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凝血指标与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四肢骨折并发DVT的118例患者为DVT组,同期收治的创伤性四肢骨折未并发DVT的患者100例为无DVT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为健康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凝血指标的差异。结果 DVT组术前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D-二聚体(D-D)高于无DVT组,无DVT组高于健康组(P<0.05);DVT组术后FIB、FDP、TAT、D-D高于术前,且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DP(OR=2.248)、TAT(OR=2.583)、D-D(OR=2.839)是影响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DP(AUC=0.834)、TAT(AUC=0.817)、D-D(AUC=0.878)是预测DVT形成的重要指标(P<0.05)。结论 FDP、TAT、D-D在创伤性四肢骨折合并DVT患者中明显升高,对于预测术后DVT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策略。方法对2 460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依据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组(128例)和非下肢深静脉血栓组(2 3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分布,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筛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20%;影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1.78)、高血压(OR=3.59)、同型半胱胺酸血症(OR=4.28)、D-二聚体(OR=5.14)、手术时间(OR=2.86)、全身麻醉(OR=2.53)、植入物(OR=4.3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OR=3.70)。结论骨科患者术后具有较高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应针对高危因素尽早进行筛查和预防,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ICU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7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发病72 h内收住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ICU的117例SAP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转入时血脂、血糖、血小板、D-二聚体以及ICU期间是否发生腹腔内高压(IAH)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等。根据其在ICU期间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117例患者中共有33例(28.20%)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84例未发生血栓。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在入院时BMI,血脂,D-二聚体水平,以及ICU期间发生IAH,股静脉置管,SOF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IAH,SOFA评分为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45,95%CI:1.040~1.739,P=0.024;OR=5.440,95%CI:1.444~20.497,P=0.012;OR=1.718,95%CI:1.176~2.510,P=0.005)。ROC曲线显示3项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71(P<0.001),敏感度为78.79%,特异度为84.52%。结论:高体重指数、腹腔内高压、高SOFA评分是SAP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在这种严重炎症性疾病背景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可能是不充分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276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入院后是否合并下肢DVT, 将其分为DVT组(63例)和非DVT组(21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型、吸烟史、手术史、入院距离脊髓损伤的时间、脊髓损伤原因、骨折情况、脊髓损伤节段、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ISA)分级、合并症等相关指标, 采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脊髓损伤患者合并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276例脊髓损伤患者中, 有63例(22.83%)出现下肢DVT, 其中84.13%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CMVT)。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脊髓损伤患者合并下肢DVT, 与贫血[OR=2.753, 95%CI(1.233, 6.146), P=0.013]、低钠血症[OR=5.349, 95%CI(1.970, 14.525), P=0.001]、入院距离脊髓损伤的时间[74~195 d, OR=0.231, 95%CI(0.084, 0.636), P=0.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及同时期体检的健康人群行病例对照实验,通过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查等,研究该疾病的危险因素,并使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对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两组间水果摄入(P<0.01)、妊娠/产褥期(P<0.05)、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浓度(P<0.05)、蛋白C(PC)浓度(P<0.05)、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P<0.05)及叶酸浓度(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筛选后的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体重指数(BMI)(OR=1.082,95%CI=1.014~1.154)、妊娠/产褥期(OR=5.038,95%CI=1.752~14.490)、血浆AT-Ⅲ浓度降低(OR=0.937,95%CI=0.920~0.953)及Hcy浓度增高(OR=1.084,95%CI=1.047~1.122)可能是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AT-Ⅲ浓度及Hcy浓度与DVT密切相关,前者的浓度降低及后者的浓度增高可能增加DVT患病的风险;妊娠/产褥期及血清叶酸浓度降低是DVT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康复医学科住院脑出血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230例,入院时完善凝血象、D-二聚体及瘫痪侧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根据下肢静脉彩超表现,分为伴DVT组(31例)和不伴DVT组(199例);记录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瘫痪侧别、意识状况、是否气管切开、有无并发症(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等)、有无异物置入、有无深静脉置管史、心率是否大于100次/分、此次发病后有无康复干预、瘫痪侧下肢肌张力状况、瘫痪侧下肢有无主动活动、瘫痪侧下肢有无肿胀、入院时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数值等临床因素。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脑出血并发DVT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病程、气管切开、尿路感染、压疮、异物置入、下肢肿胀和下肢肌张力等因素可能与脑出血患者DVT发生有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下肢肿胀[OR=20.624,95%CI=(2.033~209.263),P=0.010]和下肢肌张力低下[OR=9.956,95%CI=(2.699~36.735),P=0.001]与脑出血患者DVT发生有关。 结论 下肢肿胀和下肢肌张力低下是脑出血患者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分析创伤性截瘫患者康复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连续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为对象,选取其中创伤性截瘫康复早期患者进行回顾,收集临床信息、下肢静脉彩超、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统计分析DVT形成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创伤性截瘫康复早期患者269例,有下肢DVT形成62例(23.0%),其中50例发生于下肢远端(80.6%),28例为双下肢同时发生(45.2%)。14岁患者未见下肢DVT形成(31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imer升高(OR=1.348,95%CI 1.193~1.525)、高龄(OR=3.450,95%CI 1.372~8.674)、男性(OR=2.872,95%CI 1.095~7.533)和患有糖尿病(OR=5.319,95%CI 1.094~25.872)是该人群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创伤性截瘫患者在康复早期下肢DVT形成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发生在下肢远端,两侧同时发生多见。儿童患者下肢DVT发生率低。D-dimer升高、高龄、男性和患有糖尿病是该人群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刘晓艳 《妇幼护理》2023,3(13):3242-3244
目的 探索脊柱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 2017 年 1 月至 2021 年 10 月烟台某三级医院脊柱骨 折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下肢静脉超声结果作为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依据,根据超声结果是否发生 DVT 将患者进行分组, 将符合研究标准并发生 DVT 患者 42 例设为 DVT 组,按照 1: 2 的原则选取同期进行脊柱骨折手术未发生 DVT 患者设为未发生 DVT 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探索脊柱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采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 分析:年龄(P=0.012)、低蛋白血症(P=0.036)、血浆 D-二聚体(P=0.026)、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P=0.000)、融合的 椎体节段数(P=0.035)、脊髓损伤(P=0.033)是发生 DVT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脊柱骨折手术后患者年龄、低蛋白血症、血 浆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融合的椎体节段数、脊髓损伤是发生 DVT 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覃伟芳  陈丽君  卓雪飘 《妇幼护理》2023,3(19):4540-454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手术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 资料采用单因素和 Logistic 回归分析候选因子与深静脉血栓间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 2347 例患者,203 例发生深静脉血栓 (8.65%)。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乳腺癌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 BMI、手术时长、有无基础疾病(P<0.05)。 结论 BMI、手术时长、有无基础疾病为乳腺癌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对该类患者及早识别并加强 DVT 预防管控, 可降低 DVT 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发生下肢静脉溃疡(VLU)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接受治疗的268例中央型下肢DVT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是否发生VLU将患者分为病例组(n=56)和对照组(n=212),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因素, 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央型下肢DVT患者发生VLU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 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拟合优度, 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价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 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饮酒、工作方式、高血压病、下肢深静脉反流、下肢DVT史、骨折史、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评分、血栓后综合征、下肢静脉曲张家族史、下肢DVT家族史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60岁、每天吸烟、血栓后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病、合并下肢深静脉反流是下肢DVT患者VLU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中央型下肢DVT患者发生VLU风险预测模型的ROC曲...  相似文献   

11.
刘静  汪秀云 《华西医学》2015,(1):132-134
目的分析胃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7年10月-2012年10月采用前瞻性方法收集180例胃癌术后患者的基础信息及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有无冠心病、是否使用止血药、有无既往静脉曲张史、围手术期有无感染、有无中心静脉置管,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180例胃癌术后患者中40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冠心病史、使用止血药、既往有血栓史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60岁[OR=3.712,95%CI(1.157,11.906),P=0.027]及使用止血药[OR=3.686,95%CI(1.407,25.197),P=0.042]是胃癌术后下肢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和早期使用止血药物的胃癌患者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除常规护理外,应更加密切观察患者变化及采取对应护理措施,尽量避免早期使用止血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对诊断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市隆福医院准备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81例,术前采用CDUS检查下肢静脉,记录有无血栓、检测瓣膜功能及有无静脉曲张;术后于第2、5、7及14天查DVT发生情况,对形成血栓患者临床加强抗凝治疗并监测。并对血栓的可能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数据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术前均未检出深静脉血栓,其中股静脉反流29例,静脉曲张26例;术后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25例,均发生于术后1周内,其中于术后第2天检出6例,第3~5天12例,第6~7天7例;血栓患者经加强抗凝及溶栓治疗14 d后复查,8例孤立血栓溶解,其余患者血栓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所有血栓均未向近端发展,未出现肺栓塞症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股静脉反流、静脉曲张及高血压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术后发生DVT的风险倍数分别增加到7.42、7.38、7.34倍。 结论CDUS能筛选出DVT高危患者,早期发现并监测TKA术后下肢DVT的形成,对临床采取预防措施及提供个体化干预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ICU危重症患者的DVT发生情况及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性收集我院2018-07—2019-06期间入住ICU的危重症患者,以Caprini量表为依据,将患者分为高危组(Caprini评分≥10分,n=100)和低危组(Caprini评分10分,n=89),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DVT发生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找出DVT发生高危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ICU危重症患者DVT的发生率为5.3%;相对于低危组,高危组患者的年龄、合并脑卒中、脓毒症、深静脉穿刺置管比例均显著增高(P均0.05),同时,左足背动脉血流流速显著减慢[41.8(30.3,48.5) vs.47(35,57.2),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左足背动脉流速减慢(OR=1.026,95%CI 1.003~1.049,P=0.025)、合并脑卒中(OR=9.398,95%CI 1.142~77.322,P=0.037)、深静脉置管(OR=2.451,95%CI 1.022~5.876,P=0.044)是高危患者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ICU的危重症患者中,高危DVT患者的占比较高,合并脑卒中、行深静脉置管及左足背动脉流速减慢增加患者DVT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高原地区ICU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5月—10月以连续入组的方式,选取青海省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ICU患者实施双下肢静脉血栓超声诊断,分析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ICU患者192例,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民族、年龄、居住地海拔高度、疾病类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尿素氮、C反应蛋白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9.094,95%CI为2.035~40.639,P=0.004)、少数民族(OR=5.510,95%CI为1.082~28.052,P=0.040)、居住地海拔2 000~2 500 m(OR=4.395,95%CI为1.433~44.572,P=0.02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7.05 s(OR=6.727,95%CI为1.117~40.496,P...  相似文献   

15.
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即Cockett综合征,又称May-Thurner综合征,是由于右髂总动脉跨越左髂总静脉前方,左髂静脉长期受压导致管腔内粘连,甚至闭塞,从而引起左下肢和盆腔静脉的回流障碍,造成下肢静脉高压,在此基础上容易继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本院2010年8月至2013年1月对Cockett综合征继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6例行导管溶栓联合泵入尿激酶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1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急性期43例、亚急性期37例、慢性期30例。应用超声弹性成像获取弹性成像评分及杨氏模量平均值(Emean),比较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弹性成像评分、Emean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分析弹性成像评分、Emean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弹性成像评分联合Emean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的诊断效能。结果 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弹性成像评分、Emean均减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均增高,与亚急性期、慢性期血栓形成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弹性成像评分、Emean与aPTT、PT、Fbg均呈负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弹性成像评分、Emean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期的独立影响因素(OR=2.136,1.201,均P<0.05)。R...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数据库建立至2022年8月期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DVT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横断面研究。由两位作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估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纳入27项研究,共82872名患者,存在16个危险因素。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3.06,95%CI(1.36,6.88),P=0.0001]、年龄[OR=2.04,95%CI(1.73,2.42),P<0.0001]、BMI[OR=0.73,95%CI(0.45,1.19),P=0.21]、高血压[OR=2.52,95%CI(1.42,4.46),P<0.0001]、高脂血症[OR=2.47,95%CI(1.44,4.24),P<0.0001]、合并心血管基础疾病[OR=2.53,95%CI(1.47,4.37),P<0.0001]、既往静脉曲...  相似文献   

18.
张慧  裔欣  宋国敏 《天津护理》2022,30(1):41-45
目的:分析探讨上肢骨折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33例上肢骨折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有静脉血栓形成,将其分为血栓组(n=82)和非血栓组(n=751),对上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33例上肢骨折患者DVT发生率为9.84%.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TBI)患者发生神经源性异位骨化(NHO)的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颅脑损伤康复科收治的病程≤6个月的TBI患者33例,根据是否发生NHO分为NHO组(n=12)和非NHO组(n=21)。对两组患者的昏迷时长、机械通气时长、康复介入时间、病程中是否出现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炎症症状,肌张力、白细胞计数、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上述因素的组间差异,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NHO的危险因素。 结果 NHO组的昏迷时长、机械通气时长、白细胞计数、ESR、hsCRP、ALP浓度以及感染、DVT、炎症症状的发生率与非NHO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昏迷时长(OR=1.058)、机械通气时长(OR=1.292)、感染(OR=7.500)、DVT(OR=6.000)、炎症症状(OR=5.950)、白细胞计数(OR=2.595)、ESR(OR=1.137)和ALP(OR=1.032)与并发NHO有关(P<0.05),其中,感染、DVT和炎症症状对NHO的发生影响较大。 结论 昏迷时长、机械通气时长、感染、DVT、炎症症状、白细胞计数、ESR和ALP是NHO在急性期TBI患者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DVT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357例sICH患者资料,以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254)和验证集(n=103),依据其住院期间是否超声证实发生DVT分为DVT组(n=27)与非DVT组(n=227)。基于训练集数据,采用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法筛选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和拟合优度,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预测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 (1)共纳入254例训练集患者,其中男157例,女97例,DVT组共27例,发生率为10.63%;(2)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OR=3.574,P=0.018)、血肿体积(OR=4.280,P=0.002)、股静脉置管(OR=3.892,P=0.012)及血栓弹力图(TEG)中的凝血因子反应时间(R)(OR=0.337,P=0.021)是重症sICH患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