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脉诊是中医诊疗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由于脉象的特殊性,掌握完整准确的脉诊技术是当前一大难题.脉象仪是现代脉象采集和数据分析处理主要仪器,文章主要研究信息采集阶段应用的传感器,就其分类、定义、特点及应用情况进行简要阐述.同时介绍了我单位研发的新设备脉诊手套,融合多传感器优势,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图形不稳定、信号差的障碍,未来将会...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医脉象仪对脉诊的研究是实现中医诊断技术客观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限于现有脉象仪采集效率低、采集信息不准确、重复性和稳定性差等问题,尚处于实验探索阶段,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文章围绕中医脉象仪研制中脉象传感器的设计与传感器控制驱动装置的搭建,归纳总结了中医脉象仪的研究进展,以期能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医脉诊三部理论的多导脉象检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一种基于中医脉诊三部理论的可应用于实验动物的多导脉象检测系统。多路传感器信号经过处理通过USB传送至计算机,与自行开发的数据分析、处理软件配合,可以获得三个不同部位的压力脉搏图、一路标准心电信号以及一路光电容积脉搏图,经初步动物实验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中医脉象模拟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6.
脉象信息的定量描述是脉诊客观化研究的必经之路,为此,各种脉象采集设备应运而生,脉象采集设备的研发大大推动了脉诊客观化进程,然而目前的研究在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着不足。为了使得脉象采集设备能真正的为临床服务,通过对中医脉象采集设备研究及市场化产品等的论述,分析了脉象采集设备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探讨了运用单一或者几个特征指标来描述脉象信息还远远不够,只有基于中医系统、辨证两大基本理论,遵循“位、数、形、势”脉诊纲要,结合不同的信息采集手段,从多角度、多层面对信息进行挖掘,才能进一步促进脉诊客观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脉象要素是构成中医脉象的基本单元,通过规范地记录、描述脉象要素及各要素程度的差异,可以较详尽、具体地阐释多种复合脉象.因此,在中医理论及思维指导下,完善对脉象要素的现代化认识,深入挖掘脉诊中蕴含的更多信息,基于脉象要素研发中医脉诊仪,是切实可行、科学可靠的基本思路.脉诊仪中综合传感器可收集更加立体全面的脉象信息,准确定...  相似文献   

8.
脉象模拟仪研制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园  陆小左 《天津中医药》2006,23(2):138-139
脉诊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中医教学中脉诊教学难度大,学习者仅凭教师讲授,个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在实践中摸索,缺乏对脉诊指感的直观、感性的认识。因此研制中医脉象模拟仪有其必要性。现就脉象模拟仪研制的必要性与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对中医脉诊的发展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广大医学科学工作者为实现我国传统中医脉象客观化,先后研制出多种传感形式的脉象仪。但由于脉诊研究过程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致使目前仍没有一种被公认行之有效的脉象仪在临床中普及应用,其原因较  相似文献   

10.
中医脉象模拟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脉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中医脉象的再现模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目的意义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唐农 《广西中医药》1996,19(3):39-40
从脉象主病的复杂性论虚实脉在脉诊中的纲领作用唐农广西中医学院530001南宁市明秀东路21号脉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历来为医家所重视。但是,脉象名目众多,主病较为复杂,学习者往往不得要领,难于把握。脉象主病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同一...  相似文献   

12.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中医指套传感器脉象仪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脉诊是中医学最具特色的诊病方法之一,长期以来在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具有很深的科学内涵和久经考验的客观效果.脉象仪的研究已有多年,但由于成本高、操作不便、机械拘泥、不能真实地模拟人体三指脉诊法等缺点,通常只能用于科研和教学.近年来,虚拟仪器技术在仪器、仪表领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突破了传统仪器在数据处理、显示、传送等方面的限制,使用户可以方便地对其进行维护、扩展和升级等.采用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开发中医三指脉象仪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资源,提升脉象仪各种功能和性价比,适合用于临床诊断与电子病历等.现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中医指套传感器脉象仪的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现有的几种脉象仪进行分析比较,指出其优缺点,并提出当前开发脉象仪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4.
血压与举按寻三部脉法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血压与举(浮)、按(中)、寻(沉)三部脉法有着内在关系,笔者临床实践证明,收缩压相当于沉取脉;舒张压相当于浮取脉;脉压差相当于中取脉。按照上述血压与浮、中、沉三部脉法相对应的原则,用测量血压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浮、中、沉三部脉象,从而使浮、中、沉三部定位脉象有了量化的标准。临床中  相似文献   

15.
中医脉诊是临床极具特色的诊察方法之一。在传统的中医脉诊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没有机会体会临床各种各样的脉象,无法获得对脉象特征的直观认识,给教学带来很多不便之处。研究拟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中医学、计算机科学、生理学、数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学科,研制新型中医脉象模拟系统,以满足国内外数百所中医药教育、研究机构的中医教学、科研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中医脉象客观定量化理论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燕 《世界科学技术》2005,7(1):118-122
人体系统是一个时变非线性的复杂系统,脉象是人体系统的输出信号。中医脉学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一项诊断方法,但由于“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长期以来影响着脉学的客观化和科学化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对脉象信号定量化研究还处于不断摸索阶段,还没有建立起系统有效的脉象信号分析研究方法。为完成对脉象信号的定量与定性的客观化研究,需要研究出客观化的完整而简单有效的脉象处理方法。根据现代控制理论的观点,能够从系统的输出信号了解系统内部状态,因此以人体复杂系统的脉象输出信号作为研究对象,将现代系统理论和信号处理方法与我国传统的脉象学相结合,基于这种观点研究中医脉象学使之更科学化。通过对脉象信号的分析采用了时域和频域(尺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引入时频分析和小波理论进行脉象信号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应用模糊集理论进行脉象信号的分类识别,并进一步采用模糊神网络技术进行脉象信号的分类识别优化和脉诊专家数据库设计,系统地建立了系统全面的脉象客观化理论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1中医脉象仪的研究现状中医脉象仪的研制主要基于寸口(寸关尺)脉诊法,由于研究者对中医脉学的理解相同,研究思路各有千秋,研制出来的脉象仪也丰富多彩,各具特色。1·1压电技术型脉图仪压力技术型脉图仪的研制开展较早,经过长期探索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其传感器可分为机械式、压电式等多种,其中以压电式较为成熟和实用,其传导方式又有固体、气压、液压传导等,并且采用了压电晶体、半导体应变片、高分子压电薄膜和液态可变电阻等压电材料。如汤伟昌等进行多路脉象检测方法和换能器的研究,研制出一系列如单点式和双点式脉象换能器、三道脉象换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七情内伤五脏"所致常见证侯的脉象信息特征,探索病因病机、脉象、证候之间的相关性,对情志因素所致证候的客观化诊断进行初步的探索.方法:将102例因情志异常致病的患者,分为肝郁气滞、肝火炽盛、肾气不足、痰蒙心神4个证型组,并与25例正常组作对照,利用DY-SS-1型三探头中医脉诊仪,根据中医寸口诊法三部九候的基本要求,同时检测并记录受试者两手寸、关、尺六部脉象的变化,并采用独诊法与辨证法相结合的中医脉象信息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结果:实验各组与正常人群组在异常脉象检出率上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脉象变异程度及多部异常改变与患者病程的长短、病情轻重及其预后关系密切.结论:通过DY-SS-1型三探头中医脉诊仪及中医特色的脉象信息分析方法,可以观察情志因素所致证候的脉象信息特征;初步验证了部分情志异常伤及脏腑的对应性,揭示了病因病机、脉象、证候之间的相关性,对情志疾病的中医客观化诊断及辨证论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湿热病脉象的探讨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361005)王彦晖主题词湿热(中医)/诊断,脉诊,脉象异常本文拟对湿热病的脉象,就其产生的机制和诊断的意义作一初步探讨。以冀对临床诊治湿热病有所裨益。1湿热病清理与脉象关系湿为有形的阴邪,容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相似文献   

20.
王磊  刘鑫  沙洪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12):2820-2822
在研究传统中医脉诊基础上,根据中医脉象的多信息特征,从仿生学观点出发,设计模仿人手指触觉的柔性面接触型多信息传感模式,应用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以尽可能接近传统中医脉诊的方法,提取脉诊信息,建立一种动态三维的新型中医脉象检测系统。通过采用新型传感器提取指感脉象信息,以三维数据模式传输给计算机重现中医指下感觉的脉诊信息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得到了证实。文章提出的脉诊客观化新方法切实可行,取得了预期效果,为中医临床的脉诊客观化研究和中医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新的特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