用清单管理可以缩短PCI转运途中用时,降低ECMO联合PCI治疗围术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警惕ECMO联合PCI治疗围术期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韩雪   《妇幼护理》2023,3(23):5638-5640+5644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降低重症监护病房小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接收的行气管插管患儿6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分析比较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并发症,护理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结果 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王在霞 《护理研究》2023,(5):934-937
目的:探讨家属协同护理模式在骨科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骨科手术病人2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病人给予家属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和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03%)和住院时间[(10.46±2.25)d]低于对照组[18.94%、(14.68±2.13)d],护理满意度、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家属协同护理模式可降低骨科围术期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马柱仪  叶婷  李嘉欣 《全科护理》2021,19(18):2515-2517
目的:研究基于护士的抗凝管理模式对肝素抗凝血液滤过病人效果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普济院区重症医学科住院的200例接受肝素抗凝血液滤过的病人,按照随机数字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运用基于医生为主体的抗凝模式,试验组运用基于护士的抗凝管理模式.记录两组病人血液透析时间、实际超滤量,统计两组病人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对抗凝管理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病人血液透析时间长于对照组,实际超滤量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人行肝素抗凝血液滤过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人对抗凝管理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素抗凝血液滤过治疗的病人运用护士抗凝管理模式进行抗凝管理,可显著提高肝素抗凝血液滤过效果,保证血滤治疗的顺利进行,减少血红蛋白、血小板的消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对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0例CRR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50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150例,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下机发生情况、治疗相关...  相似文献   

19.
翟海芳 《妇幼护理》2023,3(22):5369-5371
目的 研究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使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常规组(n=30)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n=30)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临床症状、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心肌酶以及心电图恢复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儿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实施优质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联合路径式护理在急性重症胆囊炎行胆囊穿刺引流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重症胆囊炎行胆囊穿刺引流术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围术期行目标管理联合路径式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炎症控制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导管拔除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管理联合路径式护理能有效提高急性重症胆囊炎行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效果,缩短病人住院时间,提高病人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