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南阳市第九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2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血塞通注射液,10 m 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 L中,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眩晕症状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85%、95.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黏附率(PAR)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增加椎基底动脉血供,降低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天麻素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天麻素注射液0.6g(加入羟乙基淀粉注射液500 mL)联合注射用血塞通0.4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qd;对照组为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及注射用血塞通治疗,剂量同治疗组,疗程均为14d,观察并比较2组对眩晕症状的疗效。结果天麻素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控制率分别为54%与40%,显效率为30%与17%,有效率为13%与35%,总有效率为97%与92%,2组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别(P>0.05),但天麻素治疗组临床控制率及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注射用血塞通。 相似文献
4.
6.
7.
田丽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7):113-116
目的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及其对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 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比组和研究组,各60例。参比组患者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参比组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生化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GRP、ET-1、ET-1/CGRP]、眩晕情况[眩晕评定量表评分系统(DARS)评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参比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VEGF、ET-1、ET-1/CG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CGRP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VEGF(24.65±4.71)ng/L、ET-1(134.58±11.76)ng/L、ET-1/CGRP(4.62±0.70)低于参比组的(38.74±5.29)ng/L、(165.79±14.82)ng/L、(8.46±0.58), CGRP(31.62±4.70)ng/L高于参比组的(25.46±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倍他司汀口服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眩晕的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应用倍他司汀口服液和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眩晕的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果 26例显效,38例有效,4例无效,显效率38%,总有效率达94%,无1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倍他司汀口服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眩晕,方法简单实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灯银脑通胶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6mg/次,3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灯银脑通胶囊,2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DARS)评分、眩晕障碍量表的筛查表(DHI-S)评分和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67%、8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ARS、DHI-S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DARS、DH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增快,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银脑通胶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减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程度,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改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且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分析盐酸异丙嗪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8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20mg分别加入0.9%氯化钠25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7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用盐酸异丙嗪25 mg肌内注射。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快,起效时间短,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未见有明显盐酸异丙嗪所致副作用。结论盐酸异丙嗪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可以加快眩晕症相关症状改善速度、疗效好,且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倍他司汀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眩晕症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8):164-165
目的观察倍他司汀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给予倍他司汀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32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71.8%(P〈0.01);结论倍他司汀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联治疗眩晕症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3.
眩晕是外周迷路或中枢前庭通路失常的临床表现,是一种常见的症候群。我们应用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眩晕,并与山莨菪碱治疗做比较,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6 mg/次,3次/d,观察组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0.13 g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滴,1次/d,14 d后比较两组椎基底动脉供血和血流变指标、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平均流速)和血流变学指标(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具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药理学机制及安全性价值两方面探讨倍他司汀的临床应用效益,及在眩晕症干预中的价值。方法:随机分组路径下眩晕症患者共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即JC组和JC+B组。JC组开展基础致病因素对症治疗+盐酸氟桂利嗪口服+天麻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JC+B组在JC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倍他司汀。比较JC组和JC+B组患者干预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的改善效果、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CP、PV、FIB)、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d、14d,JC+B组患者眩晕症状总积分低于JC组(P <0.05);JC+B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高于JC组的76.67%(P <0.05)。治疗后,JC+B组CP、PV、FIB均低于JC组(P <0.05),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JC组(P <0.05)。在用药安全性监测上,JC+B组共13.33%的不良反应率,与JC组的10%比较,P> 0.05。结论:倍他司汀的主要作用机理在于改善血液流变学,于眩晕症患者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从而增加脑组织血流灌注及供血,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各类眩晕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组应用盐酸倍他司汀20mg每日1次或两次静脉点滴,连用2~5天;同时抽取相应病例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作对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平均治疗时间明显缩短1~2天,较对照组为佳,没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倍他司汀可作为眩晕症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7.
倍他司汀联用复方丹参对中风先兆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倍他司汀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用对中风先兆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中风预测仪检测出的140例中风先兆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倍他司汀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A组,60例)、单用倍他司汀(B组,40例)、单用复方丹参注射液(C组,40例)治疗。结果A组患者全血比黏度高切变、全血比黏度低切变、红细胞聚集指数3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治疗总有效率及症状缓解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或0.05):结论倍他司汀与复方丹参联用可使改善血液黏度的作用增强,且对中风先兆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张廷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33):25-26
目的 探究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眩晕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组给予联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与倍他司汀.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眩晕症状(包括治疗效果与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用药方案实施总时间,治疗结束后病情复发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2.1%;治疗组为90.7%.两组患者眩晕症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方案实施总时间均长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治疗组为2.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对照组眩晕症状复发率25.6%,治疗组为4.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倍他司汀对患有眩晕症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老年急性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作用.方法 100例老年急性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甲磺酸倍他汀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流速度、临床疗效、溶血磷脂酸(LP...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