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真真  尚雪娇  郭娜娜 《全科护理》2023,(24):3373-3375
目的:探讨叠加敷料粘贴法用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固定对改善置管处接触性皮炎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89例非小细胞肺癌PICC置管接触性皮炎病人的资料,根据采用的不同导管固定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4例给予PICC常规导管固定,观察组45例予以叠加敷料粘贴法导管固定,比较两组接触性皮炎情况、导管固定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愈时间较对照组短,换药次数较对照组少,舒适度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导管脱出率(6.66%)、导管回缩率(4.44%)均低于对照组的22.72%、20.4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22%vs 18.18%)(P<0.05)。结论:叠加敷料粘贴法导管固定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病人PICC置管接触性皮炎中能有效缩短皮炎愈合时间,减少维护换药次数,提高导管固定效果及舒适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引起的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MARSI)病人采用薄型泡沫敷料,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对28例PICC置管后用透明敷料发生MARSI的病人改用薄型泡沫敷料,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28例MARSI病人在使用薄型泡沫敷料换药后皮肤发红、痒感得到缓解,8例病人应用后水疱、红斑减轻。[结论]对PICC置管后引起的MARSI病人,改用薄型泡沫敷料,可有效缓解MARSI症状,减轻病人痛苦、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软膏加纱布敷料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严重皮肤过敏性皮炎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本科室 PICC置管的142例乳腺癌病人中的10例置管后出现严重皮肤过敏性皮炎的病人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142例乳腺癌置管病人中10例置管后出现严重皮肤过敏性皮炎,发生率7.04%,经地塞米松软膏加纱布敷料换药后症状全部缓解并保留导管。[结论]地塞米松软膏加纱布敷料换药应用于 PICC 导管相关严重过敏性皮炎病人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过敏性皮炎的有效处理方法,减轻病人痛苦,延长PICC带管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应用PICC导管发生导管过敏性皮炎的病人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藻酸盐组)和对照组各12例。观察组用藻酸盐敷料外敷于PICC过敏性皮炎部位,再用IV3000透明贴膜敷贴,根据渗出的程度选择换药的频率,更换至痊愈;对照组地塞米松软膏外涂(穿刺点处除外),2块纱布覆盖,再用3M抗过敏胶布敷贴,每日换药1次,如渗液较多时每日换药2次,更换至痊愈。观察两组导管过敏性皮炎的瘙痒程度、渗出情况、皮疹范围等。[结果]观察组PICC过敏性皮炎渗出情况、皮疹范围都好于对照组。[结论]PICC导管过敏性皮炎可应用藻酸盐敷料,促进恢复,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规范透明敷料更换操作对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护士进行PICC透明敷料更换的专项培训后为128例PICC留置病人实施规范操作,对比培训前132例实施PICC维护病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培训前比较,通过培训规范透明敷料更换操作PICC穿刺部位皮疹、穿刺点红肿、透明敷料松脱等发生率有所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透明敷料区域皮肤损伤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护士PICC透明敷料更换操作进行专项培训,规范其操作流程,可提高病人PICC维护质量,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可增加病人舒适度,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接触无菌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日常维护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按住院号的单双号把80例病人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使用PICC专门换药包进行PICC导管维护,试验组不使用换药包但执行无接触无菌技术。结果:两组病人在导管维护耗时、使用物料成本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病人满意度比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接触无菌技术用于PICC导管日常维护可以节省护士工作时间及物料消耗。  相似文献   

7.
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婉媚  朱丽贞 《护理研究》2013,(26):2910-2911
[目的]探讨引起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关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12年2月实施PICC导管留置病人18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有导管相关性感染组和无导管相关性感染组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找出影响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80例留置PICC导管病人中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者17例(9.4%),操作人员经验少、穿刺次数多、不正规换药是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因素。[结论]PICC导管容易发生相关感染,且与多个因素有关,应针对这些因素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新型CHG敷料用于治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局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PICC门诊60例PICC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庆大霉素及生理盐水湿敷,外用纱布覆盖;观察组使用CHG敷料,观察两组的治疗时间、效果及换药频次。[结果]观察组换药频次少于对照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G敷料对PICC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13例中-重度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相关过敏性皮炎的护理经验。[方法]安尔碘湿敷20~30 min待干后涂擦欢肤草本乳膏,最后以水胶体敷料(多爱肤TM超薄)固定,视水胶体敷料与皮肤粘合性和有无渗液而决定换药间隔时间。[结果]13例皮炎病人经处理后全部治愈,中度皮炎治愈时间为6~13 d,重度皮炎2~3周,脱管发生率为0。[结论]肿瘤病人化疗所致的皮肤副作用常见,PICC带管期间维护不当,极易导致接触性皮炎的发生。规范维护人员的操作行为是预防皮炎的基础;针对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敷料,在PICC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和跟踪病人皮肤状况,可更好地控制接触性皮炎。  相似文献   

10.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指将一根由硅胶材料制成的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导入,并将导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的方法[1],用于为病人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或化疗用药等[2],减少了病人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保护了外周静脉,减少了药物引起的渗漏,同时也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但是随着PICC的广泛应用,与 PICC相关的并发症及异常情况的报道和研究也越来越多.现将我科出现的1例PICC拔管困难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s,PICC)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和危险[1].置管后穿刺点淋巴液渗漏就是其中之一,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很多困扰,也给患者带来不少顾虑.我院2010年以来发生PICC置管后淋巴液渗漏4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吕友红  薛敏芬 《护理研究》2013,27(19):1974-1975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水胶体敷料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16例病人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试验组置管时采用地塞米松稀释液浸润PICC导管后再行插管,插管后穿刺点上方8cm~10cm处外贴水胶体敷料;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浸润导管后再行插管。观察两组病人PICC置入术后7d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2例病人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对照组13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水胶体敷料可以有效预防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MTMTegadermTMCHG敷料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点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本科行PICC置管病人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3MTMTegaderm透明敷料固定,观察组采用3MTMTegadermTMCHG抗菌透明敷料固定。比较两组病人PICC穿刺点的感染率。[结果]观察组PICC穿刺点感染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极易出汗、渗血和化疗后的病人,PICC穿刺点选择3MTMTegadermTMCHG抗菌透明敷料换药,可以降低穿刺点感染率,提高导管留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士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能力的构建与优化。[方法]建立静脉治疗小组,确立培养目标、制定培训大纲、开展PICC维护流程建设、实践练习与考试。[结果]PICC维护能力的构建与优化实施后PICC置管病人换药时间缩短,发生非计划换药、导管移位、感染、导管堵塞、穿刺部位渗血少于实施前。[结论]护士PICC维护能力的构建与优化包括维护流程、制度的规范化、具体化,是保障PICC护理质量、降低操作风险、减少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举措。通过系统的理论培训增强了低年资护士的风险意识及PICC维护能力,减少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为培养临床护理专家设置了平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局部用银离子敷料联合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湿敷对治疗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出口部位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1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出口局部感染病人按不同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导管出口局部每天PICC专用护理包换药1次;观察组导管出口局部每周PICC专用护理包换药1次,但换药过程中,局部先用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纱布湿敷15min,再盖银离子敷料,然后贴透明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用银离子敷料联合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湿敷,治疗PICC导管出口局部感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病人化疗期间上臂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201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内科的357例病人纳入研究组,上臂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组155例,PICC组202例,比较两组病人不同导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上臂式输液港组与PICC组病人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4%(3/155)与9.90%(20/202),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0与0.99%(0.072/千导管日),导管相关血栓的发生率为0.65%(1/155)与3.47%(7/202),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病人化疗期间上臂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PICC少。  相似文献   

17.
徐卫英 《全科护理》2013,(27):2538-2539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不同换药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将100例PICC置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换药方法,比较两组局部感染发生率、皮肤受压破损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局部感染发生率、皮肤受压破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进后的PICC换药方法能有效地减少局部感染,避免皮肤破损的发生,保证病人安全、舒适。  相似文献   

18.
总结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肿瘤病人发生中央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研究现状,提出有效的风险预测模型或可成为临床早期评估肿瘤病人发生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PICC-CLABSI)的有效客观工具,建议临床进一步加强对肿瘤病人发生PICC-CLABSI的危险因素评估探索,通过预测模型补充肿瘤病人发生PICC-CLABSI客观评估手段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黄玉葵  周静  雷静 《全科护理》2014,(20):1845-1847
介绍了血液病病人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风险的相关因素,包括血液病病人疾病本身原因、PICC操作原因,同时介绍了PICC置管后并发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穿刺点出血、静脉炎、导管堵塞)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粘性软聚硅酮有边型泡沫敷料在治疗PICC术后淋巴液渗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留置PICC置管后淋巴漏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实验组常规换药后贴10 cm×10 cm自粘性软聚硅酮有边型泡沫敷料,每周更换一次;对照组常规换药后,在穿刺点处放置一小纱块,再用10cm×11.5cm的透明敷料覆盖。每1~2d更换1次,如遇敷贴松脱、卷曲或潮湿或有明显污染时,立即予更换。结果实验组非计划性拔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组生活质量B级及其以上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粘性软聚硅酮有边型泡沫敷料敷贴在PICC术后淋巴液漏换药中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