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医院》2017,(8):1205-1206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中降钙素原(PCT)水平与临床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78例符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患者资料,并根据降钙素原水平由低到高分组为A、B、C和D四组,所有患者根据各自病情采用对应的方法分别治疗后随访1年,记录1年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4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6%、10.0%、18.2%、52.9%,D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浆中降钙素原值高低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后具有确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外周血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在急性脑梗死(CI)患者诊疗中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小板参数[主要指血小板计数(PLT)、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检测,82例患者按不同发病时间段分为1~7d及8~14d两个检测组各41例,分别与对照组进行血小板参数的比较.结果 CI发病1~7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PF值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LT、MPV、PDW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CI发病8~14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DW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MPV、IPF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参数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有助于临床观察脑梗死患者病情的疗效及预防、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血小板参数在新生儿感染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收治的重症感染新生儿45例(重症感染组)、普通感染新生儿40例(普通感染组)及未发生感染新生儿(非感染组)30例为研究对象。抽取新生儿肘静脉血,测定患儿PCT、hs-CRP以及血小板参数,进行相关比较及分析。结果重症感染组大型血小板比例(P-LCR)、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体积(MPV)、高于普通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感染组PCT、hs-CRP高于普通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普通感染组PCT、hs-CRP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感染组治疗后PCT、hs-CRP显著下降,PLT显著升高,PLCR、PDW、MPV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感染组PCT、hs-CRP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项血小板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PCT可用于新生儿感染的早期检测,而血小板参数检测简单且易重复,也可作为参考指标。以上3项指标在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4项血小板参数(PLT、MPV、PDW和P-LCR)和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方法血小板4项参数采用SYSMEX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分别采用Clauss法及乳胶免疫比浊法测定。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MPV、PDW和P-L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LT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4项参数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孟谋  陈忠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0):1582-1583
目的观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肝硬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09例肝硬化患者分为合并消化道出血组42例,无消化道出血组67例,另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血小板参数(PLT,PDW,PCT,MPV)作对照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PLT、PCT、MPV均显著降低(P〈0.05),PDW显著升高(P〈0.01);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组PLT、PCT、MPV均较无上消化道出血组显著降低(P〈0.05),而PDW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与血小板参数的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主要包括PLT(血小板计数)、IPF(未成熟血小板比率)、MPV(血小板平均体积)和PDW(血小板分布宽度),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不同的发病时间分为1周组和2周组,每组34例患者,比较两亚组和对照组之间血小板参数存在的差异。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1周组与对照组比较,PLT、IPF值、MPV和PDW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周组与对照组比较,PDW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IPF值和MPV的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改变与其病情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外周血血小板参数、抗凝血酶-Ⅲ(AT-Ⅲ)表达水平在急性肺栓塞(a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8 年1月-2019 年10 月连续247 例APE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人院时的血流动力学和右心室功能障碍情况,确定了高风险APE(n = 120)和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在脑梗死疾病中的变化。方法: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30例脑梗死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并与对照组正常人50例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压积PCT明显减少,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明显升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检测对脑梗死患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与血小板输注疗效及患者预后判断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11月在本院输注机采血小板的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血小板纠正指数(CCI)分为有效组(62例)和无效组(29例),分别收集2组患者输注前和输注后24 h的各项血小板参数,以及输注后5 d的血小板计数,对血小板参数与输注疗效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小板输注前2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后24 h,有效组患者各项血小板参数(PLT、PCT、MPV、PDW)均明显高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患者输注后5 d血小板计数升高到正常范围的比例高于无效组,且血小板升高的患者输注后24 h的MPV、PDW高于输注前。结论血小板参数尤其是MPV和PDW的变化情况与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和预后判断有显著相关性,血小板参数可为临床制定血小板输注治疗方案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降钙素原清除率(PCT-c)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患者疗效及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ICU住院治疗、符合VAP诊断标准的70例患者。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于10d后评估疗效,并分为恶化组和好转组,每组各35例。取确诊VAP时患者第5、7、9天清晨血,检测血清PCT并计算PCTc。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点PCT和PCT-c是否存在差异;ROC分析PCT和PCT-c对VAP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效力。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好转组的PCT水平下降,恶化组仍保持较高水平;恶化组确诊第5、7和9天时PCT水平高于好转组(P<0.05);好转组患者PCT-c保持高水平,且随着病情好转而逐渐升高;恶化组PCT-c较低,随着病情进展而逐渐下降;恶化组确诊第5、7和9天时PCT-c低于好转组(P<0.05);ROC分析显示,确诊后第9天PCT和PCT-c对VAP患者预后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结论 PCT和PCT-c可以较好地预测VAP感染患者的预后,PCT-c的预测效力要优于PCT绝对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参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检测85例2型糖尿病患者(有微血管病变者为DM1组45例,无微血管病变者为DM2组40例)的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E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并与8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DM1组、DM2组及对照组间MPV、PDW和Fib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PLT、PCT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血小板参数如MPV、PDW和Fib对监测2型糖尿病有无微血管病变发生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探讨其水平变化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脓毒症患者60例(脓毒症组)和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PAF水平;脓毒症患者入院24h内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根据其分值分为三组,APACHEⅡ评分<15分为低分组,15~ 20分为中分组,>20分为高分组;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各组血清PAF水平变化.结果 脓毒症组血清PAF水平[(25.32±4.95) ng/L]显著高于对照组[(7.75±1.6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血清PAF水平逐渐升高,分别为(15.02±2.91)、(23.32±4.85)、(34.02±6.42)n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和死亡组血清PAF水平分别为(20.02±3.71)、(35.43±5.74) 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F可能参与了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检测血清PAF水平可初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参数相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采用Beckman Coulter Gen’s-Ⅱ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70例CHD患者(其中心绞痛组(AP)3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5例),以及35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比容(PCT)。结果两组不同类型CHD患者的MPV、PDW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PV与PLT呈负相关,PDW与MPV呈正相关。结论监测CHD患者的血小板参数的相关变化对CHD的预防、诊治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中血小板4项参数的变化.方法:检测72例肝硬化患者及7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的血小板4项参数,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肝硬化组血小板4项参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ChildB组明显低于ChildA组,ChildC组明显低于ChildB组,肝硬化出血组血小板4项参数亦明显低于非出血组,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值对判断重症感染休克患者病情和愈后程度的意义,以判断病情变化趋势,便于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3月101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愈后分为死亡组62例与治愈组39例,记录入院4d内和出院前3d血小板计数、平均容积、分布宽度、压积及大血小板比率、最大聚集率等数值。结果死亡组患者的血小板容积、大血小板比率和分布宽度均呈上升趋势,血小板计数、压积数值、最大聚集率则呈逐渐下降趋势;治愈组患者相应参数呈相反趋势。结论感染性休克死亡组与治愈组的患者血小板参数有不同的变化趋势,这些变化在临床上可提示患者病情的状况和愈后程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自2005年6月—2007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5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bg)、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的检测,同时选取180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浆PT、APTT、TT、PLT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Fbg、MPV、P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CT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异常对诊断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5月~2007年12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住院的离退休老干部70例,年龄50~86岁,其中男62例,女8例。分为两组:(1)代谢综合征(MS)组:30例,诊断依据2004年4月我国提出的诊断定义。  相似文献   

18.
林静 《现代保健》2011,(27):65-66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为COPD的患者128例,分别测定急性加重期及治疗后缓解期的85例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与136例健康老年人血小板参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PLT、P—LC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MPV明显低于缓解期组(P〈0.01);缓解期组各项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监测血小板参数对COPD患者病情判断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妊高征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测定及胎儿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陈鹭鹭  张爱莲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311-1312
目的:探讨妊高征各期血小板4项参数的改变,以寻求对病情发展变化及预测胎儿预后有意义的指标。方法:用BECKMAN COULTEK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86例各期妊高征组及60例正常对照组血小板4项参数值,并比较各组差异。结果:轻、中度妊高征组与对照组相比,PLT、PCT值明显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重度妊高征组与对照组相比,PLT与PCT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不同病期妊高征组与对照组比较,MPV、PDW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且随病情发展、差异越明显,胎儿预后越差。结论:妊高征患者进行血小板4项参数测定,尤其是MPV、PDW测定,对病情监测,胎儿预后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血细胞分析仪性能的不断提高,血小板参数如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测定已经日益引起临床重视.近年来,国外的一些研究认为,MPV、PCT、PDW等检测特别是MPV可作为骨髓功能恢复的早期指标,与血小板计数有同样重要的意义[1].某些癌症患者常伴有血小板反应性的增多,我们对96例病史完整的住院胃癌患者的血小板(PLT)及上述3项指标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