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二孩产妇的产后抑郁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抽取 2022 年 6 月至 2023 年 1 月怀化市 5 家医院产后 42天来院随访的二孩产妇 203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产后抑郁量表测评产妇的抑郁状态;分析影响二孩产妇产后抑郁的因素。结果 存在抑郁症状的二孩产妇 72 例(35.5%),有抑郁倾向 64 例(31.5%)。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独生子女、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居住环境满意度、不良孕产史、产褥期知识掌握、担心产后体型变化方面不同的二孩产妇,产后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孩产妇的文化程度、分娩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婆媳关系、产褥期保健掌握程度、对分娩心理准备是二孩产妇产后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203 例二孩产妇中,存在抑郁症状的二孩产妇有 72 例(35.5%),有抑郁倾向的二孩产妇 64 例(31.5%)。二孩产妇的文化程度、分娩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婆媳关系、产褥期保健掌握程度、对分娩心理准备均是二孩产妇产后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日产妇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日本东京地区以及中国河南地区医院及社区抽取产后半年内的产妇587例,其中中国产妇352例,日本产妇235例。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12项一般健康问卷(12-item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 12)对中日产妇产后抑郁情况及精神痛苦水平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352例中国产妇31例检出有抑郁,检出率为8.81%。235例日本产妇有7例检出有抑郁,检出率为2.98%;中国产妇GHQ- 12病例检出率亦显著高于日本产妇。分娩方式、有无工作、有无人照看孩子以及精神痛苦水平是影响中日两国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因素。结论 中国产妇产后抑郁检出率高于日本产妇,其中无工作是影响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顺产、有人照看孩子、精神痛苦水平低是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产褥期妇女产后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9年6月—2019年12月便利抽样选取杭州市216例产后复查女性,采用自编一般情况和产后家庭问卷、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和Locke-Wollance婚姻调适测定量表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具有抑郁症状的产妇有47例(21.76%);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户籍、学历、家庭年收入、对婴儿照护满意程度、对产后休养方式满意程度、睡眠时间、社交时间、产褥期获得丈夫和长辈的支持、家庭矛盾频率以及婚姻调适的产妇产后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褥期长辈支持情况、产后休养方式满意度、产褥期社交情况、家庭矛盾频率、婚姻调适状况是产褥期妇女产后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产褥期妇女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社区护士开展产后访视时应加强对产检心理问题的重视,针对性地改善其休养方式及环境、鼓励适当增加社交及调试家庭、婚姻关系,可减少产后抑郁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常德地区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研究影响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从产妇的一般资料、产科特征、医院焦虑-抑郁自评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232名产妇进行调查。 结果 ①本研究产后抑郁量表得分(13.56±3.98)分。②学历、家庭条件、居住条件、是否计划外妊娠、新生儿评分、喂养情况、产前焦虑和社会支持均是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 结论 应针对易导致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给予产妇针对性护理,重视孕期心理卫生保健,给予产妇重要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产妇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使用爱登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2008~2010年69例社区产后抑郁症患者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社区中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17.7%,产后抑郁的发生与产妇文化程度以及分娩方式等有关(P<0.01);与产妇年龄、婴儿性别无关。结论产妇回到家庭后发生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较多,社区医务人员需注意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产后抑郁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相关因素对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找出与该病关联较强的因素,为预防该病发生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612例住院分娩产妇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以及产妇的一般情况、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等条目做问卷调查,通过EPDS量表评分将产妇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对两组观察对象的各个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并计算其OR值,评价各因素与该病发生的关联强度。结果 城市农村人口、产前并发症、分娩方式、产后并发症、不良分娩结局、夫妻关系、孕期接受宣教、产后周围人的关心、家庭支持等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OR均提示这些因素与产后抑郁的发病有关联。结论 减少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重视社会支持等有助于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新生儿父亲产后抑郁的概念及危害;简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新生儿父亲产后抑郁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结论是新生儿父亲的产后抑郁是目前存在且极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问题,各国报道发生率存在差异,其对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危害较大,也可能对配偶、家庭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新生儿父亲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包括产妇产后抑郁、产科及新生儿因素、新生儿父亲相关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支持5个方面。因此,针对新生儿父亲产后抑郁的症状与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应予以关注,并能够在及时准确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与对策,从而提升新生儿父亲健康管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北京市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分析影响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预警干预信号,进一步给予心理护理,保障初产妇的心理安全。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产后抑郁症筛查量表(PDSS),对2012年3-4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妇产专科医院产后第3天,符合入选条件并同意参加本次研究的300例产妇进行调查。结果研究发现发生产后抑郁的初产妇43例,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14.3%。年龄20-25,26-30,31-40岁及40岁以上初产妇抑郁发生率分别为50.00%,14.97%,12.00%,0.00%,不同年龄初产妇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36,P〈0.05);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初产妇抑郁发生率分别为0.00%,9.09%,10.53%,17.68%,不同文化程度初产妇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44,P〈0.01);是否为北京常住、是否母乳喂养初产妇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产后抑郁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母乳喂养是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产后抑郁症在初产妇中易发,且产后抑郁症好发因素为:低年龄、高学历、母乳喂养不好、非本市常住人口。提示妇产科护理人员重视此类初产妇,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以保障初产妇的心理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社区产妇产褥期抑郁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荔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产后42d产妇203例,对其心理健康进行调查。[结果]产后抑郁发生率为34.5%,年龄、居住条件、妊娠合并症、胎儿脐带绕颈、产妇伤口愈合情况、泌乳量对产后抑郁有影响。[结论]社区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在为产妇提供医疗保健和社会支持的服务中应注重知识的传授及加强心理健康咨询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分析影响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预警干预信号,以进一步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保障初产妇的心理安全。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产后抑郁症筛查量表(PDSS)对2017年4~6月桂林市三级甲等医院产后45 d符合入选条件并同意参加本次研究的300例产妇进行调查。结果研究发现发生产后抑郁的初产妇43例,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为14.33%。年龄20~25岁、26~30岁、31~40岁及40岁以上初产妇抑郁发生率分别为43.48%、11.97%、7.23%、0.00%,不同年龄初产妇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初产妇抑郁发生率分别为0.00%、5.88%、11.96%、24.11%,不同文化程度初产妇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母乳喂养初产妇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产后抑郁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母乳喂养是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产后抑郁症在初产妇中易发,且产后抑郁症好发因素为低年龄、高学历、母乳喂养不好。提示妇产科护理人员应重视此类初产妇,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以保障初产妇的心理安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产后抑郁的概述,分析了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主要与患者生物性因素、家庭因素、患者本身的因素、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及健康教育程度等因素相关,并归纳总结了产后抑郁的护理对策,主要心理护理、家庭支持、有效的沟通、落实优质护理、开展人性化导乐陪伴分娩于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为相关护理人员的临时实践和科研作一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产后抑郁症状的检出情况,探讨影响产后抑郁的因素并做好相应护理。方法选择2008年6-12月在彭泽县人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计划在本院分娩的孕妇239例,分别在孕晚期、产后6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家庭因素、孕产史、孕产期并发症、分娩方式(包括自产、剖宫产)及孕妇心理准备等。并根据调查结果将孕妇分为产后正常组(对照组)和产后抑郁组(观察组),对2组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产后抑郁症状检出率30.5%(73/239)。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包括:与公婆同住、不良孕产史、孕妇个性、孕期焦虑、孕前及产后家庭支持度和孕期心理准备得分,经分析,诸因素2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心理状况是发生产后抑郁症的一个预测因子;家人对孕妇的关心和孕期心理准备充分是产后抑郁的保护因素;不良孕产史、个性不稳定、个性内向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在孕期进行产后抑郁易患人群的筛查和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调查产妇产后抑郁状态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选取2018年3月1日至2018年5月3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二科产后复查的19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产后一般情况调查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194例产妇进行问卷筛查,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产后抑郁状态的筛查阳性率为24.2%,焦虑抑郁病史和新生儿结局是产后抑郁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值分别为6.95、3.21。结论焦虑抑郁病史、新生儿结局是产后抑郁状态可能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18.
430例产妇产后抑郁发生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长沙市部分产妇产后抑郁筛查阳性率,分析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长沙市3所医院住院分娩的430例产妇,使用产妇围产期一般情况调查表、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筛奁。结果430例产妇中产后抑郁者为101例,筛查阳性率为23.5%。产后抑郁筛查阳性组与正常组在产妇的学历、职业、居住条件、意外妊娠、妊娠合并疾病、初产妇、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抑郁危险因素有教育程度低、无职业者、意外妊娠者、妊娠合并疾病者、初产妇、新生儿性别为女、剖宫产者。结论长沙市3所医院分娩的产妇产后6周内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敦育程度低、兀职业、意外妊娠、妊娠合并疾病、初产、新生儿性别为女、剖宫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调查二胎产妇的产后抑郁发生现状及其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发生产后抑郁的90例二胎产妇作为发生组,选取同期未发生产后抑郁的二胎产妇90例作为未发生组。均收集2组产妇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文化水平、家庭年收入、工作状况、婚姻状态、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新生儿喂养方式、新生儿出生低体重、妊娠合并症、产前抑郁、婆媳关系、睡眠障碍、夫妻关系、丈夫参与照顾新生儿等资料,调查分析二胎产妇的产后抑郁发生现状及其高危因素。结果 文化水平、家庭年收入、新生儿喂养方式、新生儿出生低体重、妊娠合并症、孕期宣教、产前抑郁、睡眠障碍、夫妻关系、丈夫参与照顾新生儿是影响二胎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单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水平低、家庭年收入低、非母乳喂养、新生儿出生低体重、存在妊娠合并症、无孕期宣教、产前抑郁、睡眠障碍、夫妻关系不好、丈夫几乎不参与照顾新生儿是二胎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二胎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复杂,文化水平低、家庭年收入低、新生儿喂养方式等均是导致产后抑郁的高危因素,临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加强心理指导,改善产妇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胎产妇及配偶产后抑郁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某三级甲等妇产专科医院调查符合研究标准的二胎产妇及配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研究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Kansas婚姻满意感量表。结果210名二胎产妇及其配偶产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20.95%和17.1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二胎新生儿性别的期待[OR:4.302,95%CI(1.343,13.784)]、知觉压力[OR:1.228,95%CI(1.137,1.327)]是二胎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知觉压力[OR:1.363,95%CI(1.222,1.520)]是配偶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二胎产妇及其配偶的产后抑郁状况比较严峻,并有明确的相关性,而抑郁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因此,要同时关注二胎产妇及其配偶双方的心理健康,以促进整个家庭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