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1例高级别浸润性膀胱癌在维迪西妥单抗新辅助治疗后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的治疗效果,探讨新辅助治疗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意义。1例70岁男性膀胱癌患者,因多支冠状动脉(冠脉)狭窄,需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在CABG围手术期(3个月内)暂时无法耐受RC手术。患者在局麻下行膀胱镜检查术,活检病理提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HER2(2+),PD-L1(CPS=2)。综合考虑患者肿瘤的病理类型、免疫组化结果以及患者经济情况,对患者行维迪西妥单抗(RC48)新辅助治疗,CABG术后3个月行RC手术。结果显示,患者在CABG术后2周开始行维迪西妥单抗新辅助治疗,每次120 mg,每2周1次,共治疗4次,期间复查2次CTU显示肿瘤负荷明显缩小,达到部分缓解,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在CABG术后3个月,对患者行RC手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膀胱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T2bN0M0,切缘阴性。维迪西妥单抗为代表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新辅助治疗具有光明的前景,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2.
<正>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 cancer,MIBC)的主要治疗方式,国内外指南推荐为T2~4aN0M0期及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提供RC[1]。但MIBC患者接受RC后,仍有50%的患者出现术后复发[1],从新辅助和辅助治疗的层面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就显得尤其重要。新辅助和辅助化疗的研究已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展,推荐c T2~4aN0M0期MIBC患者采用以顺铂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未行新辅助化疗的p T3~p T4或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建议术后辅助化疗[1]。  相似文献   

3.
表阿霉素加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表阿霉素 (EPI)和卡介苗 (BCG)膀胱腔内灌注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 方法  4 4例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 (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分为两组 :①EPI加BCG组 (2 4例 ) :术后 1周内单次EPI膀胱腔内灌注 ,第 2周后开始定期BCG膀胱腔内灌注。②单用BCG组 (2 0例 ) :术后 1周内开始单用BCG定期膀胱腔内灌注治疗。定期膀胱镜检查、尿细胞学检查和随访。 结果  4 4例术后随访 2 4个月 ,单用BCG组 3例分别于术后 5、9、12个月复发 ,复发率 15 % (3/ 2 0 )。EPI加BCG组未见复发 ,χ2 检验 ,P <0 .0 5。两组均无严重药物反应和并发症。 结论 EPI早期单次膀胱内灌注加BCG定期膀胱内灌注的免疫化学疗法对预防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疗效肯定 ,毒副反应不明显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一种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中,完全腹膜外输尿管造口新技术,评价其治疗一例T4期高级别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以1例75岁男性高级别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T4N0M0)为例,介绍一种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中,完全腹膜外输尿管造口技术的4个关键步骤,包括游离输尿管(将左侧输尿管游离足够长度)、汇集两根输尿管(腹腔镜下将左侧输尿管经直肠后方拉至右侧)、建立腹膜外通道(游离扩大右侧腹膜外间隙,将两根输尿管从此通道拉出)、腹膜重建。结果 手术共耗时(从消毒铺单开始计时到输尿管造口结束)248 min,出血量100 ml,造口处可见清晰尿液流出,患者术后住院时间8 d。结论 本例输尿管造口术是一种完全腹腔镜下经皮输尿管造口技术的尝试,相较于传统输尿管造口术而言,该术式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时间缩短。对于需要永久性尿流改道,但心肺功能差,手术风险高或没有机会做肠道尿流改道的患者,该术式是一种可行且安全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碱化利多卡因扩张性灌注治疗尿路上皮癌膀胱灌注后药物相关性重度膀胱损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6例尿路上皮癌患者因行吡柔比星、丝裂霉素及BCG灌注引起的重度膀胱损害,其中3例为灌注BCG行三联抗结核药物等综合治疗无效而被迫放弃、中止治疗者,采用膀胱镜检后碱化利多卡因扩张性灌注方法进行治疗,并评估治疗前、后下尿路症状及其相关指标。结果:6例患者下尿路症状及评分、膀胱容量流率、膀胱敏感性明显改善,并完全恢复原来的化学药物灌注。平均随访10(3~16)个月,无膀胱损害症状复发,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碱化利多卡因扩张性灌注治疗尿路上皮癌膀胱灌注后药物相关性重度膀胱损害,是有效和安全的,可恢复尿路上皮癌患者行膀胱灌注药物的耐受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膀胱灌注是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cancer, TURBT)后辅助灌注治疗的一线方案。但BCG初始治疗后,仍有约30%的患者不能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或出现复发,即BCG无反应。对于此类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 RC)是指南推荐的治疗方式,但RC术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使部分患者不愿或不能接受。近几年随着化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以及临床研究的推进,许多新的治疗手段被证明对TURBT术后BCG膀胱灌注无反应性NMIBC有效,本文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膀胱癌90%以上为尿路上皮癌,其他为腺癌、鳞癌和小细胞癌等。膀胱尿路上皮癌一般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NMIBC治疗的标准治疗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后辅以膀胱内灌注药物治疗和定期复查膀胱镜,相当一部分患者(50%~80%)会出现肿瘤复发,少数患者则出现肿瘤进展~([1])。MIBC是致死性疾病,标准治疗是根治性膀胱切除和尿流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选择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经选择的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保留有功能性膀胱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6年至2011年间323例行TURBT治疗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术前影像学检查无明显膀胱外浸润,肿瘤单发,直径5 cm以下,局限于膀胱顶壁、底壁及侧壁,距输尿管口1 cm以上,不伴有原位癌,肿瘤创缘及基底部活检为阴性的T2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接受选择性TURBT伴膀胱内灌注BCG的保膀胱治疗.术后膀胱镜密切随访5~10年,运用统计学分析生存率、疾病特异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评价疗效.结果 入组31例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疾病特异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7%、93%和58%.复发15例,浅表性复发6例,8例接受延迟膀胱癌根治术.23例保留有功能性膀胱,死亡6例.结论 选择性TURBT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在少部分经严格选择的患者中是合理可行的,术后患者应终生接受膀胱镜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热化疗治疗T_1G_3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6例原发性或复发性T_1G_3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40例患者术后接受单独丝裂霉素进行膀胱灌注治疗,36例患者接受术后予丝裂霉素进行膀胱灌注热化疗。随访时间24个月。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无复发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结果:在76例患者中,单纯膀胱灌注化疗组肿瘤复发率及进展率分别为35%及22.5%,膀胱灌注热化疗组复发率及进展率分别为13.9%和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及P=0.036)。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两种治疗方法无复发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及P=0.047)。结论:T_1G_3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术后予MMC膀胱灌注热化疗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有效降低T_1G_3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和肿瘤进展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卡介苗对预防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10月华西医院收治的215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6例,女性49例;平均年龄(64.75±11.45)岁。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部分患者经历二次电切,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卡介苗(BCG)膀胱内灌注治疗。观察并记录灌注前、中、后相关临床指标,采用1年无复发生存率、累计复发率、累计进展率评估BCG灌注治疗的疗效,单因素和Cox回归分析预测膀胱癌患者BCG灌注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采用CTCAE 5.0将不良反应分为5级,评估BCG灌注的安全性。结果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22(1~79)个月,1年无复发生存率89.3%,累计复发率17.7%,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19.45±13.78)个月。单因素分析(P0.000 1)及Cox回归分析(P=0.003)结果均显示膀胱癌复发病史是BCG灌注治疗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170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1、2、3级不良反应分别占62.9%(107/170)、27.1%(46/170)、10.0%(17/170),无4级和5级不良反应发生。16例(7.2%)患者因无法耐受不良反应而停药。结论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URBT术后行BCG膀胱内灌注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但患者可耐受。膀胱癌复发病史是中高危NMIBC患者BCG灌注治疗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尿路上皮癌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新发患者约70%~80%为非肌层浸润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bladder cancer,NMIBC).现在最关注的问题是肿瘤复发和向高级别高分期进展的预测,这决定患者术后药物灌注治疗、膀胱镜监测频次及是否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措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股前外侧嵌合穿支肌皮瓣制备方式及优化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359例口腔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男338例,女21例;年龄28~59岁,平均35.7岁。舌癌161例,牙龈癌132例,口颊癌66例。按照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T4N0M0 137例,T4N1M0 166例,T3N1M0 43例,T3N2M0 13例。病程1~12个月,平均6.3个月。肿瘤根治术后遗留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0 cm×4.0 cm~10.0 cm×7.5 cm,均采用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穿支肌皮瓣移植修复。肌皮瓣制备包括4个步骤:步骤1显露并分离穿支血管,穿支血管主要来自斜支和降支外侧支;步骤2分离穿支血管蒂主干并确定肌瓣血管蒂来源,包括斜支、降支外侧支和降支内侧支3个来源;步骤3确定制备肌瓣的来源,包括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方法 本组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63例,肿瘤单发36例,多发27例.肿瘤直径0.2~3.0 cm,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所有患者均行TURBT,术后常规卡介苗或化疗药物膀胱灌注,定期复查膀胱镜.结果 6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6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62个月,平均36个月,38例长期稳定,未见复发;23例复发,复发率37.7%(23/61).其中17例再次行TURBT,手术后9例病情稳定,8例术后再次复发,再行TURBT 1~4次(其中5例临床分期增至T2,鉴于患者高龄或全身情况较差,仍采用TURBT治疗);6例术后复发,因临床分期增加至T2~T3,行开放手术,其中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随访期间死亡2例.结论 对于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对于进展为T2期的老年体弱膀胱癌患者,多次TURBT可改善生活质量,延缓患者生命,可有选择性地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部无切口经肛门切除标本的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套入式吻合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从2010年3月至2017年12月对102例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下根治经肛门切除行套入式吻合保肛术,男43例,女59例。年龄36~81岁(平均59.6岁)。肿瘤距肛缘5~7 cm 85例,4 cm 17例,术前评估T1N0M0 79例,T2N0M0 23例。采用中间入路用超声刀沿乙状结肠系膜根部游离并裸化肠系膜下动静脉根部后,施夹并切断。按TME原则,游离直肠至肛管直肠环达肿瘤远端3~5 cm。会阴部手术距齿状线上2 cm处环型切开,沿黏膜下锐性向上剥离至提肛肌平面切断直肠,将直肠及远端乙状结肠一并从肛门移出体外切除,行套入式近端结肠全层与直肠黏膜及肠黏膜下吻合。 结果本组102例,手术平均时间为179 min,平均检出淋巴结13枚,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2.9%)行临时结肠造口,3个月后还纳愈合。吻合口狭窄2例(1.9%),经扩张后狭窄解除。术后病理为T1~T2N0M0 49例,T2N1M0 53例。术后12个月肛门功能,Kirwan分级1级占94.1%,肛门功能基本恢复到正常。术后随访6~84月,平均45个月,局部肿瘤复发4例(3.9%),生存满3年以上67例。 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腹部无切口经肛门切除套入式吻合保肛术,是安全可行,真正达到腹部无手术切口、无瘢痕、美容美观、完全微创的最佳效果,其远期疗效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5.
Ding GQ  Shen ZJ  Lu J  Jin XD  Chen J  Shi SF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2):1457-1460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物作为卡介苗(BCG)的佐剂与BCG联合膀胱内灌注治疗对BCG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将行手术治疗后的326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患者随机分成A组[66例,其中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59例、膀胱部分切除术7例]、B组(64例,其中行TURBT60例,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C组(65例,其中行TURBT6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D组(64例,其中行TURBT59例、膀胱部分切除术5例)及E组(67例,其中行TURBT6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6例),A组患者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BCG 100~120mg+氨甲苯酸(PAMBA)0.1g,B组灌注BCG 50~60mg+PAMBA0.1g,C组灌注BCG100~120mg+氨基己酸(EACA)2.0g,D组灌注BCG 50~60mg+EACA2.0g,E组灌注BCG 100~120mg,每周1次,6次后每月1次。灌注后每3个月行膀胱镜检查。结果 术后随访4~69个月,平均28.5个月,A、B、C、D组膀胱癌的复发率分别为12%(7/59),10%(6/58),9%(5/54)和9%(5/56),低于E组的30%(17/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值分别为5.699,6.818,7.380,7.867,P值分别为0.017,0.009,0.007,0.005);BCG剂量减少的B、D组复发率与A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发生率B、D组分别为3%(2/60)、5%(3/59),较A、C组的11%(7/66)、13%(8/62)降低。结论 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物PAMBA、EACA可作为BCG的佐剂,与BCG联合膀胱内灌注治疗可增强BCG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BCG剂量减半后疗效不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游离分叶股前内侧穿支蒂皮瓣的切取技巧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10月—2021年12月收治65例口颊癌洞穿性缺损患者,拟采用游离分叶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其中15例术中发现股前外侧穿支实际为股前内侧穿支的分支,转而制备游离分叶股前内侧穿支蒂皮瓣修复。男12例,女3例;年龄29~55岁,平均34.6岁。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T4N0M0 7例,T4N1M0 4例,T3N1M0 2例,T3N2M02例。病程1~10个月,平均6.3个月。行口颊癌肿瘤根治术后遗留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 cm×4 cm~10 cm×6 cm。股前外侧皮岛切取范围为5 cm×4 cm~13 cm×6 cm,股前内侧皮岛范围为5 cm×3 cm~10 cm×6 cm。4例根据股前内侧穿支主干的实际分支情况制备游离三叶股前内侧皮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膀胱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s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PUNLMP)的病理特点及复发进展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50例膀胱PUNLMP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18例,女32例。年龄57(20~93)岁。单发肿瘤112例,多发肿瘤38例。所有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bladder tumor,TURBT),术后136例行膀胱灌注化疗(吡柔比星方案61例、吉西他滨方案58例、表柔比星方案11例、丝裂霉素方案11例),14例未行膀胱灌注化疗。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膀胱PUNLMP患者TURBT术后复发、病理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本研究150例术后随访25.6(5.5~122.7)个月,21例复发(复发组),复发时间为23.1(2.2~108.3)个月;12例病理进展(进展组),分别进展为低级别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9例,高级别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1例,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1例,鳞癌1例,进展时间为21.5(2.2~56.3)个月。150例中,18例病理检查提示伴有内翻性生长模式的患者均未复发。复发组初发肿瘤数量1、2、≥3个者分别为7、4、10例,未复发组(129例)分别为105、10、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肿瘤长径分别为2.0(1.0~3.8)cm和1.6(0.3~5.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进展组初发肿瘤数量1、2、≥3个者分别为4、3、5例,未进展组(138例)分别为108、11、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进展组和未进展组肿瘤长径分别为2.3(1.0~3.8)cm和1.7(0.3~5.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量是膀胱PUNLMP患者TURBT术后肿瘤复发(OR=7.884,95%CI 2.815~22.082,P<0.05)和进展(OR=6.107,95%CI 1.659~22.473,P=0.006)的独立预测因素,而膀胱灌注化疗与术后复发(OR=1.026,95%CI 0.213~4.950,P=0.974)和进展(OR=2.100,95%CI 0.412~10.713,P=0.372)无相关性。结论膀胱PUNLMP患者TURBT术后肿瘤复发率约14%,其中约50%的患者发生病理进展,多进展为低级别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初发肿瘤为多发是膀胱PUNLMP患者术后复发和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膀胱灌注化疗不能降低膀胱PUNLMP患者复发和进展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膀胱灌注化疗对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根治术后复发膀胱癌的影响。方法:对原发性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及膀胱癌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的膀胱癌复发率为20.8%(16/77),未接受膀胱灌注化疗的复发率为55.1%(27/49),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1肿瘤接受灌注治疗的复发率为8.0%(2/25),未接受灌注治疗的复发率为40.0%(6/1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2肿瘤接受灌注治疗的复发率为20.6%(7/34),未接受灌注治疗的复发率为55.0%(11/2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3肿瘤接受灌注治疗的复发率为38.9%(7/18),未接受灌注治疗复发率为71.4%(10/14),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内灌注的复发率为18.2%(4/22),术后2周开始行膀胱灌注的复发率为21.8%(12/55),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能有效降低膀胱内尿路上皮癌的复发。G1、G2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化疗预防术后复发膀胱癌的效果较G3肿瘤好。UTUC术后膀胱灌注化疗主要参考BUC的方案进行,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今后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股前内侧皮瓣修复晚期喉癌患者保留舌骨上部分会厌的近全喉切除后环周缺损,重建发音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8月—2022年10月5例晚期喉癌男性患者临床资料,年龄56~73岁,平均65岁。病程3~24个月,平均8个月。肿瘤按部位分型:声门型2例、声门上型2例、声门下型1例;TNM分期:T4N0M0期3例、T4N1M0期1例、T4N2M0期1例;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分期(2017)均为Ⅳ期。行保留舌骨上部分会厌的近全喉切除+双侧择区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以股前内侧皮瓣修复重建近全喉切除术后环周缺损,皮瓣切取范围6 cm×5 cm~8 cm×6 cm。术后4例患者补充放化疗,1例未补充放化疗等其他治疗。结果 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无明显颈部感染。1例患者术后1个月经口进食发生轻微咽瘘,再次经胃管进食1周后咽瘘愈合。大腿供区创面Ⅰ期愈合。1例患者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输尿管部分切除术治疗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因输尿管尿路上皮癌行输尿管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ir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模型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肿瘤是否复发进行随访。结果:尿找瘤细胞阳性(P=0.036)及病理高级别(P=0.011)是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对浸润型肿瘤(pT2、pT3)及并发脉管瘤栓者,术后行局部放疗不能降低复发风险(P=0.660)。对具有复发危险因素者,术后行膀胱灌注能降低复发风险(P=0.037)。对于肿瘤位于输尿管远端需行输尿管膀胱再植者,术中打开膀胱与未打开膀胱相比,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5)。结论:临床应提高对术前尿找瘤细胞检查的重视程度,因为它既是明确上尿路肿瘤诊断的常用方法,也是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对具有病理高级别及尿找瘤细胞阳性等复发危险因素者,术后应行膀胱灌注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