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口吃患者人格特征与临床症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口吃患者的情绪状态与口吃程度及其人格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个性人格问卷(EPQ)对108例口吃患者,110名正常人,103例强迫症患者,137例抑郁性神经症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口吃组抑郁、焦虑高于正常组,低于抑郁组、强迫症组(p<0.01).口吃患者的E分低于正常组,高于抑郁组、强迫组;N分高于正常组,低于抑郁组、强迫组(p<0.01).E分与N分呈显著正相关.SAS、SDS得分与E分呈显著负相关.与N分呈显著正相关.SAS与SDS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口吃患者的人格倾向于抑郁质,其负性情绪可能与人格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2.
森田疗法用于口吃矫治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森田疗法对口吃病的治疗效果,为口吃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森田疗法,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制的口吃程度量表于治疗前后分别测量,并与对照组或自身比较。结果:口吃患者治疗前SAS、SDS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治疗前后口吃程度构成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愈率74%。结论:森田疗法治疗口吃有效。  相似文献   

3.
口吃患者MMPI与SAS、SDS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吃是一种常见的言语障碍。在现实生活中困扰着 1- 2 %的人口[1] 。主要表现为发音器官肌肉的痉挛或强直 ,但是其发音器官无任何器质性改变 ,与心理因素关系极大。本研究试图了解口吃患者的人格特征及情绪状态 ,为口吃矫治工作提供一些资料。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口吃组 :1996年 8月~ 1997年 3月在沈阳畅通口吃矫正中心接受治疗的口吃患者 10 8名 ,符合CCMD - 2 -R的口吃诊断标准。排除神经系统疾病、言语急促杂乱、抽动障碍、强迫性障碍、精神病性言语零乱。平均年龄 2 1.86± 5.4 3(16~ 4 0 )岁 ,男 70例 ,女 38例。其中学生 89例…  相似文献   

4.
不同年龄口吃患者临床症状、人格特征及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吃严重影响了人们之间的社会交流 ,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困扰着占世界人口 1~ 2 %的人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个比例不但没有降低的趋势 ,而且有升高的可能[1,2 ] 。因此 ,研究与口吃有关的因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 15 9名口吃患者进行对照研究 ,目的在于探讨不同年龄的口吃患者的临床症状、人格特征、治疗方法等 ,为解除口吃患者的痛苦提供依据。1 研究对象及方法1.1 研究对象口吃组 :15 9例 ,成年组 (≥ 2 5岁 ) 6 6例 ,青年组(<2 5岁 ) 99例。符合CCMD - 2 -R口吃诊断标准。排除神经系统疾病、言语急…  相似文献   

5.
习得性口吃患者的临床心理治疗个案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习得性口吃患者口吃形成的心理机制,探讨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习得性口吃的方法和步骤,为口吃问题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观察法、访谈法、认知疗法及行为疗法中的放松训练,并结合元认知行为干预技术中情感组织者技术对一名习得性口吃患者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结果习得性口吃患者认识到口吃发生的心理机制,在没有使用任何辅助药物的情况下,通过元认知干预技术和5次放松训练,患者口吃问题已经基本消除。结论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习得性口吃临床效果显著,适合于普遍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与良性病患者人格、情绪适应和心境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的人格倾向以及确诊前的情绪适应和心境特点。方法 确诊前以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癌症病人情绪适应问卷(MAC),简明心境问卷(BPOMS)测查乳腺病就诊者的人格、情绪适应以及心境状况,将其中42名乳腺癌患者与60名乳腺良性疾病患者比较。结果 乳腺癌患者的外向人格分数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痰病患者(P〈0.01);乳腺癌患者的宿命情绪适应分数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痰病患者(P〈0.01)。结论 乳腺癌患者具有外向人格特点,确诊前具有高宿命情绪适应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分类能力及与情绪、人格、脑血灌注情况的关系。方法:年龄(40 ̄60岁)、性别、学历、职业相匹配的NIDDM患者和非糖尿病病人各30名,均接受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艾森克个性测验、焦虑和抑郁自一表的测量,部分被试另作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结果:糖尿病组WCST成绩低于对照组,基分类能力与糖尿病并发症,病期等躯体因素有关,还与人格和情绪因素有关,SPECT发现,患者存在局部脑血  相似文献   

8.
初一网络成瘾学生情绪与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了解网络成瘾患者的心理特点。方法:对某学校的全体初一学生用自编网络兴趣调查表、儿童焦虑性情绪漳碍筛查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及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进行调查,并比较成瘾组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约11.34%的学生病理性地使用互联网络,网络成瘾学生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与对照组相比表现得更加掩饰、孤僻与神经质。结论:网络成瘾患者存在情绪与人格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癌症患者的情绪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明心境问卷-简式、医用应对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等测查工具对205名60岁以上的癌症病人进行调查。结果:①癌症病人负性情绪平均分都在1.5左右,有40%以上的患者在抑郁、焦虑和疲乏情绪上均分大于2,男性、高年龄组和离退休组的患者情绪状况更差。②屈服应对、精神质和神经质与负性情绪正相关显著,与正性情绪负相关显著;掩饰性和内外向与负性情绪负相关显著,与正性情绪正相关显著。③屈服应对和人格维度中的精神质、神经质和掩饰性对各类情绪最有预测作用。结论:癌症病人以抑郁、焦虑、疲乏三类负性情绪最为严重,采用屈服的应对策略和敏感、情绪不稳定的患者负性情绪最严重,外向和掩饰性高的患者情绪状况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的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特征及与D型人格行为的关系。方法: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患者279名,在社区选取健康对照222名,用认知性情绪调节问卷(CERQ)、D型人格量表(DS14)进行调查。结果:冠心病组CERQ的非适应性情绪调节得分高于对照组,适应性情绪调节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型人格行为、渴望接纳、沉思、灾难化与患冠心病呈正向关联(OR=1.88、1.09、1.12、1.09),重新关注计划、理性分析与患冠心病呈负向关联(OR=0.85、0.83)。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认知性情绪调节可能与D型人格行为有关,D型人格行为表现较明显的患者可能更频繁的使用非适应性情绪调节。  相似文献   

11.
汽车驾驶员疲劳综合征与焦虑抑郁情绪及人格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汽车驾驶员疲劳综合征与个体情绪状态及人格特征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疲劳综合征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状态问卷、EPQ量表测评心理状况,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292名职业驾驶员中76例(26.0%)存在疲劳综合征症状,女性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χ2=6.028,P0.05);105例(36.0%)存在焦虑情绪,女性明显高于男性(χ2=38.652,P0.05);72例(24.7%)存在抑郁情绪,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别(χ2=2.826,P0.05);分析疲劳综合征、焦虑抑郁情绪与EPQ的关系发现,分量表中N分呈正相关关系、抑郁情绪与E分呈正相关关系(r=0.711,P0.05);焦虑、抑郁情绪与P、L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汽车驾驶员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这些情绪与其人格特征有密切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海洛因依赖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海洛因依赖者是一组特殊的社会群体 ,他们的心理状态引起了心理工作者的普遍关注。为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从而更好地配合临床戒毒治疗及为进一步的心理矫正、早期干预、降低复吸率提供依据 ,我们采用SCL - 90、EPQ、社会技持量表、SDS、SAS对 83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测评 ,并与7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1 1 1研究组  83例病人均为 1998年 10月至 2 0 0 0年 3月在本院自愿住院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 ,符合CCMD - 2 -R阿片类依赖诊断标准 ,测评时在住院12天 ,戒断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3.
6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特征。方法 分别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研究组6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对照组66例正常人进行测量。结果 在EPQ分析中,研究组E分显著低于对照组,N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在SCL-90因子分析中,研究组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显著高于对照组。在SAS和SDS分析中,研究组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情绪不稳,性格内向,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应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健康志愿者临床试验前后的焦虑与抑郁水平,探讨产生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及积极应对方式。方法:对3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定。结果:(1)健康志愿者参加临床试验前SAS标准分为35.40±9.64,与常模组33.80±5.80相比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与试验后30.94±6.15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2)试验前后SDS标准分别为35.17±6.93、34.91±6.74; P>0.05,无显著差异;均低于常模组。(3)健康志愿者人格特征与焦虑和抑郁情绪之间具有相关性:艾森克个性问卷(EPQ)量表中的N、P得分与SAS、SDS均有显著性相关,r=0.338/0.608和0.335/0.455(P<0.05);而E分与SAS、SDS得分相关不明显。人格特质是影响焦虑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健康志愿者在接受临床试验前后会产生焦虑情绪,个性特征与精神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激素水平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VH)患者的心理状态、内分泌变化及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VH患者的结果与常模比较,心理测验同时检测血浆皮质醇(Cortisol,CT)、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TⅡ)及主要肝功指标,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测定VH患者SAS、SDS得分、慢性肝炎(CH)组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及EPQ的“P、N”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常模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01)。VH病人急性期血浆ATⅡ、CT含量增高并与黄疸程度平行(P<0.05或0.01)。ATⅡ发展与多项心理、肝功能指标有相关性(P<0.05-0.001)。结论:CH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并具精神质及情绪不稳定的个性特征,是应予心理学手段干预的特殊群体。VH病人血浆CT和ATⅡ含量增高并与肝功能相关。ATⅡ水平与心理测验得分正相关,是有价值的心理应激激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919名幼师女生抑郁、焦虑情绪的流行学特征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幼师女生抑郁、焦虑情绪的流行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某幼师学校919名女生进行抑郁、焦虑情绪的流行学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的现况调查。结果:幼师女生抑郁和焦虑情绪的流行率分别为48.75%和16.32%,不同年级女生在某些BDI单项分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但在焦虑情绪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抑郁组女生的N(神经质)和P(精神质或倔强、讲求实际)值显著高于非抑郁组,但E(内、外向)和L(测定被试掩饰,或社会幼稚水平)值显著低于非抑郁组。抑郁组女生在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和组织性方面显著低于非抑郁组,而在矛盾性方面显著高于非抑郁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幼师女生抑郁情绪与生源、亲密度、控制体型、学习成绩以及母亲文化程度有关,焦虑情绪与情感表达、控制体型、近1个月内饮酒和矛盾性有关。结论:应联合学校、家庭、社会,加强幼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防止或降低其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并依据目标人群特点,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以全面推进素质  相似文献   

17.
医学生考试焦虑及其与人格特征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 Zung氏自评量表与艾森克人格问卷对医学院学生进行测查 ,结果显示 ,1 88名医学生中 1 0 .1 %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其中专科生的 SAS得分高于国内正常成人。专科生 SAS得分显著高于本科生。男女 SAS得分差异无显著性。SAS得分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 SAS得分与 EPQ的相关分析表明 ,情绪越不稳定者 ,倾向于有更严重的焦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与A型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A型行为问卷(TABQ)对8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86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加以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TABQ总分及TH、CH因子分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SAS及SDS评分与TABQ总分及TH因子分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其SAS评分与CH因子分亦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 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并与A型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