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角度宣教在提高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角度进行宣教,随访3个月,比较2组肢体功能锻炼依从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评分和 Barthel 指数。结果 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肢体功能锻炼依从性、FMA 评分和 Barthel 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Z=-4.822,P<0.001; t=26.488,P<0.001;t=16.607,P<0.001)。结论 多角度宣教有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锻炼依从性,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能节约护理人员宣教时间,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减重步行训练联合中医针灸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减重步行训练,观察组采取减重步行训练联合针灸治疗。采取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取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估患者步行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AC分级及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联合中医针灸治疗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疗效,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抗痉挛体位摆放联合肢体功能综合训练对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行肢体功能综合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抗痉挛体位摆放。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步态、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步态、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分及相关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7%,低于对照组的18.87%(P<0.05)。结论 抗痉挛体位摆放联合肢体功能综合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促进步态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康复肢体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单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康复肢体训练,经康复肢体训练后,两组患者肢体活动能力的差别及日常生活中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早期实施康复肢体训练,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提高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龙耀斌 《中国康复》2012,27(5):363-364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的作用。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MA-L、Barthel指数、Holden步行功能和步态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的FMA-L、Barthel指数、Holden步行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步态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提高(P<0.05)。结论:积极使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配合康复训练可进一步改善偏瘫患者的步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疏经通络操"联合双侧运动训练在脑卒中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将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4例脑卒中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病情稳定后行双侧运动训练,观察组病情稳定后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疏经通络操"训练,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Berg平衡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疏经通络操"联合双侧运动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黄燕珠  张清  钟祥 《全科护理》2023,(29):4139-4142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联合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平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21年8月—2022年8月选取104例脑卒中偏瘫病人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常规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虚拟现实技术联合视觉反馈训练,干预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能力量表(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arthel指数、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分别对两组病人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功能性步行、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BBS、FAC、FMA、Barthel指数及SS-QO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联合视觉反馈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有助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常规康复训练配合MOTOmed智能运动系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康复训练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在治疗8周后对2组受试者进行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FA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8周治疗后,2组FAC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FAC评分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在抑制偏瘫侧肢体痉挛的同时进行肌力训练,可有效恢复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9.
刘怡欣  樊梦琪  占晶 《全科护理》2023,(23):3277-3279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在脑卒中偏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偏瘫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干预,持续干预2个月。干预前后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BI)、Berg平衡量表(BBS)对两组病人步行能力、下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平衡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FAC、FMA、BI、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10 m最大步行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可增强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活动能力,改善病人平衡功能,促进病人步行能力恢复,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黄霞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13):2034-2036
目的 观察疏经通督推拿联合穴位贴敷应用于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疏经通督推拿,观察组给予疏经通督推拿联合穴位贴敷。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症状积分、颈椎功能、血液流变学等。结果 干预前,两组疼痛程度、颈椎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疼痛程度、颈椎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疼痛程度、颈椎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体征、症状、功能等维度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体征、症状、功能等维度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体征、症状、功能等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疏经通督推拿联合穴位贴敷可有效改善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镜像疗法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老年患者功能及肌电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304例脑卒中后偏瘫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2例。对照组应用任务导向性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镜像疗法,比较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肢体功能FMA量表、平衡能力BBS量表、股四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的肌电积分值(iEMG)、三维步态时空与时相参数、生活质量NIHSS量表、SS-QOL量表的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NSE、S100β水平及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BBS、SS-QOL评分、股四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iEMG、步行速度、步行频率、跨步长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镜像疗法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可有效帮助脑卒中后偏瘫老年患者重建神经网络,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益肾化痰汤联合疏经通督推拿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中风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疏经通督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化痰汤。对比两组患者平衡功能及神经功能。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肾化痰汤联合疏经通督推拿可有效改善中风患者平衡功能及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精细化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平衡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10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中心住院治疗的14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精细化康复训练。根据脑梗死患者(卧床患者、可坐立患者、借助辅具可站立患者和无辅具可挺直站立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给予相应的运动康复训练(如肢体关节训练、身体转移训练、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等),5 d/周,持续治疗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被动运动模式、有助力运动模式和主动训练模式的上肢/下肢运动康复训练),1次/d,45 min/次,5 d/周,持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评估患者平衡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世界卫生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针灸联合循经推拿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针灸联合循经推拿干预。干预3个月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及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测评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平衡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MA、ADL、BBS 及SF-36评分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联合循经推拿干预,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和平衡功能,提高其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循经推拿联合针灸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九江市中医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循经推拿联合针灸干预。干预3个月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MBI)及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测评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平衡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MA、ADL、BBS及SF-36评分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经推拿联合针灸干预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和平衡功能,有助于提高其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高压氧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恢复训练对其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早期高压氧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照组仅行早期常规康复训练;连续训练6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下肢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Holden步行能力分级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前后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同时测定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功能指标、Holden步行能力分级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高压氧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恢复训练方式,能更好的恢复其下肢功能、改善步行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阻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康复科收治的106例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下肢运动训练,观察组采用抗阻运动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下肢功能[采用下肢功能评定量表(LEFS)]、步行速度[采用10 m步行测试(10MWT)]及生活质量[采用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ST)]。结果:干预后,两组LEFS、QLICD-ST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后,两组10MWT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抗阻运动训练在改善患者下肢功能、步行速度及生活质量等方面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肌力、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我科住院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两组患者均采用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桥式运动、翻身运动、卧-坐转移训练、坐位平衡功能训练、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下肢负重训练、步行能力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进行减重系统、智能反馈系统及虚拟训练模式等功能训练。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徒手肌力测试法(MMT)分级标准之 Kendall评分、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法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两组股四头肌MMT分级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腘绳肌MMT分级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BBS平衡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olden FAC步行能力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 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运动疗法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肌力、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教育联合针灸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教育联合针灸疗法。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价两组训练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训练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肢体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教育联合针灸疗法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具有积极作用,可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联合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10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结合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干预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步态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Lovett分级法、Berg平衡量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Barthel指数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功能性步行分级(FAC)≥3级患者多于对照组,最大步行速度、步长、步频、Tinetti步态评测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Ashworth评分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依从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健康宣教联合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步行、步态功能,提高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