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索分析实施鼓励性心理康复疗法对于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疗的50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研究组同时给予鼓励性心理康复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干预前后语言能力情况。结果接受持续10个月的对应干预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语言能力恢复正常者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大运动以及精细运动发育商略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适应能力、语言发育商及社会行为发育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实施鼓励性心理康复疗法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其语言功能,对于促进患儿健康发展并提升其正常表达和交往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游戏结合言语训练在2~5岁语言发育迟缓高危儿童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泸州市人民医院190例2~5岁伴有语言发育迟缓的高危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言语训练,观察组患儿结合游戏进行言语训练,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训练效果,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评定患儿的言语发育商。比较两组家长对康复的满意度。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康复训练有效率为86.32%(82/95),对照组为73.68%(70/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Gesell发育量表评分(60.36±8.25)分,对照组(56.67±7.8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康复效果、服务态度、专业技能、人文关怀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5岁伴有语言发育迟缓的高危儿童中,结合游戏进行言语训练可改善患儿言语发育商,更好地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将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研究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儿的发育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的语言、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社交行为方面的发育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护理后,两组的以上指标均改善,且研究组在语言、适应能力、社交行为方面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儿童的语言水平、社会行为及适应能力,使其生活的质量得到改善,更好的融入社会群体生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集体语言训练对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作用。方法: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患儿9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予集体语言训练;观察组予针刺 配合集体语言训练。2组训练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2组疗效,并于治疗前、后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2组进 行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80%,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P<0.05)。治疗后,2组患儿Gesell发 育量表的适应性、语言和个人社交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 论:针刺配合集体语言训练能更好地提高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适应性、语言、个人社交的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音乐治疗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语言/言语交流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3~5岁伴发语言/言语交流障碍的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37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8例给予语言/言语训练40min,观察组19例给予语言/言语训练和音乐治疗各20min,每天1次,每周治疗5d。治疗前后采用S-S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评估患儿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格赛尔发育诊断量表(GDDS)评估患儿的适应性、语言和个人-社交行为发育商;采用《构音语音能力评估词表》评估患儿的语音清晰度;复旦中文版沟通功能分级系统(CFCS)评估患儿的沟通能力。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儿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适应性、语言和个人-社交行为发育商,语音清晰度及CFCS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音乐治疗结合语言/言语训练较单纯语言/言语训练更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儿童交流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早期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小儿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早期感觉统合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心理发育水平、语言行为水平及理解与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神经心理发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心理发育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语言行为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接受性语言能力、交流性语言能力、描述性语言能力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理解与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语言理解发育商及语言表达发育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结合早...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5):2775-2776
探讨针灸配合语言训练对脑瘫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的治疗效果。选取收治的78例脑瘫语言发育迟缓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针对脑瘫实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行语言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行针灸配合语言训练。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发育商和口部运动功能。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发育商得分和口部运动功能得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育商得分和口部运动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针灸配合语言训练能有效提高脑瘫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发育商和口部运动功能,从而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通督开窍针法联合语言训练治疗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6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进行语言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督开窍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Gesell发育量表各能区语言DQ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通督开窍针刺法联合语言训练治疗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能有效提高患儿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DQ,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游戏辅以言语训练的康复方式在语言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康复训练的60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按照家属康复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言语训练,30例)与观察组(游戏联合言语训练,30例),观察并比较2种康复训练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过康复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各项语言能力评分、儿心量表得分及语言康复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家长对本次康复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游戏辅以言语训练的康复方式应用于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干预过程中,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对其语言能力水平及发育商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感觉统合治疗对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患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感觉统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汉语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评定法(S-S)、0~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评分、感觉统合评定量表评分、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常规组的76.00%(P<0.05);研究组语言迟缓改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常规组的72.00%(P<0.05);治疗后,研究组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会行为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触觉过分防御、体感不良、学习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DCC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感觉统合治疗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患儿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语言功能恢复,提高神经心理发育水平,改善感觉统合情况,促进智力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推拿法联合认知训练对脑损伤综合征智力发育迟缓患儿发育商(DQ)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12例脑损伤综合征智力发育迟缓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均给予两组患儿应用行为分析法、引导式教育训练、音乐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对照组在上述训练基础上给予认知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益气推拿法。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五大能区DQ、脑血流图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的大运动能区D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精细运动能区、语言能区、适应性能区及个人-社交能区DQ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血流入时间缩短,波幅值及转折高比值升高,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气推拿法联合认知训练提高脑损伤综合征智力发育迟缓患儿的精细运动及认知功能DQ可能是通过调节脑血流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听觉统合训练对智力障碍儿童语言迟缓的效果。方法将智力障碍患儿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语言训练,观察组采用听觉统合训练结合语言训练。治疗前后采用Gesell发育量表中的适应性和语言两个领域进行评分。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的适应性DQ及语言DQ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结合听觉统合训练对智力障碍儿童语言迟缓康复效果优于单纯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13.
韦艳  李婧  杨青 《妇幼护理》2023,3(1):85-87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我院治疗的院 80 例精神运 动发育迟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实验 组采取康复护理方法。分析比较两组的 Gesell 评分、IQ 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的适应能力、大运动行为、精细动作 行为、语言能力、社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 IQ 评分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 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开展康复护理,对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 生理机能和智力水平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接诊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80例,采用抽签法将患儿随机分为早期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早期干预组患儿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的语言能力、基本社交行为能力、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精细动作能力以及大运动能力的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早期干预组患儿的语言能力、基本社交行为能力、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精细动作能力及大运动能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实施早期康复干预能够更好地改善患儿社交、适应等能力,对于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促进患儿更好的生长发育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宋丽娟 《妇幼护理》2022,2(23):5400-5403
目的 探讨口肌训练联合语言认知训练在智力低下儿童语言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我院医治的88例智力低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设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共44例患儿采取语言认知训练,观察组44名患儿进行了口肌锻炼和言语认知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使用Gesell发育量表和S-S语言发育迟缓评价(S-S法)两组患儿语言恢复效果。结果 在Gesell发育量表方面,治疗前两组患儿语言发育商(DQ)值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语言DQ值相比对照组显著更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S法结果方面,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语言发育迟缓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智力低下儿童语言康复中采取口肌训练联合语言认知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患儿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感官训练联合早期介入丹佛模式密集训练在自闭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2例自闭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以多感官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早期介入丹佛模式密集训练,观察3个月。统计并比较两组患儿首次训练、末次训练的社交行为(语言交流、主动肢体接触、目光交流)次数。干预前后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定病情严重程度,采用患儿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评定训练效果。结果 末次训练时两组患儿语言交流、主动肢体接触、目光交流次数均较首次训练时显著增多(P<0.01),研究组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总分及健康/生理/行为、感知/认知能力、表达/语言沟通、社交能力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多感官训练联合早期介入丹佛模式密集训练可改善自闭症患儿社交行为,减轻病情严重程度,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发育效果。方法选取语言发育迟缓患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社区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适应能力、语言及社交行为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0.05),而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能力两组患者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社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明显提高患者语言及社交行为,使得患儿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中文版Griffiths发育评估量表(GDS-C)对2~4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进行发育情况评估,探讨其发育规律及特点。 方法 采用GDS-C量表分别对2~4岁ASD患儿(共88例)、发育性语言障碍(DLD)患儿(共80例)及正常发育儿童(共82例)进行发育评估,对比分析3组儿童在运动、个人-社会、语言、手眼协调、表现等各个领域的发育水平,并进一步比较ASD组与DLD组在个人-社会领域及语言领域相关条目失分率情况。 结果 ASD组与DLD组患儿在语言领域发育商无明显差异(P>0.05),ASD组患儿在除语言以外其他各领域的发育商均显著低于DLD组及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SD组患儿各领域的发育情况极不均衡,表现为语言领域、个人-社会领域发育商明显低于运动领域、表现领域及手眼协调领域发育商水平。在语言领域,ASD组患儿接受性语言及非语言表达这两个结构模式的相关条目失分率均显著高于DLD组(P<0.05);在个人-社会领域,ASD组患儿社会技巧(包括交际技巧、做家务技巧)、自我技巧(如自我照顾)及听指令结构模式中的相关条目失分率均显著高于DLD组(P<0.05)。 结论 GDS-C量表能有效评估2~4岁ASD患儿发育水平及规律,尤其是语言、个人-社会领域的发育特点,为早期诊断及治疗ASD患儿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接受团体语言训练指导对其语言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 对2021年3月—2023年5月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5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开展医学观察以及调查,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进行一般训练指导的为一般指导组,进行团体语言训练指导的为团体指导组,统计两组患儿的发育商变化情况和语言发育情况,归纳促进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语言水平提升的最佳训练方式。结果 团体指导组患儿的发育商评分优于一般指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前,两组患儿的语言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团体指导组患儿语言理解的能力评分[(90.35±4.12)分]、语言表达的能力评分[(89.63±6.37)分]、操作能力的评分[(88.45±5.73)分],均高于一般指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06、11.204、12.054,P<0.05)。结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训练指导中,要及时应用团体语言训练方式,更好地加强患儿语言能力,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李静 《妇幼护理》2023,3(14):3372-3374
目的 研究给予黄疸新生儿抚触护理以及细节护理的价值。方法 选取 2020 年 4 月至 2022 年 7 月期间在本院出生的黄疸 新生儿 104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52 例。对照组实施抚触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 础上加用细节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的发育情况、恢复情况、胆红素水平、情绪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发育情况 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 究组患儿的情绪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黄疸新生儿护理中实 施抚触护理和细节护理,可以促进患儿发育和恢复,优化胆红素水平,改善情绪状态,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