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游离髂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治疗上肢毒蛇咬伤后坏死创面的效果。方法对17例上肢毒蛇咬伤后皮肤坏死患者先行感染创面清创加VSD持续冲洗及负压引流处理,然后选择游离髂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切取游离皮瓣大小为8 cm×13 cm~14 cm×19 cm。结果17例中2例皮瓣术后出现部分边缘坏死,经局部换药后创面逐渐愈合,其余15例皮瓣完全成活,皮瓣外观及质地满意,患肢活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VSD技术联合游离髂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治疗上肢毒蛇咬伤后坏死创面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负压闭式引流在乳癌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94年以来 ,我院对 118例乳癌手术后患者行负压闭式引流 ,效果良好。临床资料 :本组女 117例 ,男 1例 ;年龄 2 2~ 76岁 ,平均44岁。国际 TNM分期为 期 2 2例 , 期 6 2例 , 期 34例。双侧同时乳癌 1例。手术行乳癌根治 46例 ,改良根治 71例 ,单纯乳房切除 1例。术后发生皮下积液 12例 ,皮瓣坏死 9例。引流方法 :乳癌术后 ,在腋前线至腋中线之间放一弹性良好的橡皮管 ,剪有多个小侧孔 ,上端达腋窝 ,并适当固定 ,避免靠近腋部大血管、神经 ,由外下方引出 ,手术切口及引流管口严密缝合 ,创面单纯覆料包扎。术后接无菌闭式引流瓶 ,持续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持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老年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05-12~2009-7入住本科的60岁以上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共38例,随机分为负压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负压治疗组采用清创后装置持续负压引流装置,以负压值200~400mmHg压力持续负压吸引,炎症消退肉芽充填后植皮修复创面。常规治疗组采用保守换药、清创植皮、皮瓣等方法修复创面。结果负压治疗组在治疗时间、换药次数、治疗费用上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持续负压引流技术的应用能明显缩短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及治疗费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1992年以来,我们用自行设制的简易负压引流器(下称引流器)治疗36例颌面部继发出血患者,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年龄18~65岁。其中下颌骨骨折继发出血7例,颧骨骨折出血2例,口底及颈部损伤出血5例,颌面部软组织伤并血肿8例,腮腺手术后出血1例,颈部淋巴结清除术后出血3例,颌下腺手术后出血4例,下颌骨手术后出血3例,皮肤软组织扩张术3例。 引流器制作:引流器由负压瓶和引流管组成。负压瓶为带完整橡皮盖的250ml无菌玻璃盐水瓶;引流管为一次性输液器,针头端小塑料细管用眼科剪间隔1cm剪3~5个小孔,并剪去针头形成吸引管,输液管另端插入负压瓶橡皮盖内。 使用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确定伤口内出血部位及出血点后,清除瘀血块,直接放入带有小孔的吸引管。缝合伤口并结扎固定吸引管,纱布敷盖伤口,同时用50ml玻璃空针将负压瓶抽成负压,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Ⅲ、Ⅳ期骶尾部褥疮的疗效。方法对2010-02~2012-07临床收治的33例骶尾部褥疮患者行清创手术,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覆盖创面,封闭创面后持续负压吸引治疗7~10d,拆除敷料行再次手术,直到创面炎症消退、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结果17例使用VSD治疗1~2次,13例治疗3—4次,3例治疗5~6次后均治愈;其中27例患者VSD治疗后可以直接缝合愈合,6例VSD治疗后需行皮瓣转移修复后愈合。经随访,所有病例均无复发,效果满意。结论VSD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困扰褥疮治疗中面临的难题,是治疗褥疮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一次性无菌留置引流导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方法对我科自2007年~2010年应用一次性无菌留置引流导管闭式引流或加用负压吸引治疗的110例自发性气胸进行分析。结果单纯闭式引流治愈77例,加用负压吸引后治愈25例,共治愈102例。无效8例。结论一次性无菌留置引流导管闭式引流或加用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方法简单、有效、并发症少、患者耐受性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ecum sealing drmnage,VSD)技术在难治性褥疮中应用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难治性骶尾部褥疮患者行清创手术,应用VSD敷料覆盖创面,封闭创面后持续负压吸引治疗7~10d,拆除敷料行再次手术,直到创面炎症消退、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结果13例使用VSD治疗1~2次,10例使用VSD治疗3~4次,3例使用VSD治疗5~6次;22例患者可以直接缝合治愈,4例VSD治疗后行皮瓣转移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应用VSD技术治疗难治性褥疮效果满意,护理上应密切观察引流装置,保证有效的VSD,同时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康复护理,促进褥疮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1987年以来笔者采用腹水体外透析浓缩回输技术,治疗8例14次因肝肾疾患而致的难治性腹水,方法简便、疗效满意,特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与常规血透和腹穿引流术相同,备无菌大吊瓶或无菌负压瓶若干。(1)反复核定腹水为漏出液后,常规腹穿或穿刺后负压瓶持续负压吸引,腹水存入无菌输液瓶,每升加肝素5~10mg。(2)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引流(VSD)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的慢性骨髓炎合并有慢性溃疡的患者共23例,均采用溃疡清创后,使用VSD治疗,待创面清洁、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12例直接缝合,8例植皮封闭创面,3例经邻位皮瓣转移封闭创面。结果 VSD平均吸引15 d,平均更换VSD 2.5次。创面渗液均明显减少,且创面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经二期手术后治愈,随访6~29个月,无复发。结论 VSD治疗对慢性骨髓炎具有引流充分、缩小创面、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降低复发率等优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负压伤口治疗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NPWT)联合皮瓣移植治疗压力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Ⅲ~Ⅳ度压力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清创、换药(外用生物敷料、银离子敷料、功能性敷料等)治疗,创面感染控制后行皮瓣移植术。治疗组一期行创面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及窦道后行持续负压伤口治疗,待3~5天创面新鲜有生机,二期应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创面。观察两组皮瓣坏死率、切口裂开率、切口感染率、创面引流量、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组有43例创面一期愈合,1例患者皮瓣远端坏死,皮瓣坏死率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治疗组1例患者发生切口裂开,切口裂开率为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治疗组无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在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1.
高负压间断电动直接吸引治疗顽固性液气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象与方法  6 3例顽固性液气胸患者 ,均为我院经X线及CT检查确诊的住院患者 ,其中男 49例 ,女 14例 ;年龄最小 2 2岁 ,最大 5 7岁 ;右胸病变者 6 0例 ,左胸病变者 3例 ;病史 2 8d~ 3个月 ,最长 1例达 6个月 ;肺脏压缩Ⅲ~Ⅳ度 ;肺结核 6 0例 ,肺癌 3例。均为经闭式引流和持续负压吸引 1周肺仍无复张的患者。 6 3例患者均按国标方案正规抗结核或抗癌治疗 ,并根据引流液普通菌培养 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在闭式引流和持续负压吸引治疗 1周肺脏仍无复张时 ,直接用电动吸引器与引流管密封连接 ,行间断直接吸引 ,压力 30~ …  相似文献   

12.
心脏手术后心包腔内压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心脏术后60例,分为单纯心包腔闭式引流、-1.47kPa持续负压吸引引流和-3.33kPa一次性高负压吸引引流三组测定心包腔内压(IPCP),结果为;心脏术后IPCP正常维持在-0.82±0.43kPa水平,术后48h保持不变.并且IPCP可根据不同的引流方式或人为负压吸引心包腔而任意设定.IPCP在心包积液等时可升高,而影响右心甚至左心功能.提示IPCP可作为心包积液或心脏术后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手术范围广、损伤大,易引起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等并发症。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我们对16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实施墙壁式负压引流,有效减少了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选择50例严重足外伤骨外露患者,对感染皮肤缺损先行清创及封闭负压引流(VSD)治疗1—3个疗程,后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逆行移位修复足部的皮肤缺损骨外露,并且术中对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进行处理。结果发现,经VSD治疗后,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骨外露创面有部分肉芽生长,其余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新鲜,触之易出血,行细菌培养均阴性。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位后,1例皮瓣远端1/4坏死伤口感染外,其余均无感染发生,皮瓣均成活,恢复大部分感觉。认为封闭负压吸引可以控制感染、免除换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为腓肠神经皮瓣移植提供良好的条件。腓肠神经皮瓣能为足部皮肤缺损提供很好的覆盖和足部耐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对46例开放性骨折合并的大面积皮肤缺损有效清创后,用负压引流专用敷料(人工皮肤)覆盖,生物半透膜封闭,1~2周后去除敷料,创面新鲜者取刃厚皮片或中厚皮片,植皮再用人工皮肤覆盖,持续负压吸引,1周左右去除敷料.结果43例创面新鲜,肉芽组织丰富,另3例再次覆盖人工皮肤1次后,创面新鲜.44例植皮成活,2例去除人工皮肤后,边缘少许坏死,积极换药后成活,皮片功能均恢复正常.认为人工皮肤覆盖开放性骨折合并的大面积皮肤缺损创面能有效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用人工皮肤加压包扎效果好,操作简单,护理方便.  相似文献   

16.
伊洪莉  张焱  王怀远 《山东医药》2007,47(11):85-85
自1997年以来,我们对54例恶性胸腔积液(下称胸液)行胸膜固定术患者术后采用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防止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积血、而致皮瓣坏死 ,保证手术切口顺利愈合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我院对5 2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 ,采用吸痰压力表及自制引流装置行切口负压引流 ,取得较好效果。临床资料 :本组 5 2例乳腺癌患者中 ,女 5 0例 ,年龄 2 4~68岁 ,平均 46岁 ;男 2例 ,分别为 5 9岁、63岁。术后切口引流方法 :备 5 0 0 ml空液体瓶 1个 ,2 5 cm长排气管 1根 ,1米长橡皮管 1根 (其长短以患者翻身活动时不易被拉出为宜 ) ,硅胶管 1根 (以上物品应消毒灭菌 ) ,止血钳 1把 ,吸痰压力表 1个。患者术毕返病房后 ,先用止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胸腔闭式引流加持续负压吸引结合中医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来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加持续负压吸引结合中医来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胸腔积液、伤口感染以及肺部感染)。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54%,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46%,前者的数据明显优于后者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加持续负压吸引结合中医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急性软组织创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D例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创伤的患者分为A组20例(治疗组)、B组20例(对照组)。A组常规创面清创后利用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覆盖创面;B组常规对创面进行清创生物敷料A覆盖后包扎换药。伤后、术前及术后1d、3d、5d分别抽静脉血留取血清血,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7d后两组患者按照创面情况选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修复创面(骨外露或者肌腱等外露皮瓣修复创面,其余采取游离皮移植修复)。结果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的含量检测结果表明,术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d、3d、5d,A组各项指标含量在各时段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创面修复愈合平均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软组织创伤创面使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有效减轻创伤炎症反应,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0.
持续电动低负压吸引治疗难愈性气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1990年以来采用持续电动低负压吸引配合胸膜粘连疗法治疗26例难愈性气胸,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经吸氧、抽气、水封瓶闭式引流10~15d后胸片复查肺仍未复张者。26例(男21,女5)年龄21~76岁,平均50±16岁。基础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10例,肺结核11例,支气管哮喘3例,肺癌1例,月经期气胸1例。 临床表现 胸闷、咳嗽24例,胸痛20例,呼吸困难17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