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比较正常早孕女性和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的生殖道菌群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3—9月在我院拟行清宫术的37例RSA患者为RSA组,同期拟行人工流产术的25例正常早孕女性为正常早孕组。对其阴道分泌物及子宫蜕膜组织进行16S rRNA测序,比较2组阴道和宫腔菌群的特征及差异。结果:与正常早孕女性相比,RSA患者阴道菌群多样性显著增多(P<0.05),个体间菌群结构相似度较低,但优势菌未改变,仍为乳杆菌属,而乳杆菌属丰度显著降低(P<0.05),且加德纳菌属、普雷沃菌属、巨型球菌属、李斯特菌属和厌氧球菌属丰度显著增加(P<0.05);RSA患者宫腔菌群多样性及个体间菌群结构相似度无显著变化(P>0.05),但优势菌种发生改变,正常早孕女性宫腔优势菌种为卷曲乳杆菌,RSA患者宫腔优势菌种为惰性乳杆菌,RSA患者宫腔菌群中两歧双歧杆菌和不能培养的不动杆菌丰度显著减少(P<0.05),而拟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和瘤胃菌属团显著增加(P<0.05)。结论:正常的阴道和宫腔存在微生物菌群,宫腔比阴道的菌群多样性更高,但宫腔优势菌丰度较低。阴道细菌的上行定植可能与宫腔菌群的形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宫腔特有菌群的存在,尤其是宫腔优势菌种的改变和致病菌的出现,可能与RSA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宫腔镜对育龄妇女不孕、复发性流产患者诊断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0年5月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行宫腔镜检查的342例不孕症患者和178例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病历及随访资料。统计其宫腔镜检查结果及术后妊娠情况。结果520例患者宫腔镜检查均顺利进行,其中328例患者(63.08%)宫腔镜检查无异常,192例患者(36.92%)检查存在宫腔病变。原发性不孕、继发性不孕及复发性流产患者宫腔异常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性流产患者宫腔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原发性不孕组(P<0.05);原发性不孕组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率显著高于继发性不孕和复发性流产患者(P<0.05);继发性不孕和复发性流产患者宫腔粘连发病率显著高于原发性不孕组(P<0.05)。术后434例患者随访成功,最长随访时间28个月,最短随访时间15个月。不孕症组共有103例患者受孕,随访妊娠率为37.32%,复发性流产组患者有56例患者受孕,随访妊娠率为35.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各组行宫腔镜手术处理的患者与正常宫腔患者的妊娠结局,原发性不孕组宫腔正常与宫腔异常组活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育龄妇女不孕、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发现宫腔内病变,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改善患者妊娠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和分析不同程度宫腔粘连术后妊娠情况。方法收集某妇幼保健医疗中心2011年4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宫腔粘连合并不孕的患者共161例,其中轻度粘连50例、中度粘连54例及重度粘连5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结果轻度、中度和重度粘连组术后月经改善分别为44例(88.0%)、43例(79.6%)及39例(68.4%),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改善最明显(P<0.05),重度组改善最差(P<0.05),轻度粘连组的残留内膜面积最高,重度粘连组的残留内膜面积最低(P<0.05)。轻度粘连组的宫腔粘连评分最低(P<0.05),再次宫腔粘连例数最少(P<0.05),重度粘连组的宫腔粘连评分最高(P<0.05),再次宫腔粘连例数最多(P<0.05)。术后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6.8±6.9)月。轻度、中度和重度粘连组妊娠例数分别为32例(64.0%)、27例(50.0%)及22例(38.6%),轻度粘连组的妊娠最高,重度粘连组的妊娠最低。结论不同程度宫腔粘连患者接受TCRA术后可改善妊娠,但改善程度与术前宫腔粘连程度相关,且多种因素均可影响患者术后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宫腔粘连60例的情况。结果 53例宫腔粘连均在宫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7例发生并发症。术后3~6个月宫腔镜下随访发现:宫腔形成完好29例,治愈率48.33%,宫腔形成基本满意20例(33.33%),总有效率81.66%。术后月经恢复情况:恢复正常月经27例,治愈率45%;较术前明显增多,但未恢复正常月经20例(33.33%),总有效率78.33%。术后妊娠29例,妊娠率48.33%。结论宫腔镜是诊疗宫腔粘连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华 《中国妇幼保健》2020,(6):1095-1098
目的探讨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孕晚期需氧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阴道微环境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孕晚期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71。对照组给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阴道微环境变化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阴道乳酸杆菌正常率、菌群多样性正常率及阴道微生态正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阴道乳酸杆菌正常率、菌群多样性正常率及阴道微生态正常率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阴道p 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阴道p H值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研究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在有效治疗妊娠期阴道炎的同时能够改善阴道的微生态环境,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的临床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在重庆市某医院就诊的339例妊娠期BV患者为研究对象。339例妊娠期BV患者中有80例拒绝接受甲硝唑和阴道用乳杆菌胶囊治疗,设为对照组A,剩余259例妊娠期BV患者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B(n=130)和观察组(n=129)。对照组A患者采用红核妇洁洗液冲洗外阴;对照组B患者采用甲硝唑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比较3组患者于停药后4周时的治疗效果;比较3组患者的不良母婴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照组B患者于停药4周时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4.5%及62.3%,均高于对照组A的32.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B不良母婴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13.20%及17.69%,均低于对照组A的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和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不仅在降低妊娠期BV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方面的效果与口服甲硝唑治疗的疗效相当,而且其治疗有效率优于口服甲硝唑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术后影响辅助生殖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临床妊娠率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因宫腔粘连行宫腔镜下粘连电切或分离术,择期行冻融胚胎移植130个周期辅助生殖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结局分为妊娠组(G1=46例)及非妊娠组(G2=84例),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术后移植间隔时间、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及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进一步比较妊娠组(Gl=42例)及非妊娠组(G2=80例)口服雌激素剂量及用药天数的差异此外分析不同用药类型(补佳乐组N1=80例,芬吗通组N2=42例)、不同优胚数目移植组临床妊娠率的差异,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结果 G1组与G2组的一般情况、术后移植间隔时间、移植胚胎数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均P>0.05)。GI组移植优质胚胎数(1.83±0.570枚)多于G2组(1.30±0.847枚)(t=4.231,P<0.05);移植2枚优质胚胎组临床妊娠率分别高于0枚、1枚优质胚胎组(X^2=11.289,P=0.001;X^2=6.605,P=0.013)。G1组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7.76±1.214mm)高于G2组(6.75±1.13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5,P<0.05)。G2组口服雌激素剂量高于G1组(t=-2.675,P<0.05),用药天数相近(P>0.05),N1组不孕年限长于N2组(t=2.516,P<0.05),余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宫腔粘连术后行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及移植优质胚胎数是影响其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移植2枚优质胚胎能获得相对更高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8.
肖玉凤  张妍 《中国妇幼保健》2018,(19):4536-4538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与透明质酸联合治疗宫腔镜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宫腔镜重度宫腔粘连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患者透明质酸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内膜厚度变化情况、月经情况以及AFS评分变化,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妊娠结局、宫腔粘连复发情况以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内膜厚度均有所增加,观察组(7.49±1.18 mm)高于对照组(5.99±1.0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经期时间比较,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月经量高于对照组(P<0.5);治疗后,患者的AFS评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出现异位妊娠、早产、不孕等不良妊娠结局,观察组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均有复发轻度、中度、重度等宫腔粘连,观察组总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宫腔镜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给予雌孕激素联合透明质酸治疗,可有降低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降低患者复发率,增加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阴道三维超声对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及对其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60例宫腔粘连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开展阴道三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超声参数(ET、 PI、 RI、 EV);随访1年,记录宫腔粘连患者的妊娠情况,比较妊娠与未妊娠患者的超声参数;绘制ROC曲线分析ET、 PI、 RI、 EV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宫腔粘连患者妊娠结局的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的ET、 EV低于对照组,PI、 RI高于对照组(P <0.05)。随访1年,妊娠患者的ET、 PI、 RI、 EV均高于未妊娠患者(P <0.05); ROC曲线显示,ET、 PI、 RI、 EV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宫腔粘连患者妊娠结局的AUC分别为0.708、 0.664、 0.728、 0.780、 0.927,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最高。结论 阴道三维超声评估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够良好预测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陈萍英  刘淮  陈宁宁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9):4117-4118
目的:研究药物治疗对妊娠晚期细菌性阴道病(BV)不良妊娠结局的预防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月在我院产检的孕28~36周的孕妇进行BV筛查,将筛查出符合收治标准的150例BV患者随机分为妇洁洗液组、甲硝唑栓组、乳杆菌活菌胶囊组,每组各50例。甲硝唑栓组,乳杆菌活菌胶囊组均为1枚药物阴道给药,妇洁洗液组为妇洁洗液20ml化水清洗外阴,均连用10天停药,1周后复查。结果:妇洁洗液组50例,无1例治愈;甲硝唑栓组50例,45例治愈,2例显效,总有效率达94%;乳杆菌活菌胶囊组50例,40例治愈,4例显效,总有效率88%。甲硝唑栓组与乳杆菌活菌胶囊组在治疗效果上比较,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早产、胎膜早破、未足月胎膜早破、低体重儿、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甲硝唑栓组和乳杆菌活菌胶囊组均明显低于妇洁洗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甲硝唑栓和乳杆菌活菌胶囊对妊娠晚期合并BV的不良妊娠结局有明显的预防效果,是治疗妊娠晚期BV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抑制素、肠道菌群与妊娠糖尿病(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9年3月来本院治疗的GDM患者100例为GDM组,同期产前检查的非GDM孕妇11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HbAlc、抑制素、肠道菌群变化及与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关系。结果:GDM组HbAlc(7.14±0.25)%高于对照组,抑制素A(242.32±96.35 pg/ml)和抑制素B(607.73±101.65 pg/ml)均低于对照组,厚壁菌门(69.9±12.4)%和放线菌门(3.1±1.1)%高于对照组,拟杆菌门(20.4±6.0)%和变形菌门(4.7±2.1)%低于对照组(P0.05);GDM组孕妇早产、羊水过多、胎儿过大、胎儿窘迫和新生儿低血糖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胎膜早破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GDM组中发生早产、羊水过多、胎儿过大、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和新生儿低血糖孕妇HbAlc水平和肠道厚壁菌们比例高于妊娠结局正常患者,抑制素A、抑制素B和拟杆菌门比例均低于妊娠结局正常患者(均P0.05)。结论:GDM患者血清HbAlc、抑制素以及肠道菌群水平发生异常,且与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与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2月本院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妊娠期妇女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孕24~28周糖耐量检查结果分为GDM组52例与糖耐量正常组74例。对比两组孕妇肠道菌群特征、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并行相关性分析,分析肠道菌群特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两组孕妇梭杆菌菌落数无差异(P0.05),GDM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菌落数少于正常组,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酵母菌菌落数高于正常组(P0.05),GDM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 (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D8~+水平高于正常组,CD3~+、CD4~+、CD4~+/CD8~+水平少于正常组(P0.05)。Spearman相关性显示,GDM组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酵母菌与TNF-α、IL6、HsCPR、CD8~+呈正相关(P0.05),与CD3~+、CD4~+、CD4~+/CD8~+、组别呈负相关(P0.05);乳杆菌、拟杆菌与TNF-α、IL6、HsCPR、CD8~+呈负相关(P0.05),与CD3~+、CD4~+、CD4~+/CD8~+、组别呈正相关(P0.05)。GDM组孕妇妊娠不良总发生率(21.2%)高于正常组(6.8%)(P0.05),GDM组妊娠不良者双歧杆菌、乳杆菌菌落数少于妊娠正常者,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酵母菌菌落数高于妊娠正常者(P0.05)。结论:GDM患者机体存在肠道菌群失衡,肠道菌群失衡与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一定相关性,一定程度影响GDM患者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宫腔因素不孕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648例宫腔因素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就诊的89例非宫腔因素不孕症患者作为对照。宫腔因素不孕症患者行宫腔镜治疗,非宫腔因素不孕症患者未行宫腔镜治疗。观察各宫腔因素不孕症患者妊娠情况、妊娠结局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非宫腔因素不孕症患者妊娠率(12.36%)比较,经宫腔镜治疗后的宫腔粘连(44.30%)、子宫内膜息肉(62.29%)、子宫黏膜下肌瘤(50.43%)、子宫纵隔(59.05%)、宫腔异物(46.88%)所致不孕症患者妊娠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P<0.05;χ2=9.12,P<0.05;χ2=7.36,P<0.05;χ2=5.67,P<0.05;χ2=8.69,P<0.05)。宫腔因素原发性不孕妊娠率为51.80%(187/361),继发性不孕妊娠率为57.84%(166/287),两者均明显高于非宫腔因素不孕症患者(χ2=7.21,P<0.05;χ2=6.59,P<0.0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9%(11/648),经及时有效治疗后均治愈。结论:宫腔镜治疗可提高各种宫腔因素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率,流产率极低,并发症少,可作为宫腔因素不孕症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年,应用二代测序和微生物组学技术证实,宫腔内存在独特的微生物菌群定植,宫腔微生物的变化不仅与生理因素有关,更与女性生殖健康疾病密切相关。然而,对宫腔核心微生物组成以及宿主-微生物间的关系仍未阐明。宫腔内微生物菌群紊乱与慢性子宫内膜炎症、胚胎反复植入失败、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宫腔粘连等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但对于宫腔微生态失调的评估方案及纠正菌群紊乱的最佳治疗方案仍未达成共识。研究发现,经阴道给予益生菌/益生元可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治疗宫腔内微生物紊乱,改善妊娠结局。综述宫腔微生物及其与女性生殖健康状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2月接受治疗的8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接受甲硝唑治疗的对照组(37例)和接受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甲硝唑治疗的研究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阴道菌群分布及复发情况、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阴道菌群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复发率和3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研究组患者出现1例(2. 33%)轻度头晕头痛。结论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可提升疗效,优化阴道菌群分布,不会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有效,但在降低细菌性阴道炎复发方面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度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患者于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TCRA)前应用戊酸雌二醇预防宫腔再粘连的疗效。方法选取因重度IUA行分离术的96例患者,按术前是否用药分为预处理组46例:于手术前3个月连续口服戊酸雌二醇(补佳乐)2 mg,1次/d,最后10 d加用黄体酮0.1 g,2次/d,出血撤退后手术;术后连续口服21 d戊酸雌二醇1 mg,3次/d,最后5 d加用黄体酮胶丸0.1 g,2次/d口服,人工周期治疗。对照组50例:术前不予处理,术后治疗与预处理组一致。随访两组术后月经改善情况、宫腔再粘连情况及妊娠情况。结果两组宫腔再粘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改善率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IUA患者TCRA术前应用戊酸雌二醇预处理对预防宫腔再粘连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纵隔合并流产后轻度宫腔粘连改善妊娠结局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妇幼保健院2012—2015年收治的不完全子宫纵隔合并轻度宫腔粘连病例。术前经阴道B超、三维彩超、碘油造影及宫腔镜联合诊断,联合B超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粘连分离术治疗,术后电话随访生育结局。结果 62例不完全子宫纵隔合并宫腔粘连患者术前诊断符合率:子宫输卵管造影74.4%(32/43),经阴道B超21.0%(13/62),三维彩超75.8%(47/62),三维彩超联合宫腔镜检查100%。随访自然流产率由术前的62.9%下降至9.7%;不孕率由术前37.1%下降至16.1%;活产率由术前的9.7%上升至74.2%。结论宫腔镜联合三维彩超,可提高不完全子宫纵隔合并轻度宫腔粘连的诊断率;联合B超行宫腔镜纵隔切除术+粘连分离术直观、微创,是目前改善妊娠结局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对比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TCRA)后应用防粘连膜(Interceed)预防再次宫腔粘连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宫腔镜检查诊断为中重度宫腔粘连并成功实施宫腔粘连分离术的患者48例,其中A组24例术后采用防粘连膜,B组24例术后采用Foley球囊+节育器。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辅助治疗的效果,术后月经恢复、宫腔再粘连以及术后1年内妊娠情况。结果术后2月宫腔镜复查,A组显效率明显高于B组;月经量恢复情况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妊娠率A组(33%)高于B组(1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TCRA术后宫内放置防粘连膜辅助治疗的效果优于留置Foley球囊+节育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不同方法在重度宫腔粘连( IUA)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惠州第一妇幼保健院接受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61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上环组31例和球囊组30例。上环组术后将宫内节育器( IUD)置入宫腔,3个月后取出。球囊组术后仅放置Foley球囊,7天后取出。行人工周期3个周期后行宫腔镜二次探查术,观察宫腔粘连情况,月经改善情况及妊娠结局,平均随访时间为(10.62±2.53)个月。结果患者治疗3个人工周期后行宫腔镜二次探查术,上环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球囊组(χ2=11.917,P<0.05);上环组月经恢复正常29例(93.55%),球囊组为16例(55.33%),上环组正常妊娠者22例(70.97%),球囊组为13例(43.33%),上环组月经恢复正常率、正常妊娠率均显著高于球囊组(χ2值分别为12.743、4.761,均P<0.05)。结论术后将宫内节育器( IUD)置入宫腔疗法较术后放置Foley球囊疗法在重度宫腔粘连治疗中有更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月经及妊娠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留置双J管后定植细菌的种类分布。方法收集某院泌尿外科2013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留置双J管的患者。根据留置双J管的时间,将其分成A组(置管时间≤1个月)和B组(置管时间1个月)。所有患者在拔管前后分别进行膀胱尿及双J管细菌培养,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膀胱尿及双J管定植细菌的种类及阳性检出率。结果共纳入妊娠输尿管梗阻患者237例,其中A组129例,B组108例。双J管细菌培养共检出细菌78株,A组检出35株,B组检出43株,两组患者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所占比率分别为54.29%、67.44%,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所占比率分别为37.14%、25.58%;检出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0株)、肠球菌属(12株)、葡萄球菌属(12株)、肺炎克雷伯菌(11株)及铜绿假单胞菌(7株)等。A、B两组患者的双J管细菌培养阳性率均高于膀胱尿培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双J管细菌培养阳性率(39.81%)高于A组患者(2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两组患者的膀胱尿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妇女留置双J管定植的细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且留置的时间越长,细菌定植的概率越高,培养阳性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