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伊伐布雷定联合他汀类药物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患者疗效、心功能、冠状动脉血流、心肌损伤标记物表达的影响,及对微小RNA(microRNA,miR)-126、miR-208a、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1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治疗对象,以患者的住院号为分组依据,采用电脑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PCI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组术后予伊伐布雷定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综合评估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冠状动脉血流参数、血清学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安全性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排血量(CO)、心指数(CI)均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伊伐布雷定对慢性心衰伴室性心率失常兔模型超级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CN)的影响。方法 纳入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80只健康成年大白兔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予以0.9%生理盐水)和慢性心衰组(60只,经耳缘静注异丙肾上腺素0.3mg/kg·d)。待慢性心衰组造模满意后将BW-200生理无线遥测心电系统芯片植入兔皮下,将其分为模型组(30只,0.9%生理盐水,洗胃,持续2周)和伊伐布雷定组(30只,伊伐布雷定7mg/kg·d,持续2周)。分别于起搏前(0周)、起搏4周、6周(药物干预2周后),观察四组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室有效不应期(ERP)、ERP 离散度(dERP)、室性心律失常(VA)诱发率、心室颤动阈值(VFT)变化,并分析HCN2、HCN4通道表达水平。结果 起搏4、6周后, 慢性心衰组HR、LVEDd、LVESd、ERP、dERP、VA诱发率均显著高于起搏前及正常对照组(P<0.05),LVEF显著低于起搏前及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起搏4周后,伊伐布雷定组HR、LVEDd、LVESd、LVEF、ERP、dERP、VFT较模型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6周后,伊伐布雷定组HR、LVEDd、ERP、VA诱发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VFT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但LVESd、LVEF、dERP较模型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衰组HCN2通道和HCN4通道的mRNA、microRNA-1、microRNA-133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伊伐布雷定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伊伐布雷定能有效降低慢性心衰兔心率,缩短ERP值,诱导慢性心衰兔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下降,改善心室颤动阈值,并降低慢性心衰兔心室肌HCN2通道和HCN4通道表达水平,有助于指导慢性心衰伴室性心率失常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伊伐布雷定对重度心力衰竭合并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扬中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重度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窦性心动过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休息、吸氧等处理,然后根据病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正性肌力药、利尿剂等进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加用美托洛尔,观察组患者加用美托洛尔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静息心率、运动最大心率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0%、67.4%;χ~2=4.170,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3.475、2.056、2.174,P 0.05),观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6-MWT)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3.012、3.974,P 0.05),观察组静息心率、最大心率显著优于对照组(t=3.011、2.584,P 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4,P 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重度心力衰竭合并窦性心动过速的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心功能,减缓心率,提高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伊伐布雷定对COPD所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62例COPD所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伊伐布雷定组,进行常规抗心衰治疗或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3个月,记录治疗前后NT-proBNP、hs-CRP、PCT、肺功能、COPD评估测试(CAT)、6分钟步行实验距离、心脏彩超(LVEF、SV、RVD)、24小时平均心率等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一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伊伐布雷定组患者6分钟步行实验距离、CAT评分均改善,NT-proBNP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24小时平均心率明显下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s-CRP、PCT、肺功能指标(PEF、FEV1%pred、FEV1/FVC%)、LVEF、SV、RVD改变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COPD所致肺心病患者中应用伊伐布雷定3个月,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但对患者肺功能及心脏改变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伊伐布雷定治疗肺动脉高压致右心功能不全伴窦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住院治疗的肺动脉高压致右心功能不全伴窦性心动过速患者25例,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伊伐布雷定(2.5~7.5 mg,2次/d)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超声心动图指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伊伐布雷定治疗后,患者心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73.3±8.2)次/min vs.(96.9±9.2)次/min,P<0.001]。25例患者中11例患者的心功能改善,16例呼吸困难患者中14例症状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三尖瓣反流峰速、收缩期肺动脉压、下腔静脉内径均显著改善(P均<0.05),左心房前后径和右心室前后径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变化(P均>0.05)。1例患者应用伊伐布雷定后出现光幻视现象,减量后光幻视症状消失,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对于肺动脉高压致右心功能不全伴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在常规药物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伊伐布雷定对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伊伐布雷定。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炎性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71.63±3.21)次/min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755.48±346.42)ng/L水平、空腹血糖( FPG)(6.55±1.14)mmol/L、糖化血红蛋白( HbA1c)(6.13±1.08)%、餐后2 h 血糖(2hPG)(7.14±0.52)mmol/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0.81±0.21)ng/L、白介素-6(IL-6)(7.42±1.21)ng/L、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24±0.54)mg/L水平、全血黏度(33.92±1.13)mpa?s、血浆黏度(1.35±0.09)mpa?s、血浆纤维蛋白原(2.01±0.03)g/L低于对照组心率(84.06±3.54)次/min、NT-proBNP(1598.14±309.34)ng/L水平、FPG(7.95±1.02)mmol/L、HbA1c(7.12±1.23)%、2hPG(7.87±0.76)mmol/L、TNF-α(1.06±0.28)ng/L、IL-6(9.24±1.52)ng/L、hs-CRP(1.67±0.72)mg/L水平、全血黏度(38.10±1.18)mpa?s、血浆黏度(1.58±0.13)mpa?s、血浆纤维蛋白原(2.64±0.16)g/L;且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69±4.98)%、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45.70±4.70)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5.20±3.81)mm、6 min步行距离(422.67±70.54)m高于对照组LVEF(46.72±5.38)%、LVESD(50.52±5.20)mm、LVEDD(49.40±4.03)mm水平、6 min步行距离(322.04±53.12)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伐布雷定有助于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降低NT-proBNP水平、改善心功能指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患者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7.
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久民  马淑丽 《山东医药》2010,50(17):85-86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7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和卡维地洛。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收缩压、症状评分、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对照组治疗后心率显著下降,LVEF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症状评分、LVEDD、LVESD等指标值均显著下降(P〈0.05),LVEF亦显著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能有效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并逆转左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伊伐布雷定对慢性心力衰竭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4名慢性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患者,在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2例保持原有的内科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ACEI、利尿剂及比索洛尔),伊伐布雷定组加用伊伐布雷定,为期12个月,治疗前及治疗1月、12月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评价心率控制情况,查C反应蛋白(CR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及脑钠肽(BNP)。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伊伐布雷定组在长期治疗后平均心室率更低,CRP水平降低更加明显,LVEF改善,BNP降低,心力衰竭再住院率、脑卒中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应用伊伐布雷定,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炎症水平及BNP水平,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在传统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后,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HRV)变化影响。方法 入选85例ICM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42)和伊伐布雷定组(n=43)。在常规缺血性心肌病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安慰剂和伊伐布雷定,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8周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SDNN、SDANN及RMSSD水平。结果 在治疗8周后常规治疗组和伊伐布雷定组LVEF及NT-proBNP水平均较入组前水平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8周后伊伐布雷定组患者LVEF及NT-proBNP水平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P<0.05)。治疗8周后常规治疗组患者SDNN、SDANN及RMSSD水平较入组前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8周后伊伐布雷定组患者SDNN、SDANN及RMSSD水平较入组前比较明显升高,且高于治疗8周后的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伊伐布雷定可进一步改善ICM患者心功能及HRV,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联合曲美他嗪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病人心肌损伤及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行PCI术冠心病病人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PCI术后均给予常规二级预防治疗,对照组使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6 min步行距离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LVEDD、LVEDV、LVESD、LVESV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LVEF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LVEDD、LVEDV、LVESD、LVESV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cTnI、hs-CRP、MDA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SOD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cTnI、hs-CRP、MDA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冠心病病人实施PCI术后联合应用伊伐布雷定和曲美他嗪治疗效果显著,其有助于缓解心肌损伤,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后行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行急诊PCI,观察组患者经静脉溶栓后行早期PCI;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PCI前后心肌灌注情况及PCI后7 d、6个月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PCI前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为2~3级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PCI后TMPG为2~3级者比例高于PCI前(P0.05);观察组患者PCI后TMPG分级为2~3级者比例与PCI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I后7 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CI后6个月LVEDD、LVEDV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CI后6个月LVEDD、LVEDV低于PCI后7 d,LVEF高于PCI后7 d(P0.05)。结论静脉溶栓后行早期PCI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心肌灌注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早期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长沙市第八医院176例急性前壁STEMI急诊PCI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取急诊PCI治疗,治疗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使用依那普利,观察组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血栓抽吸在血栓负荷过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符合急诊PCI治疗条件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56例,将PCI中应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的31例作为试验组,未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手术前后的心肌梗死TIMI血流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期间总MACE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12.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TIMI Ⅲ级与出院前LVEF值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LVED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结果提示,血栓抽吸结合经桡动脉直接PCI操作简单,有较好的安全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加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83例冠心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63例)、普伐他汀组(58例)和卡维地洛加普伐他汀联合用药组(62例).三组均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一定剂量的上述药物,疗程12周,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和血压、心率变化,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用药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前后进行6 min步行试验(6-MWT),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用药前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观察3个月内患者再住院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12周后,三组患者的LVEF、LVEDD、LVESD和血压、心率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三组患者血浆中NT-proBNP与cTnI分子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6-MWT提高明显(P<0.05).卡维地洛加普伐他汀组以上效果最明显,且再住院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维地洛加普伐他汀联合用药可以降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和cTnI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伊伐布雷定治疗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HFrEF)的临床疗效及对左心室功能、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112例,LVEF≤40%的心力衰竭患者,分为IVB组(53例)和对照组(59例),根据心力衰竭指南给予两组患者标准化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因存在β受体阻滞剂使用剂量受限,或者β受体阻滞剂已达到最大靶剂量,窦性心律仍≥70次/min的情况,加用伊伐布雷定治疗(起始剂量为2.5mg/次,2次/d,最大使用剂量为7.5mg/次,2次/d,心率控制在60次/min左右。连续用药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NT-proBNP、LVEF、LVESD、LVEDD、6min步行距离(6MWD)、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变化及两组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心率均有所降低,IVB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65.42±5.15)vs.(74.69±6.38)次/min,P<0.01]。两组NT-proBNP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且IVB组降低更加显著[(402.60±185.93)vs.(708.99±221.07)...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急诊及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浆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入选2009年7月~2010年12月,发病后12 h内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94例,住院期间未行第2次PCI治疗者为A组(n=46),住院期间第5~7天行第2次PCI治疗者为B组(n=48);发病后24 h内入院的AMI患者未行再灌注治疗者为C组(n=34);使用电化学发光测量不同时间NT-proBNP水平,同时测量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SD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A、B两组各时间点NT-proBNP水平较C组明显下降,LVEDD、LVSDV、LVEDV、LVEF在45 d及6个月时较C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NT-proBNP水平在45 d及6个月时与A组相比进一步下降,LVEDD、LVSDV、LVEDV、LVEF测量值则进一步改善,两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患者行PCI后NT-proBNP水平有显著下降趋势,且NT-proBNP水平可以作为患者心功能预测因子,后续的择期PCI治疗能进一步降低NT-proBNP及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心功能以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125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标准治疗组(n=62,20mg/d)和强化治疗组(n=63,40mg/d),分别在介入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测定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N端B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流速和舒张末期最大流速比率(E/A);同时记录住院期间和随疗期间6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s)的发生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强化治疗组TC、TG、LDL-C、hs-CRP、NT-proBNP、LVEDD、LVMI、LVPWT均显著低于标准治疗组(P〈0.05);LVEF、IVST、E/A比值显著高于标准治疗组(P〈0.05)。治疗期间强化治疗组MACEs发生率低于标准治疗组(4.76%vs.11.29%,P〈0.05)。结论辛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STEMI患者PCI术后的左心功能和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与BNP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80例CHF患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Ⅰ/Ⅱ、Ⅲ、Ⅳ级3组,比较各组CA125水平,分析CA125与B型钠尿肽(BNP)、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随访1~6个月,以死亡或再住院为终点事件。结果血清CA125含量随心衰分级增高而增高,与BNP正相关,与LVEF负相关,与LVEDD、LA无相关性。随访1~6个月,心衰患者再住院率随CA125水平增高而增高。结论CHF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心衰的严重程度有关,是诊断和评价慢性心功能不全及预后的又一个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伊伐布雷定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丹东市第一医院接收的78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予以不同治疗方式,观察组予以伊伐布雷定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以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和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后对左心室功能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影响。方法选择STEMI再灌注治疗成功的患者共60例,随机(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I治疗组30例,瑞替普酶组30例,两组均于人院即刻、12h、24h、72h以及7d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治疗后3d、6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急诊PCI治疗组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较瑞替普酶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急诊PCI治疗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瑞替普酶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治疗和瑞替普酶治疗均能降低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室功能,但急诊PCI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