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将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渗出预防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方法 组建循证项目小组,确定循证问题,通过文献的系统检索和质量评价总结8条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渗出预防相关的最佳证据,遵循澳大利亚JB 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的标准程序制定了11条质量审查指标并开展证据应用.证据应用前后各纳入外周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基于循证的儿科外周静脉导管建立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规范儿科护士外周静脉导管穿刺的护理行为,提升静脉治疗专科临床护理质量。方法确定循证问题,通过文献检索、文献评价等进行证据总结及质量审查指标的制订。遵循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的标准程序开展证据应用项目,即基线审查、实践变革和证据应用后变革效果的再审查。同时,比较最佳证据应用前后最佳证据的执行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护士静脉导管置入的相关知识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在最佳证据的执行率中,最佳证据应用后指标1、指标3、指标4、指标6、指标8、指标9、指标10、指标11及指标12的执行率高于应用前,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佳证据应用后一次穿刺成功率、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护士静脉导管置入的相关知识得分及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应用前,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基于循证的儿科外周静脉导管建立的最佳证据,可规范护士外周静脉导管建立的护理行为,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和儿科静脉治疗专科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留置患者导管接头维护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护士对实践证据应用的依从性,从而降低CVC留置患者导管接头的堵塞率。方法遵循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包括证据应用前的基线审查、实践变革和证据应用后变革效果的再审查。采用现场观察法、查阅护理文献进行资料收集。证据应用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前后共纳入258例CVC留置患者及25名护士,进行2轮质量审查,分析证据应用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寻找可利用的资源及解决方案。结果证据应用之后,10条循证依从性较差的审查标准有显著性提高(均P0.05);护士对基于循证的CVC导管维护知识大大提高,应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VC留置患者导管堵塞率由45.9%降为29.3%。结论将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可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士循证依从性,降低CVC留置患者导管堵塞率,节约患者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化疗患者应用PICC和静脉输液港的护理质量,为护理管理者明确PICC和静脉输液港应用中护理薄弱环节、以改善工作方法为临床筛选优质静脉化疗途径提供依据.方法 将由同一组护士护理的化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PICC组、静脉输液港组,每组60例.采用自行设计中心静脉通道护理质量评价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分为4部分:护士服务风貌、护士中心静脉通道基础护理水平、护士应用中心静脉通道应急护理能力、患者中心静脉通道应用效应.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根据调查内容确定评判对象的因素集合、确定等级因素、建立评判矩阵、进行复合运算后,把每个评估项目的等级分累加得出K值,作为最终比较PICC和静脉输液港总护理质量评价的参考依据.结果 PICC组等级分累加K值=4.18,静脉输液港组等级分累加K值=4.37,两组护理质量评价等级介于较好和很好之间;但静脉输液港组K值> PICC组,表明静脉输液港总的护理质量强于PICC组.结论 护理管理者通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有效检测PICC和静脉输液港的护理质量,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系数评价PICC和静脉输液港的护理质量有利于管理者临床护理中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管理者抓住护士群体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从而确定培训目标和内容,对优化护理队伍结构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临床筛选优质静脉化疗途径提高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在儿童无陪病房实施循证变革,降低外周静脉短导管意外拔管率。方法围绕"降低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相关主题词检索文献,提取证据,FAME评价后取得15条证据,聚类为5个维度;制定31条审查指标;基线审查把握实施科室现况,障碍因素分析后制定实践变革内容,变革场所为新生儿外科。结果多数证据执行率升高,2条证据审查3次差别不大;患儿留置针意外拔管率下降、留置时间延长、住院期间平均穿刺次数下降,护士循证知识水平提高(均P0.05)。结论在儿童无陪病房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提升科室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静脉输液管理的循证护理实践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的证据临床转化模式,通过基线审查、证据应用、证据应用后再审查3个阶段,比较应用证据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总结形成12条最佳实践证据,证据应用后12条审查指标执行率显著提高,病人输液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证据应用前,护理人员SAP静脉输液管理知识水平高于证据应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SAP病人的输液管理实施循证护理实践,可提高审查指标的执行率,降低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相关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最佳证据制定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循证实践方案,在临床应用并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JBI循证护理中心的证据应用模式开展证据应用,通过查看护理记录单和现场观察的方式收集资料。在证据应用前后分别对75例患者以及36名护士进行审查,讨论分析证据应用的障碍因素并采取措施针对性改进。结果 本研究共形成4条质量审查指标。证据应用后,4条审查指标执行率均上升至100%,其中3条审查指标的执行情况较证据应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由44.0%下降到25.3%(P<0.05)。结论 基于证据制定的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最佳循证实践方案可规范护士临床实践,提高护士对证据的依从性,有效降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与拔除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护士循证知识知晓度及循证行为依从性,规范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及拔除规程。方法遵循JBI标准程序,借助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动促进框架,开展证据应用前的基线审查和证据应用后变革效果的2轮审查,分析证据应用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制订行动方案,比较证据应用前后的护士循证知识的知晓度及循证行为依从性。结果证据应用后,护士循证知识知晓度明显提高,循证行为依从性明显改善。结论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与拔除的最佳证据应用实践,对指导临床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将基于循证的小儿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规范儿科护士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操作,提升静脉治疗专科护理质量。方法检索静脉输液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原始研究等循证资源。通过文献质量评价,纳入2篇指南和1篇系统评价作为证据资源的参考文献。总结12条证据,通过可行性、适宜性和临床意义进行评价,产生7条最佳证据,并转化为4条临床审查指标。遵循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的标准程序进行证据的临床应用,采用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访谈、查阅护理记录收集数据。以护士每条审查指标执行率、静脉炎和意外拔管的发生率及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评价证据应用的效果。结果 基线审查中外周静脉敷料出现潮湿、松脱和(或)明显污染时护士应更换敷料等3条依从性差的执行项目,在证据应用后执行率显著提高(P0.001)。证据应用后禁食和非禁食患儿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证据应用前后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意外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基于循证的小儿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的最佳证据,可规范护士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操作的护理行为,延长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降低意外拔管发生率,提高儿科静脉治疗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索、评价和综合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损伤护理的最佳证据。方法 基于循证证据金字塔6S模型,系统检索计算机/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相关指南与专业协会网站及数据库中关于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护理的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30日。由2~4名研究人员依据文献类型采用相应的文献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指南2篇、专家共识1篇、临床决策2篇、最佳实践2篇和系统评价2篇。从伤口评估、紧急处理、药物干预、创面处理、敷料应用5个维度总结了17条最佳证据。结论 该研究系统检索与总结了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伤口护理的最佳证据,医护人员在临床应用时应充分考虑科室发展现状而选择性应用最佳证据,以促进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将手术后疼痛评估与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成人腹部手术患者,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应用修订版爱荷华循证实践模式,在指南的基础上,构建并实施成人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评估与管理的循证实践方案,依据16条手术后疼痛评估与管理最佳证据,制定10条质量审查指标,建立并实施标准操作流程,开展护士培训和患者教育.比较循证实践前后护士...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定和应用麻醉后恢复室(PACU)内全麻患者经口气管导管拔除的最佳循证实践方案。方法结合最佳证据和情景分析,制定"PACU内经口气管导管拔除最佳循证实践方案",整合证据进入临床实践。根据复旦大学护理学院JBI循证中心证据实践应用程序,对22名麻醉护士进行培训,通过对104例在PACU内拔除经口气管导管患者拔管护理执行情况的基线审查,分析障碍因素并通过实践变革将最佳证据应用于102例拔管患者护理并进行质量再审查。结果与基线审查结果比较,推进最佳循证护理实践方案后,6条质量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均有显著提高;麻醉护士拔管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P0.05);干预后接受质量审查的102例患者的呼吸系统异常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基线审查的104例患者(P0.05)。结论应用经口气管导管拔除循证护理实践方案有利于规范PACU内麻醉护士的护理行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拔管后异常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在PACU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索、评价和整合预防与处理成人输液港堵塞的最佳证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UpToData、Cochrane Library、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美国指南网、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内有关成人静脉输液港维护的所有证据,包括指南、证据总结、最佳实践信息册、推荐实践、系统评价及专家共识。 结果 共纳入5篇文献,其中指南1篇、系统评价1篇、证据总结2篇、专家共识1篇。从注射器规格、冲管量、冲管技巧与时机、无针接头选择、处理机械性堵塞、药物性堵塞、血栓性堵塞方面共总结7个方面的最佳证据。 结论 本研究总结静脉输液港堵塞预防及处理的最佳证据,为医疗机构完善静脉输液治疗管理与护理质量标准提供了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护士主导的预防心血管重症病人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循证护理实践效果。方法:遵循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包括证据应用前基线审查、证据应用实践变革以及证据应用后再审查3个阶段。系统检索相关数据库获取预防CAUTI最佳证据,并将证据转化为临床审查标准,制定以护士为主导的预防CAUTI审查标准,比较证据应用前后预防CAUTI护理行为依从性、导尿管留置时长以及护士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证据应用后18条审查指标护理依从性均高于证据应用前,16条审查指标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尿管留置时长由证据应用前的(7.94±7.64)d缩短至证据应用后的(5.86±5.63)d(P<0.05);42名护士预防CAUTI知识问卷得分由证据应用前的(64.86±9.59)分提升至证据应用后的(80.21±8.72)分(P<0.05)。结论:以护士为主导最佳证据实践可以提高护理行为的依从性,减少非必要的置管,规范CAUTI护理管理,提升病人照护质量。  相似文献   

15.
谭江曼 《全科护理》2021,19(22):3050-3054
目的:探讨胃癌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相关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的最佳证据.方法:通过中国临床指南文库、美国指南网、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PubMed、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与胃癌PICC术后相关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相关的文献资料,检索期限为建库日至2020年4月,所涉文献类型有临床实践指南、临床决策、证据总结、系统评价.结果:本研究经筛查得到文献13篇,包括临床实践指南4篇、类实验性研究2篇、证据总结1篇、系统评价6篇;经筛选得到PICC术后预防护理最佳证据10条.结论:胃癌PICC术后相关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最佳证据总结过程科学,所得最佳证据适用性、有效性强,护理人员应加强最佳证据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实现对PICC术后相关静脉血栓风险的有效评估、护理干预,促进护理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索、评价及总结成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局部皮肤损伤预防与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全面系统检索国内外各大数据库及指南网等,获取关于PICC局部皮肤损伤预防与管理的最佳证据,证据检索时段为建库至2022年4月15日。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分别是1篇临床实践指南、2篇系统评价、6篇专家共识及2篇证据总结。从“皮肤评估”“皮肤保护”“局部皮损的管理”“健康教育”“医护人员教育培训”5个维度总结24条最佳证据。结论 本研究总结成人患者PICC局部皮肤损伤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后患者开展局部皮肤损伤的预防和管理提供循证依据,建议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需充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措施,以解决患者PICC局部皮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儿童重症监护单元中心静脉导管(CVC)拔除的最佳证据,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遵循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系统检索儿童CVC拔管相关主题文献,制定6条最佳证据和审查指标,采用i-PARIHS循证实践概念框架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及行动方案制定。检索时间为2010年7月1日-2019年7月1日。并于2019年11月-2020年4月,将此应用于6所医院的儿童重症监护单元,比较应用前后患者各指标执行情况及CVC拔除时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证据再审查后,各分中心CVC拔除的6条证据应用依从性整体显著高于基线(P<0.01);其中4条证据应用依从性明显提高(P<0.01),剩余2条证据应用依从性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据应用前后,均未发生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结论 将CVC拔管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可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士循证依从性,预防重症儿童相关性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订和应用脑卒中住院病人口腔护理的最佳循证实践方案,规范护理人员口腔护理实践行为,提高口腔护理效果。[方法]结合最佳证据和情景分析,形成脑卒中住院病人口腔护理的最佳循证实践方案和脑卒中住院病人口腔护理标准护理流程,并将证据应用于神经内科病房脑卒中住院病人。审查小组制定了5条审查指标,对35名护士及30例脑卒中住院病人进行基线审查,经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开展临床实践3个月后进行第2轮审查。[结果]两轮审查显示,35名护士接受系统的口腔护理方案培训,行为依从率从11.43%~57.14%升至100.00%,质量审查前后病人口腔卫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的质量审查项目可以改善护士应用最佳证据的执行行为,有效提高脑卒中住院病人的口腔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应用危重症患儿有创机械通气的最佳证据,完善危重症患儿有创机械通气的评估、日常维护及拔管的相关流程,降低危重症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方法 :遵循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通过对危重症患儿有创机械通气相关主题文献的系统检索及质量评价,总结出17条最佳证据,并结合临床情景和专业判断,制定了15条质量审查指标。采用i-PARIHS循证实践概念框架进行中障碍因素分析并制定行动方案。结果 :经过2轮审查,医护人员对基于证据的有创机械通气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8条证据的使用依从性提高(P均0.01),危重症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危重症患儿有创机械通气的循证护理方案应用于临床,可以规范护士的循证护理行为,提高护士的循证依从性,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住院头颈癌患者抑郁筛查和评估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改善护士对住院头颈癌患者抑郁筛查和评估的行为和循证实践的依从性。方法 2016年6-9月对我院收治的52例头颈癌患者及24名护士遵循JBI循证护理中心临床证据实践的程序:证据应用前基线审查、实践变革和证据应用后效果的再审查。通过检索癌症患者抑郁筛查和评估相关证据并制定7条审查指标。采用现场观察法、访谈、查阅护理病历收集数据;分析每条证据应用存在的障碍、解决方法,制定实践方案。以护士每条指标行为依从性来评价证据应用前后的有效性。结果证据应用后JBI护理质量审查的7条指标的执行率:指标1-1、指标1-2、指标2、指标3与指标4均有显著提高(P0.05)。指标1-3、指标5、指标6、指标7均为特殊案例的处理,无需计算执行率。证据应用后筛查出2例中度抑郁者,1例重度抑郁者、1例自伤者和1例他伤患者;护士知识水平测试平均得分从基线(22.79±6.75)分增加至(96.67±2.76)分。证据应用期间抑郁发生率为9.61%。结论住院头颈癌患者抑郁筛查和评估的最佳证据应用能规范护士抑郁评估和筛查的护理行为,从而提高抑郁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