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行为疗法对孤独症儿童沟通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孤独症儿童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观察组采取行为疗法,比较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和儿童心理教育评估量表(PEP-3)评分及家长满意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ABC、CARS和PEP-3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BC和CA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EP-3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率为95.0%(38/40),高于对照组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行为疗法,能够加强患儿与外界沟通交流,有利于患儿恢复健康成长,是孤独症护理中一项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丹佛模式下的感觉统合训练对2~5岁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交往能力及父母育儿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2~5岁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沙盘游戏和维生素D3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丹佛模式下的感觉统合训练。3个月后,采用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价患儿核心症状;采用儿童心理教育评估第3版量表(PEP-3)评价患儿交往能力;采用简式育儿压力问卷(PSI-SF)评价父母育儿压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ABC、CARS、ATEC评分及PSI-SF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PEP-3评分各项高于对照组,组间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丹佛模式下的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2~5岁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中,通过改善患儿核心症状、交往能力,从而有效降低父母育儿压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湖湘五经配伍针刺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语言能力影响。方法 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康复中心行康复治疗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69例,按患儿及家属是否接受及配合针刺治疗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进行早期综合康复干预(行为矫正、人际关系发展、感觉统合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湖湘针灸五经配伍针刺治疗。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均进行Gesell发育量表、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BC)检查及S-S语言发育迟缓评估,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Gesell语言评分、ABC量表语言发育异常评分及S-S语言发育评估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两组患儿Gesell语言能区评分及S-S语言发育评估得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而ABC量表语言行为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Gesell量表得分、ABC量表得分、S-S语言发育评估得分的时间效应、分组效应与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的Gesell语言发生评分、S-S语言发育评估得分总体呈上升趋势,ABC语言障碍行为评分呈下降趋势,且观察时点的选择可能与两组Gesell、ABC评分及S-S语言发育评估得分差异显著与否存在关联。观察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Gesell语言能力评分及S-S语言发育阶段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湖湘五经配伍针刺治疗早期干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能明显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语言障碍行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注意转移认知重塑结合健脑益智合剂等综合康复治疗对儿童孤独症的疗效观察。方法 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本康复中心住院和门诊治疗的孤独症患儿84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低频脉冲电治疗(导平智语双区)、头针、健脑益智合剂等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注意转移认知重塑,包括冷处理、注意力转移、认知训练三步骤。3个月后,比较患儿治疗前后Gesell发育量表,观察适应性发育商、语言及个人-社交,不良行为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分值、适应性发育商、语言、个人-社交分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适应性发育商、语言、个人-社交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意转移认知重塑结合健脑益智合剂等综合康复治疗对儿童孤独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长培训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家长焦虑状态改善及康复效果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或门诊接受康复治疗的ASD儿童50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儿童家长未参加家长培训,观察组儿童家长参加家长培训,两组儿童同时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时间3个月。在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儿童家长的焦虑状态进行评估;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评价量表(ABC量表)和Gesell评估ASD儿童家长培训后康复疗效。结果参加培训的家长焦虑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ABC量表评价与对照组相比较,在感觉及交往方面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esell在个人-社会方面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长培训有利于改善ASD儿童家长的焦虑状态,并且有利于ASD儿童感觉及交往方面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团体语言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训练上联合团体语言训练,对比两组患儿孤独症行为量表和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评分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训练后的孤独症行为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前后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前后的相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4.12%(32/34),高于对照组76.47%(2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语言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行为,提高治疗效果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结合头针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9例24~60个月孤独症患儿按就医时间并在家长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分为3组。常规康复训练组15例,常规康复训练+头针治疗组22例,常规康复训练+头针+穴位注射治疗组22例。通过治疗前后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图片词汇量表(PPVT)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常规康复训练+头针治疗组和常规康复训练+头针+穴位注射治疗组均能显著降低ABC总分、CARS得分,提高PPV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康复训练+头针+穴位注射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康复训练+头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mNGF结合头针治疗2~5岁孤独症患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作业疗法结合图片交换交流系统(PECS)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孤独症患儿86例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PECS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作业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心理发育水平、病情恢复情况及治疗依从性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沟通、体能及行为3项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且观察组的体能及行为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沟通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业疗法结合PECS确可明显改善孤独症患儿症状,改善患儿心理发育水平,且能显著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以家庭康复为背景的听觉统合训练(AIT)治疗对孤独症患儿发展能力及行为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入住我院的孤独症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家庭康复联合AIT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个月后,两组患儿发展能力、行为状态[心理教育评定量表中文修订版(C-PEP)]及孤独症症状[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分变化。结果治疗4个月后,两组患儿C-PEP功能发展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EC、C-PEP病理行为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康复为背景的AIT治疗能有效提升孤独症患儿发展能力及行为状态,显著改善孤独症症状,对其预后有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TMS)联合康复训练包括行为分析治疗、社交训练、言语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刻板行为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河南省省立医院康复科住院的ASD儿童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儿童均接受应用行为分析疗法、言语治疗和感觉统合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TMS(且rTMS在康复训练之前)。疗程12周,治疗前后分别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和孤独症行为检查量表(ABC)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核心症状总改善率。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ABC评分及CA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ABC评分及CA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核心症状总改善率为100%(30/30),明显高于对照组86.7%(2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联合康复训练、常规康复训练对ASD儿童核心症状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TMS联合康复训练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感觉运动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感觉发育、运动技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康复中心诊断为ASD进行住院康复治疗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感觉运动训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分别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多元化康复治疗模式对孤独症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 60例孤独症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一对一、小组及集体形式的训练,对照组只接受一对一形式的训练,均每日训练3h。两组治疗满3个月后进行儿童适应行为能力(ADQ)评定,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DQ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康复治疗模式对孤独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能力的提高显著好于一对一形式康复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3.
观察46例儿童孤独症的综合干预疗效,为医院开展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46例孤独症儿童在训练前后进行PEP-3及Gesell评估,制定个化训练计划,并实施综合干预措施。结果:90%以上取得显著进步。结论:综合干预治疗儿童孤独症效果明显,与智力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单盲设计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TTM)的行为训练在癫痫患儿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内科收治的癫痫患儿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包括用药管理、健康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等常规健康行为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基于TTM的行为训练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康复总有效率,情绪状态(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量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评分),自尊水平(自尊量表评分),适应行为(独立功能因子、认知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结果 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为91.67%(44/48),高于对照组76.60%(3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量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自尊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两组适应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基于TTM的行为训练在癫痫患儿康复中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儿情绪状态,提升患儿自尊水平及社会适应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动学分析法在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11月河南省儿童医院康复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以Bobath疗法为主综合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于干预前采用运动学分析法找出患儿坐位姿势异常的运动元素,在其指导下制定康复方案。两组于干预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B区检测、Berg平衡量表评测。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量表B区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量表B区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学分析法可用于指导痉挛型脑瘫康复训练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核心稳定性训练配合综合康复训练在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郑州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住院的脑瘫患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核心稳定性训练,共治疗12周,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88)、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评价精细运动发育商(FMQ)、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GMFM-88、FMQ及WeeFIM评分依次是(74.66±14.83)分、(74.63±8.56)分、(58.36±8.56)分,均高于对照组(57.82±14.73)分、(70.54±9.84)分、(53.62±13.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配合综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神经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由国家级康复专科护士指导家长使用家庭训练方案提高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1月1日至2017年1月30日沈阳市儿童医院康复病房收治住院的脑瘫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入院后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2版家庭训练方案,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发育商的变化。结果训练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粗大运动发育商、精细运动发育商和总发育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国家级康复专科护士指导家长实施的家庭训练结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康复依从性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治疗的依从情况分组,将治疗全过程有固定家长陪伴患儿、并实施综合康复治疗结合家庭康复训练者作为观察组(50例),将各种原因不能实施综合康复治疗、不能有效配合家庭康复训练者作为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作业治疗、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引导式教育、感觉统合训练、音乐治疗等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并结合家庭训练及管理,定期对患儿家长进行集体化、个体化培训及心理辅导。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及香港学前儿童小肌肉发展评估量表(HK-PFMDA)分别进行评定,观察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GMFM评分总百分比、HK-PFMD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评分总百分比、HK-PFMD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依从性影响脑瘫患儿的康复疗效,依从性良好的患儿可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能力,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其身心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提高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配合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进行训练。两组治疗前后采用新修订的Ashworth量表评定、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GMFM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能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可视音乐治疗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语言康复的疗效。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精神发育迟滞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语言认知综合训练,观察组予可视音乐治疗结合语言认知综合训练。两组均为3个月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均采用北京0~6岁Gesell量表测试,评估语言发育商(DQ)、发育月龄,观察患儿语言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大多数语言DQ值提高,部分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观察组4例,对照组14例。治疗后观察组DQ值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发育月龄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DQ值和语言发育月龄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音乐干预结合语言训练能更好地改善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