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联合超声支气管镜对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8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8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取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以及超声支气管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CT值以及CT净增强值,分析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的CT值、强化峰值以及CT净增强值均高于对照组(P < 0.05);Ⅲ~Ⅳ期患者的CT值、强化峰值以及CT净增强值均高于Ⅰ~Ⅱ期(P < 0.05);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的CT值、强化峰值以及CT净增强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诊断的特异性高于单独检测(P < 0.05);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检测(P < 0.05)。结论  采用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联合超声支气管镜对周围性肺癌患者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内镜下注射蛇毒血凝酶联合静脉滴注奥美拉唑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63例/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静脉滴注治疗,40 mg/次,2次/d;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于出血部位周围或断端血管内注射蛇毒血凝酶,1~2 U/d,两组均连续治疗5 d。比较两组止血时间、再出血率、转手术率、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并分析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  研究组的止血时间、再出血率、转手术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降低(P < 0.05);治疗后,两组的PT、APTT较治疗前均降低,D-D、FIB较治疗前均升高(P < 0.05),且研究组PT、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D-D、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两组SBP、DBP、HR值较治疗前均降低(P < 0.05),且研究组SBP、DBP、HR值高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9.36%(P < 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35%,与对照组的(12.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应用内镜下注射蛇毒血凝酶联合静脉滴注奥美拉唑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再出血率、转手术率,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维持患者血压及心率稳定,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LP)(a) 及B型脑钠肽(BNP)在冠状动脉硬化狭窄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7月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8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予以CT血管造影及血清Hcy、BNP、LP(a)水平检查,分析上述血清指标与疾病类型、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及CT血管造影冠脉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Hcy、BNP、LP(a)水平及斑块负荷、血管狭窄程度、重建指数(RI)较对照组更高,血管体积低于对照组(P < 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cy、LP(a)、BNP水平及斑块负荷均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 隐匿型冠心病患者(P < 0.05);随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增加,冠心病患者上述血清指标升高,斑块负荷、RI值均增加(P < 0.05);非钙化斑块者上述血清指标及斑块负荷、血管狭窄程度、RI值高于钙化斑块者(P < 0.05);冠心病患者3项血清指标均与非钙化斑块及斑块负荷、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血管狭窄程度、RI值呈正相关(P < 0.05);ROC曲线显示,CT血管造影联合3项血清指标诊断冠状动脉硬化重度狭窄(狭窄程度 > 75%)的敏感度、特异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82、0.878。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Hcy、LP(a)、BNP水平逐渐升高,与CT血管造影参数联合可较好地诊断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至今于本院就诊治疗的80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以肠内镜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活动组(活动期UC,n=73)和非活动组(非活动期UC,n=7)。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检查,分析两组CT和MRI图像特征、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采用ROC曲线评估ADC值对活动期UC的诊断价值。结果  MRI检查显示,UC患者以结直肠粘膜及粘膜下层T1WI高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高信或等信号为主要MRI特征,所有病变肠段在DWI上信号不同程度增高。活动组ADC值小于非活动组(P <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DC值诊断活动期UC的AUC值为0.795(95% CI:0.691~0.878,P < 0.05),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以肠内镜诊断结果为“金标准”,DWI诊断活动期UC的敏感度、准确率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P < 0.05)。结论  UC的CT、MRI图像具有一定特征,DWI在活动期UC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作为诊断UC病变时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光谱CT定量增强参数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6例行腹盆部光谱CT三期增强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能谱基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无水碘图、动脉增强分数(AEF)图及细胞外容积(ECV)图,分别测量肿瘤及正常肠壁的碘浓度(IC)、AEF及ECV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并采用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结直肠癌病变的AEF及IC值大于正常肠壁AEF值及IC值(0.338±0.122 vs 0.225±0.072,1.007±0.402 mg/mL vs 0.599±0.229 mg/mL,P<0.0001),ECV在结直肠癌病变与正常肠壁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AEF、IC、ECV及三者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6、0.797、0.671及0.842,其约登指数分别为0.565、0.565、0.326及0.609。三者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截断值为0.660,敏感度为63.04%,特异性为97.83%,其逻辑回归方程为Y=13.75×AEF+16.30×ECV-6.70。结论  光谱CT定量增强参数AEF、ECV及IC联合诊断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定量CT有效识别2型糖尿病(T2DM)并发肺间质异常的敏感影像学指标,旨在帮助T2DM合并间质性肺病的早期诊断。方法  回顾性收集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1月~2023年8月临床确诊的T2DM患者且胸部CT发现肺间质异常的患者70例,同时收集胸部CT无异常改变的非糖尿病体检筛查者62例。采用Dexin-FACT“数字肺”软件对胸部CT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各项CT定量参数,主要包括全肺容积、肺气肿指数(LAA-950%)、肺纤维化评价指标(LAA-700~-200%)、肺小血管指标(双肺下叶内2 mm支气管周围的血管管腔面积与数量之比,TAV/TNV)。比较两组间定量CT参数的差异性,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T2DM患者组的LAA-700~-200%高于对照组(Z=-4.229,P < 0.001),而T2DM患者组的LAA-950%及TAV/TNV低于对照组(Z=-2.173,P < 0.05;t=-3.904,P < 0.001);两组间全肺容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AA-700~-200% 区分T2DM并发肺间质异常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71。结论  T2DM并发肺间质异常患者的肺部CT定量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具有差异性,而且肺部小血管损伤可能是T2DM患者肺损伤的关键靶器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中重度克罗恩病(CD)的CT小肠造影特征,构建预测中重度期CD的列线图。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80例CD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120)和验证组(n=60)。依据克罗恩病简化内镜评分评估CD的活动性,分为缓解、轻度期(n=94)、中重度期(n=86)。比较分析训练组和验证组不同分期CT小肠造影征象差异,并使用Rstudio4.1.2软件R包构建模型,绘制ROC曲线、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结果  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CT小肠造影征象显示:肠壁厚度(OR=1.746,95% CI:1.085~2.811)、ΔV-P(ΔV-P =静脉期肠壁CT值-平扫肠壁CT值)(OR=1.148,95% CI:1.062~ 1.241)、肠壁分层强化(OR=14.183,95% CI:3.737~53.824)、肠系膜脂肪密度高(OR=5.332,95% CI:1.278~22.246)4个参数是诊断中重度度CD独立参数。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2(95% CI:0.925~0.979,P < 0.05)、0.955(95% CI:0.911~0.997,P < 0.05),模型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良好,决策曲线显示在一定阈值范围内患者净收益较大。结论  肠壁厚度、ΔV-P、肠壁分层强化及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是诊断中重度期CD的独立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能够预测中重度期CD活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腺CT密度和最大截面积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检测在重症胰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40例健康体测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CT检查,结合Image J计算胰腺CT密度和最大截面积,检测NLR,利用ROC曲线分析三者联合对重症胰腺炎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胰腺CT密度小于对照组(P < 0.05),最大截面积大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NLR高于对照组(P < 0.05),BISAP评分较高;CT密度和最大截面积评估重症胰腺炎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86,敏感度为80.31%,特异性为80.84%;NLR评估重症胰腺炎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75,敏感度为62.51%,特异性为56.27%;CT密度及最大截面积联合NLR评估重症胰腺炎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84,敏感度为87.51%,特异性为82.15%。结论  利用胰腺CT密度和最大截面积联合NLR检测对重症胰腺炎预后进行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CT影像组学对T1期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6年6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肺腺癌患者140例,以术中送检的病理组织标本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为金标准阳性组67例与金标准阴性组73例。分别采用术前增强CT、术前CT影像组学评估两组淋巴结转移发生情况。利用Delong检验评估CT影像组学与增强CT在两组中预测对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  CT影像组学法对阳性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比率为86.57%(58/67),高于增强CT法的64.18%(43/67)(P < 0.05);CT影像组学法对阴性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比率为100.00%(73/73),高于增强CT法的93.15%(68/73)(P < 0.05);CT影像组学法预测到的金标准阳性组中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风险评分值明显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P < 0.05);金标准阳性组中CT影像组学对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增强CT(P < 0.05),金标准阴性组中CT影像组学对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增强CT(P < 0.05)。结论  与增强CT相比,CT影像组学在术前预测肺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更高,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松果体实质细胞肿瘤的CT及MRI影像特征。方法  收集本院34例松果体实质细胞肿瘤的CT、MRI及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病例分为3组:松果体细胞瘤(PC组,n=9)、中间分化型松果体实质细胞肿瘤(PPTID组,n=14)和松果体母细胞瘤(PB组,n=11);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对3组病例的影像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松果体实质细胞肿瘤以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的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明显强化为主要表现,扩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磁共振波谱成像示Cho/NAA比值升高。3组肿瘤患者的年龄(P=0.009)及囊变(P=0.047)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年龄及囊变情况进一步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PB组患者年龄较PPTID(P=0.007)及PC组(P=0.007)小,而PC组发生囊变较PB组(P=0.019)低。结论  松果体实质细胞瘤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3种病理类型具有一定影像差异,通过影像学方法有助于鉴别其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孕中晚期超声胎膜厚度检测联合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预测早产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于我院建档进行产检和分娩的599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时间将孕妇分为早产组(n=86)和足月组(n=513),分析两组孕妇孕中、晚期血清IL-6、CRP及超声胎膜厚度,采用ROC曲线分析上述3项指标对孕妇早产的预测价值,并比较两组孕妇通过各指标诊断的阳性率。结果  在孕23~25周和孕32~34周,早产组孕妇血清IL-6、CRP水平高于足月组(P < 0.05),胎膜厚度低于足月组(P <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超声胎膜厚度联合血清IL-6、CRP预测早产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3项指标单独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P < 0.05);且联合预测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性均较高。早产组孕妇血清IL-6、CRP和胎膜厚度单项诊断和联合诊断早产的阳性率均高于足月组(P < 0.05)。结论  与足月生产孕妇比较,早产孕妇中晚期的血清IL-6、CRP水平明显更高,胎膜厚度更高,联合检测血清IL-6、CRP和胎膜厚度对于预测孕妇早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合并肺炎链球菌(SP)性肺炎与单纯MP体液免疫功能及胸部CT表现的差异。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肺炎患儿70例,其中MP感染46例,MP合并SP感染24例,通过检测患儿机体体液免疫指标和观察CT表现,分析两种不同感染类型患儿体液免疫和CT表现间的差异。结果  在病灶分布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P组比较,MP合并SP组支气管血管束增厚、支气管壁增厚、网状影、磨玻璃影和扇形薄片影等影像征象发生率较低,实变影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合并SP组胸腔积液厚度较厚、淋巴结最大横径较大(P<0.05);两组患儿IgA、IgG、IgM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SP感染相比,MP合并SP感染引起的小儿肺炎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差异不明显,但在CT影像征象上差异较大,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个性化和常规两种扫描方案对≤1 cm肺小结节的CT成像效果,探索最佳扫描方案。方法  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行肺小结节CT成像的患者,按随机对照表以平衡对照法随机分为个性化组(n=67)和常规组(n=70),个性化组进行严格的过度吸气训练、个性化体位、个性化扫描方向制定,获得的图像与常规扫描组进行图像质量比较。结果  个性化组的CT平扫、肺动脉期、肺静脉期图像质量均优于常规扫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04,P=0.017;χ2= 6.625,P=0.036;χ2=7.139,P=0.028);两组组内CT平扫、肺动脉期、肺静脉期图像质量比较,常规组组内CT平扫和肺静脉期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88,P=0.010),常规组其余各期、个性化组组内比较图像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个性化扫描方案成像质量稳定,能提高≤1cm肺小结节CT成像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患者癌旁肿瘤沉积(TD)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术前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63例结直肠癌存在TD患者为TD组、52例结直肠癌出现淋巴结转移患者为淋巴结转移组,对两组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于术前接受MSCT检查,分析TD与淋巴结转移患者MSCT表现及其在患者TD病情诊断中价值。结果  TD患者病灶较大,形态多为不规则,与附近组织界线不清晰,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扫可见均匀显著强化,强化程度与原发肿瘤相近,动脉增强扫显示为边界强化,少量病灶可以观察到液化坏死;淋巴结转移患者病灶较小,形态规则,多为圆形或者椭圆形,与附近组织比较边界相对清晰,密度相对均匀。TD组与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病灶密度、边界、形状、长短径之比、平扫CT值、动脉期强化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短径之比、平扫CT值、动脉期强化CT值与TD有关(P < 0.05),以此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公式为Logit (P)=65.212-6.001×长短径之比-0.315×平扫CT值-0.333×动脉期强化CT值。ROC曲线显示,长短径之比、平扫CT值、动脉期强化CT值用于TD诊断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836、0.832以及0.878,回归模型曲线下面积值为0.979。结论  MSCT检查可以为结直肠癌TD诊断提供有效影像学依据,基于MSCT回归模型有助于提高TD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老年胃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110例,在我院行螺旋CT、胃镜检查,分析螺旋CT、胃镜胃癌检出率差异,并检验螺旋CT术前T、N分期与病理结果一致性。结果螺旋CT和胃镜胃癌检出率分别为92.73%和9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术前T分期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性Kappa值为0.893(P < 0.05),准确率92.73%;螺旋CT术前N分期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性Kappa值为0.927(P < 0.05),准确率95.45%。结论螺旋CT与胃镜诊断老年胃癌均有较好的效果,其中螺旋CT术前T、N分期判断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重症胰腺炎患者螺旋CT灌注参数与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清淀粉酶、红细胞积压及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Ranson评分将患者分为轻症组(n=64,Ranson评分 < 3分)和重症组(n=38,Ranson评分3~11分)。统计两组炎症指标、临床症状评分及CT关注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T灌注参数与炎症指标、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重症组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清淀粉酶水平及外周血红细胞积压水平、Ranson、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高于轻症组(P < 0.05),血流量、血流容积低于轻症组(P <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流量、血流容积与外周血红细胞积压水平及Ranson、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632、-0.673、-0.703和-0.715、-0.662、-0.637,P < 0.05)。结论  胰腺炎患者病情加重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清淀粉酶水平及外周血红细胞积压水平,Ranson、APACHE-Ⅱ评分升高,血流量、血流容积降低,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流量、血流容积与外周血红细胞积压水平、Ranson、APACHE-Ⅱ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基于增强双期CT成像的肺亚厘米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98例肺亚厘米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病变组(n=64)和恶性病变组(n=34)。所有受试者行基于增强双期CT成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增强双期CT成像预测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分析增强双期CT成像的肺亚厘米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结果  良性病变组患者毛刺、结节边界清楚、上叶、分叶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磨玻璃密度发生率与恶性病变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增强双期CT成像预测肺亚厘米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为Log(P)=1.211×毛刺+2.843×分叶+1.981×磨玻璃+0.793×边界不清+1.326;增强双期CT成像预测肺亚厘米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预测患者肺亚厘米结节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930(P < 0.05)。结论  基于增强双期CT成像预测肺亚厘米结节良恶性模型临床价值较高,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18F-FDG PET/CT及68Ga-FAPI PET/CT对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探究68Ga-FAPI PET/CT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淋巴瘤待诊的37例患者,对比其18F-FDG PET/CT及68Ga-FAPI PET/CT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值及TBR值的差异,分别研究两种检查方法的SUVmax及TBR值与Ki67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淋巴瘤分期及浸润灶诊断上的差异。结果  37例患者中有30例确诊为淋巴瘤。18F-FDG PET/CT的诊断效能高于68Ga-FAPI PET/CT。淋巴瘤患者中SUVmax-FDG>SUVmax-FAPI(17.35 vs 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淋巴瘤患者中TBR-FDG>TBR-FAPI(29.35 vs 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UVmax-FDG、TBR-FDG与Ki67之间呈正相关关系(SUVmax-FDG:R2=0.28,P < 0.05;TBR-FDG:R2=0.19,P < 0.05),SUVmax-FAPI、TBR-FAPI Ki67之间无相关性(P>0.05)。在检测淋巴瘤浸润方面,18F-FDG PET/CT优于68Ga-FAPI PET/CT。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淋巴瘤的SUVmax及TBR值高于68Ga-FAPI PET/CT,在淋巴瘤的诊断和分期中具有更好的效果,可以更好地指导淋巴瘤的临床诊疗,但68Ga-FAPI PET/CT在淋巴瘤的诊断中仍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肺癌、肺结核合并肺癌与单纯肺癌的病理特征及肺内占位CT特征。方法  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36例艾滋病合并肺癌、36例肺结核合并肺癌及36例单纯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收集其一般资料、临床症状、病理特征、肺内占位CT特征等临床资料, 并将3组患者上述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艾滋病合并肺癌组、肺结核合并肺癌组发热、纳差比例均高于单纯肺癌组(P < 0.05), 艾滋病合并肺癌组贫血、真菌感染比例高于肺结核合并肺癌、单纯肺癌组(P < 0.05), 3组其他临床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肺癌组腺癌比例高于肺结核合并肺癌组、单纯肺癌组(P < 0.05), 鳞癌比例低于肺结核合并肺癌组、单纯肺癌组(P < 0.05), 肺结核合并肺癌组病理分型与单纯肺癌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组TN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肺癌组肺内占位CT表现中纤维条索影比例均高于肺结核合并肺癌组和单纯肺癌组(P < 0.05);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肺内占位CT表现中长毛刺征、空洞、纵膈淋巴结增大、胸腔积液均高于单纯肺癌组(P < 0.05), 粟粒性阴影、卫星灶比例高于艾滋病合并肺癌组和单纯肺癌组(P < 0.05)。结论  艾滋病合并肺癌、肺结核合并肺癌与单纯肺癌的病理特征及肺内占位CT特征存在不同之处, 临床可结合患者病理特征及肺内占位CT特征对不同类型肺癌患者病情予以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目的分析肺微浸润腺癌(MIA)和浸润性腺癌(IAC)的CT定量参数及影像学特征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结果分为MIA组(n=36)和IAC组(n=44),分析两组患者的CT征象,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肺窗最大径、肺窗最大径的垂直径、肺窗病灶体积、肺窗平均CT值、纵膈窗最大径、纵膈窗最大径的垂直径、纵膈窗病灶体积、肿瘤影消失率指标鉴别IAC和MIA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IAC组和MIA组CT影像中的病变位置、病灶形态、空泡征、肺瘤界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胸膜凹陷症、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支气管充气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IAC组肺窗最大径、肺窗最大径的垂直径、肺窗病灶体积、纵膈窗最大径、纵膈窗最大径的垂直径、纵膈窗病灶体积均高于MIA组(P < 0.05),肺窗平均CT值和肿瘤影消失率低于MIA组(P < 0.05);ROC曲线显示,CT定量参数中鉴别诊断价值最高的是纵膈窗病灶体积,然后依次是纵膈窗最大径、肿瘤影消失率、肺窗病灶体积、肺窗最大径的垂直径、纵膈窗最大径的垂直径、肺窗平均CT值、肺窗最大径。结论  当病灶影像学特征具有胸膜凹陷症、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支气管充气征时,IAC的可能性大,纵膈窗病灶体积和纵膈窗最大径鉴别IAC和MIA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