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11年4月~2013年3月的4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比手术前要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手术后骨水泥渗漏率11.63%(5例),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效果良好,在手术后也可以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费桂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8):1229-122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对14例应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实施术前心理护理、卧位训练、术前准备,术后加强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的观察、体位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4例患者术后均得到缓解,其中11例术后疼痛即刻消失,3例至术后5天疼痛完全缓解,无并发症发生.结论:PKA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增加椎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侧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31节椎体)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扁骨折患者行单侧球囊扩张PKP治疗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术前及术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及功能改善程度与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球囊扩张PKP对陈旧性OVCF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王新安  丁江平  何强  马超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828-1830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9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PKP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统计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椎体高度和Cobb角.结果 术后85例患者腰背部疼痛消失,8例疼痛明显减轻;1例L2压缩性骨折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术后影像学检查椎管内有少许骨水泥占位,硬膜囊轻度受压,无神经损伤症状,其余92例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未见椎管内占位,VAS评分由术前平均(9.12±0.59)分降为术后(2.32±0.38)分(P<0.01),Cobb角由术前的(17.42±2.85)°改善到术后(7.39±2.56)°(P<0.01),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21.17±3.42)mm增加到术后(34.37±2.28)mm(P<0.05).结论 PKP创伤小、安全,能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伤椎高度,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比较单侧及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侧及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水泥灌注量均明显短(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的椎体高度、局部Cobb角、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更适宜中老年患者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并比较微创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椎体高度、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微创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8.
<正>椎体压缩性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它往往由骨质疏松、各种实体瘤的溶骨性转移病灶、多发性骨髓瘤、椎体血管瘤、结核及外伤造成,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因椎体骨折患者大部分是老年患者,他们常患有全身性疾病,因此骨折愈合慢、并发症多,对待这类患者,过去多采用保守治疗,但椎体骨折后复位困难,且疗程长,需长期卧床,并发症,伤残率、病死率高。因此,对可耐受手术的患者多主张手术治疗,缩短骨折愈合及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科2011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1d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的变化,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前VAS评分为(6.7±1.1)分,术后评分为(2.3±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角度增加及Cobb角恢复情况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骨水泥渗漏4例4个椎体。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迅速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间某院收治的54例OVCF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组与B组.A组(27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B组(27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明显大与B组(P<0.05).A组与B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与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周,A组患者的椎体前柱、椎体后柱的恢复率均明显优于B组(P<0.05);A组患者的后凸矫正率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能使患者的疼痛感减轻,两种方法对椎体高度均有很好的恢复,但经皮椎体成形术的骨水泥渗漏量较后凸成形术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磷酸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7例患者手术时间(44.1±2.6)min;骨水泥注入量(4.1±0.9)mL.术后12个月时,疼痛评分、Beck值低于术后1周,Cobb角高于术后1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磷酸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侧卧位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患者均采用左侧卧位在C臂X线机引导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PKP均由右侧椎弓根穿刺,平均每个椎体手术时间37 min,术中填充骨水泥1.2~3.0 mL,平均2.8 mL。1例渗漏至椎间隙。结论侧卧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椎体压缩性骨折止痛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俯卧位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承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26例接受PKP手术的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双侧椎弓根入路,单枚球囊依次撑开压缩的椎体,每个椎体充填骨水泥平均4.2ml。结果 26例患者腰背部疼痛在术后24h缓解并下床活动,椎体高度基本恢复,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6°。随访6~14个月,患者均恢复伤前生活状况,无脊髓神经损伤、骨水泥漏、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椎体后凸成形术能达到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的目的 ,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但必须熟练掌握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经皮穿刺技术、骨水泥灌注技术及掌握手术适应证,才能保证这一技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7):995-996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某院一共收治了9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实施姿势复位治疗方法的患者为对照组,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患者为观察组,分别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于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其总治疗有效率为97.78%,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姿势复位治疗方法(75.56%);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为6.67%,接受常规姿势复位患者为26.67%,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效果更为显著,两组具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意义(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通过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以加快患者疾病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经皮椎体成形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魏力今  刘艺明 《安徽医药》2011,15(9):1097-1099
目的 总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65例共78个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椎体,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畸形(Cobb)角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4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即手术组(n=23)、保守组(n=22)。手术组患者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保守组患者予以保守治疗,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Cobb角度予以统计比较。结果手术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为(1.7±0.5)分,Cobb角度为(15.1±3.0)°,相较于保守组患者的(3.6±0.4)分、(20.3±3.6)°,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更好,且疼痛程度更轻,是一种值得临床深入研究与应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案例分析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OVCF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保守疗法)和研究组(经皮椎体成形术)各82例,比较组别间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19例患者(45.2%)存在不同程度腰背疼痛,研究组则无疼痛案例。治疗2d后、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组别间的JOA评分和VAS评分差别不大(P>0.05)。结论经皮椎体形成术(PVP)治疗OVCF手术操作简单方便、创伤小,术后患者腰胸椎功能改善较快,痛感缓解较快,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较保守治疗显著。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评估椎体后凸成形术(应用BMP-2磷酸钙骨水泥)治疗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54例,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分别在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对疼痛、镇痛药使用、活动能力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1.98±0.61)cm恢复到术后的(2.23±0.60)cm(P〈0.01),末次随访时为(2.23±0.53)cm;椎体中部高度由术前的(1.92±0.61)cm恢复到术后的(2.27±0.54)cm(P〈0.01),末次随访时为(2.26±0.60)cm;椎体后缘高度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无显着性差异(P〉0.05)。椎体后凸Cobb角亦得明显矫正,由术前的(24.32±12.37)°,改为术后的(21.85±11.02)°,与术前相比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为(22.77±12.01)°。术后随访平均20.4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疼痛症状较术前缓解或消失,VAS评分由术前的(8.20±1.14),下降至(2.70±1.24)(P〈0.01);止痛药使用评分由术前的(1.59±0.91),下降到术后的(0.21±0.32)(P〈0.01),活动能力评分由术前的(2.91±0.75)提高到术后的(1.30±0.34)(P〈0.01),无严重临床并发症发生。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方法简单,安全性高,可迅速缓解患者的疼痛,减少镇痛药依赖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药实践》2017,(6):436-438
目的:研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有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经皮单侧穿刺与双侧穿刺两组,经皮穿刺注入骨水泥进行研究并比较。在随访的12~24个月间定期拍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术后椎体的前部、中部以及后缘高度的变化。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判定患者腰背疼痛缓解情况。通过Oswestey功能障碍指数确定生活质量的高低。结果:单侧穿刺手术每个椎体需要手术时间为(43±20)min,双侧穿刺手术每个椎体需要手术时间为(56±27)min;在随访的12~24个月间,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结果为:单侧经皮穿刺手术术前分值为(7.8±2.1)分,术后分值为(2.1±1.7)分,最后一次访问结果的分值为(2.3±2.2)分;双侧经皮穿刺手术术前分值为(7.8±2.3)分,术后分值为(2.1±1.8)分,最后一次访问结果的分值为(2.1±1.8)分。结论:通过单侧或双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相似,但是单侧经皮穿刺在手术时间、骨水泥的注入量、透视次数等方面优于双侧经皮穿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