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类固醇冲击疗法在肾疾病中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用于治疗有免疫异常的肾小球肾炎的药物。从1969年Kountz等用甲基强的松龙大剂量冲击法治疗肾移植后排异反应开始,冲击疗法就已试用于急性狼疮性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等肾病的治疗。现就冲击疗法在肾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小肠移植和FK506器官移植的历史,也是免疫抑制剂开发的历史。由于环抱菌素(CYA)的研制成功,80年代以来有了惊人的发展。但是,由于该药有副作用,有必要联合用药,在将其用于小肠移植时,对免疫抑制不够充分。为此,人们期待着开发更有效、副作用更...  相似文献   

3.
环孢菌素A(cyclosporin A, CyA)是同迄今所使用的免疫抑制药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免疫抑制剂。它主要用于器官移植,并且取得极为良好的临床疗效。CyA主要作用于辅助性T细胞,能抑制它产生IL-1、IL-2和IFN等细胞因子,进而能特异性抑制细胞免疫功能。1980年以来在器官移植以外的领域中,CyA对广义的自身免疫病也有疗效。在适应证中,对自塞氏综合征的眼葡萄膜炎的疗效比其他疾病均好。日本用双盲法也肯定了其疗效。一、血液疾病1.单纯性红细胞再生不良(pure red cell aplasia, PRCA) PRCA只是红细胞系统造血障碍的疾病。先天性  相似文献   

4.
小儿活体肝移植和FK506在日本已将新的免疫抑制剂Tacrolimus(FK506),用于小儿活体肝移植。在采用双亲肝脏给小儿肝移植的过程中,应用FK506可增加异体肝组织与自身肝组织间的适应性,并且在肝移植后长期应用FK506有可能产生免疫容许作用...  相似文献   

5.
治疗肾病综合征(NS)的基本药物是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对于激素抵抗性或依赖性的NS患者,一般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方案,这种方案不能奏效的难治性NS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肾功衰竭的可能性很高。在难治性NS中,临床预后最差的是局灶性肾小球硬化(FGS)。临床上,可以选择包括血浆置换(PE),免疫吸附(LA),以及针对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免疫吸附(LDL-A)在内的血液净化疗法。本文重点介绍血液净化在FGS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抗癌药及化疗药引起的肾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疗药物最早是作为微生物的治疗药,也包括具有宿主自身起源的恶性肿瘤治疗药物。一般后者多作为抗癌药使用。但是,实际上化疗药也用于恶性肿瘤以外的自身免疫疾病和肾疾病等。本文仅针对恶性肿瘤的治疗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性肾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脏调节全身的体液量,这种调节是持续性的,并且与血压的调节有很大关系。一方面,肾脏可视为高血压损害的靶器官,肾脏一旦受损,高血压的发生率增加。高血压引起的肾损害病理学表现为肾硬化症,功能表现为肾血流量减少,出现蛋白尿。但是,高血压引起肾小球硬化、肾脏血流减少以及蛋白尿的机制尚不明确。此外,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受体拮抗剂不仅可降低血压,也可减少尿蛋白、抑制肾功能减退,具有肾脏保护作用。本文简介高血压性肾损害的病理生理和应用肾素-血管紧张素(R-A)系统抑制剂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肾脏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临床上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的医疗已成为主流。因此,开展很多包含以往治疗方法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并且由此制定指南。近一年,日本肾脏学会在肾脏疾病诊疗方面,总结出新的肾活检、肾功能、尿蛋白检测方法的指南,从而能够更加安全、准确地评价肾脏疾病。本文概述一年以来,治疗上备受关注的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以及慢性肾功衰竭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9.
综合过去报道,肾疾病使用免疫抑制剂多指抗类固醇激素的肾病综合征,因为多数肾病综合征首选类固醇激素治疗。据酒井等报道,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有效率为42%,余下58%即为抗类固醇激素的肾病综合征。据报告,这些病例如与免疫抑制剂并用,约20%的患者有效。1.微小变化型肾病综合征本病对类固醇激素反应良好,缓解率几乎100%,但复发率约60%,即成为反复再发型肾病综合征。对此类病例并用免疫抑制剂,能预防复发和延长缓解期。过去使用硫唑嘌呤50~100mg/日和环磷酰胺50~100mg/日,目前,布雷青霉素和环孢素A的疗效正在验证之中。  相似文献   

10.
自从Murray等首次发表肾移植的临床病例已历时30年的今天,由于环孢菌素(cyclos-porine)的问世,迎来了器官移植的新时期。1972年Borel发现了环孢菌素的免疫抑制作用,1976年根据实验肯定了这种免疫抑制剂的卓效,1978年Calne报道了将本剂应用于临床的效果。从此,世界各地学者争相将本剂用于  相似文献   

11.
最近以来,为了防止各种疾病的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日数.以及节减医疗费用.营养疗法备受瞩目。目前已积累有大量的增强调整(修饰)免疫的免疫营养(immunonutrition)方面的临床治验资料,取得了防止手术患者和外伤患者等发生感染的明确临床证据。如今,已用分子生物学手段阐明了用于免疫营养的精氨酸、ω-3脂肪酸和谷氨酰胺等对同炎症、机体防御以及创伤治愈上密切相关的免疫活性细胞的作用机制,并以这些基础研究成果确立了其作为免疫调整、增强作用营养成分(immunonutrients)的临床效果根据。日本也已出现免疫营养制剂,增加了临床应用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肝移植     
众所用周,自1963年开始施行肝移植以来,已经历了30年,到目前为止,肝移植已成为晚期肝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现仅将最新进展介绍如下。1.新型免疫抑制剂FK506已在匹兹堡大学肝移植中心投入实际应用。据称,对需要数次再移植的难治病例亦奏良效,其免疫抑制效果比环孢菌素明显为强,故可显著降低因多药井用伴发感染而导致的死亡,其肾毒性亦较低,大有取代环孢菌素之可能。另  相似文献   

13.
新型免疫抑制剂─RS-61443免疫抑制剂RS-61443(图)为一种新开发的代谢拮抗剂,不同于环孢菌素A(CYA)等的免疫抑制作用,虽抑制能力弱,但副作用少,作为多剂并用药物之一很有发展前途。1.所谓RS-61443RS-61443(mycophe...  相似文献   

14.
小肠移植的现状与展望上本伸二等小肠移植系对已陷入不能维持中心静脉营养之小肠功能不全患者施行的手术治疗,其效果虽伴随最近之强效免疫抑制剂的开发而有所改善,但较之其它器官移植的效果仍有明显逊色。今后的努力方向除强效的免疫抑制疗法而外,尚有必要开发监控排斥...  相似文献   

15.
肾脏疾病与中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肾脏疾病的冶疗药,虽然有类固醇药、免疫抑制剂、利尿剂等,但也存在着对这些药物不敏感和复发、副作用等问题,尚未确立最佳疗法。对于肾疾病的中药疗法,其原则是与西药并用。  相似文献   

16.
在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方面,随着多层螺旋cT的进步,使用非侵袭性的方法代替冠状动脉造影成为可能。在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方面,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应用,使以往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重要问题——再狭窄得以克服。  相似文献   

17.
ACE抑制剂的有用性和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CE抑制剂的有用性和限度日和田邦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做为心血管领域的治疗药物,已获得稳固的地位,成为广泛的高血压、心力衰竭的治疗药物。其原因在于有关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系统)基础及临床研究的进步,证明了ACE抑制剂的用途。显...  相似文献   

18.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HO定义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RPGN)为急性或者隐性发病,表现为肉眼血尿、蛋白尿、贫血、急速进展至肾衰竭。RPGN的典型病理学表现为有大量的肾小球形成从细胞性到纤维细胞性新月体坏死性新月体形成性肾小球肾炎。但是,除坏死性新月体形成性肾小球肾炎外,也有临床表现为RPGN的疾病,伴有肾炎样尿液变化,肾功能急速恶化,如果不干预则进展至晚期肾衰竭。此外,通过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抗DNA抗体、免疫复合物等血清学指标和肾组织所见可分为少免疫型(pauci-immune型)RPGN、抗GBM抗体型RPGN(包括Goodpasture综合征)和免疫复合物型RPGN。少免疫型再根据ANCA对应抗原的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ldase,MPO)和蛋白酶-3(proteinase-3,PR3)分为MPO—ANCA型RPGN(包括显微镜下多发性大动脉炎)和PR3-ANCA型RPGN(包括Wegener肉芽肿病)。本文以日本发病率最高的MPO—ANCA型RPGN为中心,介绍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自由基的基础与临床专辑(二)肾脏疾病与自由基太和田滋等一系列动物实验及临床病例资料指出,活性氧与肾小球肾炎及肾功衰竭的发病和进展有关。在肾脏疾病的治疗方面,除了对肾病综合征采用类固醇疗法、免疫抑制疗法等药物疗法外,还在应用多种多样的疗法。本文中,作者...  相似文献   

20.
膜性肾病的治疗,一向都是以激素为主,配合应用免疫抑制剂、抗血小板药等多种药物,但从本病特异的临床病理表现来看,尚难以确定目前的治疗效果,同时,在临床应用上也未发现能够替代以往疗法的有效药物。因此,本病的治疗与揭示本病的发病机理已成为今后的重要研究课题。一、临床病理表现膜性肾病,是一种以肾小球基底膜(GBM)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着,同时有弥漫性GBM肥厚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免疫组织学所见,IgG在袢壁上呈半球状的颗粒状沉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