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目前全球疾病负担最大的单病种疾病,全球患病率为1.53%,占全部心血管疾病的26%[1]。我国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自1990年以来呈持续上升趋势。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2]报告,我国心血管病现患数为3.3亿,其中冠心病1 139万,占87.6%。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对狭窄的病变进行扩张的心导管治疗技术,能迅速开通血管,达到血运重建的作用。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接受PCI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可达到60万人[3]。  相似文献   

2.
<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技术已十分成熟[1-3]。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主动脉瓣介入器械层出不穷[4],国产瓣膜的优势在于其设计理念深度结合了中国患者主动脉瓣病变特点[5-6]。鉴于国际TAVR低危患者应用趋势[6-8],指南适应证的变迁[1,9-10]以及TAVR患者合并冠心病比例较高的现状[11],TAVR后期冠状动脉再次介入问题值得思考。目前已上市国产瓣膜均为自膨胀瓣膜,瓣架的花冠部分位于升主动脉,导管受瓣膜架体的干扰难以到位冠状动脉开口,因此TAVR后再次冠状动脉干预难度增大[12]。  相似文献   

3.
<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和3支病变的有效手段,实现完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是手术的优势和关键所在[1]。而围术期心肌梗死(perioperative myocardial infraction,PMI)不仅增加了围术期死亡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增加了中远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和桥血管再狭窄的发生[2-3]。尽管CABG手术方式日趋成熟和标准化,但PMI的发生率高达5%~30%[4],对于日益增多的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MI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更高[5],且患者中远期预后也不理想[6]。  相似文献   

4.
<正>跌倒是全球老年人关注的重要问题[1],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2]。中国老年人跌倒的年发生率为14.7%~34.0%[3]。而医疗机构中的跌倒发生率更高[4],患者住院期间跌倒的发生率是医院护理管理质量重要评价指标之一[5]。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其中2002~2016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1]。目前AMI的治疗主要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其效果显著,但有部分患者伴有严重并发症,如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等,这降低了患者的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60~69岁患病率为21%,≥70岁老年人的患病率高达35%[1]。一项收集213例COPD患者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患者都伴有一种或多种共病(97.7%),以心血管疾病、肺癌、肺部感染、糖尿病等为主[2-4]。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患病率及病死率有增加趋势[5-7]。COPD患者常合并有冠心病,COPD诊断不难,是否合并有冠心病,诊断不易[8-10]。常需要进行冠脉CTA检查,该检查因受呼吸的影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能提高图像质量[11]。本文对COPD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冠心病CTA检查中给予面罩吸氧,成功率和图像质量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思佳  韩旭 《实用老年医学》2023,(2):109-111+115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其典型特征是动脉粥样硬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冠心病病人超1100万,患病率居高不下[1]。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内膜及内膜下的慢性炎症性疾病[2],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与病理基础,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更是预测、判断全身重要动脉病变情况。,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与血清总胆红素(TB)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关系。方法收集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术后1年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782例患者,分为再狭窄组130例和对照组652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患者血清TB[(11.82±4.53)μmol/Lvs(12.95±5.06)μmol/L]、Fib[(3.04±0.65)g/L vs(2.83±0.60)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支架内再狭窄与糖尿病(OR=1.763,95%CI:1.1582.683)、Fib(OR=1.678,95%CI:1.2422.683)、Fib(OR=1.678,95%CI:1.2422.266)呈正相关,与血清TB(OR=0.922,95%CI:0.8602.266)呈正相关,与血清TB(OR=0.922,95%CI:0.8600.988)、支架直径(OR=0.615,95%CI:0.4440.988)、支架直径(OR=0.615,95%CI:0.4440.850)呈负相关。结论糖尿病、Fib为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支架直径和血清TB为支架内再狭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冠心病是一种老龄化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老年冠心病病人行PCI术的数量逐年增加。对于冠心病中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GRACE评分被指南推荐为危险分层工具以指导临床决策[1]。而针对稳定型冠心病,目前仍缺乏一种良好的风险评估工具,特别是老年病人。衰弱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机体的生理储备下降、  相似文献   

10.
<正>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CCB)是我国高血压患者最常用的降压药物类型。大型高血压患病率调查(2012年至2015年)结果显示,CCB在我国作为高血压单药疗法使用率高达46.5%[1]。另一项2018年开展的针对基层医疗机构降压管理的调查显示,我国基层全科医师使用CCB的平均比例也占据抗高血压药物种类中的首位(约39%)[2]。其中,  相似文献   

11.
<正>心血管疾病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心脏性猝死占全球所有心血管死亡的60%以上[1]。在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率同样居首位,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2]。1990~2016年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绝对值增长了33.7% [3]。目前,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不断攀升。推算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其中冠心病(CAD)高达1 100万[2]。所以,CAD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CAD刻不容缓。在CAD的防治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正>心血管病是发病率位居前列和引起过早死亡主要原因的全球性疾病之一。《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心血管病死亡率占居民总死亡率的首位[1]。心血管病中60%~7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较正常血压人群患冠心病的概率高3~4倍。降压药种类繁多,各自独特的药理学机制决定了合并冠心病高血压人群首选降压药不同,如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3.
<正>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 简称原醛)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致病原因,主要表现为非肾素依赖的肾上腺皮质自主分泌过多的醛固酮[1]。原醛的患病率随高血压的严重程度而增加,从3.9%到11.8%;在我国,原醛在难治性高血压人群中患病率为7%[2];在新诊断的高血压人群中的患病率至少为4%[3],说明这种疾病并不少见。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原醛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相似文献   

14.
王晴  李波 《心肺血管病杂志》2022,(11):1188-1192
<正>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AMI患者的首选治疗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相似文献   

15.
<正>心血管病是中国居民的首要死因,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急性胸痛疾病主要包括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肺梗死,具有发病急、不及时识别处理死亡率高等特点[2]。如何提高居民及医疗人员对急性胸痛疾病的认识、早期识别处理并改善急性胸痛患者的预后,迫在眉睫[3]。2011年,中国首个区域协同化胸痛中心在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正式成立[4],同年,首个《“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5]颁布,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在我国冠心病(CHD)的发病率越来越多。一方面,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高危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通常介入术后出现再狭窄问题同时也严重影响疗效,而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出现解决了术后平滑肌细胞增殖、新生内膜过度增生、血管壁弹性回缩等原因形成的管壁再狭窄〔13〕。另外,还有一部分病人无法行支架术或拒绝行支架或CHD需要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进行一  相似文献   

17.
<正>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被证明能以更少的支架植入数量达到更好的临床预后[1]。目前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仍以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即冠脉解剖学狭窄程度作为主要手术依据。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冠脉解剖学狭窄程度有时与功能学狭窄程度并不匹配[2-4],即解剖学上的冠脉狭窄有时并不会导致严重的心肌缺血。若对此类冠脉进行搭桥,桥血管与原冠脉之间可能存在较强的竞争血流,最终导致桥血管闭塞率增加。但相对于目前常用的冠脉病变解剖学评估方法,FFR用于指导CABG的证据十分有限。本文就目前有关血流储备分数指导CABG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两种内分泌代谢疾病,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中(≥60岁)约30%为糖尿病患者(7813万),其中95%以上是2型糖尿病[1]。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60岁以上人群OP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2]。多项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总骨折、髋部骨折、上臂骨折和踝关节骨折的风险均增加[3-5],2型糖尿病患者任意部位骨折风险较非糖尿病人群增加22%,髋部骨折风险增加27%[4]。  相似文献   

19.
<正>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是一种心肌急性泵衰竭,心输出量降低的状态,会导致终末器官灌注不足和缺氧,最终危及生命[1]。CS原因居多,其中最常见原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导致左心室功能障碍[2]。虽然目前针对CS患者的治疗中再灌注治疗和相关机械辅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短期预后[3-5],但院内死亡率仍高达27%~51%[1]。一、流行病学CS是一个危及患者预后的急危重症,目前AMI仍是该病发病的主要原因[6],据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合并CS患者发病率在7.5%,  相似文献   

20.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近10年来,我国冠心病PCI例数保持15%~20%的年均增长率~[1]。而随着支架使用数量的增加,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问题日益严重~[2]。在当前ISR治疗方案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危险因素及禁忌证较多~[3],而再次置入支架则可能引发再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