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通过血管内超声 ( IVUS)对比研究单纯球囊血管成形术 ( POBA)与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 CBA)的不同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分配病例进入 POBA与 CBA组。介入过程在造影指导下完成 ,球囊扩张前后均进行 IVUS检查。对比造影及 IVUS下术前术后斑块部位质与量的变化。及临近参考血管的改变。结果 :37例 ,共39处病变 ,2 3处进入 CBA组 ,16处进入 POBA组。造影下 CBA组较 POBA组弹性回缩及弹性回缩率小分别为( 0 .18± 0 .0 8) mm vs ( 0 .6 1± 0 .32 ) mm ,P <0 .0 0 1;( 7.5 9± 2 .6 8) % vs ( 2 2 .0 2± 12 .88) % ,P<0 .0 0 1。 IVUS下术前术后血管面积的增大 ,POBA组大于 CBA组 ( 1.30± 0 .6 6 ) mm2 vs( 0 .49± 0 .38) mm2 ,P<0 .0 1;斑块面积缩小 CBA组大于 POBA组 ,( 2 .0 3± 1.2 3) mm2 vs( 1.49± 1.0 0 ) mm2 ,P<0 .0 1;夹层发生率 CBA组小于 POBA组 ,2 6 .1% vs 5 0 % ,P=0 .0 33。结论 :切割球囊与普通球囊比较两者可获得相似的即刻管腔扩大程度。 POBA使管腔扩大的主要机制是血管的被动扩张 (占 5 0 %左右 ) ;相反 CBA的主要机制是斑块的压缩。 CBA对血管的损伤小于 PO-BA,推测 CBA发生再狭窄率较 POBA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对比研究单纯球囊血管成形术(POBA)与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CBA)的不同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分配病例进入POBA与CAB组。介入过程在造影指导下完成,球囊扩张前后均进行IVUS检查。对比造影及IVUS下术前术后斑块部位质与量的变化。及临近参考血管的改变。结果:37例,共39处病变,23处进入CAB组,16外进入POBA组。造影下CAB组较POBA组弹性回缩及弹性回  相似文献   

3.
经皮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切割球囊对支架内再狭窄的即刻和 6个月内随访效果。方法 :69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随机分为切割球囊 (3 8例 )和普通球囊治疗组 (3 1例 )。球囊扩张前及扩张后即刻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内超声下 ,测定相关参数。随访 6个月内临床改善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研究终点包括出现心肌梗死 ,需要冠状动脉搭桥或再介入治疗。结果 :2组的手术成功率为 10 0 %。切割球囊组 1例患者扩张后在支架的远端出现夹层。平均随访 6 7± 2 3月。切割球囊组于术后 3和 6个月时的再狭窄率显著低于普通球囊组 (15 %、3 8%及 18%、43 % ,P <0 0 0 1)。扩张后即刻血管直径获得值在切割球囊组和普通球囊组分别为 1 72± 0 5 2mm和 1 15± 0 5 4mm ,而随访终点时切割球囊组的血管直径晚期丢失为 0 2 6± 0 0 5mm (3个月 )及 0 3 8± 0 0 6mm ,同时的普通球囊组丢失值为 0 78± 0 19mm(3个月 )及 0 89± 0 16mm。对于支架体部狭窄 ,普通球囊难以固定 ,扩张时移动明显 ,而切割球囊较易于固定 ,扩张时罕见移动。结论 :切割球囊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效果可靠 ,安全 ,容易操作。再狭窄率低 ,手术费用相对易于患者接受 ,是一个较有前途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在动静脉内瘘狭窄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6例行PTA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于PTA术前、术后分别测量患者的狭窄处内径、峰值流速和肱动脉血流量;手术后采用CTA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36例患者中,超声共发现50处外周血管狭窄,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前,狭窄处内径、峰值流速和肱动脉流量相对于术后,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创伤比较小、疗效比较好、手术后患者恢复较快、在操作上也安全简便,建议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切割球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疗效评价.方法:对14例冠心痛患者17处病变行切割球囊扩张治疗,分析并短期随诊.结果:17处病变血管直接切割球囊治疗.由于全部病变为A型,成功率100%,7例支架内再狭窄全部扩张成功.17处病变血管切割球囊扩张后置入支架8例,无心包填塞,急性闭塞,急性心肌梗死及急诊冠脉旁路术发生,随访2~23个月,2例患者出现心绞痛,4例复查造影,1例发生再狭窄.结论:切割球囊冠脉腔内成行术安全、有效、短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38例以膝下动脉闭塞为主的患者,采用球囊血管成形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技术成功34例,成功率为89.5%;术后1个月间歇性跛行距离由(90±42)m增加到(353±145)m,下肢皮温由(27.8±0.5)℃增加到(33.2±0.6)℃,踝/肱指数由0.51±0.05增加到0.70±0.06,三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优于术前。平均随访19个月,18例患者症状缓解后无加重;6例术后3个月症状再发,10例术后12个月症状再发,均行二次手术症状缓解。结论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操作简便可行,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临床对比分析,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旋磨联合切割球囊治疗重度冠状动脉钙化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郑州大学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IVUS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至少1处病变为重度钙化,且已在IVUS指导下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旋磨组78例和旋切组102例,评价支架置入后即刻及术后1年的效果。结果 旋磨组与旋切组患者最大钙化弧度分别为(220.66±20.73)°、(225.37±20.64)°,钙化长度比为0.74±0.04、0.73±0.05,支架置入前最小管腔面积为(2.48±0.07)mm2、(2.50±0.09)mm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置入后,旋磨组和旋切组患者的最小支架面积分别为(5.40±0.23)mm2和(5.51±0.20)mm2,即刻管腔获得面积分别为(2.89±0.32)mm2和(3.02±0.40)mm2  相似文献   

9.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病变39例,其中男28例,女11例,共56条患肢.术前经影像学检查了解患肢病变血管情况,对胫前和胫后动脉的远端(或足背动脉和足底动脉)至少有一条开放者行PTA.术中选择与病变血管相同直径的长球囊导管(长80~120 mm)进行球囊腔内血管成形. 结果 对56条患肢中的38条行PTA,34条患肢完成治疗(34/38, 89.47%),其中4足(有溃疡)症状明显缓解,其余症状基本消失,患肢皮肤颜色、皮温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内,9条(9/34,26.47%)患肢再次出现缺血症状,其中5条患肢病变血管再狭窄,4条患肢病变血管闭塞(1条为急性闭塞),再次进行血管成形治疗,患肢缺血症状消失. 结论 PTA是治疗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狭窄或闭塞较为安全、可行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4例Budd-Chiari综合征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患者的护理,认为:(1)术前心理护理及改善营养状况,为手术创造条件;(2)术中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脉搏、血压、意识,确保手术安全进行。(3)术后防止出血、栓塞、感染及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的发生确保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11.
FX miniRAIL球囊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采用血管腔内超声 (IVUS)研究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内FXminiRAILTM球囊成形术 (FXBA)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 (ISR)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单支ISR >70 %的病人 171例 (男性 12 4例 ,女性 4 7例 ,年龄 6 1± 11岁 ) ,分为FXBA组 (n =10 6 )和普通球囊成形术 (PTCA)组 (n =6 5 )。所有病例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术后随访期行定量冠脉造影 (QCA)及IVUS。QCA分析病变长度 ,最小管腔直径 (MLD) ,参照管腔直径 (RLD)和管腔直径狭窄百分比 (DS) ;IVUS分析血管总横截面积 (TVA) ,外弹力膜内横截面积 (EEMA) ,支架横截面积 (SA) ,最小管腔横截面积 (MLA) ,支架内的再狭窄面积(RA)。随访靶血管再次成形率 (TVR)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发生率。结果 :FXBA治疗ISR和PTCA一样易于操作 ,两组的操作成功率均为 10 0 %。IVUS显示FXBA组治疗ISR后即刻管腔面积的获得大于PTCA组 (5 .4 3± 0 .6 3mm2 对4 .92± 0 .4 6mm2 ,P <0 .0 5 ) ,而随访期 (平均随访时间 5 .4± 1.6个月 )管腔面积的丢失则小于PTCA组 (0 .5 1± 0 .2 1mm2 对0 .91± 0 .2 3mm2 ,P <0 .0 5 ) ;两组术后即刻SA均较术前增加。随访期FXBA组的ISR复发率 (2 1.1%± 7.6 % )明显低于PT CA组 (38.3%± 4 .3% ) ,P <0 .0 0 1;FXBA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循证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芳邓冬苗  吕昌东 《现代护理》2005,11(24):2069-2070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解决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问题.方法对80例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常规组和循证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结果循证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改善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超声波法指导及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波法(IVUS)在指导及评价高压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中的作用。方法:对2002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50例58处冠状动脉(冠脉)病变行支架置入术时进行冠脉造影(CAG)及IVUS检查,IVUS指导选择支架的适应证及支架的大小,当达到CAG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时,置入支架并应用IVUS进行评价,观察支架是否充分扩张,血管扩张未达到IVUS的理想标准者再次行高压球囊扩张。结果:支架置入后仅35处(60.3%)符合IVUS理想支架置入标准,23处(39.7%)支架未达到IVUS理想置入标准,再次经高压球囊扩张后全血管面积(VA)及最小血管内膜腔面积(MLA)明显增加,斑块面积(PA)减小,病变均达到CAG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结论:采用高压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并不能使支架完全达到理想的扩张状态,IVUS指导下的高压球囊扩张可进一步改善支架置入效果,是目前指导及评价支架置入效果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4.
用冠脉腔内超声对50例径皮冠脉成形术患者的成形部位血管腔形态进行了观察,并分析其与成形术后3~6个月时再狭窄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再狭窄组的血管腔横截面积显著小于非再狭窄组(4.93±2.51vs6.68±2.96mm2,P值<0.05),成形术后管腔横截面积的大小与再狭窄的程度负相关(r=-0.68,P值<0.05);而管腔最大径、最小径、残存粥样斑块横截面积及面积狭窄率则与再狭窄的发生不相关。提示:冠脉内超声所测血管腔横截面积的大小可作为评价冠脉成形术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70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造影初步经验。作者们将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的冠状动脉狭窄形态分为单纯型与复杂型。本组结果显示,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常为单纯型病变,而冠心病的其它类型常为复杂型病变。还发现,单纯型病变在经皮腔内冠状脉动脉成形术后,很少发生再狭窄,但复杂型则常发生再狭窄。本文还讨论了当前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造影特点和X线投照技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近期和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首次AMI患者 ,71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6 2例接受直接PTCA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和住院期及随访期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 :溶栓组院内死亡率高于直接PTCA组 (P <0 .0 5 )。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 73.2 % ,梗塞相关血管 (IRA)达到TIMIIII级血流者为 6 4 .3% ;直接PTCA组血管再通率为 10 0 % ,均达TIMIIII级血流。AMI后 2周左室射血分数 (LVEF)溶栓组为 5 0 .4± 13.3% ,直接PTCA组为 6 3.8± 9.4 %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溶栓成功者其AMI后 2周LVEF也明显低于直接PTCA组 (5 4 .3± 8.2vs 6 3.8± 9.4 ,P <0 .0 5 )。溶栓组中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者其AMI后 3、6个月的LVEF始终低于直接PTCA组 (P <0 .0 5 )。溶栓组因溶栓失败行补救PTCA者为 18.3% ,IRA开通率为 10 0 % ,其AMI后 2周及 3、6个月的LVEF略低于直接PTCA组 ,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溶栓组因IRA未能开通或存在梗死后心肌缺血症状行择期PT CA的比率明显高于直接PTCA组 (32 .4 %vs 0 % ,P <0 .0 5 )。结论 :与溶栓治疗比较 ,直接PTCA能使IRA安全有效充分开通 ,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近期和长期心功能 ,降低院内死亡率。补救PT  相似文献   

17.
对24例心肌梗塞患者于发病后6±3周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并于术前(平均4±3天)、后(平均4±2天)用二维和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功能,结果显示.PTCA成功20例(管腔狭窄由94.l±4.6%降至17.5±13.9%),其左室整体和局部收缩功能明显改善;而舒张功能变化不明显。本研究提示,心肌梗塞恢复期PTCA对患者有明显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超声对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指导和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技术,探讨其对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STENTING)适应症选择、手术过程指导以及手术效果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71例患者的89处冠状动脉血管段于术前、53处血管段于STENTING后处16处血管段于高压球囊再扩张后进行IVUS检测。将血管的总截面积、管腔面积、斑块面积、面积狭窄率四个指标的术前、STENTING后、高压球囊再扩张后三种状态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IVUS检测显示需手术干预的病变血管69处。STENTING术后复查IVUS的血管53处,其中效果理想的33处,不理想而需高压球囊再扩张的20处。有16处血管经高压球囊再扩张后,再次复查IVUS显示支架打开理想。统计学分析显示:血管总截面积、斑块面积、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在STENTING前后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对高压球囊再扩张前后之间的差异,血管总截面积、斑块面积无显著性,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有显著性。结论:IVUS能准确选择STENTING适应症,指导选择支架的大小。STENTING及高压球囊再扩张后,血管总截面积及斑块面积的扩大或缩小,在一定程度之后受到限制。而STENTING后支架打开不理想的血管,经高压球囊再扩张仍可收到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9.
纪侠  华明 《天津护理》2000,8(6):278-279
该文报告20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皮形术加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介入性治疗手术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充分地准备和细致的术后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