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中医药干预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预测模型进行疗效预测。方法 纳入12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人口学诊断、信息、治疗信息等深入观察随访,以生存时间为因变量,其他与生存时间相关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建立Cox模型。通过Cox模型进行预后因素筛选,选取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 0.05)的变量包括发病部位、转移部位、基因分型、KPS评分、症状总评分、主症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合临床经验和描述分析的结果,加入中医证型作为自变量,把前期制定的中医优势、劣势、中间人群划分标准作为因变量进行判别分析,建立4种判别函数,根据模型预测结果选择预测效果最好的二次判别分析(QDA)模型作为最终晚期结直肠癌中医干预治疗疗效预测模型。结果 经验证,模型总的疗效预测准确率为84.2%,在中医劣势人群中的预测准确率为100%。结论 该模型可作为临床预测模型应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中医药治疗,为进一步探求中医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奠定相关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的中医问诊证候分类特征,为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建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利用中医心系问诊采集量表,采集大样本心血管疾病临床病例,根据问诊信息的"有、无"分别赋值"1、0",建立问诊数据库;基于隐结构分析,找出规律,建立隐结构模型;人机结合,对部分隐变量进行综合聚类分析和类的细分;基于模型结果,分析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中医问诊证候分类特征。结果心血管疾病中医问诊证候以心气虚、心阳虚、气阴两虚、痰湿、血瘀、气滞、心火亢盛、津液亏虚为主,并兼见胃气上逆、肾气不固、脾胃虚寒等证,其出现率依次为46%、23%、34%、18%、19%、39%、14%、1.7%、19%、27%、25%,并提示了这些证候与关系密切的各问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包括出现的概率和互信息)。结论隐结构分析方法能为中医证候的分类提供定性定量依据,并提示综合聚类分析和类的细分方法的应用能进一步明确隐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为临床中医证候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机器学习方法探索40岁~65岁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基本证候要素特征。方法:运用隐类分析方法对北京和上海社区骨质疏松人群中医证候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隐树模型。结果:得到BIC评分为-22950.125的隐树模型,模型中的隐变量展现了骨质疏松人群以肾虚、肝虚、阳虚、阴虚、血瘀等为主的基本证候要素特征。结论:隐树模型可以客观化、定量化地揭示中医症状间的复杂关系,为中医证候的定量化研究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隐结构法研究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常见中医证型。方法 通过门诊大样本问卷调查,获取不同年龄段睑板腺功能障碍病人的信息,分别构建45岁及以下、45岁以上不同人群的隐结构模型,采用双步隐树分析中的LTM-EAST算法,对模型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医专业知识对模型进行诠释。结果 (1)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调查问卷1,165份,其中45岁以上问卷有211份,45岁以下有954份。(2)45岁及以下常见中医证型为阴虚内热证、肝郁脾虚证、外感风热证、脾胃湿热证。(3)45岁以上常见中医证型为肝气郁结证、脾胃湿热证、肾虚证。结论 通过隐结构分析显变量,挖掘背后的隐变量,并对隐变量进行归纳分析,运用客观定量的数据获取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中医辨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围绝经期妇女艾滋病的中医基本证候要素。方法运用隐树模型对全国范围内围绝经期妇女艾滋病人群中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得到BIC评分为-52308.52分,20个隐变量的隐树模型,模型中的隐变量展现了该人群患者主要涉及的病位为脾(隐变量Y2-Y8),同时也影响及其它四脏:心(隐变量Y16)、肝(隐变量Y1)、肺(隐变量Y17、Y18)、肾(隐变量Y10),主要病变性质为气虚(隐变量Y2、Y16、Y17)和阴虚(隐变量Y13)。主要证候为肝失疏泄、脾虚湿盛,心气亏虚及正气不足。结论隐树模型可以客观化、定量化地揭示中医症状间的复杂关系,为中医证候的定量化研究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借鉴《伤寒论》“方证相应”思想,引入国际通用的症状群概念,采用相对固定和高度概括的症状群,将证候进一步客观化,并分析比较有效人群与无效人群的失眠症状群分类及特点,可为分析挖掘失眠症状群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基于真实世界失眠临床诊疗数据,严格按照疾病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消除混杂因素,筛选出有效和无效病例;采用文本挖掘方法对有效与无效病例的辨证论治信息进行处理,提取高质量规范化症状谱,再将高频症状导入孔明灯软件进行隐结构分析。结果:隐结构分析法可较好地实现失眠症状群的分类,为症状群的客观性和稳定性提供了相对成熟的模型和算法,不同失眠症人群具有不同的症状群分类和特点,为证候的客观化提供了依据。结论:症状群是证候的主要信息载体,用相对固定且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症状群,补充替代“证候”进行辨证论治,或许可克服辨证论治由于医师个体经验和学术流派不同而导致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较差的问题,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候要素特征。方法 采用隐结构模型方法,构建826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隐树结构图,采用隐类概率、条件概率、互信息及累积信息覆盖率量化症状/证候数据,以人工判读方法诠释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主要证候要素特征。结果 以累积信息覆盖率达到95%为主要证候要素的判定标准,826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以中、重度症状/证候表现为主(隐类概率分别为35%和60%),其证候要素以气虚、气滞、火热、瘀血、阴虚、阳虚为主,证候要素靶位以心、肝、肾为主。结论 基于隐结构模型的证候要素评价方法,可量化各变量(证候要素、中医症状)的关联程度及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隐结构分析法探讨中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常见中医证型。方法:结合文献检索及专家经验,筛选出现频率较高的局部及全身症状共44个录入并建立数据库,对315名中老年MGD病人进行问卷调查,采集四诊信息作为显变量资料,通过数据挖掘对常见临床症状进行自然聚类和模型隐结构构建并进行证型分析。结果:运用Lantern3. 4软件进行隐结构模型分析,将隐变量所影响的症状进行综合诠释,得到BIC评分为-4416. 8的最优隐树模型,模型中的隐变量提示中老年MGD以肝肾阴虚、阴虚湿热、脾阳虚等3个中医证型为主。结论:中老年MGD常见证型为肝肾阴虚、阴虚湿热、脾阳虚型,与该病的发病年龄及性别特点相契合,也与五轮学说对该病的基本病机认识相一致,可为该病的中医治疗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名老中医辨治江、浙、沪地区慢性支气管炎的证候及用药规律。方法 采集国家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构建的肺系疾病数据库中江、浙、沪地区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所用药物及涉及症状,对药物和症状名称进行筛选与规范化处理后,分别建立症状和药物隐结构模型,并对隐结构中的不同隐类结合专业知识逐一诠释,最后归纳和提取证候要素及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同时对药物-症状进行关联规则数据挖掘。结果 共纳入医案354则,涉及症状651个,药物304味。采用症状、舌、脉共102个显变量构建症状隐结构模型,得到13个隐变量,26个隐类,3个综合聚类模型;采用药物129种构建药物隐结构模型,得到30个隐变量,60个隐类,9个综合聚类模型。对药-症进行关联规则挖掘,得到二联47组、三联149组、四联132组。结论 江、浙、沪地区慢性支气管炎病因多为痰湿(浊)、痰饮、痰热,主要证候有痰浊阻肺证、痰浊中阻证、痰热蕴肺证;名老中医治疗该病常用药物有细辛、桂枝、桑白皮,常用药组有平地木和功劳叶,泽漆、枳实和射干。  相似文献   

10.
王健康  侯炜 《中医药导报》2019,25(16):52-54,65
通过总结临床上扶正类、扶正祛邪类、祛邪类常用中成药在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认为扶正类中成药对癌因性疲乏的治疗可以贯穿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始终。同时指出临床应用绝不可拘泥于此,应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不论患者处于肿瘤发展的哪一阶段,只要其所表现出癌因性疲乏及相关症状符合相关病机,就可以辨证使用该类中成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基于潜在类别结合隐结构分析的血脂异常中医常见证候,为临床辨证提供依据。方法 多中心采集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1019例诊断为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Mplus 8.3和Lantern 5.0软件,运用潜在类别和隐结构模型法分析法,对比分析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常见证候、症状特征。结果 本研究选择发生率>10%的症状、体征,纳入显在变量指标34个,得到3个较为理想的数据拟合模型(BIC=37734.732)。通过潜在类别分析分为3类共6种主要病性证候要素:痰浊、气虚、血瘀、湿热、阴虚、气滞,病位证候要素以脾、肺、心、肝为主。另纳入患者的89个症状、体征建立隐结构模型,得到17个隐性变量;根据潜在类别、专家组意见,对隐性变量进行综合聚类,最终得到17个因变量、综合聚类为5个证候,包括阴阳两虚证、气滞血瘀证、痰浊阻滞证、气虚证、湿热内盛证,并初步确定了各证候的诊断要点。结论 基于潜在类别和隐结构模型分析发现血脂异常的中医常见证候为阴阳两虚证、气滞血瘀证、痰浊阻滞证、气虚证、湿热内盛证。通过建立数据模型,从显性变量中推导出隐性知识,为中医证候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中医治疗血脂异常的新药研发的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隐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艾滋病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为中医客观辨证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利用全国范围内收集的6 950例确诊为艾滋病患者的信息,首先进行隐结构分析,然后通过多维聚类得到客观的辨证标准,在考虑证候诠释时,需要同时从多角度对症状变量进行综合聚类分析。结果在隐结构分析基础上,利用综合聚类法进一步对艾滋病患者的数据深入分析,得到了更加明确的证候划分。艾滋病患者中有气血两虚证,且很常见,约占3/4;对于在艾滋病患者中鉴别气血两虚证而言,最重要的症状是脉弱,其次为舌淡、舌淡红、舌红和脉沉情况,其它症状无明显作用。结论隐结构模型分析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可为艾滋病中医证候辨证提供相对客观辨证标准;综合聚类分析能够为中医证候的解释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癌因性疲乏是恶性肿瘤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中医药治疗癌因性疲乏有一定的疗效。但目前临床中缺少癌因性疲乏客观、统一的辨证标准。从方法学角度,拟采用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癌因性疲乏中医证候,从病位、病性等不同的维度,筛选出癌因性疲乏病症,初步探讨建立癌因性疲乏中医证候量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血瘀证为例,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开展了多中心、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获取了2004份血瘀证症状体征调查表,用隐变量分析方法对获得的症状体征数据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一个可以用中医理论解释的隐结构模型。研究表明,利用隐结构模型可以探讨中医辩证的客观化、定量化,揭示众多症状间以及症状与证候间复杂的相互关系,为中医辨证的科学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中医古籍咳嗽医案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提取古籍中医肺病数据库内咳嗽病案9 323例,用Lantern 5.0(孔明灯)软件构建前50位症状和中药共100个显变量隐结构模型,对不同隐节点进行诠释,根据隐结构综合聚类权重量化揭示症状和证候、中药(方剂)和证候间的辨证规则,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拟合不同病性和证候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9 323例咳嗽医案涉及证候204种,频次>100的证候有18种。将前50位症状和50味中药建模得到35个隐变量,98个隐类,10个综合聚类模型,其中Z5的阈值6.7最高,Z6咯痰信息覆盖度52%最高,Z7的分值19最高。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出不同病性和5类证型的相关关系,其中外风和风热犯肺证的优势比最高达88.919,痰热蕴肺证与病性热、痰的优势比为51.594和15.861,痰湿阻肺证与湿、痰、饮的优势比分别为31.415,34.370和4.936。从证候的频数分布、以症推证、以药(方)测证得出咳嗽的常见证候有14种,分别为外感咳嗽有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犯肺,内伤咳嗽有痰湿阻肺、痰热壅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虚、肺气阴两虚、脾肺气虚、肺肾阴虚、肺热阴虚、外寒内饮、脾胃虚弱、痰瘀阻肺。结论 新发现的咳嗽证候有肺热阴虚、外寒内饮、脾胃虚弱、痰瘀阻肺证,临证多以复合证候为主,如肺气阴两虚、肺肾阴虚。中医证候的辨证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权值的高低提示不同症状对证候的贡献度有差异,对证候推断有一定指导意义,隐结构模型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中医辨证的定量问题,可用于疾病证候分布的挖掘。  相似文献   

16.
癌因性疲乏是与肿瘤有关疾病的常见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其预后方面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临诊经验,整理相关病例,并查阅文献资料,从虚劳病角度及其内因、外因、病机、辨证要点、治疗原则5个方面加以分析,总结概括出宋爱英教授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中医辨证思路及治疗理念与心得。  相似文献   

17.
以血瘀证为例,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开展了多中心、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获取了2004份血瘀证症状体征调查表,用隐变量分析方法对获得的症状体征数据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一个可以用中医理论解释的隐结构模型。研究表明,利用隐结构模型可以探讨中医辩证的客观化、定量化,揭示众多症状间以及症状与证候间复杂的相互关系,为中医辨证的科学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 fatigue,CRF)是癌症患者常见症状,有报道显示,34%~76%的癌症患者存在癌因性疲乏。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NCCN)在2007年发表的《癌因性疲乏实践指南》中定义癌因性疲乏(CRF)是一种痛苦的、持续的、主观的乏力感或疲惫感,与活动不成比例,与癌症或癌症的治疗有关,并经常伴有功能障碍。CRF与正常人的疲乏不同,正常的日常生活产生的疲乏与劳累程度呈正相关并且可以通过休息缓解。现将癌因性疲乏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隐结构模型是由香港科技大学张连文教授提出的一种为中医辨证建立客观定量标准的研究方法。介绍隐结构模型的基本理论及方法,较全面地概述了隐结构模型在中医证候分类识别中的应用,并认为隐结构模型因其在推理过程、模型内容、分析结果 3个方面具有客观性,故其能为中医证候分类及证候标准的建立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隐结构模型探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医证型演变规律。方法 该研究采用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制的中医心系问诊量表,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采集508例冠心病患者问诊数据,根据慢性心衰分级标准,将其分为前心力衰竭阶段(A)、前临床心力衰竭阶段(B)、临床心力衰竭阶段(C)和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阶段(D)。由于四个阶段数据不均衡,故将阶段A和阶段B合并为AB组(共222例),阶段C和阶段D合并为CD组(共286例)。使用Lantern5.0软件建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AB阶段和CD阶段问诊信息的隐结构模型,基于中医理论对AB阶段和CD阶段的隐结构模型进行分析与诠释。结果 对508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问诊数据共计33个显变量构建隐结构模型:首先,AB组得到6个隐变量、12个隐类,CD组得到8个隐变量、15个隐类,然后,对两组隐结构模型分析结果进一步综合聚类,AB组得到5个综合聚类模型,分别为血瘀证、气滞证、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阴虚证,各证候的出现概率依次为45%、38%、33%、32%、31%。CD组得到3个综合聚类模型,分别为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兼痰浊证、心阴虚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