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肘关节以下手术的阻滞情况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肘关节以下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组(U组)和神经刺激仪组(N组).观察两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操作时间、起效时间、阻滞成功率、术中追加镇痛药情况、镇痛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N组比较,U组阻滞成功率高,操作简便,起效迅速,阻滞完善,镇痛时间长.N组有5例血管损伤的发生,U组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与单纯神经刺激仪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均能满足肘关节以下手术,但与后者相比前者阻滞成功率更高,镇痛时间更长,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2.
叶利 《医疗装备》2020,(6):106-107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与传统盲探式阻滞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德兴市人民医院接受臂丛神经阻滞手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盲探式麻醉,试验组于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下实施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阻滞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相较于传统盲探式阻滞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可缩短操作时间,延长镇痛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对下肢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行下肢手术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和对照组(神经刺激仪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各54例。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阻滞成功率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与Ramsay评分。结果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阻滞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6 h、12 h、36 h、2 d的VAS评分与Ramsa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应用于下肢手术患者的效果理想,可提高阻滞成功率,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外科择期手术患者70例,时间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之间,根据入院单双号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予以臂丛神经肌间沟阻滞的35例患者为参照组,予以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35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对麻醉效果的差异性进行总结。结果:对比两组手术患者的镇痛持续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完成神经阻滞时间、运动神经完全阻滞时间和感觉神经完善阻滞时间,研究组优于参照组,2组间相比较,P 0.05。结论: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获取显著的效果,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院》2016,(3):330-331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和神经刺激仪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择期行上肢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神经刺激仪定位穿刺,研究组采取超声引导穿刺,比较两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麻醉优良率为93.3%、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麻醉优良率为80%、并发症发生率为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中超声引导应用效果相较于神经刺激仪定位而言更佳,可以作为首选穿刺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超声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入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中选择70例进行分组治疗,均接受连续股神经阻滞,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穿刺置管,观察组则采用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对两组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麻醉阻滞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结果也均显示观察组更短(P<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所得镇痛效果显著优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所得镇痛效果,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运动和感觉分离阻滞的作用.方法:将9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将其分成3组,各有病例30例,其中甲组予以0.5%罗哌卡因,采用传统一针法实施单次给药臂丛神经阻滞;乙组和丙组均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实施麻醉,前者予以0.5%罗哌卡因,后者予以0.2%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评价麻醉效果.结果:丙组患者用药后感觉神经阻滞见效时间显著较甲组和丙组延长,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感觉神经阻滞维持的时间较其他组短,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神经刺激仪的引导下,予以0.2%罗哌卡因能够达到臂丛神经运动和感觉神经的分离阻滞效果,其值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上肢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组(神经刺激仪引导组)和U组(超声引导组),每组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完成阻滞时间和操作相关疼痛、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术中是否需要辅助应用芬太尼、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成功率均为100%.N组完成阻滞时间短于U组[(11±5)min比(16±7)min,P<0.05],N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长于U组[(18±7)min比(13±9)min,P<0.05],两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中12例发生操作相关疼痛,而U组仅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达到与神经刺激仪引导相同的成功率和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超声和神经刺激器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超声和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38例足部手术的患者,分成超声组和神经刺激组。分别在超声和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注入罗哌卡因。观察感觉阻滞的效果、局麻药起效时间和并发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超声引导组的患者局部麻醉药的起效时间比神经刺激组短,超声组镇痛效果优于神经刺激组。结论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比神经刺激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非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阻滞见效时间、感觉恢复时间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的阻滞见效时间及感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T2、T3时,两组的HR均较T1时降低,SBP及DBP均较T1时升高,但观察组的HR显著高于对照组,SBP及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应用于锁骨手术可缩短麻醉阻滞见效时间,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常规异感法和神经刺激仪引导行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高龄患者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60例ASA分级Ⅱ~Ⅲ级择期行上肢手术的高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神经刺激仪组和异感法组,每组30例.神经刺激仪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行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异感法组按常规异感法行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两组所用局部麻醉药均为0.375%罗哌卡因,剂量为0.4 ml/kg.两组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药剂量各半.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术中麻醉效果[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法]和不良反应.结果 神经刺激仪组操作时间和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异感法组[(5.2±1.7) min比(8.6±2.2) min和(19.4±3.2) min比(29.0±3.9) min],术中VAS评分明显低于异感法组[(0.7±0.4)分比(2.3±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刺激仪组和异感法组镇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4±3.6)h比(13.1±3.8)h,P>0.05].神经刺激仪组无不良反应;异感法组有5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局部血肿2例,喉返神经麻痹1例,霍纳综合征2例.结论 神经刺激仪引导行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高龄患者定位准确,成功率高,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医院骨科收治的56例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8例。试验组行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行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试验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下肢手术患者,定位准确,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麻醉过程中采取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辅助腰丛阻滞麻醉,研究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单纯采取全身麻醉,30例)与观察组(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辅助腰丛阻滞麻醉,30例),研究分析其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后15min、麻醉后30min、麻醉后60min节点下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15min、麻醉后30min、麻醉后60min、麻醉后90min节点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镇痛效果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麻醉中采取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辅助腰丛阻滞麻醉,麻醉应用效果良好,能够保障平均动脉压、心率的稳定性,改善脑氧代谢指标水平、神经因子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提高镇痛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王苗级 《中国校医》2020,34(2):131-132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月在本院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上肢手术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8例)、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方式,研究组则采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方式,观察和对比2组患者30 min后运动阻滞程度、麻醉效果、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给药30 min之后研究组5级运动阻滞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效果的总优良率(98.3%)显著高于对照组(86.2%,P<0.05);且研究组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率(8.62%)明显低于对照组(24.1%,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安全性高、效果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在股神经加坐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膝关节以下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使用传统方法进行股神经加坐骨神经阻滞,一组使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进行阻滞,比较两组的麻醉成功率、麻醉效果及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神经刺激仪引导股神经加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成功率及麻醉效果明显高于传统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定位股神经加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以下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股骨颈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则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进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比较两组患者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并记录麻醉后5min患者生命体征.结果 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时间慢于对照组(P<0.05),作用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运动神经阻滞同样时间慢于对照组(P<0.05),作用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5 min时,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刺激仪定位实施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老年股骨头手术患者,能更有效的确保麻醉效果,减少对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更深入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70例需要进行上肢手术的病患,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使用超声引导神经刺激系统对肌间沟的阻滞部位进行定位治疗,而对照组只使用普通神经刺激系统。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手术时间短(P〈0.01)。实验组的神经起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起效时间要快(P〈0.05)。实验组的麻醉效果优秀率为86%,而对照组仅为68%(P〉0.05)。实验组术后无并发症患者,实验组4例发生并发症。结论使用超声引导治疗肌间沟神经阻滞症状,具有手术时间短、治疗起效快、效果显著、减少并发症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小儿腹股沟区手术应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我院160例小儿腹股沟区手术患者。对照组:对患者应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观察组:对患者应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诱导。结果:诱导前,两组患者的心率指标相比较差异较小,P0.05;诱导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情况要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疼痛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腹股沟区手术应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诱导,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情况,安全性较高,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联合区域阻滞和硬膜外神经阻滞在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麻醉效果。方法:选自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12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硬膜外麻醉,研究组60例超声引导联合区域阻滞和硬膜外神经阻滞,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及阻滞时间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33%比对照组高,且研究组阻滞维持时间(344.84±34.41)min、阻滞起效时间(20.36±3.68)min、运动阻滞维持时间(355.06±33.81)min均比对照组短(P 0.05)。结论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行超声引导联合区域阻滞和硬膜外神经阻滞可有效的对患者产生麻痹作用,减少阻滞时间,在临床上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并比较一日病房神经刺激器与超声引导下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双侧前臂/手外伤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一日病房双侧前臂/手外伤患者208例。随机分为神经刺激器引导组和超声引导组。臂丛每支神经给0.5%罗哌卡因5mL阻滞。观察阻滞成功率、感觉和运动阻滞起始时间等。结果:神经刺激器组成功率较低。神经刺激器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始时间及操作时间较长。结论: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一日病房双侧前臂/手外伤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