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髋关节置换手术中不同容量罗哌卡因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择期全麻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4例,均于全麻前接受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其中,采用高容量(浓度0.375%,40 ml)罗哌卡因施行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者27例(高容量组),采用常规容量(浓度0.375%,15 ml)罗哌卡因者27例(常规容量组)。记录术后4 h (T1)、6 h (T2)、12 h (T3)、24 h (T4)的疼痛评分(VAS评分),患者自控镇痛泵的首次按压时间,T4时舒芬太尼累计用量与镇痛泵按压次数,术中麻醉药消耗量以及手术时长。观察两组患者注射局麻药30 min时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的感觉阻滞程度,评估术后24 h (T4)的股四头肌肌力。随访记录局麻药中毒等相关并发症。结果 高容量组患者T1、T2、T3的VAS-R...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于彭泽县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1例,随机分为A组41例与B组40例。2组在全身麻醉前进行罗哌卡因腰丛神经阻滞方案,A组接受0.25%罗哌卡因进行麻醉,B组接受0.35%罗哌卡因进行麻醉。比较感觉阻滞起效、感觉恢复、运动阻滞起效及运动恢复时间,麻醉前(T0)、切开皮肤30 min(T1)以及术后1h (T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后2h、6h、24h、48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术后3d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结果 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B组,感觉恢复及运动恢复时间短于B组(P<0.05)。T0、T1、T2,2组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6h、24h、48h,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A组MMSE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可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对神经功能的损害,利于患者术后短期内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腰方肌阻滞(QLB)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将不采用QLB技术的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其他患者按不同入路方式分为外侧组、后路组、前路组各40例。对照组不采取QLB,外侧组、后路组、前路组分别采取外侧路QLB、后路QLB、前路QLB(均注射0.375%罗哌卡因注射液30 mL)。比较四组术毕(T0)及术后3小时(T1)、6小时(T2)、9小时(T3)、12小时(T4)、24小时(T5)的静息状态疼痛程度、术后髋关节活动程度,术后镇痛泵使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0时患者均处于麻醉效果未退状态,无VAS评分。术后不同时间,外侧组、后路组及前路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3、T4时,后路组、前路组VAS评分低于外侧组。T4、T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中艾司氯胺酮的安全性及有效剂量。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艾司氯胺酮使用剂量的不同进行随机分组,采用0.3 mg/kg艾司氯胺酮45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A组,采用0.5 mg/kg艾司氯胺酮45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A组和B组T0、T1、T3时MAP、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2时MAP、HR低于B组(P<0.05);A组NE、SOD、Cor以及AT-Ⅱ水平低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0.3 mg/kg艾司氯胺酮可以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降低应激水平,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2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采用全身麻醉,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外侧腹横筋膜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麻醉前(T1)、麻醉后1 min(T2)、麻醉后5 min(T3)、切皮后1 min(T4)血流动力学指标,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药量及术后疼痛水平,产前和产后应激反应指标以及母婴状态。结果 两组T2、T3时舒张压、收缩压与T1相比有所下降,心率与T1相比增加,B组T2、T3时舒张压、收缩压均高于A组,心率低于A组(P<0.05),A组T4时心率、舒张压、收缩压较T3有明显变化(P<0.05),B组无明显变化(P>0.05)。B...  相似文献   

6.
秦卫民  郑龙彬  尹宁 《江苏医药》2022,48(5):450-453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全身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C组麻醉诱导前不行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L组、M组和H组麻醉诱导前20 min分别实施0.25%、0.375%和0.5%罗哌卡因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记录入室后(T0)、麻醉诱导前即刻(T1)、切皮时(T2)和手术结束时(T3)的HR和MAP,记录T0、T1、术后4 h(T4)、6 h(T5)、12 h(T6)、24 h(T7)和48 h(T8)时的VAS疼痛评分。记录术中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用量以及拔除喉罩时间。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比较,T1时L组、M组和H组HR、MAP降低(P<0.05)。与C组比较,T1时L组、M组和H组HR和MAP降低(P<0.05)。与T0时比较,T4~T8时四组VAS疼痛评分降低,T1时L组、M组和H组VAS疼痛评分降低(P<0.05)。与C组比较,T1、T4~T6时L组、M组和H组VAS疼痛评分降低(P<0.05);与L组比较,T5、T6时M组和H组VAS疼痛评分降低(P...  相似文献   

7.
李丹 《淮海医药》2021,39(4):347-349
目的:探讨不同神经阻滞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某院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采用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治疗.比较2组患者疼痛评分(VAS)、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麻醉前后患者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  相似文献   

8.
张芳芳  孙清纯 《江苏医药》2021,47(12):1247-1249
目的观察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HPCNB)在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镇痛效果。方法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单侧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6例均分为D组和P组,分别采用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手术。腰麻前,两组均行超声引导下0.5%罗哌卡因15 mL HPCNB。记录患者HPCNB前(T0)和术后6 h(T1)、12 h(T2)、24 h(T3)和48 h(T4)时的静息与活动(被动抬腿15度)状态VAS疼痛评分。术毕开启羟考酮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A),记录PCA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48 h内羟考酮总用量及补充镇痛例数。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T1~T4时静息与活动状态VAS疼痛评分均减少(P<0.05)。D组T1和T2时静息VAS疼痛评分和T1~T3时的活动状态VAS疼痛评分均少于P组(P<0.05)。D组术后的PCA按压次数少于P组,羟考酮补充镇痛的应用较少(P<0.05)。D组患者镇痛满意度高于P组(P<0.05)。镇痛期间,P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两组均无穿刺部位感染、血肿、呼吸抑制和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HPC...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静脉泵注对胃癌全身麻醉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胃癌开腹手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腹横肌平面阻滞(TAP)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L组麻醉诱导前给予2%利多卡因负荷剂量1 mg/kg静脉输注,随后以维持剂量3 mg·kg-1·h-1泵注至术毕;T组气管插管后在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以0.25%盐酸罗哌卡因每侧20 ml注入;C组给予与L组等容量生理盐水静脉输注。术后3组均采用舒芬太尼2μg/kg联合氯胺酮2 mg/kg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比较3组患者术后1 h(T1)、6 h(T2)、12 h(T3)、24 h(T4)、48 h(T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PCIA按压次数及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情况。结果L组与T组T1、T2、T3、T4、T5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和T组T1、T2、T3、T4时点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L组与T组PCIA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和T组PCIA次数低于C组(P<0.05);L组与T组术后48 h内PONV的发生率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多卡因静脉泵注用于胃癌全身麻醉术后48 h内的镇痛效果与超声引导下TAP阻滞相当,治疗剂量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陈杰  张振 《贵州医药》2020,(11):1777-1778
目的分析联合神经阻滞麻醉与全身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全身麻醉)与联合组(联合神经阻滞麻醉与全身麻醉)各30例,对比两组麻醉阻滞时间、麻药起效时间、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麻醉阻滞时间与麻醉起效时短于全麻组(P<0.05);联合组术后2,12,24,48 h VAS评分低于全麻组(P<0.05);联合组手术切片、缝合切口、麻醉苏醒30 min时的心率及动脉压低于全麻组(P<0.05);联合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联合应用神经阻滞麻醉与全身麻醉可有效提高麻醉质量,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杜俊群  李卫 《江西医药》2014,(12):1365-1367
目的:探讨选择性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老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高龄老人髋关节置换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气管内插管麻醉与选择性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作为对照,观察其对老年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选择60例拟行半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高龄老年患者,选择麻醉方式随机分为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硬膜外阻滞组(B 组)、和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组(C 组)。记录麻醉前、麻醉药物使用后1min、5min、10min、30min 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相关副作用。结果 A组在麻醉药物使用后1min、5min、10min、30min的SBP,DBP及HR非常稳定。B组在麻醉药物使用后10min的SBP、DBP、HR明显低于A组,30min的SBP,DBP也有所降低。 C组在麻醉药物使用后SBP、DBP、HR后1min即明显低于A组。 A组患者接受该麻醉操作后无副作用,B组和C组患者需要术后导尿预防尿潴留。 C组患者接受气管插管麻醉苏醒后咽喉异物感强烈。结论选择性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老人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成功率高,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范围局限对机体影响小,无胃肠道反应和尿潴留现象发生,是高龄老人髋关节置换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PVNB)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单纯全身麻醉,术后静脉自控镇痛;B组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术后连续硬膜外镇痛;C组超声引导下连续PVNB复合全身麻醉,术后连续PVNB镇痛。记录麻醉前(T0)、椎旁或硬膜外给药15 min后(T1)、气管插管后(T2)、切皮后5 min(T3)和术毕(T4)的MAP和 HR。检测术前、术后2、12、24和48 h血清皮质醇及C‐反应蛋白(CPR)的浓度。记录术后2、12、24和48 h的 VAS疼痛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镇痛相关并发症。结果 B、C组 T2‐T4时的 MAP和 HR低于 A组(P<0.05),C组T1‐T4时的MAP和 HR高于B组(P<0.05)。B、C组术后各时间点皮质醇、CRP浓度均低于A组(P<0.05),VAS评分和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A组(P<0.05)。A、B、C组出现镇痛相关并发症的例数分别为5例、3例、0例。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PV NB或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均能有效减轻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患者的应激反应,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射洪县中医院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参照组采取常规喉罩全身麻醉方式,研究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方式。比较两组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全身麻醉药物注射前(H1)、拔管时(H2)、拔管后10 min(H3)及拔管后30min(H4)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后2、6、12、24 h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法(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H1时,两组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2、H3、H4时,研究组HR、MAP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6、12、24 h V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镇痛效果,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焦虑和抑郁程度,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与复合地塞米松组,各41例。罗哌卡因组于麻醉诱导前20 min行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地塞米松组则行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2组胸椎旁神经阻滞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术后24 h按压镇痛泵次数),术后2 h(T1)、术后4 h(T2)、术后8 h(T3)、术后12 h(T4)、术后24 h(T5)静息、运动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结果 复合地塞米松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罗哌卡因组,麻醉持续时间长于罗哌卡因组,术后24 h按压镇痛泵次数少于罗哌卡因组(P<0.01)。T1~T5,复合地塞米松组静息、运动时VAS评分低于罗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全麻下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诱导、瑞芬太尼维持的镇痛方式,试验组在切皮前额外给予艾司氯胺酮0.25 mg/kg,术中以0.15 mg/(kg·h)的给药速率持续泵注。记录患者术前(T0)、术后12 h(T2)、术后24 h(T3)血清中应激激素皮质醇(Cor)、肾上腺素(NE)的含量和疼痛介质前列腺素E2(PEG2)、P物质(SP)的含量。记录患者术前(T0)、术后4 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的静态与动态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记录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使用量、术后24 h内的有效按压次数和阿片类药物使用量。记录不良...  相似文献   

16.
涂文财  钟长根  章绍金  尹琳  卢芳  李建华 《江西医药》2021,56(11):1908-1909,1916
目的 研究使用无线镇痛系统观察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用我院2020年3月-2021年5月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无线镇痛系统观察,对照组不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观察组予以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观察(手术后1h、2h、6h、12h、24h、48h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BCS(Bruggrmann comfort scale)舒适评分,首次按压距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后时间、按压次数、镇痛泵调整情况、48h用药总量,术后恶心呕吐、胸闷、尿潴留、穿刺部位感染、出血、血肿等并发症.结果 ⑴手术后1h、2h、6h、12h、24h、48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C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首次按压时间距离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后时间、按压次数、镇痛泵调整情况、48h用药总量数值均差异显著;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 在无线镇痛系统观察下,应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后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前锯肌平面复合腹直肌鞘阻滞在开腹肝癌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组(n=30)与C组(n=30)。S组采用前锯肌平面复合腹直肌鞘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方法,C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方法。比较两组切皮前(T1),切皮后5、30、60 min(T2~T4),术毕(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手术体积描计指数(SPI);比较两组术后2、6、12、24 h静息、咳嗽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术中瑞芬太尼的总用量,术后12、24 h内静脉自控镇痛(PCIA)按压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T1、T5时MAP、HR、S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T5时的HR、MAP、SPI均高于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效果较。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64例接受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双色球随机法分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观察组患者实施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比较两组阻滞效果。结果:T0时两组患者的HR、MAP指标以及Ramsay镇静评分对比差异不大(P>0.05);两组患者在T1、T2、T3和T4时HR、MAP指标以及Ramsay镇静评分具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T1、T2、T3和T4时HR、MAP指标以及Ramsay镇静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应用具有很高的价值,阻滞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冬梅  边长荣 《贵州医药》2020,(8):1245-124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26例采用全身麻醉,B组27例采用腰-连续硬膜外麻醉,C组27例则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比所有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C组的麻醉操作时间明显长于A组,手术时间及拔出气管导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出血量低于A组(P<0.05),但三组术中补液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的舒适度评分较低于A组,但术后疼痛优于A组,术后24 h PCA药量低于A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且B、C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但B、C组之间上述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全身麻醉,采用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均能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有利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建议临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0.
李嘉琳 《海峡药学》2022,(11):124-12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中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上肢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6年7月至2019年10我院收治的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BS组)和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组(BD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S组予以20 mL 0.5%罗哌卡因+0.75 mL生理盐水,BD组予以20 mL 0.5%罗哌卡因+0.75右美托咪定(75μg);比较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OTSB)、运动阻滞起效时间(OTMB)、感觉阻滞持续时间(DSB)、运动阻滞持续时间(DMB)和镇痛时间(DA);记录T0(麻醉前5 min)、T1(麻醉后5 min)、T2(麻醉后10 min)、T3(麻醉后30 min)、T4(麻醉后60 min)、T5(麻醉后90 min)、T6(麻醉后120 min)时间点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