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应用单丝聚丙烯补片修补老年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老年巨大切口疝患者36例,使用单丝聚丙烯补片修补,其中肌鞘前修补(Onlay法)12例,肌肉与肌肉间修补(Inlay法)5例,肌肉后腹膜前修补(Sublay法)19例.结果 无切口感染,皮下积液6例,均为Onlay法,9例有不同程度异物感,但不妨碍日常生活.平均随访24个月,无复发.结论 应用单丝聚丙烯补片无张力修补老年腹壁巨大切口疝,可取得满意疗效,采用妥善的术中、术后处理方法,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巨大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方法并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我院普外科2002 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单丝聚丙烯补片行开放式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共21例,其中行肌前补片修补法(Onlay)3例,肌肉间补片修补法(Inlay)1例,肌后腹膜前补片修补法(Sublay)15例,腹腔内补片修补法(IPOM)2例.结果 手术时间(140.5±22.7)min;术中无血管和内脏损伤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切口感染及复发病例.结论 应用单丝聚丙烯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巨大腹壁切口疝安全可靠,加强围手术期合并症的处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应用杂交技术修补腹壁切口疝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应用杂交技术修补腹壁切口疝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40~160(92±30)min,缺损最大径为2~25(8±6)cm,补片大小为150~600(273±108)cm2。术后住院时间为6~15(9.3±2.1)d,切口浅表感染3例(5.8%),浆液肿2例(3.4%),术后早期腹壁疼痛8例(13.7%)。无肠道损伤、肠梗阻、伤口出血、补片感染和补片膨出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53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应用杂交技术修补腹壁切口疝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尤其适用于复杂、巨大腹壁切口疝。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合补片治疗腹壁切口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9月间6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应用BardComposixMesh和BardComposixKugel补片行腹腔内修补6例。术后所有患者均顺利恢复,局部感觉良好,未发生切口感染、皮下血清肿、肠梗阻、窦道形成和肠瘘,随访6~48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应用双面复合补片腹腔内置入修补切口疝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腹壁切口疝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术后腹壁膨出(bulging)及复发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治疗的774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腹壁膨出及疝复发的发生率与临床病例因素的关系。 结果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15±2.60)d,随访时间3~78个月。术后腹壁膨出58例(7.49%),患者体质量指数(BMI)、是否急诊手术、是否使用补片、补片放置层次、手术入路、是否关闭腹壁缺损等与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腹壁膨出有关。 结论影响腹壁切口疝术后腹壁膨出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BMI、是否急诊手术、是否使用补片、补片放置的层次、手术入路、是否关闭腹壁缺损。临床应加强术前病例的筛选,减少急诊手术的同时,严格控制患者体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植入修补、确实关闭腹壁缺损,并加强术后切口管理,以预防和减少腹壁切口疝术后腹壁膨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补片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sublay,TES)与腹腔镜腹腔内补片修补术(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IPOM)治疗两侧下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我院两侧下腹壁切口疝41例,随机分为2组:IPOM...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壁大切口疝和巨大切口疝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采用补片行开放式腹壁大切口疝和巨大切口疝修补术的5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肌前补片修补法3例,肌肉间补片修补法3例,肌后腹膜前补片修补法39例,腹腔内补片修补法6例。手术时间109~195 min,平均135.2 min;术中出血15~90 ml,平均35.6 ml;术中无血管和内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3~7 d(平均4.9 d)下床活动;住院时间7~19 d,平均9.7 d。2例患者术后出现浆液肿,经穿刺抽吸、负压吸引和腹带加压包扎后治愈。51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24.5个月),3例(5.9%)患者复发,后行开放式腹腔内补片修补手术,恢复良好,无再复发。所有病例无慢性疼痛。结论应用补片行开放式腹壁大切口疝和巨大切口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闵凯  龚昭  李兵  阮潇舒 《腹部外科》2010,23(1):20-2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方法、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对15例腹壁切口疝进行腹腔镜下补片修补术。结果14例腹腔镜下行腹腔粘连松解和补片固定,顺利完成切口疝修补手术;1例因肠管与腹壁及疝环致密粘连而中转开放切口疝修补术。术后腹壁修补区域疼痛10例(71.4%),疝环和补片间出现浆液肿4例(28.6%),无肠瘘和死亡病例,未发生手术相关的感染。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5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在腹腔镜下行腹腔粘连松解,采用疝钉合器与缝线贯穿腹壁全层固定补片可以修补大多数腹壁切口疝,同时还可以发现其他的隐匿性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巨大腹壁切口疝的补片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13年10月,新疆伊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提高腹壁顺应性、手术术式、手术操作、引流管的放置、抗生素预防应用、围手术期处理对预后构成影响因素。8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复发3例。手术复发率为3.7%。结论应用补片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效果满意,术后恢复快,要重视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补片法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4年5月至2008年5月应用肌后筋膜前(腹膜前)补片置入法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3~60个月,平均32个月.结果 21例患者术后复发1例,切口感染1例,皮下积液2例,复发率及并发症率均小于文献报道.结论 肌后筋膜前(腹膜前)补片置入法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具有复发率低,并发症少,费用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补片法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腹壁巨大切口疝的病因、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对我院 1998年 4月~ 2 0 0 3年 12月收治的 3 1例腹壁巨大切口疝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采用复合补片 ( 19例 )或Marlex网片 ( 12例 )行巨大切口疝修补术。术后患者无严重并发症 ,均痊愈出院。随访 1~ 3年 ,无复发 ,疗效满意。结论 手术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和不规范手术操作是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主要病因。围手术期处理对此病预后甚为关键 ,主要包括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处理腹内压改变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应用人造补片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是一种安全、合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中补片免固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采用补片免固定法腹腔镜TEP治疗86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组),观察其手术方法、术式特点、补片免固定的疗效与价值及补片位置,并与同期开放疝环充填式(mesh-plug)疝修补术的92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阴囊血肿或积液例数、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一次性耗材费用、切口疼痛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片免固定法腹腔镜TEP不仅适宜腹壁缺损小的疝,也可用于腹壁缺损≥4 cm的直疝、斜疝,其手术指征同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多项临床指标优于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是疼痛轻微、耗材费用低廉、复发率极低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补片缝合固定法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213例腹股沟疝男性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n=108)与对照组(n=105);两组均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采用聚丙烯补片,其中实验组将补片缝合固定于前腹壁,对照组补片放置后不进行缝合固定.对比分析两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合人工补片治疗腹壁切口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25例腹壁切口疝应用复合人工补片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5例均治愈,1例发生皮下脂肪液化感染,3例切口疼痛不适,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均获随访6个月~3年。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对防治腹壁切口疝有重要作用,应用复合人工补片治疗腹壁切口疝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带记忆弹簧圈(MK)补片在无张力修补中、小切口疝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期间我院实施MK补片下置术修补腹壁中、小切口疝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初发21例,复发4例.结果 22例一期愈合,3例发生切口皮下积液,经穿刺抽吸处理后治愈.住院7~15 d,均痊愈出院.随访10个月至2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用MK补片下置术修补腹壁中、小切口疝经济、安全、有效、感染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3D补片腹壁悬吊法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山东烟台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采用腹壁悬吊法固定3D补片行TAPP术71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要点及临床体会。结果本组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单侧疝手术时间50~100 min,双侧疝手术时间90~140 min,术中出血极少,均未置引流,术后2~5 d出院。术中腹壁下动脉损伤1例,行腹腔镜下缝扎止血,术后发生腹股沟区或阴囊血清肿5例,经观察1个月余,均逐渐自动吸收;无腹股沟区感觉异常,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6个月,无复发。结论 3D补片腹壁悬吊法TAPP术相对简单、有效、低风险、更经济,适合早期开展腹腔镜疝手术的人员学习。  相似文献   

17.
单孔腹腔镜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单孔腹腔镜器械行腹壁切口疝无张力疝修补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例二次腹部术后出现腹壁切口疝的女性病人,应用单孔腹腔镜器械行无张力疝修补.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于左腋前线平脐平面建立长约2.5 cm横行切口,放置Tri-port,电刀分离粘连,将补片通过Tri-port放入腹腔,通过钩针及螺旋钉枪(Protack)将补片固定在腹壁上. 结果 手术时间90 min,术中出血量<10ml,术后住院时间7d.术后1月复查切口愈合好,疝无复发. 结论 应用单孔腹腔镜器械行腹壁切口疝无张力疝修补安全可行,手术时间与传统腹腔镜时间无明显差别,但其更具微创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开放式合成材料补片修补腹壁疝217例的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开放的合成材料补片修补腹壁疝的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4月至2008年4月行此法修补之腹壁疝217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切口疝184例和脐疝33例.应用肌前修补法(onlay法)59例,肌后修补法(sublay法)84例,腹腔内补片修补法(IPOM法)74例.198例病人获得随访,时间为4~108个月,平均57个月.结果:术后血清肿发生率为5.5%,(12/217),onlay组血清肿发生率显著高于sublay组(P<0.05),而与IPOM组无显著差别.总切口感染率为1.4%(3/217),各组间切口感染率无显著差别.术后总复发率为3.0%(6/198),onlay组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sublay组和IPOM组(分别P<0.05).结论:开放式合成材料补片修补腹壁疝是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其中以sublay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开放腹横肌松解术治疗造口旁疝合并切口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疝和腹壁外科连续收治的20例造口旁疝合并切口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开放腹横肌松解加肌后补片修补术,术后随访观察。结果 20例病人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62.3±10.2)岁。17例(85.0%)为结肠造口,3例(15.0%)为回肠造口。均使用标准型聚丙烯补片,补片大小为(553.9±102.5)cm2,手术时间为(146.5±35.8)min,术中出血(137.7±49.3)mL,住院时间为(14.6±3.1)d。术后1例出现浅表手术部位感染,2例Ⅲ型血清肿,均经非手术治疗后治愈。无补片感染、肠梗阻、肠瘘等并发症。随访16.9(5~45)个月,无疝复发或腹壁膨出病例。结论 开放腹横肌松解术是治疗造口旁疝合并切口疝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应用Kugel补片进行腹膜前修补腹股沟复发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Kugel补片开放式腹膜前修补腹股沟复发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应用Kugel补片开放式腹膜前置入治疗65例77侧腹股沟复发疝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侧手术时间40~150 min,平均(76.5±20.4)min.术后切口疼痛轻,无切口感染.并发尿潴留4例、腹股沟区浆液肿6例、皮下血肿2例、阴囊积液3例,随访3~54个月,未发现明显异物感或腹股沟区慢性疼痛,无再复发疝.结论 开放式腹膜前放置Kugel补片治疗成人腹股沟复发疝具是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