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为合理性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依据。方法:将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术中未作淋巴结清扫术1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期别、病理(类型、分级)间比较,P>0.05;两组患者手术范围比较,P<0.01;5年生存率研究组为76.67%(23/30),对照组为72.72%(8/11),两组比较,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结论:病理分化程度低,深肌层及宫颈或附件浸润、远处转移、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是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收治,并经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确诊为 EC 的358例患者的完整临床病历资料。其初治为系统分期手术,并进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各组淋巴结计数。对本组EC患者进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并进行随访,对EC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358例 EC 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2岁(20-78岁)。对本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其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7-43个月),3年总体生存(OS)率为90.1%(323/358)。本组盆腔淋巴结病理学检查结果呈阳性和呈阴性患者的3年 OS率分别为76.2%(16/21),97.3%(327/33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23,P〈0.01)。子宫内膜样癌和非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3年 OS率分别为:96.2%(306/318)与95.0%(38/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8)。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不同患者的3年 OS 率分别为:Ⅰ期为97.1%(304/313),而Ⅱ期为91.7%(11/12);Ⅲ期为85.2%(23/27)。本组患者随访期内 EC 的相关复发率为3.9%(14/358),死亡率为3.1%(11/358),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5.9%(21/357)。对导致21例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GO 分期[OR=4.169,95%CI(2.693-6.454),P=0.000],肿瘤体积(肿瘤直径〉2 cm)[OR=7.175,95%CI(2.590-19.876),P=0.000],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OR=6.277,95%CI(2.410-16.348),P=0.000],宫体肌层浸润深度[OR=3.598,95%CI(1.651-7.841),P=0.001]和宫旁浸润[OR=9.382,95%CI(3.349-26.284),P=0.000]是导致 EC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对以上单因素 logical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盆腔淋巴转移有影响的因素(P〈0.05),进行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GO 分期[OR=3.787,95%CI (2.113-6.786),P=0.00]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FIGO 分期晚、肿瘤体积大(直径〉2 cm)、LVSI呈阳性、宫体深肌层浸润及宫旁浸润是导致 EC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其中, FIGO分期,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蓝莉  张莉萍  苏兰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1-12,15
[目的]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某院2002~2010年收治的86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病例组,同时收集86例同期体检无子宫内膜癌的绝经后妇女为对照组,对雌激素水平、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绝经年龄、哺乳年龄及生活方式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提示:高血压、糖尿病、体重指数、雌激素水平、绝经年龄为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主要危险因子。而初次哺乳年龄、生育史为保护因素。[结论]重视高危因素,对高危人群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早诊断子宫内膜癌,提高治愈率及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吴甜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3591-3593
目的:探讨与宫颈癌淋巴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预测宫颈癌淋巴转移风险,找出影响预后因素.方法:以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二、三医院确诊的96例宫颈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肿瘤直径等方面有直接关系.结论: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浸润度、肿瘤大小等方面是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合评价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国内有关子宫内膜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13篇,采用可信区间方差分析法计算各相关因素的ORc及95%CI。结果使用宫内节育器年数1年、口服避孕药、有生育史、饮酒为子宫内膜癌的保护因素;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初潮年龄≤12岁、不孕等为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结论子宫内膜癌的发病不仅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有关,还与月经、生育因素密切相关。应注意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加强妇女保健,做好高危人群的定期普查。  相似文献   

6.
曾艳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691-5694
目的:探讨金坛市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05年12月~2011年6月在金坛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并经过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165例为病例组,同时选择52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50岁、年龄≥61岁、BMI超重、患有高血压、患有糖尿病、月经初潮年龄≤12岁、初次分娩年龄≤20岁、一级亲属中有乳癌、子宫内膜癌、结肠癌、卵巢癌患病史与子宫内膜癌发病有关。通过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最终引入回归方程的变量为年龄≤50岁、年龄≥61岁、BMI超重、患有高血压、患有糖尿病、月经初潮年龄≤12岁、一级亲属中有结肠癌及卵巢癌患病史。结论:年龄≥61岁、BMI超重、患有高血压、患有糖尿病、月经初潮年龄≤12岁、一级亲属中有结肠癌及卵巢癌患病史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年龄≤50岁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些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发病年龄也更趋于年轻化[1],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流行病学显示子宫内膜癌与代谢综合征、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药物激素、月经史与生育史、吸烟与饮酒、饮食保健品等作用因素有关,本文针对以上提及的危险因素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临床医生对具有子宫内膜癌发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予以早期关注。1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肥胖是子宫内膜癌三联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拟诊为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2016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661例临床拟诊为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理资料,其中34例(5.1%)存在卵巢转移,14例为隐性转移(2.1%)。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卵管浸润、组织学类型、肌层浸润深度、宫颈浸润、宫旁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子宫浆膜面受累与临床I期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卵管浸润、组织学类型、宫旁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是临床I期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轻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术中探查卵巢形态正常且排除输卵管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等危险因素可考虑行保留卵巢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8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特征,观察患者合并子宫内膜癌情况,探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合并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征及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陕西省人民医院因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临床资料收集问卷记录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质量、婚育史、内科合并疾病、术前子宫内膜厚度、术前相关血清学指标表达情况等。根据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合并子宫内膜癌者纳入研究组,其他单纯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者纳入对照组,观察并记录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子宫内膜癌合并情况,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合并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结果 80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中有25例合并子宫内膜癌,患病率为31. 25%(25/80); 2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合并子宫内膜癌患者接受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结果证实多为高分化者,且Ⅰ期患者占主要比重,多为浅肌层浸润,且多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绝经、术前内膜病理结果重度是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合并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OR1,均P0. 05)。结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合并子宫内膜癌风险高,多表现为高分化的Ⅰ期子宫内膜腺样癌,可能受年龄、绝经、子宫内膜病理结果等因素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EC)是子宫内膜上皮性恶性肿瘤,多见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发病情况有年轻化趋势。在临床上以异常子宫出血、腹痛、腹胀等为主要临床症状。EC患者的预后与患者的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共同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主要与手术病理和类型、早期筛查率、年龄、是否绝经、月经和婚育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代谢性疾病等相关。本研究以EC为主要探究要点,进一步分析EC的流行病学趋势和危险因素,有望为EC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武汉市女性子宫内膜癌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于该院进行子宫内膜癌症状筛查的1 000例女性为研究对象。使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症状进行筛查,对所有入选研究对象的个人资料进行统计,使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血清人附睾蛋白4 (HE4)、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 (CA125)、糖链抗原199 (CA199)及甲胎蛋白(AFP)水平,并对子宫内膜癌发病相关因素与发病情况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5岁以上的人群、50岁之后绝经的人群、有恶性肿瘤家族病史的人群、12岁之前月经初潮的人群患病率较高,有妊娠史的人群大专及以上人群子宫内膜癌患病率较低(P0. 05);体质指数(BMI)≥25 kg/m~2、有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的人群,子宫内膜癌症状患病率相对较高(P0. 05);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人群子宫内膜癌发病率较低(P0. 05); HE4、CEA、CA125、CA199及AFP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显著较高(P0. 05);年龄、BMI、恶性肿瘤家族病史以及HE4、CEA、CA125、CA199及AFP高表达等因素均为子宫内膜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年龄、BMI、恶性肿瘤家族病史以及HE4、CEA、CA125、CA199及AFP高表达等因素均为子宫内膜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具有这些因素的女性需进行子宫内膜癌筛查,为子宫内膜癌症状的预防和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总结子宫内膜癌(EC)患者病例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将保定市妇幼保健院妇科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诊治的19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统计病例相关人口学、手术病理信息,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淋巴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血清胰岛素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7年6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48例,其中203例为绝经前组患者,平均年龄(42. 01±10. 17)岁; 445例为绝经后组患者,平均年龄(62. 13±13. 85)岁;每组患者进一步分为淋巴结转移(LNM)组和非淋巴结转移(NLNM)组。通过实验室检查检测患者血清胰岛素、雌激素、血清C肽、IL-6、TNF-α、CA-125水平。结果绝经前和绝经后患者LNM发生率分别为6. 40%、7. 42%。在绝经前患者中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胰岛素水平(OR=2. 14,95%CI:1. 45~2. 88)是LNM风险的重要预测因子,在同一组中当按体质指数(BMI)或腰臀比(WHR)进行调整后胰岛素水平仍然是LNM风险的显著预测因子(截止值:10. 49μIU/ml)。在绝经后患者中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胰岛素水平(OR=1. 97,95%CI:1. 34~2. 58)也能显著预测LNM风险,即使在按BMI (截断值7. 39μIU/ml)或WHR (截断值10. 14μIU/ml)进行调整后胰岛素水平仍然是LNM风险的显著预测因子。此外,胰岛素水平与LNM风险之间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术前血清胰岛素水平与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风险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共141例临床资料,因21例患者资料不全,最终纳入本研究患者为120例,将其资料录入统计分析软件,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筛查危险因素.结果: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患...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LN)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瑞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SLN转移阳性且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的乳腺癌患者125例,比较分析NSLN转移和NSLN未转移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25例SLN阳性患者中,NSLN未转移者62例,转移者63例;脉管浸润(84.13%)、多灶性(65.08%)、SLN阳性数目≥2枚(80.95%)患者的NSLN转移率明显高于无脉管浸润(15.87%)、非多灶性(34.92%)和SLN阳性数目为1枚(19.05%)患者(χ^2值分别为5.759、17.673、12.056,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脉管浸润(OR=1.426,95%CI:1.145~1.776)、多灶性(OR=1.363,95%CI:1.095~1.698)、SLN阳性数目≥2枚(OR=1.956,95%CI:1.319~2.901)是SLN阳性患者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部分SLN阳性乳腺癌患者NSLN未转移,而SLN阳性数目、脉管浸润及肿瘤多灶性是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术前B超、CT及MRI用于评估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173例,其中173例接受B超检查,129例接受MRI检查,41例接受CT检查,并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比较三组间相关统计学指标,同时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在绝经后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放疗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16年11月在该院肿瘤科经手术治疗后行放疗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有52例患者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5例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21例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2例行肿瘤减灭术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放射治疗。治疗后随访2年,经超声检查评估患者预后情况,记录复发、转移、死亡、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情况。统计记录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无病生存患者与复发+转移+死亡患者在年龄、是否绝经、淋巴结是否转移、病理类型、病理分期、肌层浸润间的差异,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放疗后2年总生存率、2年无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2年,80例患者中7例死亡,8例复发,6例转移,2年总生存率为92. 25%(73/80),2年无病生存率为73. 75%(59/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生存患者在年龄、是否绝经、病理类型方面与死亡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生存患者在淋巴结是否转移、病理分期方面与死亡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病生存患者在是否绝经、病理类型方面与复发+转移+死亡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无病生存患者在年龄、淋巴结是否转移、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方面与复发+转移+死亡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为Ⅲ期+Ⅳ期、肌层浸润≥1/2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放疗2年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OR1,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为Ⅲ期+Ⅳ期、肌层浸润≥1/2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放疗2年无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OR1,P0. 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治疗后辅以放射治疗,可提升患者2年存活率,其中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为Ⅲ期+Ⅳ期、肌层浸润≥1/2是影响放疗后患者2年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年龄60岁、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为Ⅲ期+Ⅳ期、肌层浸润≥1/2是影响放疗后患者2年无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早期胃癌(EGC)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并建立EGC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评估模型。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胃癌切除的172例EGC患者,年龄62(52,68)岁,通过病例系统收集患者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确定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的变量,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估风险模...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150例子宫内膜癌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北京市四个城区及近郊区1982年1月1日至1985年12月31日诊断的子宫内膜癌进行了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研究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及多因素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内膜癌发生有直接关联的危险因素有肥胖、未产及低产次、初潮早、肝脏疾患等。口服联合避孕药对内膜癌的发生可能具有保护作用。研究结果支持了内膜癌病因的体内孕激素缺乏而雌激素相对过剩的内分泌病因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