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剧、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认可普及,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失疏泄已被证实是脑老化相关疾病如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和痴呆等的危险因素,但其相关机制尚未完全阐述。课题组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系列实验(试验)研究后提出“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失疏泄加速脑老化进程”的科学假说,并依次从单一负性情绪积累(愤怒情志)研究拓展到多情交织共同致病的长期负性情绪积累,从动物实验研究拓展到正常人群再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患者和MCI患者,从未用药病例对照研究拓展到疏肝法用药干预肝失疏泄型MCI患者,逐层深入分别探索了单一负性情绪积累(愤怒情志)对认知老化进程的影响、多情交织作用的复合负性情绪积累(复合情绪)对认知老化进程的影响、疏肝解郁方药对认知老化进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并充分借助神经心理学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功能磁共振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眼动技术等获取肝失疏泄加速脑老化进程的实证依据,以期为MCI的中医临床干预提供新思路,为中医脑老化学说增添新内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失疏泄在正常人体衰老进程中的影响作用,为阐释肝在衰老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根据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得分,确定高神经质和低神经质受试者各3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ELISA)测定研究对象尿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与血浆中脂质过氧化产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与低神经质组相比,高神经质组尿8-OHdG与血浆中LPO和SO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EPQ中神经质项目得分与8-OHdG(r_s=0.318)和LPO(r_s=0.331)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P<0.05),与SOD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失疏泄能够加速人衰老进程,其机制可能与肝失疏泄引发情绪应激进而产生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3.
制作多个中性、愤怒情绪诱发影片片段,通过实验室标准化评估,选取诱发强度、分化和单一性优良者作为目标情绪诱发材料。以正常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情绪诱发(观看电影片段)和情绪调节(按语词提示调节对愤怒刺激的反应)动态加工的实验范式,观测愤怒情志调节(宣泄和抑制)的机体生理反应,从而阐释肝疏泄科学内涵的一个侧面。并借助ERP技术,获取情志表达倾向个体差异的神经电生理证据,为中医肝主疏泄理论增添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亚健康状态从肝失疏泄辨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健康状况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一组临床症症候,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边缘状态,又称“次健康状态”等。特点:以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异常为主要表现,常因工作,学习压力太过或不良精神刺激等,导致肝失疏泄,功能减弱或太过为主要病机。以肝失疏泄为主轴疏肝解郁为基础是中医药治疗“亚健康状态”良策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代谢综合征的过程中,胰岛素抵抗始终被放在一个最为重要的位置。作者认为胰岛素抵抗与肝失疏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论肝失疏泄的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肝气郁、肝气逆证是肝失疏泄的主要病理特征;对其源流、发展和现状及其诊断依据与治法方药进行了探讨;并明确了进一步规范两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肝失疏泄与抑郁症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博  任路 《吉林中医药》2009,29(3):194-195
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 脾胃运化,调节情志,以此为理论出发点,结合现代医学及动物实验模型来探讨肝失疏泄与抑郁症发病的 表明,肝失疏泄应当是导致抑郁症的根本原因。郁而气机不畅,致痰浊血瘀,痰瘀互结,加速了抑郁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6,(2):260-261
生理状态下,肝主疏泄,具有调畅和促进胃肠道蠕动的作用。在病理状态下,肝失疏泄导致胃肠病,出现纳呆、嗳气、腹胀、脘腹痛、腹泻等各种胃肠道症状。临床治疗肝失疏泄导致胃肠病要特别重视疏导肝气郁滞,使肝脏气机条达是治疗的关键;同时通过健脾养肝阴而助肝用,使肝脏阴阳平衡,肝脏气机自然畅达。  相似文献   

9.
水肿的发生,主要责之肺、脾、肾三脏,而从《内经》开始,便记载了水肿与五脏皆有关系,故王茂泓主任中医师基于对经典的认识及临床体会,提出肝失疏泄为水肿的基本病机之一,采取六经辨证模式,从少阳、厥阴论治,常可取效,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0.
肝气郁、肝气逆是肝失疏泄的始发证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肝失疏泄导致肝气郁、肝气逆证两证的源流、发展和现状进行了探讨,对两证的病因病机、诊断依据与治法方药做了进一步规范;并明确了进一步规范两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永峰 《四川中医》2009,(11):15-18
本文从正邪两个方面系统阐述血瘀证的形成与肝失疏泄的相互关系。认为“肝失疏泄是重要的致瘀因素”和“肝疏泄是主要的化瘀力量”,提出“血瘀证从肝论治”和“肝病多瘀”的假说。不仅丰富了肝藏象理论,而且还丰富了血瘀证形成理论。  相似文献   

12.
正湿邪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为外侵六淫之一,内湿则为内生五邪之一。内湿既属病机范畴,又为病理产物性病因。内湿具有重着、黏滞、趋下等特性,是由人体脏腑功能失调,运化转输水液功能障碍而致。由内湿导致的病证,称为内湿证。内湿证按八纲辨证可分寒湿和湿热,寒湿为湿从寒化,可见苔白腻、口不渴、无发热、大便稀溏或成水样、脉紧;湿热为湿从热化,可见苔黄腻、口渴少饮、身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冠心病的中医基本病机是心脉瘀滞,那么心脉为什么会瘀滞呢?作者认为是肝失疏泄导致冠心病心脉瘀滞。因肝气不足或肝阴亏虚,致肝失疏泄,肝调畅气机的功能失职,造成气滞、痰凝、血瘀、脂积,最终使冠心病心脉瘀滞,其病机实质乃是本虚标实。故在临床诊治冠心痛时,应紧紧抓住肝失疏泄这一病理环节,避免单一的活血化瘀治法,注意对多因素进行干预,开展个体化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病是以进行性加重为主的呼吸困难、喘息、气短、刺激性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以限制性通气障碍、低氧血症、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为特点的间质性肺病,病变主要累及肺间质,也可累及肺泡上皮细胞及肺血管.目前西医治疗首选激素,效果并不理想.中医药在研究肺间质纤维化方面显示出了良好的前景.中医上讲“肝主疏泄气机”又讲“百病生于气”,故而可以说“百病生于肝失疏泄”.对肺间质纤维化早期的病机从“肝失疏泄”方面进行探讨,从肝的角度浅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建国以来肝主疏泄理论的临床应用概况。方法以中国知网资源总库源数据库为资料来源,检索和筛选从"肝失疏泄"论治的医案,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症状、中医病名、西医病名、证候、治则治法、方剂和中药等医案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结果纳入医案1075例。统计结果如下:(1)女性患者占比59%;(2)20~50岁之间的患者占比73.9%;(3)症状335种,频次在30次以上的有49种;(4)西医疾病182种,频次在20次以上的主要归属于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排在前两位的是慢性胃炎和乙型病毒性肝炎;(5)中医疾病113种,频次在30次以上的主要为肝系、脾系病证。排在前两位的是胃脘痛和胁痛;(6)中医证型181种,排在前两位的是肝郁气滞证和肝郁脾虚证;(7)治则治法197种,排在前四位的是疏肝理气、疏肝解郁、疏肝健脾和疏肝泄热;(9)药物407种,排在前12的分别是:柴胡、白芍、甘草、当归、茯苓、香附、白术、郁金、枳壳、陈皮、栀子、川芎。结论建国以来肝主疏泄理论的临床应用极为广泛,从肝失疏泄论治的疾病已涉及了西医八大系统、中医五脏系统。充分说明了肝主疏泄概念的外延不断扩展,反映了肝气的疏泄功能对全身气机的疏通畅达,对各脏腑系统功能活动的有序进行均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肝失疏泄对化疗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认知功能与神经内分泌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对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门诊和病房就诊的化疗后三阴性乳癌患者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调查评估,(EPQ)N维度量表评估筛选情绪稳定与不稳定的患者,并按照同性别、同年龄段、同文化程度进行1:1匹配.采用蒙特利尔量表(MoCA)评估...  相似文献   

17.
张欢  于睿  王大庆  赵宏月  张颖  梁健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0):2086-2088
肝失疏泄膏脂转输障碍是血脂异常关键病机,而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AS)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肠道微生物调控脂质代谢成为基础和临床关注的热点,最新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主要通过调控TMA/FMO3/TMAO通路干预脂质代谢,特别是影响RCT途径。膏脂转输障碍导致RCT受阻,提示肠道微生物改变可能与膏脂转输障碍密切关联。依据中医"肝主疏泄"理论,提出"从肝论治"AS,组成疏肝清脂中药复方,探讨疏肝清脂法对消退、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机制研究。本研究拟以高脂血症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以肠道微生物组及其驱动的TMA/FMO3/TMAO通路为切入点,围绕RCT途径,利用宏基因组测序、LC-MS等技术,初步阐明肝失疏泄状态下肠道微生物调控膏脂转输的关键途径、环节及分子机理,并揭示疏肝清脂法的效应机制。丰富"肝主疏泄"理论的科学内涵,并为挖掘以肠道微生物组为有效靶点防治AS相关疾病疏肝降脂中药提供新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8.
“肝主疏泄”是肝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其中心环节是调畅气机,主要体现在促进脾胃运化、促进气血津液输布和调畅情志等方面。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多因邪毒入侵、七情内伤、饮食所伤等致肝失疏泄,肝失疏泄的微观病理表现之一为自噬功能失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参与自噬的经典通路,mTORC1过度表达抑制自噬从而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本文从“肝失疏泄”角度,探讨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在肝癌中的作用,为临床基于疏肝论治肝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是心主血脉的保证。认为肝窦内皮细胞窗孔构成的肝筛结构可能是肝主疏泄,调节脂质代谢的超微结构;肝失疏泄,肝窦内皮细胞窗孔数量、结构及功能异常,能够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提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肝脏疾病继发的血管功能障碍,肝筛是肝失疏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结构。基于疏肝通络药物,发展维持肝窦内皮窗孔结构和功能或者促进复窗孔化的方法,可能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肝主疏泄对水液代谢的影响,历代医家虽有论述,但无系统总结。对此进行一番讨论,肯定于临床不无小补。兹探讨如下。且从肝主因泄的生理功能来看肝主流泄,调畅气机2全身脏腑、经络等活动,全赖乎气的升降出入。故肝的疏泄功能对气机的疏通、畅达,脏腑的气化活动及水液的吸收、转输、敷布、排泄等代谢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气能下达,故能助肾之疏泄"(《医学衷中参西录》);肝气升发舒展,则能助脾胃之运化、心肺之宣散,运行气血,并运载津液之清者,以输送、敷布至肌股、皮毛等组织器官,在完成其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